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玉先
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沌阳街薛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湖北武汉 430056
摘要:目的:分析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中心2013年12月-2014年12月收治的120例患有手足口病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的治疗方式是使用合适的抗菌药物进行治疗,实验组采用的治疗方式是使用合适的抗病毒药物及对症支持治疗的综合治疗。将两组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对照组60例患儿,总有效率为96.7%;实验组60例患儿,总有效率为100%。两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针对患有手足口病的患儿实施合适的抗病毒药物及对症支持治疗的综合治疗,具有明显的临床治疗效果,值得广泛推广。
关键词:患儿;手足口病;临床治疗;效果
手足口病(HFMD)属于儿童常见的一种传染病,主要是通过柯萨奇病毒A16和肠道病毒71型号等肠道病毒而引起的,能够经过多种渠道进行传播,包括消化道、亲密接触以及呼吸道等等,其发病的群体主要以学龄前的儿童以及婴幼儿为主,并且发病时间多在夏秋季节。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发热、患儿的手、足及口等部位出现水泡等。如果没有得到及时的治疗,就会引发循环衰竭、神经源性肺水肿等并发症,同时会出现病情进展快、病程延长等情况,严重的时候会导致患儿出现生命危险。本文选取我中心2013年12月-2014年12月收治的120例患有手足口病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并对患儿临床治疗情况进行了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中心2013年12月-2014年12月收治的120例患有手足口病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60例,男性38例,女性22例,年龄1-5岁,平均年龄(3.2±1.5)岁,体重10-23kg,平均体重(14.6±3.2)kg,病程15-30天,平均病程(17.7±1.3)天;实验组60例,男性29例,女性31例,年龄1-7岁,平均年龄(3.4±1.8)岁,体重12-24kg,平均体重(14.8±5.3)kg,病程15-30天,平均病程(16.1±1.6)天。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体重、病程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1.2.1对照组患儿采用合适的抗菌药物进行治疗,医生需要对患儿的病情进行观察,同时根据患儿的临床病症选择使用病毒唑进行抗病毒治疗,随时观察患儿的病情变化,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
1.2.2实验组患儿采用合适的抗病毒药物及对症支持治疗的综合治疗的方式。
(1)对症治疗。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医生需要在患儿入院之后对患儿的身体机能进行全面的检查,同时根据患儿的临床病症选择使用病毒唑进行抗病毒的治疗,同时给予患儿甘露醇脱水降颅压以及静脉使用丙种球蛋白,使用大剂量的甲强龙,需要根据患儿病情并且酌情递减;针对伴有咳嗽病症的患儿,例如:小儿肺炎、小儿支气管炎等,医生需要给予患儿维生素C以及止咳对症支持治疗;针对没有食欲,并且进食较少的患儿,医生需要给予复方氨基酸支持治疗;针对伴有发烧的患儿,医生需要给予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退热治疗等[1]。
(2)让患儿多卧床休息。告知患儿和家长卧床休息的重要性,争取其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在患儿患病期间应多卧床休息,这样能够减少心搏输出量、降低心肌耗氧量,能够帮助患儿恢复心肌功能。
(3)注意患儿的饮食。手足口病患儿需要进食一些具有高蛋白、高维生素以及容易消化的流质或者是半流质的食物,禁忌食用辛辣等刺激性的食物。可多进食一些水果来补充患儿体内的维生素[2],多食用一些清凉解暑的食物也有助于疾病的恢复。
1.3判定标准
痊愈:患儿接受综合治疗之后,没有出现疱疹、发热等症状,身体机能基本康复,没有出现不适的情况;
有效:患儿接受综合治疗之后,疱疹症状得到良好改善,发热现象逐渐减退,没有出现其他的感染性症状;
无效:患儿接受综合治疗之后,疱疹症状没有减退,身体机能没有得到改善,身体出现不适的症状。
总有效率=(治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3.0 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运用(x±s)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 为有显著性差异。
2 结果
表1 两组患儿临床治疗效果对比(%)
组别 n 治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
对照组6038 20 2 96.7
实验组6042 18 0 100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根据研究表明:对照组60例患儿,痊愈38例,有效20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6.7%;实验组60例患儿,痊愈42例,有效18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为100%。两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
3 讨论
手足口病属于一种常见的传染性疾病,具有发病率高的特点,主要是在儿童年龄段发生的一种疾病,它是由于肠道病毒经口、唾液或者是其他的接触途径传播的。通过柯萨奇病毒A16和肠道病毒71型号等肠道病毒而引起的手足口病,患儿临床特征为疱疹与发热、精神萎靡、食欲不振、头痛、呕吐以及肢体抖动等。少数患儿出现其他的并发症,但是这类病情发展较快,需要进行及时的治疗。
目前,我国针对患儿手足口病并没有特效的抗病毒药物进行治疗。所以,需要对患有手足口病的患儿采用合适的抗病毒药物及对症支持治疗的综合治疗。治疗手足口病主要是降低患儿颅内高压,通常使用高渗透性利尿剂甘露醇经过脱水作用减少脑组织含水量,从而降低颅内高压[3]。使用甲强龙,可以提高患儿的应激能力,对下丘脑功能进行调节,同时增加肾血流量,提高了肾小球的过滤能力,防止其他并发症的发生。
综上所述,本文针对手足口病患儿采用合适的抗病毒药物及对症支持治疗的综合治疗,提高了临床治疗的效果,同时降低了其他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 易冬玲,李继科. 312 例小儿重型手足口病临床治疗及分析[J]. 重庆医学,2012,41(22):2268 - 2269.
[2] 段武琼,凌婷,张森山. 手足口病住院患者388 例临床分析[J]. 吉林医学,2013,34(2):297 - 298.
[3] 刘万成. 重型手足口病临床表现、治疗及疗效分析[J]. 中外妇儿健康,2011,19(9):132.
论文作者:陈玉先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20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2/18
标签:患儿论文; 手足论文; 实验组论文; 抗病毒论文; 病程论文; 两组论文; 对照组论文; 《健康世界》2015年20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