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零售商业企业的发展方向,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发展方向论文,商业论文,企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市场经济给流通领域带来了一场革命。传统的、单一的流通体制正在向新型的、多样化的方向发展。国有零售商业虽然在市场经济机制下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但其转变的速度及发展的规模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仍有很大的差距。主要表现在:零售商业的改制速度缓慢、组织化程度不高、跨区域的连锁较少、管理与服务水平较落后、软件硬件配套不够协调等。
零售商业要解决上述问题,就要使国有零售商业在外在组织形式和内在管理水平上真正形成高度发达的,科学规范的现代化流通网络。而处在“龙头”地位的大型零售商业的发展方向如何,将决定着整个零售商业的发展。笔者以为,大型零售商业只有在产权制度方面实行股份制,在组织形式上实行集团化,在经营策略上实行多元化经营和跨国经营,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
一、推行股份制是大型零售商业企业改革的最佳选择
(一)推行股份制的含义
推行股份制就是把现有的非公司类型的企业改组成为公司法人组织,它主要包括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两种形式。目的有两个:一是开辟新的融资渠道,广泛筹措社会资金;二是转换经营机制,寻求一条能够使企业真正做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道路。
(二)推行股份制的必然性与必要性
中国改革经历了十几个春秋,深层次的矛盾逐渐显露出来并被大多数人所认识。由于政府转变职能滞后,应下放给企业的权限没有下放到位。有些部门担心,把权力都放下去,政府还干什么。这些问题说明,要想做到政企分开,企业本身机制的改革才是改革成功与否的决定因素。从改革的实践也不难看出,企业推行股份制比实行承包制更能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承包制虽然使企业有了一点自主权,但仍没改变企业是政府附属物的实质,不是独立法人,不自负盈亏,企业行为不可能长期化,也无发展后劲。客观上要求企业必须成为股份公司,这是企业制度改革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客观规律和必由之路。从必要性看,主要有以下几点:
1、推行股份制可以做到政企分开。 股份公司的组织领导体制是由股东大会选出董事会,董事会是公司法人机关,代表全体股东利益,它同时又是决策者和产权所有者。这种企业制度完全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具有在经营和管理上的排他性。政府也好,其它企业也好都不可能用行政办法干预公司的经营,企业不再是政府和行政机关的附属物,公司对政府所负的责任是依法纳税,政府再无权参与企业经营,企业亏损或破产,也不可能再去找政府解决。
2、推行股份制可以为企业提供经营动力。 股份制的优点是迅速集中社会资金,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大型零售企业经营资金的不足,并为企业确定稳定的资金基础。由于企业股金的不断增加,可以使企业规模不断扩大。股份制还高度体现了权、责、利相结合的原则,可以充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股份制把所有者的身份具体化,使职工与企业荣辱与共的关系更加密切。
3、推行股份制适应了国际惯例。推行股份制适应了国际惯例, 可以与国际上生产、贸易等顺利接轨。几乎所有实行市场经济的国家和地区都采取股份公司这种较为先进的生产组织方式。我国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复关”后,推行股份制更有利于与国际接轨,顺利地参与国际经济活动。因此,我国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大型零售商业企业在大胆地、科学地、全方位地推行股份制是重振我国商业雄风,重整国有商业形象的突破口,是大型零售商业企业改革战略的最佳选择。但是,股份制毕竟在我国推行的时间不长,加之中西方经济环境的不同,我们不能照搬西方模式,必须走一条符合我国企业本身特点的路子。
二、大型零售商业企业向集团化发展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
大型零售商业企业向集团化发展是我国商品流通体制改革的深化,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商业企业集团以贸易为中心,集流通、服务、生产、金融、资源开发、科技信息等多项职能为一体,可以跨地区、跨行业、跨部门,采取全方位的经营方式,是高效、通畅、可灵活调控的流通运行新型组织形式。它的一般特征是:组织成员的多个性、成员联系的有机性、成员关系的层次性、组织机构的先进性、法人地位上的实体性。
