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美学:支持一个温暖的老人和残疾人之家_社会万象论文

杨美学:为孤残老人撑起一个温暖的“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孤残论文,撑起论文,温暖论文,老人论文,杨美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我是一个农民工,没多大的能耐,但万幸的是,每每在养老院无法维持的时候,总会有社会各界的热心人士帮助我挺过难关。”——杨美学

一个靠小背篼卖烤豆腐讨生活的农民工,用多年辛苦攒下的钱办起了“慈善助养院”,为孤残老人撑起一个温暖的“家”。八年间,他爱心如一日,既有无奈与心酸,也有喜悦和满足。

小背篼撑起一个温暖的“家”

他叫杨美学,56岁,农民工,而他的另一个身份,则是一家慈善养老机构的“院长”。看似纠结的身份背后,是一个进城务工人员执著与坚守的故事。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的善心有多大,与他的身份、地位无关。

2001年,贵州省纳雍县农民杨美学来到贵阳打工,靠背背篼卖烤豆腐为生。2005年夏天,一名70多岁的老人摔倒在甲秀楼旁,杨美学正好路过,将老人扶起。与老人聊了一会儿天后,杨美学得知老人很想去养老院,可每月只有400元退休金,孩子生活也比较困难,所以没钱去。

这件事,让一个梦想在善良的杨美学的心里开始“萌芽”:努力挣钱,办个让孤苦老人能安享晚年的养老院。

5年多的时间里,杨美学辛苦积攒了8万多元。老婆要回老家修房子,两个儿子想买间门面房做生意,他都没同意。在贵阳大营坡,他以800元月租租下了一栋200多平方米的房子,购置了冰箱、床上用品等,设置了18个床位。2006年3月,“贵州农民工慈善助养院”正式开业。

“虽非父母,胜似爹娘”。这是贴在助养院墙上的八个字,也是杨美学的内心写照。从开业至今,杨美学先后接纳了120多位老人,有近半的老人是他无偿赡养的,剩下的一半也都因老人家庭经济窘迫而收费低廉。碰到子女不孝顺的,他还默默为老人承担医药费、操办后事。

但开办助养院的压力,远比杨美学想象中的要大。尽管他拿出了所有积蓄,竭尽全力,助养院仍然入不敷出。

这些年来,杨美学从未给自己及家人买过一件新衣服,还常用家人外出打工挣的钱维持助养院的日常开支。为此,家人不知和他吵过多少架,可每次吵完,一家人还是主动给老人们喂水喂饭、端屎端尿。

“有的老人会打人骂人、砸东西,但只要你和他笑,哄他开心,一会儿就没事了。”杨美学说,和老人们相处时间长了很有感情,每送走一个,他的心里都会难过很久。

老人也都把杨美学一家当成自己的亲人。有的老人在离开助养院时老泪纵横,说什么也不肯走;有的在离世前,要求在墓碑上刻上杨美学的名字。

“积金积银不如积德。生活中每个人的选择不一样,我只是选择了我想要的。”

杨美学说,助养院是一个大家庭,过得虽然不太富裕,但很幸福。好心人助他圆梦

去年1月,贵阳市民政部门口头通知杨美学,他的助养院软硬件达不到要求,存在安全隐患,将被取缔。

没有能力搬到条件好的房子,那就只能将老人送回家或分流到条件达标的福利院。怎么办?一向坚强的杨美学陷入焦虑,彻夜难眠。

助养院面临被取缔,此事在当地引起了很大的关注。在贵阳做生意的李家五兄弟得知后,主动找到杨美学,愿意将位于百花山的3000多平方米建筑提供给他继续开办养老院,并且免收3年房租共计30万元。

“这建筑之前是租给一家幼儿教育机构办学用的,环境好、交通方便,消防设施齐全。”杨美学说,在李家五兄弟的帮助下,他的助养院最终“活”了下来。

搬家后,杨美学开始为助养院“黑转白”奔波。只要碰到困难,李家兄弟就义务帮他联系解决,谁有时间,谁就开车送他。

“我们的父母去世早,没好好享福。现在看到老人们开开心心的,我们心里也高兴。”45岁的李家老五说,帮人不需要多么有钱,只要觉得有意义,哪怕自己生活俭朴一点都要帮,“这也是做给下一代看的”。

这些年来,除了李家五兄弟,帮助过杨美学,叫得上或叫不上名字的好心人,非常多。

一件小事,至今让杨美学动容。那是去年助养院面临被取缔时,一位年轻女士带着两个五六岁的孩子来看他。临走时女士塞给他300元钱,两个孩子突然从口袋里一人摸出十元钱给他,说请他给爷爷奶奶买糖吃。

去年7月20日,杨美学终于拿到了梦寐以求的《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证书》。9月18日,“贵阳市云岩区杨美学敬老院”正式挂牌,他的民间慈善“黑转白”梦想终于实现。

现在,敬老院里设有50张床位,住着31位老人,大多是智障、残障、孤寡老人。在老人的宿舍里,记者看到,杨美学给老人们换了新床、床上用品等。过去助养院的食堂安在摇摇晃晃的活动板房里,现在的小食堂宽敞多了,墙上张贴着老人们每日的食谱,都是三菜一汤,房间里还有爱心人士捐赠的大液晶电视、冰箱、消毒柜、洗衣机等。

新年新梦想

除夕中午,贵阳的天气格外好,十几名贵阳凯宾斯基大酒店的爱心人士来到敬老院,带来过年的新衣和酒店里的好酒好菜,在敬老院里摆起了长桌宴。

杀猪菜、糍粑、小米渣……31位老人穿上新衣,吃着可口的饭菜,开心地笑着,有的老人还举起饮料相互敬。

“往年条件不好,除夕简简单单就过了,今年可真热闹。”杨美学说,他新年的第一个梦想是给老人们过一个幸福祥和温暖的新年,“现在梦圆了!”

“我是一个农民工,没多大的能耐,但万幸的是,每每在养老院无法维持的时候,总会有社会各界的热心人士帮助我挺过难关。”杨美学说,新的一年,他还有两个梦想。

一个是给老人们添置一些健身、娱乐设施。记者在养老院里看到,由于没有活动设施,老人们大多都在屋子里睡觉、看电视,或是打打麻将、下下象棋。下雨的时候,院子里没有遮雨的地方,所有人都得“窝”在屋里。

“希望今年能在院子里安一些健身器材,老人们可以经常活动一下身体。”杨美学说,再搭个棚子,安放一些桌椅,“下雨的时候就不怕了。”

另一个梦想,是顺利拿到床位补助。助养院身份转正后,只要软硬件全部达标,每张床位3年可获得政府补助3000元。杨美学说,助养院的一楼硬件已经达标,但是二楼还需再装修,估计得十几万元。

今年1月13日,贵州省民政厅为这个民间慈善机构送来了扶持资金20万元,大大减轻了杨美学的债务负担。

“虽然我现在还欠债3万元,要装修还得借钱,但困难是暂时的。一旦验收达标,得到政府的床位补助,这些问题都可以解决。”杨美学说,养老院装修好之后,他打算提供一些收费较高的床位,吸引经济条件较好的老年人来住,这样就可以填补收费较低甚至免费的老人那部分资金“空当”了。

http://www.banyuetan.org/chcontent/gd/sdrw/201433/95330.html

标签:;  ;  

杨美学:支持一个温暖的老人和残疾人之家_社会万象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