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培训消费券的杭州模式,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杭州论文,教育培训论文,模式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219(2010)07-0058-04
本研究在总结国内外教育券实践的基础上,描述杭州实施教育培训消费券的现状以及探索其创新性,并分析其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促进培训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国内外教育券实践概述
(一)国外教育券实践
自弗里德曼提出教育券的理论至今已整整半个世纪的时间。目前,国际上有美国、哥伦比亚、瑞典、智利等国家实行了教育券制度。以美国为例,1990年,威斯康星州密尔沃基市首开先河,开始了美国第一个政府资助的教育券计划。此后,教育券计划在美国各州逐渐增多,如密尔沃基市的“家长择校计划”,该计划规定,在1990-1991学年,如果子女就读于密尔沃基公立学校的家庭年收入低于12500美元,其子女便可以获得由政府提供的面额为2500美元教育券,资助范围从幼儿园至12年级[1]。佛罗里达州的“择校教育券计划”重点着眼于学校的教育绩效,致力于提高教学质量和校园的安全水平,降低逃学率;强调家长在教育上的自由选择;提供更多教育资源,尤其要为不合格学校提供帮助;增加对教育者的培训,提高教师质量;采取鼓励措施,奖励取得进步的优秀教师和管理人员;对未取得进步的学校进行改革。在美国,除了政府投资的教育券计划外,还有由公民组织、教堂、慈善组织等非政府机构资助的教育券。一般来说,这类由私人资金资助的教育券都具有学费奖学金的性质,并且在很多方面与由政府资助的教育券有所区别,如“教育选择慈善基金”和“儿童奖学基金”等。
(二)国内教育券实践
在国内,对教育券制度的探索也积累了一些经验。从2001年开始,浙江省长兴县实施“教育凭单计划”实验,其初衷在于扶持本县的民办学校和职业学校,虽然这与弗里德曼当年提倡“教育凭单计划”的出发点不同,但实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并实现了预期的目标。可是,由于长兴教育券实验所涉及的金额较小,三年300元或500元对学生(家庭)择校未能产生较大影响。湖北监利县实施“义务教育卡”,即改革政府对义务教育的投入体制,由过去按教师人数、工资基数直达个人账户的拨款方式,转变为县财政按教师人数、工资基数权重占50%和学生人数等标准拨款到学校,款项由学校自行分配。政府设立义务教育经费专项账户,把上级转移支付用于教育的资金和县级财政投入义务教育的经费平均摊到每个学生身上,以“义务教育卡”的形式发放给全县所有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学生,让学生自主择校。学生可以选择就读公办学校或民办学校,学校持收取的“义务教育卡”到县财政兑换相应的办学经费[2]。
综上所述,国内外教育券资金来源多元化。除了政府资助的教育券,还有由公民组织、慈善组织等非政府机构资助的教育券。教育券制度强化了家长在教育上的自由选择权,以市场的力量促进教学质量提高。同时,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效益,强调教育的市场化发展趋势,通过市场的调节,自觉有效地配置教育资源。教育券制度的实施坚持“质量第一”的原则。无论是从政策实施的出发点,还是衡量政策实施的最终效果来看,教育质量的提高是核心。教育券政策的实施需要多个部门协调连动机制发挥重要作用,以弥补市场机制的不足。
二、杭州教育培训消费券实施现状及成效
(一)杭州教育培训消费券实施现状
2009年3月26日,杭州市开始通过各种渠道向市区常住居民、大学毕业生等人群发放教育培训消费券,分别用于参加教育培训、技能培训或抵交学费等。共计发放47所高校,98951人次,涉及培训项目(证书)409项。2010年,杭州市将教育培训消费券由发放制改为申领制,发放的教育培训券分普通教育培训券(A券)和特种教育培训券(B券)、特种教育培训券(C券)三类。A券的发放对象为杭州市全体户籍人口和拥有暂住证的新杭州人,以户为单位发放,每户200元;B券的发放对象为杭州市成年常住人口中尚未取得初中和高中文凭者,以个体为单位发放,文化课培训费每人1200元;C券的发放对象为参加各类大学生创业实训的在杭高校应届毕业生和杭州籍应届大学毕业生,未就业大学毕业生。实训项目主要包括大学生创业培训、服务外包人才培训、信息化人才实训、文化创意人才实训等。A券可作B券、C券用,可以参加上述的各类人才培训;B券、C券不能作A券用[3]。
为了让更多的大学生参与到这项活动中来,杭州市政府和各高校通过各种渠道和各类媒体做了大量的宣传报道,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较好的反响。截至2009年11月26日,面向大学生的培训项目数量达到524项,其中,职业技能类234项、计算机类190项、社会服务类93项、其他类7项,高校已领取教育培训券478477张,发放6455张,已申请兑换数量1965张。
(二)杭州教育培训消费券的成效
第一,政府服务领域的创新。大学生就业与创业问题是制约当前高等教育发展的一大瓶颈,同时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课题。杭州市将大学生就业纳入工作范围,并作为一项公共政策长期执行,在国内尚属首次。
第二,拉动内需,创造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的路径创新。2009年杭州市实训学员4.7万余人,参加见习训练1.28万人,培训提高了人才的就业与创业能力,促进了就业率的上升。2009年教育培训消费券为各类培训机构创造的直接效益达9805万元,加速了培训产业的发展[4]。
