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奏训练在中职音乐课堂中的运用论文_李荣露

(重庆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摘要:节奏是音乐之源,任何音乐或旋律都是从节奏中衍生出来的,都不能离开节奏而单独存在,所以节奏作为音乐的核心部分,在音乐中占有非常重要地位。因此,在音乐学习过程中最重要也最为基础的环节就是节奏训练。在现在中等职院校的教学体系中,要求开始重视音乐的教学,本论文以节奏和节奏训练的定义入手,分析节奏训练在中职教学中重要性,以此提出运用途径,寻求解决办法。

关键词:节奏训练;中职音乐教学;运用

一、节奏与节奏训练的定义

(一)节奏的定义

在中国古代音乐史《乐记•疏》中对“节奏”的诠释是,“节奏,谓或作或止,作则奏之,止则节之。”,意思是“节”是“节制”,指音乐在进行时的停顿,“奏”是“演奏”,指音乐演奏的进行。音乐的演奏与停顿、进行与节制、连续与休止将这些相对立的因素结合,就称为节奏。在现代中,李重光在《音乐理论基础》给节奏的定义则是:“组织起来的音的长短关系”。从古至今,节奏这一词涵盖了音乐中几乎关于时间的所有因素,所以节奏在一首完整的音乐作品当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二)节奏训练的定义

达尔克罗兹认为:“人无不具有天生的节奏本能,不过需要加以诱发、培养,进而为音乐所用。”而节奏训练就是通过科学的有关音乐的训练方式来诱发人的这种本能,并将其加以巩固,利用这个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音乐。节奏训练的运用范围可以大体分为专业的节奏训练和非专业的节奏训练,专业的节奏训练就是以实现学生关于音乐实践活动能够顺利开展为目标,提升学生的音乐理论知识水平,完善学生的音乐综合能力。非专业的节奏训练就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欣赏音乐为目标,更注重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和掌握简单的音乐基本知识。音乐的基础知识就是指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力、感受力、表现力和创造力,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音乐技能技巧和音乐文化知识,让学生们能够在轻松欢乐的氛围中学习音乐。

二、节奏训练在中职音乐课堂中运用的重要性

节奏训练作为学习音乐的一个重要入手点,它对于激发中职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培养良好的音乐感知力、表现力和鉴赏力都有着很大的帮助。因此,节奏训练进入中职音乐课堂是非常必要且也是中职学生所需要的。

(一)提升中职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中职学生学习音乐的必要条件,只有中职学生有了学习音乐的兴趣,才能够刺激他们去探索和感知音乐里的魅力,形成良好的学习音乐的习惯。著名的音乐教育家卡巴列夫斯基曾说过:“激发孩子们对音乐的兴趣,是把音乐美的魅力传递给他们的先决条件,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必然成为他们热爱生活,陶冶情操的助长剂。”

由于中职学校所具有的特殊性,大部分中职学生所树立的观念是,学习专业技能就行,文化课都是“副”课,在这样的观念下,音乐课就更成为中职学生所谓的“睡觉”课,而中职学生对于音乐的喜欢只存在于喜欢听歌和喜欢唱歌的这两个观念中,这个歌表达的情感看歌词就能理解,唱歌唱得好不好只要顺耳就行。所以在中职学生音乐课堂中,注入新的东西需要改变他们以往对于音乐课的观念,而节奏训练的特点就相对于原来传统的音乐欣赏课更为生动且节奏训练的方式的多样性,让师生的交流互动增多,使教师能够有效的监控课堂质量,也更好的组织课堂纪律。所以,以多样化的节奏训练为辅助帮助中职学生们学习音乐,能够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也能够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加深在音乐课上所学习的知识。

