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现代社会建构主义心理学初探论文_赵言

后现代社会建构主义心理学初探论文_赵言

北京科恰喏斯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摘要:后现代心理学的研究目标概括为描述事实、揭示规律、预测趋势和控制行为四个层面,此四级目标可视为心理学对外的学科承诺。而后现代心理学的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正是社会主义建构心理学的核心内容,本文将着重对后现代社会建构主义心理学展开讨论。

关键词:心理学;研究目标;描述;揭示;预测;控制

有些人把后现代心理学描述成一个沸腾的大锅,各种理论和观点相互交织、相互矛盾、相互斗争。然而,关于心理研究的目的和任务却鲜有争论。一方面,关于这一主题的主要理论问题,很少有书面讨论。另一方面,在各种教材中,不仅位置出奇的一致,甚至是异常的表达都是相似的,概括为描述、揭示、预测和控制四个层次,八项准则。其中,前一层为后一层的条件,后一层基于前一层的实现,后一层依次递归。这八个字的指导思想不仅是心理学为自己设定的研究目标,也是心理学的外部学科承诺。特别是在描述心理现象和揭示心理规律的基础上,预测人们心理和行为的发展趋势,对心理和行为产生有效的影响和控制。作为一名职业心理学家,这些目标和承诺能够实现吗?研究目的和内容是现代建构主义心理学的核心部分,尤为重要,本文将着重探讨后现代社会建构主义心理学。

1.描述事实

自我意象心理学在研究心理和行为现象及其规律性时,是指行为和心理学作为一种客观现实,假定它们与客观性、可观察性、描述性等所有实体属性相同。相信有了人的理性力量,通过有效的实验、观察、测量、评估方法,心理学家可以从不同层次的分析中识别出来,描述各种行为和心理特征,揭示其本质,以及不同类型的心理特征。无论关注的焦点是窄的还是宽的,心理学家都试图客观地描述行为。最重要的是收集事实本身,而不是像研究人员所期望的或希望的那样。如果不准确地描述事实,就不可能进一步揭示规律、预测趋势和控制行为。因此,描述事实是心理学研究的首要任务。心理学是客观现实的反映,是后现代心理学的第一个命题。这么说,不仅是因为论文揭示了心理学作为心理学研究对象的本质,而且,更重要的是,只有在承认心理学有反射性的前提下,心理学家可以依靠他们的反映能力,反映这种特殊的心理和行为的事实[1]。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揭示规律

在描述基于真理的心理和行为时,心理学进一步承诺,揭示心理和行为规律性中的各种相互关联的现象,构建行为和心理机制,常规模型的心理过程,对人的心理和行为作出合理的解释。后现代心理学解释了不同层次的行为和心理原因。在宏观层面,心理学主要从遗传基因、气质变量、社会文化和环境变量四个方面来解释人的行为和心理。在中等程度上,心理学解释了某个人的心理和行为,其中有特定个体的有机变量,如高级神经活动的类型和他的个人成长经历。在微观层面上,心理学试图解释构成行为的每一个微小行为的内在神经和心理机制和过程。因为后现代心理学的体系是由许多不同文化立场的不同理论构成的,因此,无论是人类的思维和行为,还是由于某种特定行为的原因,都有许多不同的解释。以攻击性行为为例,心理生理学或生物学试图解释女性的月经周期和暴力杀人犯的大脑功能障碍。在心理动力学中,攻击是对挫折的反应。行为主义认为,侵略源于对过去的侵略反应的强化。认知理论强调个体对暴力和侵略的认知观和态度的重要性。所有这些解释似乎都是合理的,但要判断哪种更合理是不可能的。心理学家对这门学科的现状了如指掌,但问题是,是什么导致了这一切?为什么?首先,合理的解释需要基于对事实的准确描述。但是除了上面讨论的心理哲学问题之外,在描述心理事实时还存在技术上的困难。心理学的对象不同于物理的对象。材料是明确的,思想是含蓄的。测量物质性有一些客观的方法,但是没有这样可靠的工具来测量心理。

