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与伦理的整合:研究的分析与展望_创业论文

创业与伦理的融合:研究评析与前瞻,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伦理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创业者善恶之辩在商业实践领域从未中断,学者们围绕创业与伦理关系也开展了有意义的探索。斯密经济理论高度关注了创业和伦理问题,但是主流的新古典主义理论认为创业既是一种分配机制也是脱离常轨的经济偏差。作为一种替代,虽然创业被认为是一种推动市场的“创造性破坏”的力量,通过打破原有均衡、创造新的均衡来变革和创新当前经济结构。这就意味着创业者会对伦理和社会要素产生巨大影响,从而将创业者置身于满足社会伦理需求的一个核心位置[1]。

      在这样的前提下,一些研究开始探索创业与伦理之间存在的紧密关系。然而,前期的理论成果多是建立在管理伦理的基础上,通常对初具规模的企业治理会有实践价值,而对以创业者为核心、强调个体利益相关者紧密联系的情境,其适用性还十分有限。例如,企业社会责任有助于解决碳排放和毒废弃物污染,但这一活动本质上是响应性的,通常关注的是“不要更坏”而不是“更加美好”,所以这类研究虽然可以给环境压力和企业行为之间建立直接联系,但却忽略了或难以反映出创业者内在的驱动力量[2]。即便在大企业适用的“为股东谋求利益最大化”的利益相关者理论,对分析新创企业也并不合适[3]。

      针对现有理论对分析创业与伦理关系的局限性,有学者进行了理论修正,提出用“创业的利益相关者理论”来分析和解决创业初期各个利益相关者之间矛盾和冲突等问题[4]。更具探索性的观点则认为,传统经济理论并不适用于讨论社会对创业的伦理需求,新古典经济学关于完全市场信息和理性行为的前提假设在创业者不确定性的决策情境下行不通,为此,要突破传统理论的逻辑范式,关注创业强调局部和开发偶然性的效果过程[5],这就为揭示非线性动态变化情境下创业者伦理决策以及创业伦理演进规律提供了新视角[6]。

      以上反映出当前以及今后有关创业与伦理关系研究的融合思路,即重新审视源起于成熟的大企业情境下的管理与伦理融合理论,立足创业的独特情境,通过调整或修正已有理论,弥补创业或伦理作为单一研究视角的不足,构建融合创业与伦理的新的研究体系。基于此,本研究从创业与伦理内涵体系的交叉点入手,剖析创业与伦理融合的基础条件和主要形式,并通过构建分析框架,评析了当前融合创业与伦理的新兴研究主题的特点,通过构建系统性的研究框架,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1 创业与伦理的融合基础

      创业与伦理各自的本质内涵中都包含有对方的关键属性,这是二者能够实现融合的基础条件。

       首先,伦理具有独特的经济价值,这与创业对价值创造的诉求是一致的。“经济学在本质上是一门道德科学,而不是自然科学”,市场秩序本身就有着不可或缺的伦理维度,伦理道德支撑着市场的运行[7]。伦理作为一种不可或缺的特殊生产性资源,渗透于物质生产力之中而非某种独立的实体存在,从精神层面推动管理要素的合理配置、优化人际关系的联系纽带,并能从长远视角保证管理活动与社会发展方向同步[8]。然而,主张伦理与经济分离或对立的研究假设,往往忽略了伦理在经济层面的独特作用。

      其次,创业机会识别的内在过程,是创业者对“他人机会”和“自我机会”进行权衡的动态过程,这与伦理视域中最重要的义利关系具有异曲同工之处。机会是创业的核心,创业者对创业机会的感知,受到外界不确定性环境的影响。从环境信号到创业机会识别过程,分为两个阶段:①注意阶段,创业者基于先前知识和外部诱因注意到“他人机会”,即市场上潜在的对某些其他人而言具有价值的机会;②评价阶段,创业者会继续考量“他人机会”是否可以转变为“自我机会”,通过对实践可行性和主观意愿性的反复权衡,最终形成一种“自我机会”,即这是属于自己的一种机会的信念,从而引发创业行动[9]。

      综上,伦理的经济价值创造结果和创业的他人机会识别为创业与伦理的融合提供了可能。图1对创业与伦理的融合基础进行了概括,其中的交叉区域体现了前文分析的两个切入点,且这一区域是开放的,即创业和伦理以此为节点,可以进一步相互渗透,形成动态发展的融合空间。

      

