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思想政治教育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校园文化论文,思想政治教育论文,作用论文,建设中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内容提要 本文从校园文化的内涵、本质及特征入手,阐述校园文化在高校建设中的作用,并着重从思想政治教育是实现校园文化传递的有力工具;思想政治教育能促进校园文化的传播;思想政治教育是不断发展校园文化进行选择导向的有力手段以及思想政治教育是创造校园文化的重要渠道等方面作了具体阐述。
关键词 校园文化 思想政治教育 高校建设
近年来,校园文化蓬勃发展,校园文化建设问题已提到高校建设的议事日程上来。对于校园文化建设问题,兴起了多角度的研究。在这里,我们拟对思想政治教育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问题作一探讨。
一、关于校园文化的内涵、本质及特征
什么是校园文化?众研究者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不同的阐述,看法不一。笔者认为,要科学全面地界定校园文化这一概念,就必须从研究它的内涵入手。
校园文化,实质上是社会文化的一个特殊具体的部分,是社会一般文化作用于学生的“中介”,是一种社会亚文化。校园文化具有深刻的社会属性,受民族文化、地区文化等的影响,它不能脱离这些文化系统而独立存在。校园文化的内容包括以学校办学方向、办学目标为主的校园政治文化;以校园群体的思想政治素质、文化和作风修养、价值观念为主的校园道德文化;以校园基本设施、图书资料为主的校园物质文化;以学校体制、组织机构、规章制度为主的校园管理文化;以社团活动、文体活动为主的校园群体文化等。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认为:校园文化是指在政治经济等社会因素和民族文化、地区文化等文化系统的影响下,学校在教育过程中所创造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的总和,是社会文化的一部分。
校园文化的本质可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认识。第一,校园文化具有哲学层次的指导意义。校园文化存在于学校全部教育与管理行为的可能或现实的结果中,它使学校教育内在的规定性在教育与管理活动的运行中体现出来,并上升为影响学校教育的主体。第二,校园文化是学校全部教育行为的综合反映,具有自我扩展与深化的系统特征。校园文化绝非凝固的传统文化,而是积极运动,不断变化发展的。第三,校园文化是深层次结构与表层形态的统一。校园文化的深层次结构即师生员工群体心态;表层形态即物质文化。优美整洁的校园环境,雅典肃穆的教学大楼等物质设施构成的物质文化体现了师生员工的群体心态。
校园文化是社会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有以下特征:
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转换能力。校园文化以具有相对独立性的学生社团为基础,以师生的群体心态水平为深层次结构,校园基础设施是其表层形态,具有自己的文化特质、文化丛和文化模式,因而能根据时代条件和外界环境的变迁而不断改变和完善自身,成为对社会有积极作用的亚文化。
具有较强的趋前性和活跃性。创造校园文化的主体,具有较高层次的知识水平,正处于社会化过程中,往往有浓厚的探索动机,易接受新思潮,反映新需要,故校园文化的发展水平,一般处于社会文化的潮头,对于民族的更新和再造起着向导作用。青年大学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体,他们勤于思考,勇于探索,思相活跃。而校园文化的内容十分丰富,是多专业、多学科、多流派的汇聚与碰撞,可谓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使得校园文化异常活跃,五彩纷呈。
具有较强的潜在性和渗透性。任何一种校园文化一旦形成,并有了自己的个性,就会在其发展中表现出继承性并向外渗透。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使校园文化活动范围增大,其“触角”延伸到社会各个领域,相互影响,渗透速度加快。校园文化的潜在性主要体现在它对学校师生情操的陶冶,心灵的净化是在潜移默化中进行的。
二、校园文化在高校建设中的作用
1.导向作用。从文化价值导向看,校园文化是通过一定的文化氛围和精神环境使生活在其中的个体无形中在思想观念、心理素质、行动方式、价值取向等诸方面,对现在的文化价值产生认同,从而实现对个体精神、心灵、性格塑造。从政治导向看,校园的文化活动可以充分利用各种形式,如举办各种社团活动,组织马列学习小组等,引导大学生树立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和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从专业导向看,理、工、农、医、师等院校,由于其专业性质各不相同,已形成了各具专业特色的文化氛围,将学生引向特有的专业方向。
2.继承作用。在学校教育过程中所形成的至今仍在发生作用的诸如教育观念、道德观念、教育价值标准、行为方式等文化要素,表现了校园文化的继承性。虽然校园文化应当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更新文化要素,但它们都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产生,并为一批又一批的学生所继承和弘扬。校园文化的继承作用,使学校的优秀精神得以延续,对学校发展产生历久弥坚的影响。
