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模式走好乡镇纪委建设之路
李金贵
乡镇纪委作为纪检监察机关的“基层末梢”,是加强基层党风廉政建设最基本和最重要的力量。今年以来,献县纪委监委紧紧围绕“乡镇纪委规范化建设”要求,创新思路,压实责任,提出要求,不断加固监督执纪问责的前沿阵地,乡镇纪检监察工作规范化建设取得初步成效。
为巩固“三转”成果,压实乡镇纪委责任,不断提升履职能力和工作质效,今年以来,献县纪委监委走好“一个纲领定方向、两方加力稳推进、三五要求保规范”三步措施,稳步推进乡镇纪委规范化建设,全力打通乡镇全面从严治党的最后一公里。
“一个纲领”定方向。 制发《关于进一步加强乡镇纪检监察工作规范化建设的实施意见(试行)》,确定工作目标,细化分解工作内容,明晰工作要求,确保开展乡镇纪委规范化建设有“总纲领”。成立工作领导小组,统一领导、指导、协调全县乡镇纪委规范化建设工作。班子成员采取“一包二”的形式,对分包的两个乡镇纪委落实规范化建设情况进行逐一核查、逐一解决、逐一过关,有效地推进乡镇纪委规范化建设。
书房的面积是一定的,书柜的格子是一定的,但书却一本本不断增加。书架上横七竖八,里层外层,完全呈饱和状态。虽然,每过一段时间实行“精兵简政”,狠狠心优胜劣汰,但仍然阻止不了它们的溢出之态。于是,慢慢便出现了这样的局面:客厅里落地台灯下面码着数摞书,沙发扶手上堆着书;厕所放着书;卧室更别说,枕边、床头柜都是书,床侧的垫子上成了书垛,上床须绕行。不禁想到清代大才子纪晓岚的对联:“书似青山常乱叠,灯如青豆最相思。”真是道出了读书人的真实情状。
“两方加力”稳推进。 在县委的有力支持和纪委的指导下,稳步推进乡镇规范化建设。按照“县纪委主抓,各乡镇落实”的总体要求,召开全县县、乡、村三级干部会议,组织乡镇党委书记签订《献县乡镇纪委落实“三转”责任书》,切实扛起主体责任,全力支持纪检监察机关工作,并印发《致乡镇书记的一封信》,明晰主体责任要求,及时帮助乡镇纪委解决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县纪委成立9个片区包联组,每个片区包联组由1名班子成员、2个责任科室和2个乡镇纪委构成,班子成员每周不少于1天,深入分包乡镇,对乡镇工作进行指导,责任科室对分包乡镇纪检工作负直接指导责任,层层传导压力,压紧压实责任。对重点难点案件办理,由班子成员统筹协调,对责任科室和乡镇纪委进行自由组合,进一步发挥协作区的中心凝聚作用,有效解决乡镇和部门不会办案、不能办案等机制障碍,形成资源大整合、力量大集合、行动大联合交叉协作格局,“集团军围歼式”向正风反腐亮剑发力。截至7月,班子成员深入乡镇54次,责任科室指导乡镇办案95件。
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亚洲开发银行开展了关于建模的有关研究,详细分析气候变化给水、森林、生态系统、农业等带来哪些影响,如果全球气温上升超过2摄氏度,大多数领域将受到严重影响。气候变化将给水资源带来重要影响,包括恢复受损的灌溉和排水设施,加强洪水的预警系统等。
“三五要求”保规范。 确保硬件设施做到“五有”,即有统一的挂牌标识、有专门的办公场所、有专用的办公设备、有固定的宣传阵地、有规范的干部配备;确保制度建设做到“五规范”,即规范工作程序、规范考核办法、规范报告制度、规范议事制度、规范学习制度。同时对乡镇纪委工作职责、信访举报受理范围、信访举报工作流程、问题线索处置流程等7个规章制度进行上墙;确保业务建设做到“五明确”,即明确文书格式、明确工作流程、明确案卷标准、明确安全要求、明确归档模式。通过“三五”要求,确保乡镇纪检监察各项工作的每个环节都有章可循,有规可依,形成一整套规范有序、高效有力、运转顺畅的长效机制。
(作者系中共献县县委常委、县纪委书记、监委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