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科技工作效益评价研究_科技论文

高校科技工作效益评估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科技工作论文,效益论文,高校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摘要 本文介绍了一种用于高校科技工作效益评估的数学模型——数据包络分析法,选择了最能反映科技工作投入产出的八种科技数据作评估参数,将各参数的贡献折算成相当的分值,投入分值与产出分值相除,就得到了反映高校科技工作效益的人均综合效益分值。

关键词 科研管理 科技数据 效益评估 量化管理

一、科技工作效益评估概述

高校科技工作是学校工作的一个重要的侧翼。近些年来,高校的科技工作发展很快,科技活动的范围、内容越来越广泛和深入,科技成果的影响作用越来越巨大。为使科技工作上水平、增效益,对科技工作的成就必须进行量化评估。科技管理工作如何向科学化、规范化、数量化方向发展已成为广大科技管理工作者日益关注的研究课题。

科技工作效益评估就是对科技活动逐步由过程管理过渡到目标管理,由单项管理过渡到综合管理,由定性管理过渡到量化管理。评估体系要反映出科技工作的主要目标达到没有,产生了多少成果,达到了什么水平,对学校的优秀人才培养和实验研究基地的建设有多大贡献,对学校学术水平提高和综合实力的增强有什么贡献,对提高国家的经济实力和国际竞争能力起什么作用,投入了多少资源等,特别应反映科技投入和科技产出之间的关系。

二、评估体系的数学模型

高校科技活动涉及面宽,科技工作数据种类繁多。显然用单个参数去评价科技工作效益是不全面的。当然评估体系也不能包罗万象,把所有的科技数据不分主次一骨脑儿都包含到评估体系中去也是不可取的。应该选取一精炼的、恰当的优化评估体系。评估参数中除应包括反映科技产出的参数,还应包括反映科技投入的参数。根据我校科技工作的实际情况,我们选取了科技经费、科技成果、学术论文、基地建设、国际合作、学术会议、创收经费等7个主要参数作为科技产出的参数, 取各单位的科研编制数作为科技投入的参数。用人均综合效益来衡量某单位科技工作效益,科技工作的人均综合效益的评价函数可用下述多元变量的复合函数表示:R=f(A[,1],A[,2],…A[,7],B)。式中R为人均综合效益值,A[,1],A[,2],…A[,7]分别为科技经费、科技成果,…… 创收经费等7个参数分值,B为科研编制数。

某单位的科技产出总分值(即综合效益值)可用下式表示:

式中Y为科技产出总分值,i为产出参数序号,A为科技产出参数, A[,i]为单参数产出分值(即效益值)。m为参数分量序号, K[,im]为参数分量分值系数,A[,im]为参数分量。

用上述产出参数计算综合效益值时各参数对效益的贡献不应一视同仁,应取不同的权重系数。70年代中期Saaty提出的层次分析法AHP 〔1〕(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是一种多目标、多准则条件下选择与决断评估参数权重的简洁而有力的工具,其基本原理是把复杂的问题分解为各组成因素,而后将这些因素按支配关系分组以形成有序的递阶层次结构。通过两两比较判断的方式确定每一层次各因素的相对重要性,然后在递阶层次结构内进行合成以得到对总目标而言各因素重要性的排序。通过排序就能将定性的量予以数量化。通常选择从低层次的子参数开始,逐步推广到最高层次,分别确定出各子参数重要性的权重系数。

同样,对某单位科技投入总分值可用下式表示:

式中:P为科技投入总分值,B为科技投入参数,l为投入参数序号,B[,ln]为投入参数分量,H[,ln]为投入参数分量系数,n为投入参数分量序号。 科技工作的投入参数有投入的科研工作人员数(科研编制数),投入的仪器设备,占用实用室面积,原有的技术基础(无形资产)等,在首次对系所科技工作评估中,我们舍去了次要的、尚难于精确确定其数量大小的参数,仅选择了科研编制数作为唯一的科技投入参数。投入是否有效,即投入的效益如何是科技管理追求的目标,也是我们对科技工作进行评估的目的,反映某单位科技投入和产出之间关系的科技工作效益可用数据包络分析法测定,〔2〕其表达式为:

R[,j]=Y[j]/P[,j]

式中,j为系所序号。 由于我们确定参与评估的科技产出参数有科技经费等七种,而科技投入参数仅取科研编制数一种,从事科研工作的人员,由于技术职称不同(高级、中级、初级),不同职称的权重系数(影响因子)通常是不一样的。但学校在给各单位下达科研编制指标时,没有细化到职称,所以我们对不同类型职称的科研人员的权重系数均取1 ,也就是说可以直接用各单位的科研编制数B[,j],作为科技投入的贡献。

三、参数分量分值系数(权重因子)的确定〔3〕

分量序号m参数分量A[,lm]分量分值系数K[,lm]

1国家基金(万元)1.5

2863高技术(万元)

1.5

3国家攻关(万元)≥500 1.8

<500 1.5

4 横向(万元) 1

5进系公司的研究开发经费(万元) 0.15

2.科技成果分值A[,2],由成果分量及分量分值系数确定,其对应关系见下表:

mA[,2m]

分值系数K[,2m]

1已鉴定成果数 3

2已登记成果数 3

3授权发明专利数5

4授权其它专利数2

5获科技奖数K[,25](见下表)

