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体育理念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实践探究论文_段斌

快乐体育理念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实践探究论文_段斌

摘要:当代青少年生长在和平的年代,从小衣食无忧,造成了他们的营养过剩和体重的增加。我国中学体育过分注重学生体质的锻炼,忽视了学生的兴趣的培养,枯燥乏味的教学内容和单一的教学方式也逐渐的扼杀了学生体育学习的兴趣。长久下来,我国中学生的身体素质越来越差,对体育锻炼的兴趣也越来越低。对于体育教师而言,需要把握学生的心理需求,结合快乐体育的理念,将快乐的思想融入体育课堂中,是提高学生体育积极性的关键因素。本文中,笔者首先分析了传统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其次阐述了在中学体育教学中融入快乐体育的重要性,最后探讨了在中学体育中融入快乐体育的方法和对策,以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快乐体育;中学体育;问题;对策

前言:现代化的社会更加追求人性,人性是以人的角度出发,对人思想和追求的一种关怀,其中包含了多种情感[1]。教育的发展也终将以人性为方向,情感教育就是最为体现人性的一种教育方式。在教育过程中,教师以学生的情感思想着手,结合学生的心理特征所制定教学内容,这就是所谓的情感教育。简单的来说,情感教育是基于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教学模式,兴趣是学习的第一动力,只有保持了充足的兴趣,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才能更加的高昂,才能带着快乐的去学习。一直以来,体育都是一门强身健体的课程,教师在锻炼学生身心体魄的同时,更要关注学生的情感发展,在教育中融入快乐的理念,才能培养学生主动进行体育锻炼的兴趣和热情。

一、中学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直以来,体育教学都是以锻炼学生的身心体魄为最终目标的。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大多数的教师都过分注重结果,而忽视了过程。如此一来,为学生带来的就是过重的训练。中学生的思维意识发展迅速,叛逆的思想也逐渐形成。教如果只是强迫式要求学生去做某一件事,很容易造成学生的厌恶心理。中学传统的体育教学存在教学模式单一和教学内容枯燥两方面的弊端,这也是造成学生课堂上敷衍,课后不进行锻炼最为主要的原因。首先是教学模式,中学体育教师本身没能认识到体育教育的重要性,在实际的课堂教育中主要采取着教师盯着学生锻炼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的效率很高,但是也让学生失去了体育锻炼的自由,容易扼杀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其次是教学内容,中学生体育训练内容以跑步、体操为主,课堂教学内容枯燥乏味,让学生感受到学习体育的身心俱疲,容易降低学生学习体育的积极性。

二、快乐理念在中学体育教学中渗透的必要性阐述

人性化教学是适合当前社会发展的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其本质是以学生兴趣为基础的一种快乐式教学。这种教学的展开注重教师的教学设计,需要教师能够在教学设计环节加入学生学习兴趣的考虑,能够突出课堂教学的愉悦环境,让学生带着兴趣并快乐的去学习。这种教学模式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基础,尊重着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能够有效的提高教学效率,让学生对学习的科目产生感情。教育的高速发展,以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使得学生的学习压力越来越大。体育课如果不改变传统的教育思维,只会让学生产生身心俱疲的感觉。因此,在中学体育教学中渗透快乐理念的重要性就是显而易见的,只有让学生带着兴趣的去参加的体育活动中,并且让学生感受到进行体育活动的快乐,才能真正意义的发挥出体育教学对学生身心成长的帮助作用。

