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教育背景下特殊群体学习资源研究
史秋艺1,郝国生1,万 林1,2
(1.江苏师范大学 智慧教育学院;2.徐州高级中学,江苏 徐州 221116)
摘 要: 针对特殊群体进行的特殊教育作为我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逐步得到国家的关注,其法律政策也在逐步完善。基于对特殊群体、终身教育概念及特征的阐述,分析了特殊群体学习资源的研究现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学习资源设计建议,并进行了总结与展望。
关键词: 终身教育;特殊群体;学习资源
在国家大力倡导终身教育的背景下,特殊群体作为终身教育涵盖人群缺少相应的教育资源。在我国2011年提交给《联合国残疾人权利公约》中,中国特殊群体中约有8 500人,只有约63.2%的适龄儿童接受教育,特殊群体中有1/3是文盲,而18岁以上的特殊人群中,只有0.5%接受过大学教育且专业领域狭隘。在无障碍设施方面没有明确的惩罚机制,导致校园无障碍设施匮乏,特殊群体基本生活以及学习需求无法得到有效保障。这些数据表明我国对于特殊群体教育存在一定问题,主要体现在无障碍设施匮乏,特殊群体教育无法得到保障,专业领域狭隘,缺少特殊群体相关学习资源。学习资源的完善可以解决特殊群体的学习需求,促进特殊群体的专业发展,帮助特殊群体接受终身教育。
1 相关概念及其特征
1.1 特殊群体
(1)特殊群体概念。本文中的特殊群体是指听力受损人群以及视力受损人群。听力受损人群是指出生后或因疾病、创伤衰老或药物等原因导致听觉产生问题[1]。视力受损人群是指视觉有障碍的人。视障人群主要分为两类:一为失明或称全失明(即盲人);二为弱视(低于正常视力60%)[2]。
哈佛和斯坦福大学作为世界最著名高校的代表,在本科人才培养上注重与企业界的深度合作,本科教学委员会长期聘请企业界的专家、高管担任有关学科、专业的发展顾问,全程参与教学管理、人才培养和专业建设,有权对人才培养质量考核体系提出意见和建议,学校也为企业培养了大批应用型人才,校企形成合作共赢模式[6-8]。
(2)特殊群体特征描述。听力受损人群丧失听力,依靠手语与他人进行交往,通过视觉器官以直观形式获取信息,因此视觉相较于普通人群更为敏锐[3]。利用手语进行交流使得听力受损人群体具有发达的形象思维,但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较为薄弱。同时,听力受损具有现实性较差的认知特点,在思考问题时常常会脱离实际,且思想方法表现出明显的片面性。在个性特征方面,听力受损往往表现出性格较为孤僻、自卑,情感表达方式较为强烈等。他们对生活是通过直接乐趣、具体行动和自己的情感表达来分析的。
基于以上认知和个性特征,听力受损人群的语言接收能力较弱,除佩戴助听器外,他们依靠读唇语或利用手语来理解别人所说的话,对于问题的思考需要较多提示。同时他们对于抽象词语、复杂语句结构或是不熟悉的概念理解较为困难[4]。在遇到需要抽象思考或需要分析时,他们往往会表现出吃力。
随着国家教育事业的发展,针对特殊群体进行的特殊教育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尽管特殊教育对特殊群体的成长作出了一定贡献。但是在“互联网+”时代,针对特殊群体设计的学习资源主要还是以纸质书本为主,使得特殊群体接受终身教育有一定的困难。这意味着特殊群体终身教育在资源方面仍存在很大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基于以上特征,视力受损人群在学习能力方面,包括听觉、触觉、沟通、记忆、分析力及逻辑推理等方面,基本上与普通人群没有太大的区别[6]。同时他们也会使用适合本身的学习方法,要在认真听讲的同时摸读点字,因而需要加倍的专注力,因此容易感到疲倦。
1.2 终身教育
将特殊群体以及终身教育概念进行界定,将特殊群体范围缩小至视力受损人群以及听力受损人群,有针对性地研究某一类特殊群体学习资源。
根据备忘录,双方将在核工业的制造、工程和技术服务领域以及用于下一代商业反应堆的先进技术领域开展合作。尤其是,双方准备在下一代反应堆研发领域开展合作。
