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综合规划中防洪规划的策略分析论文_王超,杨勇,李结华

水利综合规划中防洪规划的策略分析论文_王超,杨勇,李结华

南京市水利规划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 南京市 210022

摘要:洪水灾害作为我国重点灾害,其危害不言而喻。而在防洪工作中,水利工程建设可一定程度降低洪水灾害,并提高日常防洪预防,所以水利综合规划中防洪规划作为防洪水利工程预防的重点至关重要。本篇文章将先对水利综合规划中防洪规划的定义、水利综合规划中防洪规划的相关原则、水利综合规划中防洪规划的相应防洪建议三个方面对水利综合规划中防洪规划进行阐述,然后对水利综合规划中防洪规划的策略进行分析。

关键词:水利综合规划;防洪规划;策略

一、防洪规划定义

防洪规划是为了预防和治理一定河段、流域或某区域的洪涝灾害而制定的整体部署。在制定具体区域的防洪规划时,需要结合该区域的自然特点,依据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综合规划,制定目标和原则,研究提出区域内相应的防洪工程及非工程措施的科学规划。流域、河段和区域防洪规划是三种较为常见的防洪规划类型。制定防洪规划前,需要调查分析该流域的特点,研究已有的相关综合规划,综合考虑再制定。在建设防洪工程和流域治理时需要参照防洪规划,因此,防洪规划作为一种战略性的计划,需要涉及多方面内容,比如河道自身的泄洪能力、调蓄作用和洪水灾难具体情况等,指导河道的治理和防洪设施的建设等工作。

二、水利综合规划中防洪规划的相关原则

防洪规划设计应当确定重点,兼顾全局,遵循局部与全局相结合、需要与可能相结合、短期与长期相结合、工程与非工程相结合、防洪工作与水资源利用相结合等不同原则。防洪规划具体制定时还要顾及到防洪规律和上下游、左右岸的相关要求,处理好调蓄与宣泄、特殊情况与一般情况的关系,协调好其他的土地规划等。

首先,洪水灾害是难以全面控制的。防洪规划的重要任务之一便是统筹兼顾,合理安排洪水。为保障大局和一些主要城市、交通要道、农田、工矿企业、历史遗迹安全,要从全局出发,必要时牺牲局部利益,把洪涝灾害损失降到最低。

其次,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以及经济发展都会在不同程度上受到洪灾影响,当事故发生时,会对不同区域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结合各地区、各部门的防洪要求,考虑国家及地方政府的财力,有计划地提高不同类别的保护区域的防洪标准,同时也要分阶段提高一般地区的防洪要求,分清轻重缓急,做好防洪规划。

最后,分布不均的水资源给人均水资源匮乏的区域带来了很多问题,如何高效利用水资源也是开发和管理河流工作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将洪水合理利用起来。另外,处理好储蓄水资源和宣泄洪水两个工作,如丘陵地区以利用水库和水土保持工程等进行水资源储蓄为主,降低洪峰的同时也达到储蓄水资源的目的;平原地区要以泄为主,以蓄为辅,制定合理的排洪储水措施。细化来说,发挥已投入使用的防洪工程的关键作用,着力整顿和挖掘潜力,确保效果的同时降低成本;将堤防工程作用和控制性水库的功能相结合,同时结合防洪综合利用要求,合理制定防洪规划。选择不同的防洪标准和措施时,要顾及眼前局面,也要考虑未来状况,把握好局部与整体之间的关系,明确城市和主要河段的防洪规划。

三、水利综合规划中防洪规划的相应防洪建议

1、加强河道整治

首先,应当降低边坡,使河岸塌方出现次数减少,进而有效控制进入河流的泥沙量;或是降低边坡以扩大河道宽度,在洪峰阶段,进而形成类似于洪泛平原功能的区域,削减洪水能量,降低水流对河岸产生的冲刷力,并且在水面宽度增加后,水流速度与输沙能力也将会降低;其次,在河流两岸各设置一定宽度的缓冲,如草木、绿植等,河流两岸缓冲带的设置,能够自然地重新生长植物或重新种植,促使植物群落的形成和减少侵蚀泥沙进入河道,并且在缓冲带植物的作用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污染物流入到河道,使水质得到优化。