(二)培养中职学生良好的音乐感知力

音乐的感知力是由音乐的乐感、感受力和表现力三部分组成的。乐感是指当人处于某种音乐活动当中(比如欣赏音乐)时,因为音乐的一些要素而产生的感觉和知觉。如当人们听到一首歌时,会情不自禁地跟着音乐的节奏产生律动,或者开始哼唱歌曲,这说明乐感是每个人所潜在的能力,而节奏训练这一方式,就是将学生们跟着音乐所产生的一些律动,放大,让学生们以自己为例,把自己的感受从音乐的角度入手表达出来。比如,在欣赏进行曲风格的乐曲时,听到这样的节奏就能够想到军训时的列队;在欣赏圆舞曲时,就能自然而然地想到代表三拍子的节奏规律。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旋律的起伏、节奏的快慢都表达了作曲者想要对赋予乐曲的情感,当学生们欣赏一首歌曲时,尽管不能从音乐语言的角度分析,但是他们依然可以说出这首乐曲很动听、喜庆、欢乐,这说明学生们的音乐感受力和表现力是他们先天所具有的本能,但更多的就需要进行后天的培养,通过节奏训练就能使学生们更好的掌握音乐的理论知识,在之后欣赏音乐时,他们就可以通过音乐的几大要素分析,体会这些音乐要素的变化所带来的不同的情感体验。

通过节奏训练,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力,也可以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当同学们能够通过音乐的几大要素体会并且能够说出音乐的情感变化时,也就可以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出来,例如在奥尔夫教学法中,跟着旋律律动,听到指定的旋律时做出指定的动作。在中职音乐课堂中,学生的音乐表现力主要在于演唱歌曲以及综合性的艺术表演能力,使学生们能够准确的掌握节奏,有感情的演唱歌曲以及表演,为观众带来更直观的音乐形象以及音乐感受。可见,只有在系统地学习了音乐之后才能够更好的欣赏音乐,了解音乐的内涵,才能使用语言来“说”音乐。

(三)提高中职学生的基本音乐技能

美好的音乐不仅会通过音响传播,也可以通过乐谱来记录。大多中职学生进校时对课堂上的音乐接触不多,简谱、五线谱、音乐术语等乐谱上出现的东西都没有过多的了解,但识读乐谱作为音乐的基本技能,也是需要中职学生们掌握的。节奏是乐谱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节奏训练就成为中职学生掌握识谱这一音乐技能的重要的学习内容。从分辨节奏到表达节奏再到识读节奏,从简单到复杂,在这过程中,如果中职学生们不能准确掌握基本节奏,就不能准确的识读乐谱,进而对学生的演唱或表演能力产生负面影响。所以,节奏训练也是一个可以提高中职学生的基本音乐技能的手段。

三、节奏训练在中职音乐课堂中运用的途径

据了解,在现在的中职音乐课堂上,音乐老师为中职学生做了一些基本的节奏训练,但训练方式较陈旧,训练内容相对枯燥,加上老师在课堂上做节奏训练的时间有限,上课强调得不够,课后中职学生没有认真复习,渐渐的对于学生们系统地学习音乐造成了负面的影响,不利于培养学生们想象力和创造力。想要音乐课消除掉枯燥乏味的形象,就要不断的注入新的想法,使渐渐枯燥的音乐的学习变得生动有趣起来。所以我提出从经验入手,先让中职学生感性的认识音乐节奏,以听觉感受音乐节奏为辅,再从理论认识,到最后能够熟练运用节奏,由简到难,音乐老师在这过程中不断的引导,带着中职学生慢慢的探索音乐的魅力。

(一)根据中职生的专业特点来训练节奏

艺术本就是来源于生活,节奏也产生在一些生活中,例如火车“况且况且”的声音,下雨“哗啦哗啦”的声音,这个时候告诉学生节奏就是将长短和强弱不同或相同的音,按一定的规律组合起来,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充满节奏,以这个规律,让同学们感性的认识到什么是节奏,让节奏与中职学生的生活相结合,从他们已知的知识引导到他们未知的知识,以此帮助学生打下良好的音乐理论基础。

从中职学生的学习特点着手,从他们熟悉的领域再一步步的引导走到他们未曾接触或接触得较少的领域,让学生们有参与感,也会降低音乐老师进行之后的节奏训练的难度。例如在中职学生刚接触到音乐节奏的时候,音乐老师可以将他们息息相关的专业课程带入音乐课堂中,例如计算机部中的会计专业,要学会数钱,数钱这一动作本就需要与节奏相结合,要有一个有规律的数钱方式,才能条理清晰的数清楚,在音乐课上音乐老师让同学们拿出他们的教学道具,音乐老师在心里固定一个四二拍的节奏,然后让会计专业的学生们听老师说出的“嗒”(表示一个四分音符的时值),音乐老师说出两个“嗒”来铺满一个小节,“嗒”一下数一张(一个四分音符数一次),先从慢到快,老师的描述从四分音符到八分音符再到十六分音符,在四二拍的节奏固定下来的情况下,只变换小节里的音符,让中职学生们进行节奏训练,既做了中职学生们专业上的训练,也成为了节奏训练的启蒙一个有效的方式。