(2)终身教育特征描述。终身性是终身教育最大的特征,把教育看成是个人一生中连续不断的学习过程,在人生中的不同阶段接受不同形式的教育。全民性是指接受终身教育的人包括所有人,所有人都可以接受,特殊群体当然也被包含在其中。同时终身教育具有灵活性,其具体表现在于人们可以在任何地点接受任何形式的教育不受时间与空间的限制。最后终身教育还具有实用性,人们可以根据自身需求选择想要学习的学习资源以及学习形式,帮助自身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9]。
(1)终身教育概念。终身教育是指人们在一生各个阶段中所受教育的总和[7]。终身教育的概念相对于某一种实体更偏向于一种教育理念。终身教育的提出和实施,对于现今教育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其主张教育应该贯穿于人的一生,同时促进了学习型社会的建立,将学习空间扩展到了人类社会生活的整个空间,更强调了培养个人对环境变化的主动适应性[8]。出于个体需求,在不同发展阶段个体会利用各种学习方式以及学习活动等手段去进一步更新和深化最初获得的知识,使自己不断适应不断发展变革的世界。这种情况不仅发生于普通人群,在特殊群体中依然存在接受终身教育的需求。
(1)听力受损人群线下学习资源。听力受损人群在认知发展过程中与普通人的认知过程发展没有明显差别,基本上可以跟随主流课程,部分课程学习资源,例如音乐课资源、听力课资源,需要进行特殊设计。听力受损人群对唇语有一定的依赖性,当说话者在实现范围以外时,会无法听清,对于轻声说话或在嘈杂环境中的交谈,无法完全理解对话的内容。以音乐课学习资源为例,在进行学习资源设计时,需要根据听力受损人群特点,配套相应视频画面,以唇语展现为主,搭配相应的手语。在音乐音阶旋律的体验上,听觉受损以及视力受损人群具有较好的触觉感知能力,因此增加触觉资源,例如简单的频率共振仪器,让听力受损人群根据震动变化感受音阶变化,相对于现今的视频图像展示方法更加具有体验性,能帮助听力受损人群感受音阶旋律,同时也可以帮助他们进行一定的发声训练。
2 特殊群体学习资源研究现状
视力受损人群在学习过程中缺少视觉感受,导致其知觉范围狭窄,对事物的可认知范围较少,感知速度较为缓慢,最典型的案例就是《盲人摸象》。但对于视力受损人群群体来说,声音信号所具有的意义比普通人更加丰富,其记忆力、味觉、嗅觉、触觉也稍强于普通人[5]。与听力受损人群相同,视力受损人群同样存在思考问题时与实际脱节热爱幻想等特点。他们虽然能够通过声音与他人交流,但会出现使用词汇与表象脱节等情况,造成交流上的障碍。
2.1 缺乏相应的政策支持
尽管特殊教育已成为我国教育事业的重点组成部分,但很多地区对特殊教育仍不够重视,缺少投入。虽然国家对于特殊群体以及资源建设给予了一定的关注和支持,但缺少针对特殊群体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政策。导致特殊群体缺少相关的学习资源,学习资源种类内容较少,从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特殊群体的发展。
2.2 缺少特殊群体学习资源设计指导框架
学习资源的建设开发相对成熟,不管是设计开发的理论还是在实施流程以及框架方面都比较成熟。但特殊群体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在学习资源设计开发中需要针对不同特殊群体特点进行学习资源的设计与开发。目前,特殊教育中心在进行资源开发时缺乏针对于特殊教育学习资源设计的指导框架,导致特殊群体教材内容相较于普通学校信息更新较为滞后。
2.3 特殊群体学习资源形式单一
在终身教育所包含任何形式的教育中,特殊群体在进行学习活动时,需要一定的教育辅助人员,例如,学校教育中,教师就是特殊群体的教育辅助人员;家庭教育中,父母兄弟也算作教育辅助人员。在进行学习时,教育辅助人员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特殊人群能得到何种教育资源以及什么样质量的教育资源。教育辅助人员的计算机应用能力的不足,可能会导致获得教育资源质量较低且不适用于当前种类特殊群体,无法满足特殊群体学习需求,降低了学习兴趣。
ASTM D1143-D 1143M MST for Deep Foundations Under Static Axial Compressive Load.