      图1 创业与伦理内涵的交叠

      基于图1所提供的分析框架,可以根据创业与伦理融合侧重点的不同,勾勒出二者融合的4种基本方式。①“自我机会—经济价值”组合,主要形式是追求利润最大化的传统创业。不可否认,相当一部分个体创业者的动机是为了满足自己养家糊口或积累财富的需要,他们对伦理规范的遵守更多地表现在对外界规制的服从,俗语中的“老实人不吃亏”是这类人的典型写照。②“自我机会—非经济价值”组合,主要形式有社会企业的创办。社会企业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着眼于解决社会问题和发挥自身社会价值,但是,社会企业要运用商业手法经营并赚取利润,以获取收益盈余继续用于企业发展和贡献社会,尤努斯的格莱珉小额信贷银行是一个典型例证。③“他人机会—经济价值”组合,主要形式如绿色技术研发或生态创新为导向的组织内创业。在自然环境日益恶劣的背景下,一些企业着眼于节能减排开展了技术导向衍生创业,这有助于企业开拓新的成长空间,同时也体现了对生态伦理的履行。④“他人机会—非经济价值”组合,主要形式有非营利组织或NGO的创建。非营利组织创办者的创业活动往往受创造社会价值的使命驱动,他们不会关注利润水平高低,即便面对道德困境,也始终以服务社会为唯一诉求。

      按照行为主体的层次差异,创业与伦理的融合还表现为两种类型:①基于个体层面的融合。不少学者指出,创业者伦理是创业内涵本身的应有之义,创业者伦理对新企业创建和经济发展具有积极影响。创业者伦理意识水平有助于创业机会的识别,创业者伦理行为水平越高,创业机会识别对创业机会利用的促进效果越大[10]。②基于组织层面的融合。研究发现,创业型企业在伦理层面有的依靠对法规的遵从战略,更多的会制订一套诚信战略,创业型企业通常具有较高伦理氛围[11]。还有学者以组织成长规模为标准,发现规模较小的企业比规模较大的企业在伦理标准规范上要求得更严格[12]。由此可见,创业与伦理的融合嵌入到个体和组织各个层面,成为影响企业成长质量乃至经济发展方向的重要力量。

      2 融合创业与伦理的研究主题

      当前,创业领域涌现出一些新兴主题,将创业和伦理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在它们的理论内涵中,大多把创业视为“手段性”变量、视伦理为“目的性”变量。换言之,这些新兴主题研究范式相近,关注的是通过创业的手段,实现包含伦理诉求在内的制度、社会、生态、公共等目的。为了避免将不同主题混淆不清,厘清这些主题的边界,更好地把握创业与伦理的融合内涵,本研究参照前文对创业与伦理融合的切入点,依据当前“目的—手段”研究思路,构建了一个分析框架(见图2)。

      

      图2 融合创业与伦理的研究主题

      在图2中,创业被视为手段变量(横轴),在创业机会识别和开发过程中,有来自内外两股驱动力量,即外部要素驱动和创业者驱动。同时,伦理被视为目的变量(纵轴),在价值创造的结果上,表现在两个层面,即不仅要满足经济需求,得以生存(即可持续性),还要实现持续成长和进步(即发展性)。由此,形成了4个象限,而每个象限则对应了一个当前的新兴研究主题,从中可以看出这一研究主题对创业与伦理融合的特点。

      (1)生态创业研究 强调了创业手段中外部要素的驱动作用,关注于伦理目的中可持续性价值的实现。生态创业,最早出现在QUINN[13]的研究中,他指出“生态活动”不只是经济活动的一种消耗,更能够为企业成长开拓一片富有利润的新市场,企业应当把环境技术投资和商业目标结合起来以取得经济收益。生态创业研究的前提在于有限的自然资源会制约经济的增长,因此应本着预防和谨慎的原则,谋求更加节约的资源利用方式,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和生产力或者提供与环境相协调的产品或服务。从个体层面看,研究发现生态创业者与区域生态意识、环保导向消费乃至家庭成员之间依存度等伦理规范密切相关[14]。

      (2)社会创业研究 强调了创业手段中创业者的驱动作用,关注于伦理目的中可持续性价值的实现。社会创业,也称公益创业,最早出现于20世纪90年代,主要是指组织通过各种方式的创新将社会公众利益与自身商业利益融合在一起,在组织得到发展的同时实现社会福利的增加。社会创业者的目标是解决那些自由市场体系和政府没有解决的社会问题,为弱势群体的生存服务。在他们看来,公共机构和自由市场体系并未充足地提供这类产品,而他们运用创业手段去获得收益来保证组织的运转和发展[15]。社会创业研究尤其关注创业者的主体作用,社会创业者受创造社会价值这一神圣使命驱动而开展的创业活动实现了创业与伦理在个体层面的融合[16]。

