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家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以及土木工程技术的日新月异,为满足这种社会发展的需求,对工程混凝土的施工技术和施工质量也提出更高的要求。鉴于此,本文命名为《浅议土木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首先对土木工程中影响混凝土强度的各个因素进行分析选择合适的材料,同时对土木工程混凝土材质的控制方面进行了陈述,进而从土木工程混凝土材料的配料选择和配制方法、搅拌方式、运输、浇筑技术和养护要点等方面综合诠释了土木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分析土木工程在建筑领域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同时加强与同行的业务交流,促进我国土木工程施工技术的提高和创新,促进我国建筑工程事业的快速发展。
关键词:土木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
混凝土是指由胶凝材料将集料胶结成整体的工程复合材料的统称。由于其具有原料丰富,价格低廉,生产工艺简单的特点,因而使其用量越来越大,在国内建筑工程中的应用也十分广泛,成为当代最主要的土木工程材料之一。因此混凝土的施工技术成为了建筑土木工程中非常重要的施工技术。伴随着现代化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出现了现代化的商品混凝土。商品混凝土是指以集中搅拌、远距离运输的方式向建筑工地供应一定要求的现浇混凝土,是现代混凝土与现代化施工工艺的结合的高科技建材产品,在高层建筑等土木工程建筑中比普通混凝土更具优越性。然而,在土木工程的实际施工中,经常会出现混凝土强度不足、混凝土发生凝结或者出现裂缝之类的情况,对土木工程的质量和施工进度造成了严重影响,因此必须加强对土木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的高度重视。
1影响土木工程混凝土强度的因素
1.1水泥
水泥是混凝土最重要的原材料之一,其强度对混凝土的强度产生最直接的影响。通常情况下,混凝土中的水泥强度和所制成的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是正比例关系,当水泥强度高,混凝土抗压强度也高,相反,当混凝土中水泥的强度很低,制成的混凝土抗压强度也必然不足。此外,水泥所含的化学成分以及由于水泥细度造成的水泥质量波动也对土木工程混凝土的强度具有重要影响。
1.2水灰比
混凝土水灰比是指配制混凝土的用水及水泥的量,也就是水和水泥的重量之比,它是决定混凝土强度的主要因素,对所配制混凝土的性能以及经济效果等方面有直接的影响,也是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实际上,水灰比与混凝土的强度成反比关系,因为振捣密实的混凝土在任何程度下的毛细管空隙率都是由水灰比来决定,因此在混凝土混合料捣实充分以及使用同种水泥的条件下,当水灰比越大,则其和骨料的粘结力也越小,最后制成的混凝土强度越低,相反,而当水灰比很小,制成的混凝土强度则会很高。
1.3粗集料
混凝土粗集料多指碎石和卵石,选择集料的重要参数主要有结构、形状、级配以及尺寸等,而集料本身的强度参数则相对次要,原因是混凝土中集料的强度通常比混凝土所设计的抗压度高,而且集料在承载时所承受的应力往往也比混凝土的抗压强度高出许多。正常情况下,高强度、高弹性模量的集料可以制成质量好的混凝土.但是,强度过高过硬的集料则可能导致所制混凝土在温度或者湿度的不同变化下产生体积变化,容易让水泥石在过大的应力下发生开裂现象。因此粗细集料的选择都必须符合相关的标准和要求,通过正确的选择,保证制成混凝土的工作性、强度和经济性。
2土木工程中混凝土材质质量的控制
混凝土原材料的质量情况对土木工程中的混凝土品质具有及其重要影响。包括最基本的原来水,必须选择合格的干净生活用水,海水或者受到污染的水,都不能投入使用。此外,像水泥的强度、混凝土中骨料的含水量等,也和混凝土的质量密切关系。因此,必须加强对土木工程中混凝土材质质量的控制,保证后期施工安全合格。
2.1混凝土中水泥的质量控制
