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土木工程项目中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研究论文_李远

浅谈土木工程项目中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研究论文_李远

身份证号码:41282619790718xxxx 石家庄 050000

摘要:混凝土结构在土木建筑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首先保证其质量不出现问题,才能让土木工程的整体质量得到保证。本文通过对混凝土结构的问题和出现的原因进行分析,详细探究混凝土结构的施工策略,在实际操作中,要完善并严格要求施工过程。

关键词:土木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

前言:

如今建筑行业的竞争日益激烈,提升工程质量是保证整个工程质量的前提和必要手段,其中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是此方面十分关键的部分,然而其在实际应用中所暴露出来的诸多问题已经对土木工程建筑方面造成了影响,因此相关机构和人员应加强此方面的研究和实施力度。

1 混凝土容易在施工过程中产生裂缝的原因分析

从性质上讲,混凝土实际上是一种混合型的施工材料,该材料在施工过程中,容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而出现裂缝。对于混凝土结构中出现的裂缝,一般分为表面裂缝、深度裂缝和贯穿性裂缝。常见的容易引起混凝土裂缝的原因有:温度变化、水泥水热化、混凝土自缩等。

1.1温度变化因素

混凝土浇筑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比较大,容易因为温度变化产生裂纹,因此在土木建筑施工过程中,要注意浇筑温度的影响。外界温度的降低,会导致混凝土内部与外表面的温度差值变大,形成了温度应力。温度应力的大小与其内部与表面的温差大小有关,温差越大,则温度压力越大。温度压力非常容易造成混凝土结构出现裂纹。在实际的工程建筑中,需要的混凝土施工面积比较大,因此对于大面积的混凝土浇筑结构,都比较厚重,从而形成地基对混凝土结构的约束力,该约束力会随着混凝土结构的厚重而逐渐增大,同时,混凝土结构内部的多种约束力的存在,也造成了裂缝的出现。

1.2水泥水热化因素

水泥水热化指的是在水泥搅拌过程中释放出一定热量的现象,在工程施工中往往会由于较大的混凝土施工面积,混凝土的施工厚度较大,从而混凝土结构具有相对较小的表面系数。这样一来,妨碍了其内部热量散发,拉大了内外的温度差,形成温度应力,造成了裂缝的出现。

1.3混凝土自缩因素

混凝土自缩的原因,总结起来大概可以分为三个,分别是水泥因素、外加剂因素和矿物参合料因素。水泥因素主要是水泥在硬化的过程中,消耗最多20%的水分,因此混凝土中的80%的水分会被蒸发掉。在这一部分蒸发掉的水分当中,如果蒸发的总量超过了其自缩值,则混凝土发生自缩。外加剂因素指的是在施工过程中使用了高效的减水剂,影响了水泥的自缩值。矿物掺合料指的是在生产过程中向水泥中添加硅灰和煤灰,影响了水泥的自缩值。

2 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存在的问题

2.1材料方面

混凝土结构质量的得以保证的关键性要素就是材料,但是在其施工期间,施工单位所采购的原材料性能、规格等都不达标。比如混凝土材料中所应用的辅助材料,通常都要求含有适度的水量,但是很多土木工程建筑所应用的砂石骨料却不含有一定的水量或者含水量不达标,这必然会影响到施工质量。所以,施工人员在对混凝土结构进行施工时,务必对其材料性能、规格等各方面进行认真的检查,没有达到标准要求,不允许进场。

2.2技术规范方面

直至目前,针对混凝土结构,我国有关行业依然没有制定相关的行业技术规范,因此其技术标准不统一。某些施工企业为了能够尽快完成工程目标,通常所应用的工艺技术并不达标,尽管看似短期效果很好,但是长期效果却不佳。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但是尽管很多施工企业都十分了解,却依然采取相同的策略。这与国家缺乏统一的标准有着直接的关系。比如混凝土结构中,配比问题十分重要,但是国家并没有对其做出统一规定,因此现实生活中,配比差异性十分明显,使得混凝土结构质量大受影响。