(二)通过有效聆听的方式来训练节奏

音乐本就是听觉的艺术,要先学会听,才能学会写,这也是节奏训练过程中一个重要的部分,想要了解音乐另一个方面就需要多听音乐,多聆听,总结规律,思考不同的音乐节奏给人的感受是什么。大多数的中职学生都会听音乐,而不会“聆听”音乐,不管是在节奏感的培养或是音乐表现力、理解力等的培养都是建立在多聆听他人的音乐作品之上的,学会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一边听一边积累。

(三)通过理论讲解与欣赏相结合的方法来训练节奏

当音乐老师已经从简单的生活经验结合音乐知识分析了音乐的节奏特点时,就会发现音乐节奏的特点包含了快、慢、不变、变化,但中职学生们还不知道怎么用音乐的理论知识来解释这些变化,就需要老师的引导,从音乐的理论知识来了解音乐的节奏,为每个节奏或者节奏型套上它们相应的专业术语,在此过程中,解释理论知识稍显枯燥,音乐教师不能急于求成,而是采用一边聆听一边解释的方式,从简到难,慢慢积累,用已知的知识来解释即将要接触的知识,掌握各节奏之间的规律,方便同学们记忆和吸收。音乐老师将现阶段应该掌握的音符及其长短关系,制成以下图表(如图一):

在这个图表中,学生们就可以清晰的分辨每个音符的时值,以及各个音符之间相关的关系,再告诉他们四二拍的实质就是以四分音符为一拍每小节两拍,然后让同学们以这个图表为参考,创编一条四二拍的节奏,以此举一反三,让他们创编八三拍或八六拍的节奏,从会说到会写,将节奏认识清楚了,就可以为之后进行节奏练习做好了基础。若遇到没有出现在该图表的节奏时,也可以使用同学们熟悉的歌曲来进行学习,例如在学习国歌时,中间出现了三连音,教师使用钢琴弹奏三连音的小节,让学生们对于这三个音和同小节的另外两个音有什么时值的区别,认真分辨后,其实这三个音和另外两个音的实质是一样的,通过老师的不断引导就可以知道三连音实质是三个音三等分一拍、两拍或四拍,每个音响效果就是三分之一拍、三分之二拍或三分之四拍。以此类推,同学们就可以自己分析得出五连音、七连音等多连音的规律特点。像这样把理论知识和课堂所欣赏学习的音乐相结合,提升了学生们的音乐素养,也让他们使用理论化的知识来掌握了音乐节奏,由听变表达,由动变静。

不管是经过专业训练的专业人士还是未经过训练的一般人士,提到对音乐的感受或体会,听到音乐的第一要素,就是它的节奏感,人们在欣赏或回味音乐作品时,也常用手或脚打着节拍,所以中职的音乐教学中,节奏训练比其他音乐教学更具有实施性,加上节奏的变化多样,所以节奏训练的方式也可以多种多样,利用这样的特点,让学生提起对音乐的兴趣,开始喜欢上音乐课。让中职学生很好的掌握音乐的基础知识,也培养中职学生音乐艺术的审美能力,让他们养成发现美欣赏美享受美的意识。所以节奏训练在中职音乐教学中,不止是一门学科,更是一门艺术。

参考文献

[1]李重光.音乐理论基础[M].北京:作家出版社.1996.

[2]高妮娜.在音乐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进行节奏训练[J].教育学文摘,2017(2).

[3]翟芮.浅谈音乐教学中节奏训练的重要性[J].大众文艺,2015(19)

指导教师:熊丹

论文作者:李荣露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8年12月中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2

标签:;  ;  ;  ;  ;  ;  ;  ;  

节奏训练在中职音乐课堂中的运用论文_李荣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