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存在的问题及建议论文_赵玉静,王丽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存在的问题及建议论文_赵玉静,王丽

1.身份证号码:13302719750727xxxx 河北保定 071000;

2.身份证号码:13242319820727xxxx 河北保定 071000

摘要:随着科技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对环境造成的污染程度也越来越大,人与自然的矛盾日益严重。为了防止环境进一步恶化,不同地区建立起不同的法规和条例来制约和保护环境。其中,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就是众多法规、条例中的一种,其主要优势是可以解决在项目层次上出现的问题,这是与其他法律、法规的不同,且可以解决较多项目结合产生对环境的影响。

关键词: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现状;问题;建议

1 规划环评概念、目的和意义

1.1 概念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简称规划环评)是指在规划编制阶段对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价,并提出预防或减轻产生不良影响的对策和措施的过程。规划环评的执行主要是从决策源头上减少环境的污染和生态的破坏,有助于环境、经济和社会三者之间的和谐发展,是实施可持续发展不可缺少的关键环节。

1.2 目的

规划环评的目的是在规划区环境质量现状调查的基础上,根据相关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和标准,通过对规划开发项目的影响评价,识别影响环境的重要因素,提出规划开发建设项目中可能出现的主要问题,完善开发项目的规划,保证规划建设项目和环境的协调发展。保证在规划制定过程中尽早考虑环境和社会因素,是从项目的开始和决策层次上进行环境保护,是一个支持不同单位的,主要目标在于制定一个既适合经济社会又合适环境目标的方法。

1.3 意义

实施规划环评的主要意义:1)可以协调经济和环境两者和谐发展的关系,最大限度地减少规划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对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可以充分开发和利用资源。2)可以为规划建设项目如何布局的合适调理、选择和甄选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3)可以对规划方案的提出建议和修改,从而减少其对规划建设项目和规划区外环境或规划区外环境对区内项目的影响。4)可以了解规划区的新、老环境问题,提出的环境保护和防治建议,达到提前防止对环境污染,加强环境管理,实现规划区污染物总量控制,达到区域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5)可作为规划区开发建设项目的审批依据,确定其可行性。

2 现有的规划环评中存在的问题

2.1 规划环评的评价模式欠佳

在国际上,许多国家的环境评价战略采取“自我评价”的模式。在国内,由规划环评在实际的工作思路上是效仿建设项目的方法,采取“第三方”的评价模式。这样的方式对规划环评评价的客观性和科学性有了一定程度的保证,但对规划的编制不能有效地介入,导致对已制定出的规划方案、环境保护的措施等起不到保护环境及生态的目标和要求。

2.2 评价技术尚不成熟

在规划环评的实践中,我国主要还是引用建设项目环评的思想和技术方法,但这个评价技术方法在实际用于规划环评中是不能完全试用的。其原因主要是项目或区域环境影响评价的预测是在环境质量现状监测的基础上进行的,而规划环评是对处于高层次的规划和计划的环评。

2.3 保证体系不健全

对规划环评能否在我国规划项目中顺利的实施,在法律、行政、技术、经济等方面都确立了一定的体系,这也是体现出我国规划环评的重要战略地位。当前,我国颁布了一些关于环境评价的法律、法规等条例,但还未建立起一套属于我国国情的规划环评的一系列法律法规体系。

2.4 规划环评主体之间缺乏制约机制

在我国规划环评实施中,监督对象是政府和各相关部门,而现有的监督体系很难对其形成有效的监督。总而言之,承担部门―――具有资质的环评机构,审查及意见的提出―――环保部门或其他有关部门的专家,规划审批―――法定的规划审批机构。特别是,在地方政府握有投资主导权的经济管理体制下,有的环保部门甚至对不符合产业政策、厂址选择明显错误的项目也予以审批。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5 理论研究与实践脱节

就目前我国规划环评发展的现状而言,存在技术方法的理论和实践中研究问题。在技术方法的理论研究中,几乎是没有制定出符合我国国情的一套理论方法,不能满足规划环评实践的要求。技术方法实践的研究中,往往都脱离了实际情况,只对原则性的要求进行说明,就方法论方法,没有关于不同情况不同的技术方法去解决规划环评的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不能形成具有一定理论依据。

3 规划环评发展中问题的对策

3.1 规划环评理论实践方面

首先,改进规划环评的评价模式。根据规划环评自身目的的要求,改进评价中的评价模式,推进“自我评价”模式在评价工作中的应用,并与国外的“第三方”评价模式相结合,使其对环境与生态等方面起到保护作用。

其次,加大对规划环评技术方法的研究。国家应组织一些专业研究小组,推荐和参考国外对这方面取得成功经验,进行技术改造,成立一套完整的符合我国国情的规划环评程序、评价标准和技术方法。

然后,进一步完善有效实施规划环评的保障体系。相关方面的各个部门应相互监督与辅助,对规划环评中各主体的责任及违规所应承担的具体的法律后果加以明确,并加大惩处力度。

最后,进一步扩大规划环评试点的范围。参考我国已成立的并取得一定成果经验地区的规划环评试点工作,并根据不同地区自身的特点,对规划环评试点的范围进一步扩大,促进规划环评理论与实践两方面相结合的体系的完善,推进其在全国范围内的开展。

3.2 加强规划环评人才队伍的建设

1)规划环评的培训工作要有针对性。根据工作基础和背景情况对参加培训人员给予分类培训,提高培训的效率。

2)加大公众参与力度。充分利用媒体与网络的普遍性,向公众宣传规划环评的作用,使公众对这方面认识,从而能自觉参与对规划环评的监督,成为推动规划环评的主要力量。

3.3 提高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技术水平

有效的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离不开科学正确的环评方法与技术,针对目前我国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在方法和技术上的不足,首先应该对传统的评价方法与技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其次,借鉴国外先进的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思想和理论,在此基础上进行有效的发挥与创新。对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方法与技术进行总结与改进,在规划期间还应考虑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方法与技术的创新,给环境保护欲污染治理带来的变化。

3.4 增强信息收集的有效性

为了更好地实现环境信息资源的高效共享、提高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效率,应该迅速完善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基础数据库,设立专门的协调机构,建立健全公正的信息管理制度,以确保各部门的密切配合,信息收集的准确性与有效性。同时,要确保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和公众参与提供的信息的充足性与真实性,对于公众参与的反馈信息应予以及时汇总和公开。

4 结束语

目前,规划环评在我国发展已经近40年历史,可还处于刚刚发展阶段,为了环境和经济同时发展,应注重环境保护和项目规划协调发展。在理论和实践实施过程中,应充分吸收世界各国在规划战略环境评价理论研究和实践中的经验,要在环境影响评价体制、机制、法规、方法和技术等基础上进行改革和创新,进一步推出一条符合我国的国情,具中国特色的规划环评之路,实现我国的经济、社会、环境三者相互协调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 赵珊,么相妹.基于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研究[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8:111-112.

[2] 王威,葛再立.我国环境影响评价的现状与发展[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7(13):136.

[3] 刘婧,徐承华,杨晓岚.城市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研究现状及进展[J].《规划师》论丛,2010:178-181.

[4] 陈航,寿智振.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现状问题及建议对策[J].环境污染与防治.2010.10(32):106-110.

论文作者:赵玉静,王丽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5

标签:;  ;  ;  ;  ;  ;  ;  ;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存在的问题及建议论文_赵玉静,王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