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外判断初探_傅作义论文

例外判断初探_傅作义论文

除外判断初探,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判断,就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情况有所断定的思维形式。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每个正常人,无论是说话,还是写文章,都要运用思维对客观存在的事物情况进行肯定或否定,即进行断定——判断。例如:

①一切检察干部都是国家工作人员。

②所有的产品都不是次品。

③有的违法行为是犯罪行为。

④有些工程师不是知识分子出身。

⑤我们不仅要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而且要建设精神文明。

这五个语句表述了五个判断。前四个分别断定了主项“检察干部(用S代替,下文同。)”、“产品(S)”、“违法行为(S)”和“工程师(S)”四种客观事物分别具有或不具有谓项“国家工作人员(用P代替,下文同。)”、“次品(P)”、“犯罪行为(P)”和“知识分子出身(P)”的性质。因此,叫性质判断。其结构形式是“一切S都是(或不是)P”和“有的S是(或不是)P”。后一个判断断定了“要建设物质文明(用P代替)”和“要建设精神文明(用Q代替)”两种情况同时存在。因此,叫联言判断。其结构形式是“P并且q”,逻辑教科书一般都对这四种性质判断和这种联言判断进行了描述。但在实际生活中,人们为了认识反映客观事物,除了广泛运用这四种性质判断和这种联言判断外,还经常使用一种除外判断。这种除外判断,根据它是揭示主项部分对象具有某种属性,还是揭示主项与谓项描述的几种情况有关联,又分为除外性质判断和除外联言判断。而且,这两种判断结构形式与上述列举的判断结构形式也不一样。因此,本文试就这一问题作一些初步探讨。

一、除外性质判断

所谓除外性质判断,就是断定除某种情况以外(下文用X代替),又断定S类部分对象全部包含在P类对象之中并具有P类对象属性的一种思维形式。

例如“被判处有期徒刑的人,除缓刑的外,一律予以开除”(选自《国家行政机关工作人员贪污贿赂行政处分暂行规定施行〈细则〉》。这个判断的主项“被判处有期徒刑的人(S)”,除缓刑的(X)外,其余“被判处有期徒刑的人(部分S)”都包含在谓项“被开除的人(P)”类对象之中,具有“被开除”的属性。换句话说,被开除的人中,有一部分是被判处有期徒刑的人,而不是所有被判处有期徒刑的人。

这一判断形式揭示了S类,除X外,其余S类的全部对象都包含在P类之中,并具有P类的属性。因此,我们把它叫做除外性质判断。“除……外”或“除外”或“除……以外”或“除了……之外”和“除开……而外”等语词是这种判断形式的联结词。表示除外性质判断的联结词在判断中所处的位置和使用方法灵活多变,一般有以下几种情况。

1、联结词“除……外”位于判断之首和中间,分开使用。

①除国家另有规定者外,应税产品均应征收进口环节的产品税,增值税。(选自注册会计师《经济法》45页)

②今年我市农业生产资料,除尿素外,储备充足。(选自《黄石日报》1991年3月13日第2版)

2、联结词“除外”位于判断之首、中间和末尾,不分开使用。但用在判断之首要加“了”字。

③明明除外了的是八路军和新四军,另由其他人员从事更生建树,维持秩序的工作(注:郭老分析日声明不满语。本文作者将其缩成如此式)。(选自郭沫若《请看今日之蒋介石》)

④禁止收过桥费,集资或用贷款建桥的除外。(选自注册会计师《经济法》309页)

3、联结词“除……以外”位于判断中间,分开使用。

⑤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犯罪的,除法律有特别规定的以外,都适用本法。(选自《刑法总则》第3条第1款)

⑥人大常委会可以制定和修改除应当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法律以外的其他法律(注:这一判断形式,理解时应当将其换位)。(选自《法学基础知识》解放军出版社本,74页)

4、联结词“除了……之外”和“除开……而外”位于判断中间,分开使用。

⑦总部里的安徽人除开我而外那一个不是王八蛋(注:郭老引用陆福庭语,陆是安徽人)(选处同(3))

