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胜楠 高丽萍 关振欣
淇县人民医院;456750
【摘要】目的:对责任制护理干预对骨科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的预防作用进行研究。 方法:以我科2015年7月-2016年7月接收的104例行下肢骨折术患者为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52例)与对照组(52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进行责任制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深静脉血栓发生率进行比较。 结果:经护理后,观察组患者在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上为5.77%,对照组在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上为26.92%,观察组明显比对照组低(P<0.05)。 结论:针对行下肢骨折术患者,给予其责任制护理干预,能有效降低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预防深静脉血栓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下肢骨折术;深静脉血栓;责任制护理干预;预防
随着下肢骨折患者的增多,行下肢骨折术的患者逐年增多,而行下肢骨折术后,患者多需长期卧床并对肢体进行制动,极容易引发局部静脉及淋巴管回流障碍,从而导致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在下肢骨折伤中,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高达43%,对患者生命健康具有严重威胁。[1]近年来,一种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模式,即责任制护理逐渐被应用到骨科下肢骨折术后护理中,在预防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上表现出了较好效果。[2]本文即以我科患者为依据,对责任制护理干预对骨科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的预防作用进行研究。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我科2015年7月-2016年7月接收的104例行下肢骨折术患者为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52例)与对照组(52例)。观察组中男性31例,女性21例;平均年龄(50.8±8.3)岁;车祸伤25例,跌伤17 例,坠落伤 9例;股骨颈骨折19例,股骨粗隆间骨折15例,股骨干骨折11例,胫腓骨骨折7例。对照组中男性33例,女性19例;平均年龄(52.6±7.9)岁;车祸伤28例,跌伤16例,坠落伤8例;股骨颈骨折18例,股骨粗隆间骨折16例,股骨干骨折12例,胫腓骨骨折6例。所有患者术前均接受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未发现深静脉血栓,无恶性肿瘤及凝血障碍患者,无肝肾功能不全者。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上差异不大(P>0.05),有可比性;且对本次研究均知情同意。
1.2方法
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干预,即对患者下肢给予定期按摩,引导患者及早下床活动,对患者患肢肤色变化进行观察,遵医嘱给予患者抗凝及抗感染治疗等。
观察组进行责任制护理干预:(1)对责任制护理方案进行制定:针对下肢骨折术后患者在预防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方面的需求,制定系统、规范的精准护理方案;对责任制护理小组加以成立,将各项护理责任落实到每个人,由专人负责专项护理评估和护理。(2)基础护理干预:对患者患肢是否肿胀,压痛进行观察;对患者皮肤颜色、温度进行观察;对于术后5~7天患肢仍明显肿胀患者,及时告知医师给予有效处理;对患者下肢是否存在条索状压痛物进行密切观察,以及早发现和预防。
(3)心理护理干预:加强与患者沟通,掌握患者心理状态,积极开导患者,增强患者治疗信心,引导患者积极配合治疗与护理。(4)饮食护理干预:为患者制定科学食谱,指导患者禁食高盐、高脂食物,对高蛋白和富含维生素食物多加食用;日饮水量需达2000ml以上,多喝粥类;忌食烟酒等刺激性饮食。(5)体位护理:围术期将患者患肢抬高约25°~30°;术后麻醉未失效前将患者患肢抬高约30°~45°;每2小时帮助患者双下肢按摩1次,并每两小时帮助患者翻身1次。(6)功能锻炼干预:术后鼓励患者进行早期锻炼,当情况允许时即指导患者进行患侧趾及踝、膝等多个关节早期主动运动,每日锻炼频率约为3-5次,每次约半小时。
(7)弹力袜干预护理:适当条件下,给予患者具有分级压力阶差防血栓效果的长腿弹力袜,在手术前2h~3h 穿上,且穿直至患者完全可行走。(8)药物干预:给予患者低分子肝素钠,用法为皮下注射,用量为术后24h给予5000IU,持续用药10-14天,注射过程中避免用力按压,且注射后需避免热敷,用药后对患者全身皮肤、黏膜是是否发生出血进行观察,对患者血小板及其他凝血参数进行监测。(9)出院指导:指导患者出院后避免久坐与交叉腿坐;每日需4h~6h内对肢体活动1次;注意规避寒冷刺激;对于下肢依然肿胀或伴随静脉曲张患者,建议其依然穿弹力袜。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深静脉血栓发生率进行比较。
1.4统计学处理
对统计学处理软件SPSS20.0加以采用,对两组患者观察指标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采用x2进行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以 P<0.05为准。
2.结果
经护理后,观察组患者在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上为5.77%,对照组在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上为26.92%,观察组明显比对照组低(P<0.05)。详见下表1。
3.讨论
深静脉血栓在下肢骨折术后患者群体中,属于高发并发症,可导致患者下肢深静脉功能不全,甚至引发致命的肺栓塞。深静脉血栓多与患者长期卧床与下肢活动受限有关,临床对下肢骨折术后患者,通常需要给予护理干预措施。[3]但传统常规护理干预,主要集中在对患者下肢给予定期按摩,引导患者及早下床活动,给予患者抗凝及抗感染治疗等,对患者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并没有针对性护理措施,导致其在预防深静脉血栓发生方面效果较弱。[4]
责任制护理是一种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其对护理的责任意识十分强调,要求护理人员必须不断学习,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整体护理服务。在责任制护理模式下,除了涉及护理人力的合理安全与管理外,还包括护理人员对患者病情、心理全面观察,对患者骨折并发症的特殊检查、治疗及预防,给予患者针对性用药,给予患者出入院健康指导等,以全面的服务提升下肢骨折术后患者护理质量。[5]
在临床护理实践过程中,责任制护理还要求加强对患者针对性性护理,对于下肢骨折患者,会制定相关的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护理方案,围绕深静脉血栓形成原因及患者血管损伤与静脉血流缓慢及高凝状态给予相应护理,将责任落实到人,大大提升了下肢骨折术后患者在预防深静脉血栓方面的针对性。[6]
在本次研究中,采用责任制护理干预的观察组患者在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上为5.77%,而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的对照组患者在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上为26.92%,观察组明显比对照组低(P<0.05)。研究结果也提示,针对行下肢骨折术患者,给予其责任制护理干预,能有效降低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预防深静脉血栓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石朝辉.下肢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原因及预防[J].中国医药指南,2011,09 (2):81-82.
[2]邓莹,寇晓平,潘卫宇.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护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5 ,(4):63-64.
[3]贾秀眉,兰丽琴.骨外科患者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相关影响因素及预防策略[J].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5,29(1) :123-125.
[4]王一芳,钱洁.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与护理干预[J].医药前沿,2015,(25):13-14.
[5]王佳蓓,王崇宇.综合护理对下肢骨折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干预分析[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5,(10):1559-1560.
[6]黄柳月.护理干预在预防下肢骨折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的应用探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6,14(26):95-96.
论文作者:王胜楠, 高丽萍 关振欣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2018年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6/26
标签:患者论文; 下肢论文; 术后论文; 静脉血栓论文; 发生率论文; 责任制论文; 静脉论文; 《中国医学人文》2018年第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