2.4 特殊群体教育辅助人员计算机应用能力不足
在“互联网+”时代,特殊群体学习资源的主要形式依然为书本。书本形式的学习资源信息较为滞后,且对于视觉受损人群来说阅读具有较大困难,点字课本制作工序相对复杂,所需时间较长。学习资源形式的单一导致特殊群体专业性知识学习受限,可能会无法满足特殊群体学习需求。这就要求在特殊群体学习资源设计上增加多种形式,例如,针对视觉受损人群增加语音学习资源、触觉学习资源;针对听力受损人群增加更多的视觉学习资源、触觉学习资源。
3 终身教育背景下特殊群体学习资源
3.1 线下学习资源
线下资源的主要形式为课本及其配套资源、触觉资源与声音资源。课本主要指学校教中所用到的教材以及教材配套资源,按照一定的教学设计、课程规划罗列知识点,引导学生学习。实物资源是指课实际触摸到的一切物体,主要针对听觉受损以及视力受损人群具有较好的触觉感知能力而设计增加的体验式资源。声音资源主要是为视力受损人群设计,声音信号对他们来说尤其重要,增加声音资源的设计对于视力受损人群来说具有更多意义。
选取2015年7月至2017年11月大连市中心医院收入诊治的30例症状性颈动脉重度狭窄患者,女7例,男23例,左侧狭窄17例,右侧狭窄13例,年龄43~79岁,平均(52.64±4.58)岁,病程1个月~18年,平均(8.62±1.03)年。患者均有一过性意识不清、单眼一过性黑朦等脑缺血的表现。进行颈部血管超声筛查及头颈部血管造影(CTA、MRA或DSA)确诊, 30例患者均为重度狭窄,即狭窄率均>70%。
经由上述分析可以得知,实施高质量的改种果树造林作业设计十分具有必要性,不仅有助于为广大农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促使其可以经由劳务投入的方式获取收入,也有利于带动农村经济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进程,同时,在林地成林以后,相应区域土地的保肥保水能力也会大幅度提升,对后期各种作物更好的生长和发育具有积极意义,有助于获取到更多的经济效益。
(2)视力受损人群线下学习资源。视力受损人群在学习能力上与普通人依然没有明显差别。通过一定的训练,他们也能掌握图形以及有关空间的思考。在学习资源的设计上首先以课本资源为例,在课本字体需要放大甚至是使用“点字课本”,点字课本中图像的设计要求尽量采用简单单一的的凸图完成。当碰到立体图形时以横截面形式呈现。较为复杂的概念图,例如思维导图,需要设计者先理解其层次顺序结构,转化为简单的顺序图,部分图像需要文字进行代替。汉语拼音的学习需要标明音调位置。与听觉受损人群相比,视觉受损人群更加需要增加触觉体验式资源,虽然但他们对事物的可认知范围较小,感知速度较为缓慢,但触觉仍然是视觉受损人群获取外界信息的主要方式之一。例如,在认识立体几何图形的学习中,更多地采用实物教学,让他们更加直观地感受到集合图形。声音资源的设计尽量避免杂音干扰,资源内容要明确主题,能对学习者进行一定的引导。
3.2 线上学习资源
线上资源主要是指通过网络呈现的课程资源。这类资源主要包括文本资源、视频资源、音频资源以及线上体验式虚拟资源。
就地就近城镇化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产业、就业、社会改革等各个方面⑯,需要在地方政府的合理规划、引导、支持与保障下,构建基础设施、资金渠道及产业支撑等推进路径。其中,基础设施是前提,资金渠道是保障,产业支撑是核心竞争力。
(1)听力受损人群线上学习资源。听力受损人群在使用线上资源时以视频资源、文本资源以及虚拟仿真资源为主。在设计视频资源时要求课程资源教师面对镜头,让听力受损人群看到教师口型、面度表情以及手势等,但不需要刻意提高声线或是过分的夸张口型。同时,增加字幕,整体教学环节速度较慢,保证听力受损人群可以以“看”的方式直观学习视频内知识点。对于专业性较强的视频资源,增加操作演示,此时可以利用虚拟仿真资源。听力受损人群不存在视觉障碍,因此对于虚拟仿真资源的应用不存在严重问题,但要求在虚拟仿真资源中增加引导性文字。特殊群体对于默写知识点的认知与理解因为其本身特性会较慢,因此在进行正式的视频资源学习前,为其提供相应的文本学习资源作为预习资源会达到较好的效果。特殊群体在线下教学活动中,由于自卑心理很少会进行主动提问,导致学习效果一般。因此,在线上学习资源的设计中提供“解答”功能,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学习者的学习兴趣。
