孙影 安徽省亳州市夏侯小学 236800
【摘要】轻点鼠标,一份图、文、声、像并茂的精美课件就展现在教室里,在短时间内迅速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教学之中,让语文课堂更加精彩。班班通的普遍使用,为教育管理的信息化、现代化、学生学习多样化提供了有力的保障。班班通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教师的授课水平,加速了教师的教学理念与自身知识结构的更新。
【关键字】班班通;课堂;兴趣
中图分类号:G626.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19)04-040-01
目前,随着高科技的发展,计算机、投影、电视等已经步入我们的课堂。尤其是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能把文本、动画、声音等多种信息通过加工处理,使得过去常规教学中难以表现的内容,得到一个比较理想的展示。
“班班通”的建设,为学校教学现代化、科研网络化、学习多样化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下面我就一线教师使用班班通上课的效果,浅谈下班班通如何优化课堂教学。
一、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可见兴趣在求知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动力。一种好的学习方式能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望,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我们都知道学生学习的真正持续的动力是来源于自发的学习动机,而不是外在的教师、家长等各方面的压力。使用班班通显示的课件,色彩鲜艳、图文并茂、生动形象,能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小学阶段的学生,感性认识还是占据重要位置的,在学习前,只有先激发他们的兴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才能保证课堂上收获更好的学习效果。多媒体最大的优势就是能将图、文、声、像融于一体,使学生的多种感官同时受到刺激,带领学生进入情境,帮助学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幻灯片、动画、朗读音频等能将抽象的、陌生的知识形象化、直观化,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注意力的保持,从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比如:在学习《卖木雕的少年》这一课时,我深有体会。当我出示要学习的课文内容时,学生在情绪上并没有多大的反应。紧接着我运用课件,展示了非洲各式各样、构思新奇的木雕时,学生们都被精美的木雕图片所吸引,他们的兴致立刻就高涨起来,并很快地进入了主动学习的状态。
二、演示难点问题,提高课堂效率
面对语文教学中的一些重难点,教师们总会绞尽脑汁去设计突破的方法,但有些内容,仅靠我们的语言描述总是显得苍白无力很难解释明白。那么利用多媒体,就可以使教学内容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让学生便于理解。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如《画杨桃》一文中,“从不同的角度看,杨桃的样子也各不相同”这句话比较抽象,是课文的教学难点。我们可以运用多媒体的动画功能将杨桃的不同角度展现给学生看,改变以往以教师分析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的教学方式,使平常的教学跳出时空的界限,给予学生视觉上的冲击,从而让学生学得生动活泼,学得兴趣盎然。同时,课文的难点也在不知不觉中巧妙地化解了。又如一位老师在《小蝌蚪找妈妈》的教学中,“蝌蚪看见鲤鱼妈妈迎上去,看见乌龟妈妈追上去,看见青蛙游过去”中的“迎上去,追上去,游过去”这三个词语的理解是教学的难点。学生既不知词语何意,又不知为什么要这样用。这时执教老师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优势,从资料中截取有关的片段,并制作成慢放过程的画面,让学生观察理解:“迎上去”就是面对面的游过去;“追上去”就是从后面赶上去;“游过去”就是从周围游到青蛙妈妈身边。经过多媒体的播放和老师同步的讲解,那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在学生脑海中留下了深刻印象,轻松地理解了这些词语的意思。同时,也为他们在以后的口语交际、写话中准确的用词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创新古诗教学,收获无限惊喜
班班通进入课堂以后,使教学环境焕然一新。教学中,可以把课堂时空还给学生,给学生提供创新思维的空间,唤起学生的兴趣,萌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以促进学生的思维积极地开展,产生创新的火花。古诗,一直以其精练的语言、完美的艺术特色、丰富的想象、真挚的情愫传唱不衰,成为中国文化史上一道靓丽的风景。而古诗教学,始终是教学的难点。老师们都在冥思苦想:短短的几行文字,如何利用一节课的时间,让学生了解诗人,理解诗意,感悟诗情呢?此时如果能够借助电教手段就能事半功倍了。就拿《忆江南》这首词为例,古诗词节奏韵律和谐,具有音乐美。所以,教学中一位执教老师选择了古筝《高山流水》为背景音乐,那舒缓和悠扬的曲子拨动了学生的心弦,唤起学生的丰富想象,让学生的思绪穿越了时空,如临其境。另外,课堂上巧用插图也能便于学生很快地进入诗词的意境。“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每句诗行里面都蕴含着一幅优美的画,那么不妨利用班班通将这些画面展现到学生面前,使学生置身于诗情画意之中。在这节课结尾拓展时,那位老师引导学生:“岂止是白居易一人在忆江南,古今中外,多少人为她而倾倒,写下不朽的诗篇讴歌!”一句话勾起了学生的兴致,随着课件的出示,师生共同诵读了课外有关江南的诗篇。班班通的使用更便于课内外知识的整合,让我们收获意外的惊喜!
实践证明,班班通合理、恰当的运用可以愉悦学习氛围,优化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学习语文的信心,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同时班班通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教师的授课水平,加速了教师的理念更新。希望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们能协调好传统教学手段与多媒体的运用,充分发挥班班通的优势,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刘成武《浅析班班通使语文教学之路更畅通》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5(7).
[2]王京生《合理运用班班通 优化语文课堂教学》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6(5).
[3]许小平《“班班通”让课堂更精彩》学苑教育,2011(1).
论文作者:孙影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9年4月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2/18
标签:学生论文; 难点论文; 教师论文; 兴趣论文; 学生学习论文; 课堂论文; 他们的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9年4月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