三、充分落实快乐体育理念的实践策略探讨

1、结合学生的需求制定具有个性特点的教学策略

现代化的学生大多数以90、00后为主,他们成长在一个信息的时代,受到信息时代的影响,他们的个性发展是较为突出的,具有丰富的思维发展和鲜明的特点[2]。在学习这个过程中,兴趣主导着他们的学习效率和质量。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传统应试教育的观念深入人心,学生无法选择自己喜爱的学科。但是体育课是一门公共课,没有加入到应试教育考试内容中,也没有考试的限制,学生对体育课的积极性和兴趣全凭借兴趣的支持。带着兴趣的去了解体育,进行锻炼,能够缓解他们的学习压力,使他们的身心得到愉悦和发展。反之,如果缺乏了兴趣的支持,学生只是被迫的接受着自己不愿意进行的体育锻炼,那么体育课就会成为他们学习的负担,在应试学习带来的巨大心理压力的同时,过重的体育锻炼还会对他们的身体造成负担,最终使学生感受到身心俱疲。因此,兴趣是决定学生体育锻炼时心理状态的关键所在。为了调动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兴趣,就需要教师能够结合学生的需求,从而制定具有符合学生个性发展的教学策略。首先,体育教学并没有明确的教材,教师需要积极构思有趣的教材,设计个性分明的教学内容,如趣味游戏、篮球竞赛等,既符合中学生年龄发展的特征,又能有效的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其次是教学形式,传统教学形式以教师监督,学生训练为主。为了提高学生的体育兴趣,需要作出改变,加强学生自由活动的时间,在一堂课中留给学生一些时间,给予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能够让学生对体育课产生期待感,并且积极主动的参与到体育活动中,在活动中寻找到快乐,并在快乐中身心得到发展。

2、根据学生兴趣开展多样化体育项目,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可供教师体育课选择的项目是多样化的,如果教师长时间的引用一种项目开展教学,那么学生是很难保持住对体育学习的兴趣的。在这个过程中,新鲜感很重要,为了保持住学生对体育锻炼的新鲜感,就需要展开多样化的体育训练。那么选择什么样的体育训练项目就成为了中学体育教师所要思考的一个问题了。首先,教师要贯彻落实中学体育教学的目标,即让学生在体育课中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根据这个目标,再结合学生的兴趣,合理的选择适合学生发展的体育训练项目。如篮球、足球等都是为中学生所喜爱,且能够让他们在锻炼中身心得到发展的有效运动,是可以被教师加入到教学设计之中的。其次,教师需要依照学生的兴趣,合理的展开分组体育训练。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会打篮球的,也不是所有的学生都爱足球这门运动的。教师应该一视同仁,在同一堂体育课中开展多种运动,由学生自由分组选择自己喜爱的项目,能够有效的提高课堂的综合效率,让课堂上充满活力和激情。

3、建立科学有效的体育评估方法,提升学生参与教学的动力

很多体育教师认为体育课不需要评价,这种想法其实是错误的。体育竞赛最大的魅力就是其结果的可能性,在比赛中双方人员拼劲全力,争了的也是一个输赢结果。比赛结果关乎着他人对自己的评价和看法,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教师有必要建立科学有效的评价方法,提升学生参与各项体育活动的动力。万变不离其宗,体育教学始终是要以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为目标的。因此,学生的体能测试应该是体育评价的重要内容。教师要通过严格的体能评估,为学生树立一个思想,即体育课不是用来玩的。如此一来,就避免了学生以玩的心态去进行体育锻炼,能够有效的提高体育课堂的效率。

结论:人性化教育是教育未来的重要发展方向,将快乐的理念渗透于教育之中时人性化教育展开的关键因素。传统的体育教学,存在教学单一枯燥的问题,非但不利于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还会造成学生身心压力的增加。在体育课中融入快乐的理念,能够以学生为主体,增强学生体育锻炼的活力和激情,其必要性显而易见。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需求制定具有个性特点的教学策略,还需要多元化课堂体育展开的项目训练,不断的为学生带来新鲜感,更需要回归体育教学的本质,加强课堂训练的评估,让学生的身体素质得到实实在在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陈艳.快乐体育在体育教学中的发展及应用[J].西部素质教育,2016(15):105.

[2] 韦克;陈华清.快乐教学模式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体育时空,2018(13):106-107.

论文作者:段斌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21

标签:;  ;  ;  ;  ;  ;  ;  ;  

快乐体育理念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实践探究论文_段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