(2)视力受损人群线上学习资源。视力受损人群线上学习资源表现形式主要为音频资源,这并不是说视力受损人群智能使用音频资源,而是无论何种资源形式都需要为其添加音频资源。举个简单的例子,文本资源对于视力受损人群来说存在阅读困难,因此,现在的很多文本资源会增加阅读功能。通过机器帮助视力受损人群进行阅读。对于视力受损人群来说,音频资源应该贴合文本内容,成为对文本内容的讲解而不是阅读文本内容。视频中尽量避免出现多种声音,保证视力受损人群能够完整清晰地捕捉到音频资源中所包含的内容信息。同时音频资源在设计时要保证对于学习者具有一定的引导性,能够一步步引导学习者进行学习。同样的,在进行专业性质较强的专业课学习时,也可以利用虚拟仿真资源。但针对视力受损人群的虚拟仿真资源在设计上要求增加指导性的音频文件。以化学实验虚拟仿真资源为例,在视力受损人群点击试管时会发出相应的提示音“试管”,来对他们进行一定的引导,让他们知道目前自己在实验的哪一步。化学实验结果需要适当的夸张,例如钠入水发出爆炸声,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强光,释放大量的热,生成白烟同时生成一种白色物质等,方便视觉受损人群了解化学现象,并对现象作出相应描述以及讲解。
4 总结与展望
特殊教育在我国是一个年轻的行业,也是国家福利的一部分,随着经济的发展未来会有更多残障儿童享受国家保障,获得更高水准的教育。在终身教育背景下,特殊群体教育虽然得到一定的重视与发展,但针对特殊群体的教育资源主要集中在学校教育。一旦离开学校,特殊群体学习资源难以得到有效保障,因此适用于特殊群体的学习资源的设计与开发具有很大的必要性。本文将学习资源分为线上线下资源两类,根据听力受损人群和视力受损人群的学习特征对学习资源设计进行一定建议,希望能为特殊群体学习资源开发人员提供一定的帮助。
特殊群体通常被分为视觉障碍群体、听力障碍群体、智力障碍群体、语言障碍群体、肢体伤残群体、读写困难群体以及注意力不足/过度活跃症群体。而本文只针对其中的两类提出资源设计建议,尽管无法从根本上解决特殊群体学习资源不足的问题,但随着国家经济发展以及相应支持政策出台,特殊群体学习资源设计会逐步得到国家及专家学者的重视。
参考文献:
[1] 杜玥.高职盲人学生的心理特点及教学设计[J].课程教育研究,2018(5):46.
[2] 于松梅,张宁生.聋人手语的语言学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04(9):62-65.
[3] 黄丽娇,李亚飞.聋人与听人两个族群关系的探讨[J].现代特殊教育,2018(7):20-24.
[4] 李强,张然,鲍国东,等.聋人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特殊教育,2004(2):68-71.
[5] 杜玥.高职盲人学生的心理特点及教学设计[J].课程教育研究,2018(5):46.
[6] 付心知.基于聋生视觉优势的图式化习作指导策略[J].现代特殊教育,2018(7):42-44.
[7] 王洪才.中国终身教育体系特色构建及其问题[J].终身教育研究,2018(1):11-17.
[8] 姚金兰,沈旭慧.终身教育主体的特点、功能重塑及衔接路径[J].继续教育研究,2018(3):17-21.
[9] 嵇承范,张大力,陈英.试论终身教育的特点及意义[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3(1):15-16.
中图分类号: G4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7800(2019)07-0026-03
收稿日期: 2018-11-21
基金项目: 江苏师范大学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校立项学院资助项目(2018YXJ707)
作者简介: 史秋艺(1994-),女,江苏师范大学智慧教育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特殊教育、个性化教育;郝国生(1972-),男,江苏师范大学智慧教育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个性化教育、教育大数据;万林(1988-),男,江苏师范大学智慧教育学院硕士研究生,徐州高级中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为个性化教育。
(编辑:钟艳芬)
标签:终身教育论文; 特殊群体论文; 学习资源论文; 江苏师范大学智慧教育学院论文; 徐州高级中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