⑧她除了随身穿着的一点衣服之外,所有的东西都被烧光了。(选自郭沫若《入幽谷》

上述几组判断,虽说它的联结词在判断中出现的位置和使用方法不同,但从性质来讲,都是断定除某种情况以外,其它S类的对象都包含在P类对象之中,并具有P类属性。因此,除外性质判断的结构可以规范为“除X外,其余S都是P”这样一种通用形式。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这种判断形式的三个特点。

第一,X是S,但不是P。如例②和⑦中的“尿素(X)”和“我(X)”属于“农业生产资料(S)”和“安徽人(S)”类,但不具有“储备充足(P)”和“忘八蛋(P)”类属性。例⑤和⑧也属于这种情况,分析略。

第二,X不是S,也不是P。如例①和④中的“国家另有规定者(X)”和“集资或用贷款建桥的(X)”就不是“应税产品(S)”和“收过桥费(S)”,也不具有“征收产品税”、“增值税(P)”和“禁止(P)”类的属性。例⑥中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法律(X)”不是“其它法律(S)”,也不具有“人大常委会制定和修改(P)”类属性。例③也是这种情况,分析略。

第三,凡不是X的S都是P,即除X外的其余S都是P。如上文例①至⑧都具有这一共同特点,我们不难看出。

可见,除外性质判断在反映整个事物情况的同时,又排除某种情况,从而对剩余部分对象进行了确定的断定。使判断排除了猜测或概率的成份,明确了判断对象,与客观实际相符合。在这种形式中,只要排除X外,就可以作出凡是其余的S都是P的断定。这比性质判断中的“有的S是P”这种不确定判断对象的判断,在表达上进了一步。因而,“除X外,其余S都是P”这种除外性质判断与“有的S是P”这种性质判断不是等值的,也不是“有的S是P”这种性质判断的变体,而是一种独立的思维形式。

二、除外联言判断

所谓除外联言判断,就是断定主项与谓项描述的几种情况都有关联并同时存在的一种思维形式。

例如“傅作义除表示慰问外,还决定将防守司令部兵力扩编为三个团”。(选自《纵横〈蒙旗女王“西旗血案”〉》1991年第2期第16页)这个判断就是一个除外联言判断。它断定了主项“傅作义”与谓项除实施“表示慰问”这一行为情况外,还断定了傅作义“决定将防守司令部兵力扩编为三个团”这一行为情况。这两种情况与主项傅作义都有关联,即为傅作义所实施。并且,同时存在,具有逻辑顺序。

又如“凡是用公款搞挥霍浪费的人,除在指定期限内追回其全部公款外,还要根据情节轻重给予批评、教育、纪律处分直至依法处理”。(选自《党纪政纪法纪案例精选》第25页)这也是一个除外联言判断。断定了主项“用公款搞挥霍浪费的人”除承受谓项“追回其全部公款”这一行为情况外,还要承受“批评”或者“教育”或者“纪律处分”或者“依法处理”等行为情况。这几种情况与主项都有关联,即由主项来承受,并且,可能同时存在,具有逻辑顺序。

我们进一步分析,不难看出,除外联言判断是由主项、谓项和联结词三者构成的。主项已经分析了。我们再来分析其谓项和联结词。其谓项就是“除……外,还(或还要)……”这一部分表达的内容。从形式上看,总的来说是一个复合联言判断,分为前肢和后肢。如上述二例所断定的两种或几种情况同时或可能同时存在,并且,具有逻辑顺序。但有时复合联言判断的前肢或后肢分别或同时又包含有其它判断,肢判断又成为一个复合判断。例如上述第2例的后肢就是一个选言复合判断。有关这一判断形式的逻辑联结词一般有“除……外,还……”、“除……外,还要……”、“除……以外,还……”、“除……外,并……”和“除……外,要……”等等。在判断中一般都是分开使用,并且,都出现在判断中间。前两种情况已经举例,后三种再各举一例说明。

①奇俊锋除汇报了投奔抗日阵营和以后的情况,及日伪倒行逆施的罪行外,还向蒋介石提出了几项要求。(选处同傅作义例)

②伪旗府西协理松布尔图在郝游龙的陪同下来见奇司令,除表示认罪外,并表示热烈欢迎奇司令和小王爷回旗执政。(选处同例①,第18页)

③“八五”期间,除办好已有的经济特区、对外开放城市和开放地区外,要集中力量搞好上海浦东新区的开发和开放。(选自《第八个五年计划纲要》第五部分第五个问题)

