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课讨论式教学模式的构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政治课论文,思想论文,模式论文,式教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讨论式教学是新课程倡导的参与式教学的一种重要方式,体现了新课程中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理念。
一、讨论式教学模式的内涵和作用
讨论式课堂教学可以共同切磋,群策群力,澄清认识,解决问题。课堂教学中讨论既是教学方法,更是一种教学精神,因为教学中讨论蕴涵着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和舒畅合作的氛围,意味着承认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关注学生的发展。
1.讨论式教学有助于建立民主、平等、开放的师生关系
在讨论式教学过程中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摒弃传统的“师道尊严”,有利于发扬教学民主,建立在真理上、人格上人人平等的良好师生关系,创设积极、轻松、活泼、高效的教学心理环境。
2.讨论式教学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形成
通过课堂讨论,教师不但关注学生的知识生成,也关心着学生的好奇心、学习动机、学习兴趣、情绪情感和良好性格的养成,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学生的讨论活动中学生能对学习活动进行自我支配、自我调节和控制,充分发挥自身潜能,主动地去认识、学习和接受教育影响,积极参与质疑、请教、相互探讨,从而达到自己预期的学习目标。
3.讨论式教学有助于学生多维能力的培养
课堂讨论可以发展学生多维能力。为了准备讨论,这就要求学生具有信息的搜集、选择、加工、处理的能力;在处理信息的过程中,要用到分析、综合、归纳、演绎、分类、比较、抽象、概括等思维方式,无形之中锻炼了思维能力;为了使自己的论点站住脚,还得用发展思维来寻找最好的证据;讨论活动需要进行人际交流,从而又发展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讨论式教学模式的构建策略
1.小组讨论的组织策略
小组的编排可采取以前后左右同学为单位组成一个小组。每组一般按优生、中等生、后进生比例配编,小组编排可按两种方式进行:
教师分配式 教师可以把具有不同观点和不同经历的学生分在同一小组,既可以把不同性别和层次的学生或口若悬河或沉默寡言的学生分在同一小组,也可以让每小组中有不同风格的学生。
自由选式 学生可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平时能相处融洽的伙伴。因他们互相了解,彼此信任,能敞开心扉,推心置腹,坦诚交流。
两种小组组合方式,教师可依据讨论的题目或活动的目的自由变化。
2.小组讨论的学习策略
讨论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式与探求方式。它有利于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多元交流、多方合作,共同切磋学问,互相交流看法,寻找正确答案,达到共识、共享、共进。为了使讨论收到成效,讨论题的设置应中心明确、难易适度,要有启发性、针对性,最好是选择教材中的重、难点,或者学生比较关注的社会热点、焦点问题,使学生有话想说、有话可说。小组讨论的形式丰富多彩,下面聊举三例。
纸上谈兵 避免讨论报告冗长沉闷的一个方法就是:建议各个小组在一张大稿纸上写出自己小组的讨论小结。班里每个学生都可以在教室里浏览所有的答案,并与自己小组的答案作比较。下面是以初一思想政治课《对同学间友谊的认识》这一讨论课我给予学生的指导:
我给全班8小组准备了一些关于友谊需要考虑的问题:(1)什么叫友谊?当我们进入中学后将如何正确处理各种人际关系?(2)你和谁是好朋友?你们是怎样成为好朋友的?(3)友谊是珍贵的,那我们应如何建立和发展友谊呢?(4)我们学习、生活中有哪些是穿着“友谊”的外衣,实为“哥儿们义气”的事例呢?要求学生把他们认为值得探讨的讨论题写在我所提供的这张大稿纸上。20分钟一到,他们就把小组的大稿纸张贴在教室周围,并开始浏览其他小组的答案。要大家特别关注各组都提到的共同问题以及那些小组之间或小组之内看起来互相矛盾的问题。如果可能,可以在其他小组纸上写上自己的观点。在这次活动结束的时候,大组要听取各个小组的简要报告。通过这样的讨论活动,使学生很容易自己找到这些道理:同学之间的友谊是十分珍贵的;同学间要互相关心、互相帮助、互相谦让、互相谅解才能建立真正的友谊;“哥儿们义气”不是真正的友谊;文明礼貌才能结出友谊的硕果等。
滚雪球 使讨论实现内涵发展和逐步深化的一个办法就是运行一种被称之为“滚雪球”的讨论程序。活动开始时,学生以个人身份参与回答问题,然后每隔几分钟就把小组人数加倍,不断累积,创建更大的小组,直到最后重新形成一个大组为止。下面是我在初一思想政治课《你对金钱万能的看法》课题组织的一次讨论课的实例:
因为社会上的“一切向钱看”,“为人民币服务”,“有钱能使鬼推磨”等错误议论对学生有一定的影响,某些学生思想上也存在“有钱就是幸福”的片面看法。为了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讨论,我首先在上节课结束前布置了一些讨论题:(1)金钱是重要的,但是不是任何东西都可以用金钱来购买的?请举例说明。(2)请你从“有钱就是幸福”正反两方面的其中一面,展开讨论。 (3)对待金钱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钱怎么来、怎么花的问题,正确的金钱观应该是怎样的?(4)一个人的最大幸福是什么?在学生充分准备的基础上,在这节讨论课一开始,要求每个学生独立思考5分钟给出这些问题的答案,然后和同桌就这些问题展开对话交流。再过5分钟,和后桌组成4人小组讨论5分钟,然后和另一个4人小组合并成一个8人小组,讨论10分钟。然后再合并……直到最后整个班级又聚在一起讨论后总结。通过这样的讨论方式使学生可以听到各种见解,并能互相交流互相辩论,调动了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讨论中提高了思想认识,明确了对待金钱的正确态度:要用自己的辛勤劳动和合法经营去挣钱,把挣来的钱花在正当消费和投资建设事业上;一个人的幸福除了物质享受,还应该有健康、文明的精神生活,要有远大的理想、高尚的情操,要有助人为乐、为国奉献的精神,从而树立了正确的金钱观。
专家论坛 另一种既能保留小组讨论的优点,又能避免观点过于多元化的办法就是:运用一种被称为“专家论坛”的讨论程序。开始时,教师和学生列出他们愿意研究的问题清单。每个学生选择其中一个题目进行研究,变成这一问题的“专家”。学生先单个研究,然后再与其他“专家”一起讨论。最后,赋予这些学生“专家”责任,让他们通过对话,帮助那些外行同学同他们一起成为研究这一问题的行家里手。下面是我在初三思想政治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课题中运用“专家论坛”方式的一个实例:
今天的课上,我就十六大中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解决好农业、农村和农民的“三农”问题作为党的工作的重中之重,放在更加突出的地位这一话题的理解给出4个大问题:(1)把“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体现了什么观点?(2)为什么说,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面的小康?(3)你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在农村、难点在农村、潜力在农村、希望也在农村的说法,是怎样理解的?(4)政府已经和正在采取哪些措施解决“三农”问题?供你们讨论。要仔细阅读书本和自己手头的相关资料,在讨论其中的一个问题时,你就是专家。同一个问题的同学组成一个大组,然后可以将大问题细化成几个子问题,再分成小组查找资料,重点讨论交流。一旦每个小组成员都精通了所选择的题目,就可以在课堂上阐述自己的观点,每个“专家”都要把专家小组的思想与大家分享,直到每个学生对所探究的问题的理解比较清楚的时候,讨论才结束。通过这样的讨论方式,每个学生都学会了自己寻找资料,将新的理论、新的事实、新的政策等引入课堂,不仅使学生开阔了视野,而且也激发了学生主动参与探索新知识的兴趣与欲望,从而使政治课充满生机和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