科技奖分值系数K[,25]

特等一等二等三等四等

国家自然科学奖

400 200100 70 50

国家发明奖

400 200100 70 50

国家科技进步奖

400 200100 70

部委省(市)奖 120 60 40 20 10

国际专项奖 50~100

国内专项奖 20~80

校内专项奖 30~50

3.论文专著A[,3],由下表的参数分量及量值系数求出:

m

论文篇数专著册数A[,3m]

分值系数K[,3m]

1SCI收录(篇) 6

2EI、ISTP收录(篇) 4

3国内刊物(情报所统计源)(篇)

2

4其它国际刊物(篇) 2

5

国际会议(篇)1.5

6 其它国内刊物(篇)

1

7

国内会议(篇)0.5

8

外文版专著(册)

40

9

中文版专著(册)20

4.基地建设分值A[,4],用下表参数分量及分量分值系数计算:

m A[,4m]

分值系数k[,4m]

评审A类

评审B类

1

国家级重点实验室 中心实验室(个数)

4020

2 分室(个数)2010

3

教委级开放实验室 中心实验室(个数)

2515

4 分室(个数)10 5

5 校一级实验室(个数)

25

6 购置设备经费(万元)

(包括世行贷款实验室 0.2

工程研究中心投资)

一等 二等 三等

7 大型仪器设备效益奖(个数) 1.0

0.5

0.3

8 实验技术成果奖(个数) 1.5

1.0

0.5

5.国际合作分值A[,5],由下表参数分量及分量分值系数求出:

m A[,5m]

分值系数K[,5m]

1到款数(折合人民币万元) 1

2赠送仪器备费(万元)0.6

3赠送软件费(万元) 0.3

6.学术会议分值A[,6],由下表参数分量及分量分值系数确定:

m举办会议次数A[,6m]分值系数K[,6m]

1 国际学术会议30

2 国内学术会议15

7.创收经费分值A[,7],由下表的参数求出:

mA[,7m]K[,7m]

1上交学校结余经费(万元)2.4

2

上交学校开发转让纯利润(万元)

2.2

3其它上交学校纯收入(万元) 2

8.科研编制分值B,前已指出, 不同职称的科研人员分值系数均取1,故科研编制分值可直接用各单位的科研编制数B[,j]代替。

四、讨论

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主要用于基础性研究,其研究性质具有探索性、创造性,一旦研究领域出现突破,将对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重大贡献。“八五”攻关、“八六三”高技术项目、攀登计划等国家计划项目,是国家目前急需解决的关键技术和高科技发展方向。这类项目除有较高的研究水平外,又直接服务于国家的经济建设,所以将它们的分值系数均取为1.5。

为鼓励联合,集中力量争取经费多、份量重的国家重大科技攻关项目,我们对经费超过500万元以上的重大项目的分值系数提高到1.8。

对进入系公司的研究开发经费,由于仅在系级提取了少量的管理费(学校没有提取管理费),所以分值系数取得较低。

2.为提倡利用科研经费购置先进的、高性能的实验仪器设备,为今后的科研工作提供先进的实验仪器设备及先进的实验手段,增加学校的固定资产,所以在基地建设分值中,对购置仪器设备的经费,增加了0.2的分值系数。 基地建设分值中的校一级实验室、大型仪器设备效益奖及实验技术成果奖是我校为加强实验基地建设而特设的。

3.科技工作走向世界,加强国际合作是科技工作深入发展的方向,但由于损赠的仪器设备及软件的适用性、性能、价格尚难作精确的估计,分值系数相应取了0.6和0.3。

4.创收经费的分值,因为是纯收入,没有消耗,直接增加了学校的财政收入,所以分值系数取得较高。

五、评估结果

用公式算出的人均科技效益值对学校所属的各院、系、所进行评估。院、系、所分三组考核,三组为:工科为主的院、系、所,理学院包含的系,经管、人文学院包含的系。考核方法是将各单位科技投入及科技产出的数据代入评估公式,计算出人均效益,按组排出名次,前五名给予奖励。并根据前三年各单位人均效益的情况,下达第二年的指标。如连续二年达不到指标的,应该减其科研编制。

对1994年清华大学各院、系、所的评估结果显示,人均效益值较高的单位,也是各项科技工作均衡发展较好的单位。前五名的人均效益值从53.3到39.5。全校科技工作人均效益平均值约为30,这相当于一个科研编制年科研经费应达到7—8万,鉴定成果1—2项。发表科技论文2-3篇。

人均效益评估是科技工作管理的方向,但尚处于试验阶段,还有待进一步的改进和完善,参与评估的参数分量及分量分值系数的选择,不同的学校可根据本单位科技工作目前的实际状况及今后的发展方向作政策性的倾斜,有所侧重,有所修正。

江静同志参加本论文的部分工作,在此一并感谢。

注释:

〔1〕李一军等:重视基金项目的总结验收, 建立科学的评估指标体系,地球科学进展。1994.5,Vol.9,No.5,P114。

〔2〕龚国华:企业技术进步的全方位测定,研究与发展管理,19-94,Vol.6,No.4,P16~17。

〔3〕林启瑞等:高校科研人员定量考核办法的探讨, 研究与发展管理,1993,Vol.5,No.2,P54~57。

标签:;  ;  

高校科技工作效益评价研究_科技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