3 土木工程中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的分析措施

对混凝土产生裂缝的原因进行总结,不难发现,混凝土产生裂缝的原因不外乎两个方面,一个是混凝土的温度应力,一个是其混凝土和水泥的自缩性的影响。在进行土木工程混凝土结构施工设计时,要充分考虑这两个方面的因素,做到合理设计、认真组织,并在施工过程中密切关注其温度应力和自缩性这两个因素,从而在施工过程中降低其发生裂缝的概率。要重视混凝土的结构设计,保证其施工的质量。

3.1采取措施控制混凝土的温度应力

要对混凝土的温度应力进行控制,应该从三个方面入手,第一,减少水泥用量;第二,控制浇筑温度;第三,进行强制性降温。

减少水泥用量,即可减少混凝土内部的热量,因为水泥的水化过程会释放一定量的热量,但受限于混凝土的表面系数,无法完全地将热量释放出去,因此会产生温度应力。在混凝土的生产时,采用其它材料将水泥替换掉一部分,或者使用减水剂,能够解决该问题。同时,搅拌也要格外注意,保证搅拌充分,使得其内部热量释放完全。

控制浇筑温度,混凝土的浇筑过程容易受到外界温度变化的影响,一旦在浇筑过程中发生了温度的变化,就会产生温度应力,因此,在进行混凝土的浇筑时,要避免在夏天和高温的环境下操作,尤其是对于面积较大的浇筑行动,必须对温度条件进行一定的控制,在温度过高时采取相应的降温措施,控制浇筑的温度在合理的范围之内。

采取强制性降温措施。在必要的情况下,可以通过采取一定的强制性降温措施,来减少和避免与混凝土相关的问题。强制性降温措施比较常见的是在混凝土结构的内部铺设相应的降温管道,在进行施工的同时,通冷水对其内部进行降温,从而减小内外的温度差,减小温度应力。

3.2降低地基对混凝土结构的约束力

地基对混凝土结构存在约束力,也是导致其产生裂缝的一大原因,解决该问题,应从两方面下手,即降低混凝土内部约束力或者减小外部地基约束力。内部约束力的降低可以从降低内部温度应力下手,同时,也要对其外部进行一定的保温处理,如通过覆盖、使用暖棚、蓄水等。减小外地基约束力,则要通过控制混凝土厚度来实现,通过设置滑动层的方法,对外部约束力进行削弱。

3.3使混凝土的抗裂性能提高

对于减少混凝土裂缝产生几率来说,提高其抗裂性能是可行的。可以通过三个方面的措施,来提高其抗裂性,分别是参合添加剂、添加增强材料、控制好比例。参合剂能够控制水泥的自缩值,因而可以增强其抗裂性能。增强材料一般为各种纤维,其抗拉的特性能够使得抗裂性能提高。另外,通过计算、实验和验证,改变混凝土材料的配比,也可以起到优化其性能的作用。

结语:

我国建筑行业不断发展,土木建筑的质量方面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通过在土木建筑当中使用大量的混凝土材料,增强土木建筑的质量,提高土木建筑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已经成为一种土木建筑发展的主要趋势。提高土木建筑的质量,主要是提高使用的混凝土的质量。就目前的工艺水平来看,土木建筑的质量,混凝土的施工过程还依然存在着许许多多的问题,尤其是裂缝问题。因此,一定要采取合理的措施,使用规范的施工技术,来解决土木建筑中的裂缝问题,从而提高土木建筑混凝土结构的可靠性。

参考文献:

[1]张伟.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分析[J].烟台职业学院学报,2013,19(02):87-89.

[2]王震.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研究[J].企业技术开发,2015,34(23):166.

论文作者:李远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6

标签:;  ;  ;  ;  ;  ;  ;  ;  

浅谈土木工程项目中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研究论文_李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