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航天职业技术学院,618300)
摘要:随着“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有效实施,各行各业均需要将“工匠型”人才作为企业发展点,由于现代学徒制度的深化,为焊接人才培养奠定了基础。本文对地方院校在“工匠型”焊接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性进行总结,并从构建现代学徒制课程体系、采用工学交替的教学模式、建立校企互聘的导师团队、构建校企协同教育的长效机制四方面,论述了现代学徒制视域下“工匠型”焊接人才培养方式。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度;“工匠型”;焊接人才
前言:
“中国制造2025”规划确定了我国10大重点发展领域,这其中与焊接技术的发展密切相关。而在职业人才培养过程中,高职院校是知识培养的起步阶段,同时也是基础铸造的关键时期。受现代学徒制度的影响,为“工匠精神”的培养建立了良好体制。因此,在焊接人才培养过程中,应该以现代学徒制度为基础,与相关教育培训模式相结合,为高职院校发展指明方向。
一、高职院校在“工匠型”焊接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性
(一)地方院校是“工匠型”焊接人才培养的主体
“工匠精神”主要来源于手工生产时代,主要目的是将劳动者的手工精神在新时期进行传递。在传统工匠工作过程中,所使用的技能皆来源于实践工作体会,或者是在师傅的教导下对技能进行学习。也正是由于上述观念的存在,赋予了工匠重技能、轻理论的特点,促使“工匠精神”与高职院校技能型人才培养联系在一起。在“中国制造2025”战略构想过程中,提升了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量,为了满足国家发展目标,相关部门需要对理论体系和技术知识的建设作出相应改变,从而实现创新性应用人才的有效培养。站在现代角度来说,“工匠精神”代表着我国古代人民的追求和执着精神。在知识时代下,“工匠精神”不仅代表着现代人对新技术的追求,同时也是创新精神的重要展示形态。在应用型高职院校发展过程中,主要目的便是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最终实现现代人文精神与工匠精神的全面融合。相比之下,应用型人才培养更注重技术知识体系的完善程度,同时也是知识经济时代的有力代表,可对“工匠精神”进行完美传承。
(二)高职院校培养“工匠型”人才的维度
在“工匠型”人才培养过程中,不仅需要人们具备较强的理论底蕴和创新精神,还要赋予学生更多的特长与技能。除此之外,“工匠型”人才还要具备较高的职业道德素养,从而促使他们向“匠术”、“匠行”等维度转变。在“匠术”培养过程中,主要包括显性知识和隐性技能两种能力,各个高职院校应该对学生知识能力进行进一步培养,为后续实践提供有利基础。在“匠行”培育过程中,所包含的内容有很多,但主要以实践环节为主,提升他们的职业能力。与其他阶段性教育不同,高职教育要解决实践技术问题,还要提升学生对技术的创新能力。整体来看,应用型院校所创造的人才应具有较强的专业技术应用能力,还要具备较高的创新能力和职业素养,以此来满足我国新时期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为“中国制造2025”规划的实施助力。
二、现代学徒制视域下“工匠型”焊接人才培养方式
(一)构建现代学徒制课程体系
在“工匠型”人才培养过程中,除了专业的理论功底要求之外,还需要维持一定的实践操作能力。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相关教育培训机构应将自身资源进行有效整合,让学生对企业中的焊接工艺标准进行了解,以此来满足企业发展需求。与此同时,高职院校可以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制定技能型人才培养方案,将企业中应用的新技术、新理念融合于其中,并对课程体系进行有效分类,保证人才培养按部就班进行。另外,在校企合作开展过程中,应该以“合作共赢”为主体原则,对专业教学标准进行合理化制定,还要以岗位标准为基础,对实践教学内容进行设计。例如,校企双方可以对具体的行业标准进行更新,将现代学徒制度与教学工作紧密结合,并对配套教材进行深入开发,从而建立起一体化的学徒制焊接人才培养模式,为“工匠型”焊接人才培养建立良好条件。
(二)采用工学交替的教学模式
专业知识主要以外在知识形态而存在,属于焊接人才培养的要求范围。在职业素养体现过程中,是每个人才必须具备的一项品质,人们可以通过具体的知识结构基础,在特定的工作环境中进行反复锤炼,最终形成焊接人才特有的职业规范和能力要求。受现代学徒制度的影响,相关院校在“工匠型”人才培养时应将工作重点放在能力和素质等因素的协调发展上,促使学生提前形成职业知识学习意识。例如,在新学徒制度建立过程中,各个高职院校可以将知识传授作为教学工作开展的主题,做到理论与实践的进一步结合,在一些操作性较强的焊接环节之中,可以利用学徒制来代替传统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实际工作场景中感受“工匠精神”。在最后的学习阶段之中,学生也可以深入企业,利用师徒制度对工作技能进行快速学习,这样一来,学生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也会得到提升。
(三)建立校企互聘的导师团队
“工匠精神”的养成,有赖于实践操作技能的有效培养。在企业和高职院校发展过程中,如果能够对互聘导师团队进行打造,便能为“工匠型”焊接人才的培养提供良好条件。在校园之中,导师主要的教学目标便是向学生传递新型焊接理论知识,还要配合好企业对学生进行管理。另外,在校内导师讲授过程中,应该将实操能力的重要性传递给学生,保证他们在掌握更多理论知识之后,对焊接技术操作也有一定的了解。在企业讲授过程中,主要对学生的实践操作进行指导,在此过程中,现代学徒制度效果便会得到有效发挥,可以让有经验的工作人员带领学生迅速融入到企业生产之中,迅速提升他们的焊接能力。整体来看,在学徒制度下的焊接能力培养中,导师团队对学生影响十分巨大,进一步巩固他们的工匠意识。
(四)构建校企协同教育的长效机制
地方院校对“工匠型”焊接人才的培养,不仅可以提升整个学校的就业率,还能通过产学研相结合,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有效支持。整体来看,现代学徒制度以“双主体”教育模式为主,与“工匠型”人才培养目标极为相符。因此,相关教育部门可以与国家供给侧改革相结合,建立于企业、协会等机构相同的育人模式。另外,为了对现代学徒制度进行深入应用,校企双方应展开密切合作,对教育运行与质量监督体系进行建立,并通过共同协商之后,将校企双方在人才培养中的责任和义务进行明确,分别建立起导师和学徒考核管理机制,这有这样,才能维持后续工作的稳定开展,提升人才培养成效。
总结:
综上所述,在“工匠型”人才培育的引导下,人们需要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提高重视程度。尤其是在焊接人才培养过程中,相关教育部门还应该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基础上,加入研究性教学理念,为“工匠型”人才的培养创造有利条件。在高职高专院校发展过程中,应该对人才培养观念进行革新,以“工匠精神”为引导,实现对高素质人才的全面培养。
参考文献
[1]濮海慧,徐国庆.我国产业形态与现代学徒制的互动关系研究——基于企业专家陈述的实证分析[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8,36(01):112-118+165.
[2]张晶.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试点的实践之囿与破解之策[J].教育与职业,2018(01):17-24.
论文作者:闫霞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8年4月下
论文发表时间:2018/6/6
标签:工匠论文; 人才培养论文; 学徒论文; 过程中论文; 人才论文; 精神论文; 制度论文; 《知识-力量》2018年4月下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