3.凝聚作用。校园文化的凝聚作用主要体现在它能借助精神纽带和心理势场,吸引和团结校内所有成员,并通过唤起和激发每个人对学校的真挚情感而把校园人紧密联系在一起,在学校内建立起高度和谐、信任、理解、互尊的群体关系,并达成对真理和学校目标的共识和追求。这种共识和追求有利于排斥任何有悖于校园精神的离心情绪,形成校园主体共同特有的责任意识、集体意识,增强校园凝聚力。
4.调节作用。单纯的专业知识的教与学,既紧张忙碌,又枯燥乏味,而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使校园文化具有娱乐性。因而,参加校园文化建设是一种有利于身心健康的最佳调节活动。此外由于参加校园文化活动的主体是不同专业、不同流派、不同学术特点的师生,他们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彼此交流、取长补短,从而使自己的知识面得以增长,自己知识结构得以调节。
三、思想政治教育对校园文化的影响及作用
教育与文化历来具有互动作用。思想政治教育与校园文化也不例外。
1.思想政治教育是实现校园文化传递的有力工具。校园文化传递在这里主要是指校园文化在时间上延续,即校园文化世代相传。
校园文化具有适应性和转换能力,它应当不断吸收时代精神,它们都有自己形成的历史渊源,本质上是学校在长期文化实践中逐步发展形成的。既凝聚了学校的基本精神,也包含着为学校及其成员引以自豪的优秀传统。而优秀的文化传统则是维系学校的精神支柱。显而易见,校园文化的继承发扬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那么,校园文化的继承发扬是靠什么进行的呢?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重要手段。不少高校专门设立了校史展览馆,新生一进校就由辅导员带领参观,或组织学生观看校史录相。校史展览、校史录相凝聚了学校建设以来的优秀文化成果,能使每一位学生强烈地感受到学校的优秀文化传统,一些高校在校门前、教室里标写校训内容,使学生常常在这种学校精神中得到熏陶。这些形式多种多样、内容生动活泼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无时不在向一批又一批的学生传递学校精神,传递老一代教师和校友们创造的优秀校园文化成果,使校园传统文化不断发扬光大。相反,有的高校不重视思想政治教育,不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在校园文化传递中的作用,即使在历史上,曾经创造了优秀的文化,终因未被代代相传而随着时光的流逝逐渐消失其应有的教育作用。
高校的教育实践告诉我们,高校的建设和发展离不开校园文化,而思想政治教育则能使校园文化中优秀部分,在新一代大学生身上继承。
2.思想政治教育能促进校园文化的传播。校园文化的传播是指校园文化在空间上的流动,它是校园文化发展中十分重要的环节,其意义在于不断扩大校园文化的影响,不断地丰富和发展自己。一般来讲,校园文化的传播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在校园内的流动,二是向学校外的社区辐射。
在学校内,校园文化只有经过传播,才能影响和感染更多的学校成员,达到教育更多学校成员的目的。因此,校园文化在校园的传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则能够有力地促进校园的文化传播,广大高校政工干部的不少工作,实际上就是在传播校园文化,如举办各类知识讲座、文体活动、报告会、演讲会、与个别同学谈心灌输教育方针、宣讲社会主义的人生观、价值观,无不是在对学生进行文化熏陶。这一系列活动都有力地促进了校园传统文化的传播。
社会实践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形式,它极大地促进了校园文化向学校以外的社会传播、渗透与融合。一方面,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大学生,作为文化物质载体,使校园文化得以走出校门,在社会实践中,各种科技咨询,为人民服务活动,使学生将自己在校园内学到各种科学知识运用于社会,服务于社会,并将学校精神、校园风尚展示于社会;另一方面,在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时,作为文化物质的载体,又将社会文化传入校园。这样,大学生就能从校园文化与社会文化的交流中进行对比,发现异同,从而选择社会文化中优秀的成分,渗透到校园文化之中,丰富和发展校园文化,进而达到校园文化与社会文化融合的目的。
3.思想政治教育是不断发展的校园文化进行选择导向的有力手段。如果将前面所讲的校园文化的传播看成是校园文化的扩张,那么,这里的校园文化选择就是指校园文化的精炼与升华。
从纵的方面讲,校园文化在传播过程中必然有所淘汰,有所舍弃,政工干部不可毫无保留,原封不动地将前一代师生所创造的校园遗产传递给新来的师生,必须根据时代的要求择其精华而传递。
从横的方面讲,校园文化在传播交流过程中,政工干部既不可能一成不变地将校园文化传出去,也不可能兼收并蓄地将其它文化吸收进来,必须根据教育活动的需要有选择性地引进。不论是纵的方面,还是横的方面,校园文化在选择过程中,都不能离开思想政治教育而独立进行,否则,校园文化的选择就会失误,校园文化就会失范。