3.预测趋势

假设心理学可以确定心理变量与行为变量之间的各种相关或因果关系,那么,可以根据规律进一步预测某一心理或行为的概率及其发展趋势。例如,如果你能确定孩子的智商与学业成绩之间有某种程度的相关性,甚至是因果关系,只要知道孩子的智商,就能预测或推测他的学业成绩。这些预测是否准确,反过来又提供了支持它们的心理规律的真实或错误证据[2]。然而,上述逻辑也只是现代文化领域的一种建构。作为心理学研究对象的人的心理知识、理论、心理和行为之间的关系比预期的要复杂得多。这里的复杂性源于心理学研究对象的特殊性。一方面,大脑比身体更多变。个人的心理不稳定。在不同的情境和不同的角色关系中,往往有不同的心理和行为表现。个体之间的差异甚至更大。世界上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人。因此,从心理学样本中推断一个群体或者从一个常模中预测一个人是有方法论上的困难的。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人是动态的,这和自然科学的研究是不一样的。在现代文化和思维的框架下,人们利用科学知识的规律,借助自己掌握的规律来改造世界。这种现代文化信仰在心理学中得到了体现,心理学的规律和知识被认为是心理和行为之间的自然和关系的反映。人们普遍认为,通过教育和媒体传播,可以掌握这些规律和知识,有效地预测和影响他人或公众的心理和行为。这就是心理研究的价值所在。但是这种理解和改变世界的现代文化信仰在自然科学中是可行的,在心理学中不一定。

4控制行为

对许多心理学家来说,控制是最核心和最激励的目标。控制意味着让行为发生或不发生导致它、维持它、阻止它、影响它的形式、强度和发生率。心理学对事实的描述,对规律的揭示,对趋势的预测,实际上都是工具,控制行为是终极目标。行为的控制是通过内部心理的干预来实现的。在后现代心理学看来,人的心理作为一种精神实体,就像一个机器,它的结构和功能不仅可以被观察到,而且还可以被修复和改造[3]。心理学家扮演的角色是掌握了心理修正艺术的机械师或机械师。各种现代心理治疗,如电休克疗法的行为主义、洗脑(去编程)技术的认知学说等,其目的是对心理实体结构或功能的维护、重建或重组差。心理学控制行为的目的来自对现代科学目标的演绎。现代文化和思维方式将世界分为主观与客观、主体与客体。现代的自我认识对象是主体,然后利用这些知识来实现对对象的操纵和控制。这不仅反映了现代自我的理性主义,也体现了现代主体以自然、社会和他人为客体的浪漫情怀。但现代理性主义和浪漫主义自20世纪中期以来一直受到攻击。人类主体借助自然科学知识操纵自然,严重破坏生态平衡,造成灾难性后果。如果人类继续以故意和故意的方式行事,不改变他们对自然的蔑视和支配的态度,人类将和地球上的其他生命一起被毁灭。因此,自然科学必须借助生态运动与自然妥协,用关系思维取代主观和客观思维,回归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4]。如果控制是主体对客体的控制,那么它也是人,主体是谁?对象是谁?如果科学家的生产知识和规律,以及掌握现代科学知识的人,都能获得控制客体的主体地位,难道他们不也是客体的主体吗?最终的控制是权力。

5结语

将描述事实,揭示规律,预测趋势,控制行为作为心理学研究的目的,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完全等价于自然科学的研究对象,忽略了心理双重性质,更倾向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结果。根据心理学研究对象和学科性质的特殊性,心理学学科的目标不应该是对一个人的控制,而且应该是人类的幸福,即通过心理的深度解释的不同情况,促进各种各样的人在不同的关系和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了解,改善民生,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这便是现代建构主义心理学的核心内容。

参考文献:

[1]里查德格里格,菲利普津巴多.心理学与生活[M].王垒,王苏,等,译.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4(09)

[2]陈炎.反理性思潮的反思[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14(07)

[3]车文博.西方心理学史[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15(11)

[4]柏格,乐克曼.社会实体的建构[M].邹理民,译.台北:巨流印行,2014(03)

论文作者:赵言

论文发表刊物:《成长读本》2018年9月总第3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26

标签:;  ;  ;  ;  ;  ;  ;  ;  

后现代社会建构主义心理学初探论文_赵言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