      (3)制度创业研究 强调了创业手段中创业者的驱动作用,关注于伦理目的中发展性价值的实现。制度创业是指组织或者个人认识到改变现行制度或者创造新制度所蕴含的潜在利益,通过建立并推广获得认同所需的规则、价值观、信念和行为模式,从中创造、开发和利用盈利机会[17]。制度创业研究致力于解释新制度学派长期忽视的问题,即制度从何而来。制度创业把动因、利益和权力等概念引入组织制度分析,创业者关注特定制度安排,利用资源创造新的制度或改变现行制度,形成新的价值体系[18]。制度有规范、规制和认知3个维度,伦理道德是规范的重要内容[19],制度创业者强调长期的社会结果而非经济回报。

      (4)公共创业研究 强调了创业手段中外部要素的驱动作用,关注于伦理目的中发展性价值的实现。公共创业意味着改变制度环境和游戏规则,创建新的公共组织,创造和管理新的公共资源,利用私人行为的溢出效应创新公共产品[20]。公共创业是在复杂的价值关系中对个体和公共概念的融合,追求公共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双赢。公共创业包括与政府的互动,政府会在经济和社会建设中加大创新和财政支持,鼓励发展更多的公共项目。公共创业必须解决信息的不对称和不确定性问题,进行正确的风险评估和选择,这就须要伦理体系作为通道,既可以为创业者提供能量去创造新价值,还可以传递对创业者的回报[21],最终实现长期价值创造的目标。

      位于4个象限中间位置的区域是当前新兴的绿色创业研究主题。在可持续发展背景下,如何通过一系列变革和创新满足环境、社会和经济“三重底线”需求,成为创业研究领域新的焦点问题[22],绿色创业的出现则为回答这一问题提供了很好的思路[23]。绿色创业是发现、评估和开发经济机会的过程,而这些机会存在于损害可持续性的市场失灵当中[24];绿色创业研究回答了由谁、以何种方式识别和实现了将未来产品和服务变为现实的机会,以及最终带来怎样的经济、心理、社会、环境结果[25]。由此,绿色创业追寻创造未来产品、过程和服务的机会,关注自然环境的保护、生活质量的保障,为个人、经济和社会创造经济性和非经济性的价值[26]。据此,绿色创业与上述研究主题存在交叉,更具系统性。

      综上可见,新兴研究主题从“手段—目的”的角度实现了创业与伦理的融合,有助于摒除创业“唯利益至上”的偏见,也体现出伦理在驱动创业过程中发挥的独特作用。由此,创业机会的开发并不是一个静态的道德中立的行为过程,而是与伦理相互作用甚至产生共振的动态过程。这也解释了创业者进行创造性破坏的源起,有助于进一步分析创业机会的开发在何种情境下更能在道德上站得住脚、创造符合伦理规范的新价值。

      3 未来研究方向

      在全球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创业如何在促进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还能够保证社会的健康运转,将是今后创业研究的重要命题之一,这也为开展创业与伦理融合研究提供了契机。虽然当前新兴的研究主题为后续研究提供了理论支撑,但是,创业与伦理关系研究依然面临着诸多问题,解决这些问题也是未来学者们的探索方向。

      本研究用图3对创业与伦理融合研究的框架进行了概括。图3的上方反映了3种基本研究脉络,图3的下方分别体现了动因和效果两个研究角度以及相关的管理对策研究。从图3中,既可以看到当前已有研究的定位,也可以发现现有研究的不足或者有待充实完善的研究命题,有助于理清诸多变量之间的逻辑关系。

      