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使物质领域与意识领域都发生了一系列巨大变化,校园文化也不例外。“十四大”提出了市场经济目标,各高校即时涌起了“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市场经济与学雷锋”、“如何迎接市场经济”等异彩纷呈的讨论热,“商品”气息一时包围了校园文化,可以说商品文化的狂潮正对校园文化构成冲击。不可否认,商品文化强调优胜劣汰的竞争意识对促进大学生锐意进取、冲破陈规,对促进校园文化的发展有积极进步作用。但是商品文化的核心是等价交换,金钱关系,这会引起拜金主义在校园泛滥,使得奉献精神丢域失地。前一段时间的“下海潮”、“经商热”就说明了这一点,这是商品文化对校园文化建设消极的一面。共青团中央提出“双跨工程”,打出义务奉献旗帜,义务奉献活动、志愿服务活动再度在校园掀起热潮并正在持续展开,下海者纷纷上岸,经商热也大为降温,校园文化渡过了商品文化这一险滩,诸如商品文化这样的社会文化,市场经济的发展对校园文化的影响有着多元性,既有正确、积极、健康的一面,也有错误消极有害的一面。我们可以也只能加强政治思想教育,提高师生员工的思想认识水平,端正他们的心态。有了师生员工正确的群体心态这一内在因素,校园文化选择发展才不会偏离目示,才能对社会文化整编扬弃,使自己得到优化发展。
4.思想政治教育是创造校园文化的重要渠道。思想政治教育不仅在校园文化的传递与选择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就思想政治教育本身而言,它也具有创造校园文化的功能。
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本身就是校园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更新,方法改进,理论的升华必然为校园文化赋予崭新的内容。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主要是围饶着提高人们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这个中心任务,根据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的。十多年来,根据国家改革开放的需要,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向师生宣传改革开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增强改革意识,树立改革观念,在党的“十四大”后,市场经济观念的形成教育也纳入了思想政治教育轨道,而这些又成了新的校园文化的重要内容。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和途径也在不断创新,如社会实践活动的兴起,也为校园文化增添了新的内容。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现在已进入学科发展阶段,在长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基础上有关的研究成果,这些年也不断涌现,它又是对校园文化的一种新奉献。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强大的精神动力,它可以通过调动师生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来创造出新的校园文化。加强对师生的革命理想教育,人生观教育,以及思想道德教育和文化素质教育,就能使师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和抱负,认清自己肩上承担的历史重任,从而激发起他们为中国现代化建设而刻苦学习,努力工作的积极性。使他们在学术上工作上勇于进取,锐意创新。他们在思想政治教育这种强大精神动力作用下所创造出的各种成果,为校园文化增添了新的文化氛围。
师生的观念,是校园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思想政治教育可以通过更新观念来创造校园文化。要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有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的人才,他们必须具有现代化的观念。因此高校要培养现代化建设人才,就必须培养大学生思想、观念的现代文化。改革开放,商品经济的发展,市场经济的建立,极大地冲击了某些愚昧落后的观念,对于增强人们的现代意识,树立与现代化建设相适的观念起了积极作用。但是,在社会大变革的今天,社会的思想观念呈现出错综复杂的情况:旧的思想观念总顽固地坚守自己的阵地,并以传统的优势向新思想、新观念作斗争。一些陈旧腐朽的观念又会以时髦的标签冒充新思想新观念,冲击优秀传统文化。这些情况不可避免地会在校园中发生,使师生的观念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化过程复杂化,需要通过多侧面,多层次的理论和实践活动才能实现。而思想政治教育则能紧密结合改革开放的实际,引导师生分清什么是有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有利于改革的新观念;什么是封建主义的、资产阶级腐朽的旧观念、帮助师生逐步破除旧思想,确立新观念,实现师生观念的正确转变,从而起到创新校园文化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