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的急诊治疗及临床有效性探究论文_张航

(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急诊科 四川 成都 610031)

【摘要】目的:明确急性心肌梗死的急诊治疗以及临床治疗有效性。方法:随机选择本院收治的12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对象,通过单双号抽签分组的方式方法,将122例患者均分成为常规组和介入组,两组患者均实施常规急诊治疗,介入组患者加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以及胸痛缓解时间进行对比。结果:介入组患者治疗效果更佳,P<0.05;介入组患者胸痛缓解时间更早,P<0.0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治疗过程中推广和运用PCI治疗方法效果显著,应不断推广和运用。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急诊治疗;常规治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治疗效果;胸痛缓解时间

【中图分类号】R54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25-0071-02

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在冠状动脉病变基础之上所发生的动脉供血中断或者急剧减少,导致患者心肌严重急性缺血,进而发生缺血性坏死。若不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取及时、有效的急诊治疗,将会导致患者发生并发症,如心源性休克、心功能不全、严重性心律失常等[1]。急性心肌梗死对患者生命产生了严重威胁,临床中多运用常规急诊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但治疗效果并不显著。为了明确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进行心肌梗死患者的实际效果,本研究共计选择122例患者作为对象。具体、详细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本院于2016年5月—2017年5月期间收治的所有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随机选择122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通过单双号抽签分组的方法,将122例患者均分成为常规组和介入组,每组61例患者。入选患者均对本研究知情,并且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常规组患者男女比例为33:28,患者年龄区间在53岁至82岁,均龄为(62.03±12.88)岁;介入组患者男女比例为34:27,患者年龄区间在54岁至82岁,均龄为(63.32±12.91)岁。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P>0.05。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实施常规急诊治疗,为患者进行吸氧,为患者皮下注射5mg至10mg吗啡,为疼痛程度比较轻患者运用10mg地西泮,肌肉注射,配以β受体阻滞剂和硝酸甘油,对患者生命体征进行密切观察和维持,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并发心源性休克、心力衰竭、心律失常患者进行及时纠正。为常规组患者注射5000U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12小时1次,患者口服阿司匹林,每天300mg。为介入组患者开展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完成手术前准备工作,而后立即将患者送入到导管室,对患者犯罪血管实施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手术完成后为患者开展冠状动脉造影检查。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判定,若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全部消失,并且心电图等检查基本正常,则判定为显效;若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显著好转,心电图等检查显著改善,则判定为有效;若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没有好转甚至加重,心电图等检查没有改善,则判定为无效[2]。对两组患者胸痛缓解时间进行记录和比较[3]。

1.4 统计学方法

常规组和介入组患者在本研究中的所有数据均通过SPSS21.0软件进行分析和统计,运用卡方检验计数资料,通过t检验计量资料。运用百分比表示计数资料,运用平均数±标准差表示计量资料。若P<0.05,则说明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如表1所示,介入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常规组患者,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数据对比,P<0.05。

2.2 两组患者胸痛缓解时间比较

常规组患者胸痛缓解时间为8.93±2.88h,介入组患者胸痛缓解时间为2.58±1.04h。介入组患者胸痛缓解时间明显早于常规组患者,两组患者胸痛缓解时间数据比较,t=16.19,P=0.00<0.05。

3.讨论

作为一种较为严重的冠心病类型,急性心肌梗死较为常见,已成为临床中的常见病以及多发病[4]。急性心肌梗死基本病因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当患者冠脉内形成血栓时,会对该部位血液供应产生直接阻塞。亦或为已经形成的血栓脱落,进而在较小冠脉分支部位进行阻塞,对该区域内的血液供应产生影响[5]。在供血急剧减少后者终端1小时以上,患者既可以发生急性心肌梗死。因此,必须为患者充分、持久、较早开通梗死冠状动脉,对患者术后生存质量进行有效改善,并且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将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复发率以及死亡率有效降低。有临床研究表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具有较好的远期预后效果以及临床治疗效果[6]。

本研究结果显示,介入组患者治疗有效率(96.72%)显著高于常规组患者(81.96%),P<0.05;介入组患者胸痛缓解时间(2.58±1.04h)明显早于常规组患者(8.93±2.88h),P<0.0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总而言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方法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具有显著的效果,不仅可以提高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更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的胸痛时间。

【参考文献】

[1]孙伦魁.急性心肌梗死急诊治疗再灌注性心律失常研究[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5,3(22):47-48.

[2]宗斌,王海波,宗雪峰.参附注射液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急诊PCI术后伴心力衰竭患者临床研究[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4,29(11):3640-3642.

[3]李平,黄翠娟,甘剑挺,梁祥文,陈坚,王正东.负荷量瑞舒伐他汀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患者的影响[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3,29(10):732-735.

[4]罗珲.新活素在急诊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探讨[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13,34(05):30-32.

[5]谢晓春,邹建宏,张丽娟.急性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后辛伐他汀对早期左心室重构的影响[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3,15(04):349-352.

[6]王子超,孙刚,郝毅,张文祥,李延红.急性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流程优化对门-球囊时间及近期心功能的影响[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13,33(01):64-66.

论文作者:张航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8年9月第2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6

标签:;  ;  ;  ;  ;  ;  ;  ;  

急性心肌梗死的急诊治疗及临床有效性探究论文_张航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