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适应单县城市建设的规划策略
单县城市规划通过合理布局空间和统筹规划自然渗排水系统、生态排蓄水设施以及道路、绿地等的雨水调蓄功能,以实现城市开发建设的生态化、宜于人居化措施。当前单县城市建设目标,它属于城乡规划体系,是一项新型的综合的专项规划内容。由于单县城市建设涉及城市排水(雨水)、给水、水系、防洪排涝、道路交通、园林绿化等行业,因此,单县城市规划内容应当是在现有城市规划编制体系的框架下,分层级纳入城市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和相关专项规划的内容当中,通过补充和完善城市规划编制方法和内容,成为现有法定规划的有机组成部分。在总体规划层面上,可在城市总体规划编制之前或同期开展落实海绵城市建设要求的专项规划,专项规划成果可以作为技术参考,以便将有关单县城市建设的要求和内容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已经编制完成,确需补充海绵城市建设内容的也可开展专项规划,经法定程序审定的成果可以作为开展海绵城市建设的技术指导,并将成果在总体规划修编时纳入其中。在编制单县城市专项规划内容时,需要协调好与给水、污水、防洪排涝、园林绿化和道路交通等各专项规划内容的关系,否则,可能造成规划衔接上的困难,直接影响规划实施效果。为便于与现有法定城市规划相衔接和有利于规划的实施,有关单县城市规划的编制在深度和方法上可参照《城市规划编制办法》的规定,与总体规划中的专业规划保持一致。而各行业的专项规划,则可以根据城市总体规划或控制性详细规划中有关单县城市建设的内容和要求,结合行业专项规划编制的技术方法和标准,补充单县城市开发的相关内容。在控制性详细规划中,可以依据城市总体规划中有关要求,增加与单县城市有关的内容,细化落实城市总体规划中有关单县城市相关的规划指标、单县建设分区、设施布局等内容,并将需要刚性控制的部分指标和要求作为强制性规划条件,纳入建设用地审批和土地出让条件之中,让单县城市建设的要求通过规划行政许可等规划合理手段来实现。在修建性详细规划中,可以依据控制性详细规划的要求,增加与单县城市建设有关的内容,细化落实上位规划确定的单县城市建设控制指标,落实具体的单县城市建设的设施布局。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单县城市建设的规划技术要点
如果大尺度的城市区域范围的空间布局、蓝线划定、汇水分区和竖向设计等不符合单县城市建设要求,雨水无法按照“渗、滞、蓄、净、用、排”的要求处理利用,那么建设再多、再好的单县城市设施也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因此,在单县的城市建设中,城市规划将扮演关键的引导管控角色。落实单县城市建设要求的城市规划涉及到城市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等各层次,以解决宏观、中观、微观三个空间层次的要求,各层次规划相互衔接,共同构建起海绵城市的规划技术体系。不同层次的单县城市规划有不同的内容和深度,总体应当遵循与相应层次的法定城市规划保持一致的原则。指标是落实目标的标准和依据,建立可行、经济、能够落到实处的单县城市规划指标体系,是单县城市规划规划编制工作开展的技术基础。传统的雨水排水系统控制目标主要是对城市产生的峰值流量进行控制,即直接排放一定重现期下的暴雨径流,而单县城市的建设目标涵盖雨水径流总量、峰值流量控制、排水防涝、污染物控制和雨水资源利用等多个分目标,这些目标既有联系又有区别,需要通过规划统筹达到单县城市综合建设要求。这些目标的确定都有一个科学性和经济合理性的问题,盲目的取大或取小都有可能违背自然规律、科学规律和经济规律。同时,单县城市规划指标体系的构建应当力求简单、有效和可操作,避免因指标过于繁杂和标准测算难度过大而不可操作或因技术复杂而难以推广。单县城市建设的目的是尽可能地接近开发前自然的水文状态,因此径流总量控制目标应当作为单县城市规划的基础性指标(至少从目前可操作、可落实的角度看,这是性价比较优的指标),其他指标则以实现径流总量控制为出发点,根据水生态、水环境、水资源、水安全等方面的规划管理需求和具体问题来构建,从“源头、中途、末端”提出实现单县城市建设目标的控制指标。其中,根据管控的对象不同可分为雨水控制指标(径流总量控制、径流峰值控制、径流污染控制、雨水资源化利用等)和空间管控指标(禁限建区、水生态敏感区、蓝线、泄洪通道等)等两大类;根据管控的刚性不同指标又可分为强制性和引导性两种。这些指标因规划的层次不同而又有差异,原则上下一层次的规划指标是对上一层次规划指标的落实、分解和细化。
结语
随着单县城市建设实践的全面、深入推进,城市规划工作会面临各种新的问题、难题和困惑需要解决,城市规划编制技术及其实施制度应当结合实践不断进行创新和变革,唯有如此,才能适应单县城市建设工作对规划的要求。
论文作者:王思启
论文发表刊物:《城镇建设》2019年2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1/16
标签:单县论文; 城市论文; 城市建设论文; 城市规划论文; 总体规划论文; 指标论文; 径流论文; 《城镇建设》2019年2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