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重庆 400715)
摘要:习近平人民美好生活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内容。从理论维度、实践维度、价值维度和世界维度等四个方面对习近平人民美好生活思想进行分析,系统全面地把握习近平人民美好生活思想,是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一项重要内容,同时也是全面掌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大任务。
关键词:美好生活;习近平;新时代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在系列重要讲话中多次提及“美好生活”概念。人民美好生活思想已然成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内容和重要组成部分。系统全面地分析习近平人民美好生活思想的四个维度,对于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加快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大意义。
一、理论维度:是马克思主义生活理论的继承和发展
马克思指出:“任何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无疑是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由此,马克思的研究指向了生活或生活方式。“生活”概念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石”概念,是以现实生活为主体,并以此作为他哲学的基础和出发点。“生活”概念包括现实的个体、个体的活动以及活动的条件和对象等因素,是个体的生命活动所涉及的要素的总和。
习近平人民美好生活思想就是以人的生活为出发点,在活动过程中不断生产的幸福过程。习近平人民美好生活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生活理论的继承,并在此基础上宏观布局,制定一系列政策措施,提出满足人民美好生活的愿望,从而逐步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党的十九大明确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丰富内涵,其中,最重要的是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促使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因此,一方面要发展和巩固公有制经济,同时也要鼓励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另一方面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二、实践维度: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必然要求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因此,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带领人民共同创造美好生活,是践行党的宗旨必然要求。习近平说过:“中国共产党人的使命就是为人民谋幸福,永远把对人民美好生活地带向往作为每一个共产党人的奋斗目标。”习近平在此明确提出了实现人民美好生活是党的使命和任务,把人民利益放于最高位置。因此,要检验我们党的理论和方针政策是否正确只有通过实践的方式,就要看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是否得到稳步提升。
事物是不断运动变化发展的,发展问题依然是我们目前面临的关键问题。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经过了四次大的变化,到现在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无非体现在衣食住行四个方面。这四个方面愿望得到满足,才能体现以人民为中心的必然要求。首先,衣和食都体现在人民的物质经济水平方面。为了满足人民在衣食方面的美好生活愿望,唯一的办法就是增加就业,实现人民脱贫致富的愿望。其次,十九大报告中提到"让全体人民住有所居",充分证明住房问题成为满足人民美好生活愿望的一大难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报告强调: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加快建设共有产权住房、公租房,大力推进棚户区改造,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满足人民的住房需求。最后,在出行方面,十九大报告中多次出现的“绿色”“低碳”“节约”等词汇,正在走进人民视野,城市出行正在悄然发生新的变革,绿色出行的理念逐渐深入人心。共享汽车、共享单车、组合车等方式慢慢为人民所接受,成为既时尚又环保的流行方式。这些方面的变化充分证明习近平美好生活思想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必然要求。
三、价值维度:是满足人民精神文明需要的价值追求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人民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民对精神文明的需求也在不断提高。习近平在十八大以来的系列重要讲话中多次提及“人们美好生活”概念。“人民美好生活”不仅仅包含了对物质经济繁荣的向往,更包括了对精神文明生活的向往。满足人民的美好生活愿望,就必须丰富人民的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的精神获得感。因此,习近平提出要满足人民精神需求,就必须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用精神文明提供价值尺度来造福人民和国家。这里的精神文明指的就是文化自信。党的十八大过后,我国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发展迅速,国家文化软实力明显提高,但对于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愿望来说是不够的,人民希望看到的不仅仅是国家文化产业和事业的高速发展,而是希望看到一个充满创造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习近平指出:“我们要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最根本的还有一个文化自信”。在现实社会,文化已成为世界范围衡量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维度。因此,我们应该更加重视文化自信,为在文化创造价值的基础上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奠定了深厚的文化根基。
四、世界维度:是提升中国国际影响力的有效手段
习近平认为,人类文明是全世界各国人民共同创造的。各个国家构成了人类命运共同体,各个国家的思想都有自己的独特之处,都有自己的优点和借鉴之处,都应该得到尊重和承认。因此,我们应秉承“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传统美德,尊重和维护世界文明多样性,加强各个国家之间的交流、学习和借鉴。人民美好生活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概念之一,也是习近平为全世界做出的一个重要贡献。社会的发展过程中,文化思想的交流和借鉴具有重要作用,对于人类社会创造的各种文明,都应该采取积极主动的态度,主动吸收其中的有益之处,用优秀的思想来武装自己。中国人民的美好生活愿望同各国人民的美好生活愿望是息息相通的。在当前政治经济全球化发展的时代背景下,这种美好生活思想对于其他国家来说是具有中国经验的。其他国家可在此基础上立足本国经济政治实情进行创新,为解决本国人民美好生活愿望作贡献。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7-10-28.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4]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7-2.
[5]]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关于十八届中央委员会报告的决议[N].人民日报,2017-10-25.
作者简介:罗星欣,女,西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16级硕士研究生在读。
论文作者:罗星欣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8年6月下
论文发表时间:2018/7/16
标签:美好生活论文; 习近平论文; 思想论文; 维度论文; 新时代论文; 愿望论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论文; 《知识-力量》2018年6月下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