随着我国商业企业改革的深化,我国目前已经出现了一批商业企业集团,它的出现对克服市场疲软和深化商业体制改革发挥了积极作用。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1、发挥了规模效益。商业企业集团规模较大,经营范围较广, 有些是跨行业、跨地区经营,统一管理和调节使用相对于单个企业更为雄厚的资金使商业企业集团能在更大规模上实行集约化经营。大型零售企业尤其在流通领域中的地位通过控股、参股、投资、兼并等途径,分层次地控制着子公司,使人、财、物等生产要素进一步优化组合,促进了企业内部组织机构的调整,壮大了大型零售企业的经济实力,产生了组合效应和规模效益。
2、扩散了企业的经营优势。 商业企业集团是以“龙头”企业为核心在市场上进行营销活动的。新的集团内每个成员实现了商业信誉一体化,树立了良好的企业形象,树立了信誉优势。一些企业行之有效的经营管理经验较快地移植到落后企业,发挥了管理优势。先进的经营方式推广扩散,使一些企业的业务经营水平提高,发挥了经营优势。由此可见,商业企业集团内企业单方面的优势,移植扩散到每个成员企业,弥补了个别企业的不足,使我国商业企业经营管理现代化进程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3、增强了企业营销活力。 商业企业集团由于职能的强化和功能的增加,以市场为主导的角色出现在经济生活的舞台上。商业企业集团以它的物质技术能力、资金运筹能力、信息利用能力、市场覆盖能力、网点辐射能力等,增强了市场的营销能力。
4、培育了新的产业领域。跨行业、跨地区经营的大型商业集团, 以流通领域为基地,同时把触角伸向其它与流通有密切联系的行业领域,使我国出现了跨行业的新的产业领域。商业企业集团运用其购销渠道,经营机构融通资金,反馈信息,或是与生产企业结为“亲家”共同研制开发新产品,实现产销一体化;或是与金融机构联合,有了稳定的信贷资源,进一步委托金融机构发行债券筹措资金,实现货币资本与流通资本一体化;或是结合自身特点,开拓宾馆、旅游、餐饮、服务等行业,实现了商品、娱乐、服务一体化,走出了传统商业单一的活动空间,使消费生活与社会文化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5、促进了外向型经济的发展。商品国际化经营的条件, 一是商品本身具有竞争力,二是营销必须有一定的规模、信誉和出口渠道。商业企业集团较大的规模、雄厚的实力、良好的信誉和较强的经营优势,使它有利于将商品打进国际市场。因此,大型零售企业向集团化发展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三、多元化经营是大型零售企业集团化的必然结果
从经营战略上分析,商业企业集团是多元化、全方位经营。单一的商业企业由于资金、体制及人员素质等条件的限制,往往是业务上的单一经营,或是一业为主,兼营其它,容易出现“一棵树上吊死”或顾此失彼的现象,单一化的经营战略与随时发生变化的消费需求极不适应。商业企业集团则可以发挥多元经营的优势,增强整个集团经营的弹性。当集团某一企业由于结构或行业性市场疲软而经济效益不佳时,其它企业可以以丰补欠,使不景气的企业得到喘息和调整。同时,集团还可以及时把更多的人、财、物力向收益明显的企业投入,保证整个集团在市场中的主动权。
从经营范围分析,商业企业的业务是多领域的。商业处于流通领域,它的基本职能是媒介或商品交换,这也是商业企业集团的基本活动领域。但是商业企业集团的业务经营范围不应仅仅局限于从事消费品的购销活动。商业企业集团由于规模较大、活动范围广、资金雄厚、辐射能力强,在完成商业企业基本职能的同时,有能力向多元领域扩展,也就是说,大型商业企业集团的业务经营范围应在以贸易为主的生产经营型管理转向生产经营和资产经营并重,从而保证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当前,国有企业不活资产运营效益低下是其重要表现。现在我们的企业总资产已达到相当的规模,管好用活这笔财富,是搞活国有企业的一个重要方面,它比铺新摊子、上新项目效果更显著。
三、将两种经营结合起来,才能产生巨大效益
生产经营和资产经营都是市场经济发展的产物,两者都要直接面对市场,以获取收益为目标。在市场竞争中两者相辅相成,生产经营是资产经营的基础,资产经营是生产经营的延伸、发展。为进一步搞活企业,把两者结合起来,才能产生巨大效益。如果只注重生产经营而忽视资产经营,把企业经营狭隘地理解为只是对产品的生产经营,在实践上就会过份依赖外延型扩大再生产,其结果只能是产值的不断扩张和效益的持续低下。反过来,如果只注重资产经营而忽视生产经营,把资产经营理解为玩金钱游戏,今天看见股票赚钱就炒股票,明天看见期货利润大又搞期货,最终会导致泡沫经济的出现。因此,合理的作法应是将两者结合起来,在搞好现有实业(生产经营)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会资产经营,以提高企业资产运营效益,带动企业本产业和其它产业的迅速发展。
最后,企业由于规模实力、经营特点、管理水平等不同,在选择经营方式上应有所侧重。一般地,国有大中型企业应是生产经营与资产经营并重或将资产经营作为企业经营的重点,而国有中小型企业应将生产经营作为重点。我们的大中型企业也应摒弃以往那种眼睛停留在盯住一个好产品,看准一个好市场,把产值利润作为企业进取标准的传统经营观念,变单纯的生产经营为综合性的资产经营,实施大集团的战略目标。只有这样,才能培育出一大批既能满足社会需要,又能为国家扩大积累的优秀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