第三,借助现代网络技术,加强教育培训券管理工作。杭州市首次使用针对大学生教育培训消费券申领使用的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进行报名管理,教育培训券管理(查询、调整、兑换、审核),机构管理(培训项目、管理机构、管理班级、管理机构信息、维护、高校学员列表录入证书机构、信息审核),以及政策管理信息发布等。
三、杭州教育培训消费券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一)培训产业发展还很滞后
杭州正处于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期,面对产业结构调整对人才需求的变化,教育培训市场的改革与更新存在局限性与滞后现象。教育培训机构在硬件上的更新远不及企业的更新速度,师资在技术技能的掌握上也存在着一定的滞后性,仍存在培训机构资源分配不合理,培训项目与需求不匹配等问题。
(二)培训过程管理有待加强
由于培训项目所涉及的学生数量巨大,政府有限的管理力量难以胜任全过程管理工作。大多数培训机构依托所在产业协会,产业协会又难以形成对培训机构的有效管理。部分培训机构在硬件和软件上无法适应招生规模,培训过程管理不到位。
(三)学生跨专业培训难度较大
政府部门在确定培训机构、培训项目时,更多地着眼于有社会需求的就业领域,而高校专业设置存在着与社会需求脱节现象,一些供大于求专业的学生仍然希望专业对口就业,担心跨专业后失去竞争力,对跨专业参加其他行业培训的积极性不高,导致现有培训科目与学生报名意愿的匹配度不够。同时,培训项目的丰富与培训质量的提高需要一个过程,师资与软硬件水平尚不能满足需要,尤其是新兴产业领域的培训项目需要进一步开发,以逐步培育有品牌效应的培训机构与项目。
四、进一步改进教育培训消费券工作的对策
(一)加强政府的主导作用
政府应该根据当前就业市场的实际需求,对教育培训产业的发展规格和发展进度作出规划,保证教育培训产业的发展与经济市场和就业市场的发展同步。同时,强化教育、人事、社会与劳动保障、财政、高校、各行业协会等部门的协调合作机制,保障教育培训市场的有序、良性发展。加强对政策执行过程的监督,建立教学效果反馈机制、雇主评价机制和社会监督机制。坚持做好信息周报制度,由教育主管部门牵头,由教育培训单位、高校和用人单位组织,将每周教育培训消费券申领、使用、考证、兑付及学生就业等信息进行及时通报。
(二)强化培训与创业就业的倒逼机制,推进高校人才培养改革
以培训与创业就业为倒逼机制,促进高校按社会需求办学,改革内部专业设置与管理机制,形成灵活的专业适应机制。一是高等学校主动根据社会需求,及时进行专业的设置和调整。二是高校要根据市场变化及时调整相关专业的学习内容,尽可能使学生学习和掌握最前沿的知识和技能,以适应市场需要。三是开设宽口径专业,设计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建立适时按需调整专业课程的机制,以使人才培养更具灵活性。
(三)编制教育培训产业的发展规划
由相关政府职能部门根据杭州市政府产业调整与发展的趋势,编制教育培训产业的发展规划。教育培训产业的发展规划要与杭州市建立“3+1”产业体系相适应,立足于为杭州市发展培养急需和紧缺的人才。培训项目的选择既要做到全面,也要做到有重点,适度向杭州市三大产业中重点发展的行业以及新兴战略产业倾斜。
(四)规范培训市场,促进培训产业可持续发展
政府部门定期对培训机构的硬件设施、软件及培训情况进行评估,以确定其培训项目与招生规模。防止规模盲目扩大、培训硬件老化、培训师资不足和培训质量下降的情况出现。同时,建立培训机构的合作平台。在培训项目、培训内容、培训师资、培训设备等方面实现互通,促进资源的共享,提高培训质量,从而实现“多赢”。建立教育培训行业的预警机制。针对教育培训行业在涉足教育培训消费券使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建立预警机制,以确保防患于未然。
(五)加强对培训行业的管理
加强对培训行业的管理,建立有效的部门联动机制,保证信息通畅和政策执行的有效。建立学生信息反馈数据库,利用培训网络平台收集学生对培训项目与机构的信息进行评价,将这些信息作为评价教育培训机构培训质量和改进教育培训行业的重要依据。建立可靠的质量保障机制,包括教育培训质量标准体系、培训机构质量等级制度等。实行淘汰机制,通过开展质量评估,淘汰末尾20%的培训机构及培训项目,宣传优秀教育培训机构的经验,促进整个行业的质量提高。
(六)提高培训机构的竞争力
充分利用在杭高校的优势资源,进行培训机构、培训项目的合理布局,促进培训机构集聚发展。针对不同高教园区学校特点,规划布局不同的培训机构和项目。同时,加快培训产品的更新与调整。在当前的培训项目目录中,传统的培训项目仍然占据半壁江山,而新兴产业所需要的人才培训项目比较少。因此,要依托行业协会和企业,加快针对新兴产业的培训产品开发。鼓励高校、企业与社会培训机构合作开发培训产品,鼓励社会培训机构进驻高校,为学生提供便捷的服务。
(七)优化教育培训消费券的政策执行环节
优化教育培训消费券的政策执行环节主要包括:提前教育消费券的发放时间。根据高校教学的实际情况,将发放的时间提前到专科学校的大二学年第一学期,本科学校的大三学年第一学期。优化教育培训机构的选择与退出环节,引入教育培训质量优秀的机构和开设新兴培训项目的培训机构,以供学生选择。优化教育培训项目选择的环节,以杭州产业发展趋势和用人单位需求,定期对教育培训项目进行相应调整,结合杭州人才紧缺状况拟订教育培训项目,积极引进国内外优质教育培训项目。完善教育培训券的兑付环节,做到信息公开、透明、灵活、准确、简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