      图3 创业与伦理融合研究框架

      (1)新兴理论交叉性强,创业与伦理融合研究须要明晰研究问题的理论支撑点 当前涌现的相关研究主题,理论内涵存在着一定的重复或相近的内容,理论边界尚不十分清晰,而且各自的理论体系还在不断发展扩充[27]。虽然这对于研究创业与伦理融合有积极的一面,可以拥有较为丰富的理论观点,但是,也容易出现研究的泛化或浅尝辄止。伴随这些新兴理论的完善,创业与伦理融合研究可以结合某个主题的独特视角,开展具体问题的检验和论证。例如,针对技术创新在生态创业中的核心地位,可以从生态伦理或技术伦理切入来分析创业与伦理的融合;再如,针对社会创业的两种常见类型,即非营利组织创生和企业社会创业,可以开展两类创业者伦理的对比。还有制度创业和公共创业,为从合法性、公共领域等有价值的视角探索创业与伦理融合提供了支撑。尤其是绿色创业研究,为创业与伦理融合研究提供了广阔空间,如何理解和把握“绿色”,是开展研究的关键前提[28]。

      (2)创业与伦理融合并不意味着二者概念边界淡化,研究须要明确创业与伦理在融合过程中的不同角色 虽然当前一个主要的研究范式是将创业视为手段、将伦理视为目的,前文也对与此相关的研究主题进行了剖析,但是,创业手段如何与伦理目的实现有效匹配,仍然是后续研究的方向之一。例如,针对具体的个体、群体、组织或社区等不同层次开展实证分析,运用大样本统计分析和实证检验,来回答“创业是否以及如何实现伦理目标”这些基本命题。然而,创业与伦理融合研究并不囿于“创业手段—伦理目的”的唯一假设,关注伦理对创业影响的研究也具有现实意义,类似命题包括:什么样的伦理特性有助于(或不利于)创业成功,伦理决策如何影响创业结果,伦理氛围对创业型企业成长的作用等。除了二者相互影响的研究思路,未来研究还可以探究创业和伦理融合的内在机理和演进规律,如基于企业成长阶段的不同,创业精神与伦理水平相互作用过程的变化。

      (3)创业与伦理融合是一个开放的过程,融合动因和效果评价是有价值的研究方向 从动因视角看,可以探究影响创业与伦理融合的关键要素,以及这些要素发挥的中介或调节等不同效应。例如,创业者个体特质,在创业者感知伦理问题到做出创业决策的过程中,是前置要素还是一个调节变量?再如制度环境,多被视为调节创业效果的要素,那么在创业与伦理融合过程中,制度环境的地位会有侧重或变化吗?从效果评价视角看,创业与伦理融合结果的表现形式以及评价体系也是研究关键之一。例如,怎样测度融合创业与伦理活动的社会产出,现有的组织财务考量是否可以反映社会使命的实现水平,怎样运用操作性指标反映伦理目标等。与此同时,还应该意识到,创业与伦理融合并不是自然而然的过程,须要采取针对性的管理对策,才可能激发二者的融合并优化融合效果,这也是值得进一步探究的问题。

      4 结语

      本研究选取创业与伦理融合的视角,对当前研究成果和未来研究展望进行了梳理和评析。主要研究发现包括以下几点:①创业与伦理融合的基础条件在于二者的内涵包含有对方的属性,伦理具有创业同时也追求经济价值的创造功能,而创业在机会识别过程中会对“他人机会”这个伦理语境的范畴尤其关注。②创业与伦理融合的基础类型表现为创业的“自我机会—他人机会”和伦理的“经济价值—非经济价值”的不同组合,并具有层次的差异。③当前创业领域涌现出一些融合创业与伦理的新兴研究主题,大多把创业视为“手段性”变量、伦理视为“目的性”变量,通过建立一个分析框架,可以看出这些主题对创业与伦理融合的侧重点和导向不同。④总结了当前研究的不足,主要包括理论依据有待明晰,研究范式还有待完善,实证分析比较缺乏,围绕动因和效果的验证仍不多见,为此,构建了创业与伦理融合研究的系统框架,为未来研究指出了发展方向。

      本研究的创新点和理论贡献如下:①揭示了创业与伦理融合的内在机理,剖析了二者融合的条件和类型,突破了当前将二者视为对立关系的研究局限,为后续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②基于“手段—目的”关系,构建了分析框架,探究了当前新兴研究主题的异同,初步理清了这些具有交叉性的研究主题的边界,为创业手段与伦理目标之间可能的融合路径提供了依据,有助于新兴理论的发展和应用。③提炼了系统的分析框架,丰富和完善了创业与伦理融合研究的发展方向,弥补了当前单一视角研究的缺陷,从多维度和多阶段拓展了创业与伦理融合研究的空间,也为开展实证性检验提供了理论依据。

标签:;  ;  ;  ;  ;  ;  

创业与伦理的整合:研究的分析与展望_创业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