水泥是指所有能够细磨成粉末状,加入适量的水后,可以形成塑性浆体,既能够在空气中硬化,又能够将砂、石等材料牢固胶结在一起的水硬性胶凝材料,特别适合制造混凝土,也是混凝土的必要原材料之一。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按照水泥的用途来分,可以分为:通用水泥,即一般土木工程采用的水泥,包括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粉煤灰硅酸盐水泥和复合硅酸盐水泥等六大类。专用水泥、某些特性比较突出的特性水泥。因此通过正确把握水泥的特性和使用方法,才能依据土木工程的实际需要来选择匹配的水泥进行施工。同时,对混凝土的科学配制也是保证其质量的重要因素,此外,在水泥施工的过程中,必须保证施工环境的干燥,预防水泥受潮而出现变质情况发生;在水泥的存储和使用方面,也应该按照不同水泥的型号、强度等级分开。
2.2混凝土中骨料的质量控制
土木工程混凝土的骨料主要成分是砂石,骨料的选择对混凝土质量的强度也有直接的影响。通常情况下,骨料的选择有三种:一是天然骨料、二是人工骨料、三是天然和人工混合不同的骨料。在土木工程的施工过程中,砂石的用量主要由混凝土的用量决定,砂石的质量也影响了工程的质量。
3浅议土木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对影响土木工程混凝土强度的因素及原材料的质量控制有了一定的认识,那么我们应该如何硬要土木工程中的混凝土施工技术呢?在土木工程中,混凝土施工技术的施工工艺流程是→拌制混凝土→运输混凝土→浇筑混凝土→养护混凝土。
3.1混凝土的拌制
在混凝土拌制过程中,应严格按照施工设计要求进行混凝土的配比控制,在确定配比之后,就应做好混凝土的搅拌,混凝土的搅拌是一项较为系统和复杂的工程,因而在搅拌机选择、搅拌时间、一次性投料量的控制等方面必须严格按照试拌得出的与施工标准相符的相关技术参数,并在混凝土卸除前严禁二次投料,以最大化的确保砼强度达标,提高砼的均质性。
3.2运输混凝土
运输混凝土应根据运输距离的长短采用针对性的运输工具,当混凝土运输至施工现场时,还需要进行垂直运输或楼地面运输,因而为减少运输给混凝土质量带来的影响,应尽可能地减少运输实践,预防出现混凝土表面离析现象,尤其应在运输时确保其均质性。
3.3混凝土的浇筑
浇筑前,首先要检查模板、钢筋的预埋件的位置及保护层的厚度,然后,清除模板的物质并检查模板上的缝隙是否都已堵严实。浇筑过程中必须连续进行。在前一层混凝土开始凝固之前,一定要把下一层混浇筑完毕。混凝土浇筑完毕后,还要检查钢筋表面是否被混凝土污染。混凝土浇筑后,必须保证混凝土均匀密实,充满整个模板空间。
3.4混凝土的养护
一是塑性混凝土应在浇筑完毕后6-18h内开始洒水养护,低塑性混凝土宜在浇筑完毕后立即喷雾养护,并及早开始洒水养护;二是混凝土应该连续养护,养护期内必须确保混凝土表面处于湿润状态;三是混凝土养护时间不少于28d;四是条件允许的话,采用滴灌系统对混凝土进行养护。
4结语
综上所述,对土木工程中的混凝土施工技术进行探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作为新时期背景下的土木施工企业,必须紧跟时代发展的需要,认真分析影响影响土木工程混凝土强度的因素,加强对混凝土原材料质量的控制,并严格按照混凝土施工工艺流程进行施工,以最大化的确保土木工程混凝土施工质量,从而为整个工程质量的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李明.土木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 (03).
[2]谢文利.土木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探讨[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2(01).
[3]曹建平.土木工程中混凝土施工技术的质量防控综述[J].科技信息,2010(19).
[4]陈观明.土木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分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0(08).
论文作者:唐长艺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6/6
标签:混凝土论文; 土木工程论文; 水泥论文; 强度论文; 施工技术论文; 骨料论文; 水灰比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1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