这三个除外联言判断,例①断定了主项“奇俊锋(用S代替,下文同。)”与谓项除了实施“汇报”这一行为所涉及的“投奔抗日阵营”和“投奔抗日阵营以后”及“日伪倒行逆施的罪行”三种情况有关外(我们分别用P[,1]、P[,2]和P[,3]来代替这三种情况,下文同。),还断定了她与“向蒋介石提出几项要求(用q代替,下文同。)”这一行为情况有关。并且谓项描述的几种情况与主项的关联同时存在,具有逻辑顺序。如果我们抽去这一判断形式的具体内容,那么,这一判断形式的结构就可以写成:S,除P[,1]并且P[,2]并且P[,3]外,还q。例②和例③分析与上文同,请读者类推,这里不再赘述,只是写出它们的自然结构。例②的结构是:S,除P外,并q[,1]并且q[,2];例③的结构是:S,除P[,1]并且P[,2]并且P[,3]外,要q[,1]并且q[,2]。

综合以上所述除外联言判断结构形式,由于联结词的不同,因而,其自然结构形式也不一样。但主要是谓项数量多少的变化,并且,前后肢又具有逻辑顺序,因此,我们也可以把它规范为“S,除P[,1](或P[,n])外,还q[,1](或q[,n])”这样一种按照序号分别排列前后肢判断谓项的通用形式。如果我们按照普通逻辑教科书上死板硬套,把这种判断结构也写成“P并且q”这种形式,那么,笔者以为没有对主项进行断定,只是把判断的谓项几种情况摆列出来,形成了强调谓项,而忽略主项,使判断不明,不便于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理解。因而,这种命名结构形式还有待探讨。所以,笔者把除外联言判断结构规范为那样一种通用形式,不是别出心裁,而是为了表达内容的需要。以便使判断准确和真实,便于我们理解和运用,期望更符合除外联言判断形式的自身特点。

在分析中我们看到,除外联言判断自身特点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除外联言判断主项的量项,根据其断定的需要,可以是单称,也可以是全称。如上文“傅作义”例如①②③例是单称;“凡是用公款搞挥霍浪费的人”一例是全称。第二,除外联言判断的谓项是用一个复合判断来表述的。其前后肢的肢判断数量不是一一对等的,而是有多有少。有时分别或同时又构成一个联言或选言判断。我们从上文例中可以看出这一点。第三,除外联言判断的前后肢具有逻辑顺序,因而,不能换位。不然,会使判断含义发生变化,甚至顺序混乱。

三、区别除外判断两种形式的方法

纵观以上分析,除外判断的两种形式是客观存在的,运用也是广泛的。当人们需要揭示S类事物的部分对象与P类事物具有某种属性时,就用除外性质判断;当人们需要断定主项与谓项描述的几种情况都有关联并同时存在时,就用除外联言判断。由于这两种判断形式在表述上都用了“除……外”或“除……以外”等这样的联结词,因而,在实践中,需要我们加以区别,认定哪是除外性质判断,哪是除外联言判断。一般说,可以从四个方面来区别。

第一,两者主项断定的数量不同。除外联言判断的主项断定的是S类的全部对象(单称或全称),例如上文的除外联言判断各例。而除外性质判断的主项断定的是S类的部分对象,例如上文的除外性质判断各例。第二,两者谓项数量不同。除外性质判断的谓项只有一个,而除外联言判断的谓项有两个或两个以上。例如上文两种判断形式的各例。第三,两者的联结词虽然有相同点,但使用的方法不同。除外性质判断独立使用“除外”或“除……(以)外”等联结词,而除外联言判断除了运用这些语词外,还必须带“还”或者“还要”或者“要”和“并”等语词,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联结词,表达一个除外联言判断。例略,见上文。否则,就不成为除外联言判断。第四,除外联言判断的谓项可以化归为联言判断,除外性质判断的谓项却不能化归。例如可以将“S,除P外,还q”这种除外联言判断的结构化归为“S,既P,又q”这种形式。却不能将“除X外,其余S都是P”化归为“S,既P,又q”这种形式。

掌握了这四种方法,就可以区别除外性质判断和除外联言判断,有利于我们正确认识和反映客观事物,区分不同情况,提高处理问题的水平。

标签:;  ;  

例外判断初探_傅作义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