2、加强湿地保护

湿地周边的需要加强开发建设控制,建设截污工程从而使水质恶化现象得到缓解。并且,培育水生植物也能够起到防洪防沙的作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当前阶段,“退耕还湿”是恢复湿地的十分有效的途径。在社会的发展下,人们围湖造田,过度占用湿地导致湿地面积缩小,防洪功能也在逐渐弱化,因此,必须要高度重视湿地的保护工作。

四、水利综合规划中防洪规划的策略

1、调查研究

要想保障水利综合规划中防洪规划准确,具备实操性,首先应提高防洪规划中的调查研究。防洪规划中的调查研究是指通过收集、调查、分析、勘察等多种方式对洪水保护区以及流域进行多方位资料研究,其中包括工程地质、自然地理;历史洪水起因、防治、损害;天文气象;区域经济状况;交通情况等多重方面,必要时可进行实地勘察、地形检测、地质测量等工作。其作用主要是为了通过多角度、多方位研究,摸清该区域或流域的防洪情况及防洪要求,以此科学合理的制定相应防洪标准与措施,从而从根本提高水利综合规划中防洪规划的准确性与实操性

2、拟订防洪标准

拟定防洪标准属于水利综合规划中防洪规划的必有措施,可为防洪规划提供合理科学数据支撑。拟定防洪标准主要是依据国家下发的防洪标准,和原有自然规划、社会经济、地形地貌、人文环境等多重因素,科学合理划分防洪保护区,以此为防洪规划提供标准支撑。如可根据防洪设备的强弱、防洪人员的多少、洪灾的损失、防洪技术的先进,对已划分的防洪区域制定相应防洪标准,有针对性和选择性的降低防洪带来的多方面损失,从而为防洪规划目标的设定、体系的选择、经济的评估带来相应数据保证。

3、选择防洪体系

对于防洪工作,其除了数据收集及资料分析外,还需考虑实际防洪工程建设、施工年限、资金投入等多方面因素及要求,所以在水利综合规划中防洪规划内,必须综合考虑各方面要求与因素,选择合适防洪体系,如根据原有防洪地形地貌,依据环保相关防洪部门生态、环保要求,合理选择防洪体系,从而保障防洪规划过后,区域的生态平衡。

4、环境影响评估

对于防洪工程来说,虽然其可降低灾难带来的危害,保护人们财产安全,但其本身仍属于环境工程,在防护过程中,会对环境等生态带来破坏,如防洪工程施工过程中的“三废排放”;为降低洪水危害,牺牲局部环境保全整体安危的防洪工程等等,所以在水利综合规划的防洪规划中,要提前采取环境敏感因子研究与调查,对防洪工程进行环境影响评估,从而减少环境损害,提高防洪效益。

5、防洪效益评价

在防洪工作中,防洪效益评价可真实反映洪水带来的经济危害,属于表现防洪规划的基本策略。防洪效益包括防洪系统实施后所产生的间接损失和直接损失,主要是用货币表示,年均效益作为评价指标。年平均效益的计算一般用频率法或长系列洪水资科逐年计算法推求。但是年均效益无法真正全面的体现出防洪工作的具体效果,所以,应当做好典型特大洪水年的计算研究。需要考虑到具体防洪效益的不确定性因素,需要进行敏感性分析,同时结合防洪对象的实际情况,根据预测的平均经济增长率,估算计算期内各年的效益,进而反映洪灾损失随国民经济增长的影响。计算的经济效益属于防洪效益的组成部分,此外,还应当对无法用货币表示的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等加以定性分析。

结语:水利综合规划中,应当做好防洪规划工作,制定详细的防洪规划方案与策略,这样将有助于实现流域生态环境的有效保护目标,减少洪涝灾害情况的发生,推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石小祥,郭琦,秦景言,张利青,薛莲.城市防洪规划建设常见问题及对策分析[J]. 中国水运(下半月).2015(07)

[2]梁丽琴.浅析山区河道防洪堤规划建设关键性问题[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5(13)

[3]易越涛,陈军,罗勇强,杨明海,裴少锋,温孟婵,叶荣辉.新时期珠江流域水利规划工作的认识和思考[J].人民珠江. 2019(09)

论文作者:王超,杨勇,李结华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2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2/24

标签:;  ;  ;  ;  ;  ;  ;  ;  

水利综合规划中防洪规划的策略分析论文_王超,杨勇,李结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