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避免企业文化建设的误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误区论文,企业文化建设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企业文化是20世纪80年代从企业管理科学体系中分化出来的一种理论,是从泰罗的科学管理到行为科学、以及现代管理的一场新的管理革命,是当代管理科学发展的一种新趋势,被人们广泛地称为是企业经营成功之道,目前已经受到越来越多的企业重视。
在即将到来的21世纪,企业将面临更加激烈的国内外市场竞争,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稳操胜券,取得经营的成功,除了靠产品质量优良,品种多样,价格适中的同时,更加重要的是,靠人才的竞争,靠形象的竞争。而人才和形象的竞争,主要体现在企业文化的竞争上。如果说在工业发展的初期,企业的取胜,主要靠人力、资本和土地。到了当代,要靠技术、质量、价格和信息;那么在未来的发展中,则主要靠人的智慧与潜能和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因此人们都说,21世纪是人才取胜的时代,是企业文化取胜的时代。
现阶段,在我国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转变企业经营机制的改革中,塑造企业精神,建设企业文化,树立企业形象,已成为许多企业强化经营管理的重要内容。同时还有很多企业在这方面创造了许多富有成效的经验,是值得我们庆幸的。可是我们必须充分地注意到,无论在企业文化的认识上,还是在企业文化的建设中,都存在有许多误区,如果这些误区不及时的指出,并得以纠正,就可能使我们的企业文化建设步入歧途,成为形式,走了过场,这对于企业的发展并无任何好处。据我在一些企业的调查和不完全地了解,企业文化认识和建设上的误区,有以下几个方面值得重视和应当避免。
一、“企业文化就是企业精神,没有什么新意可说”
我国企业素有培养企业精神的优良传统,一些管理好的企业在这方面更有深切的体会。可是也有一些企业受精神无用论的影响和对企业文化缺少深切的理解,认为企业文化和企业精神没有什么区别,从而在企业文化建设上不积极。有时为了应付有关方面的评比检查和装扮门面,也抓一下,实际上没有什么作用。
从企业的实践和管理理论的发展考查,企业文化与企业精神是有联系,但又有区别。企业文化无论在广度上,还是在深度上,都优于企业精神。尽管现今人们对企业文化的认识还不一致,例如,有人认为,企业文化是企业哲学、企业价值观、道德规范、行为准则等的综合。也有人认为,企业文化是企业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三者组成的一个层次结构。还有人认为,企业文化是一个内涵和外延都十分丰富、广阔的文化复合体,它表现为一切经验、知识、感知、科学、技术、价值观、生活方式、生产方式、管理方式、行为方式、论理方式、道德规范、企业形象等等。另外,有人把企业文化的不同理解概括出十八种之多。〔1〕
如果把上面各种不同的认识概括来说,我认为,对企业文化主要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广义的企业文化是指企业所创造的具有自身特点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狭义的企业文化是企业所形成的具有自身个性的经营宗旨、价值观念和道德行为准则的综合。因此,我们常说的企业精神只是狭义的企业文化。今天企业文化的建设,必须塑造企业精神,但是,它不是唯一的内容。可以这样说,企业精神是企业文化的核心,而企业文化还包括很多其他方面的内容。就以企业文化建设著名的蓝岛大厦来看,他的商业文化就内涵企业宗旨、经营目标、经营方针、经营准则、企业精神、企业风气、员工信念、行为取向八个方面,而每个方面都有其具体的内容,才显得强而有力和有效。不能只认为有了企业精神,就算取得了企业文化建设的成功。至于那些认为企业精神建设无用的观点,更是不懂得物质和精神的辩证关系,看不到企业精神文化源于物质文化、又能促进物质文化发展的强大功能。
二、误认为企业文化形同企业管理,什么管理都可以往里面装
我们说有广义的企业文化,但不是说企业文化就等同于企业管理,现在有些企业看到文化热,不管管理中的一些具体内容与文化建设有无关系,都向企业文化建设靠,以为这样作可以显出他们对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视或者成绩显赫,其实适得其反。
企业文化建设是从文化的深层面来探索企业管理和企业经营成功之道的。因为企业文化是与企业共存的一种客观存在,有什么性质的企业,就有什么样的企业文化。我们常说,企业中存在文化,文化中存在力量。建设企业文化就是加强对文化与经济、文化与技术、文化与管理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关系的研究,以充分发挥文化对企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推动力。
为什么有的企业视文化建设与企业管理同样呢,这主要是受传统管理不良行为的影响,没有认识到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上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关系。回想在改革开放过程中,有时强调全面质量管理,有的企业就把它等同于企业管理,有时强调经济责任制,就用它替代一切管理。现在人们都说,企业文化重要,它又成为企业管理的一切。
企业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综合系数,它内涵人流、资金流、物流、信息流等多个方面,具有各种管理职能,才能够促进企业全面发展。有时需要针对某一薄弱环节重点突破,例如,集中一定时间搞企业文化建设,但也必需与其他管理相结合,全面推进。企业文化不是某个具体的专业管理,而是指导企业各种管理活动的理念与行为规范,要渗透到管理的方方面面。那种把企业文化泛化,把企业文化当作筐,什么都往里装的认识和作法,不但搞不好企业文化建设,有时还会影响其他管理职能的发挥。
三、误认为企业文化主要是开展文体娱乐活动,忽视价值观的树立
如果说上述是把企业文化泛化,那么把企业文化主要看作是开展文化体育娱乐活动,则是对企业文化的一种狭隘的理解。我们经常在有关报刊上看到,说某个企业开展了影评、剧评、书评;成立了阅览室、文化室;组织了郊游等野外活动;进行了文艺、体育等比赛活动,等等,以显示这个企业文化搞的好,很富有特色。其实这样的理解是很不全面的。
我认为,企业开展各种文化体育娱乐活动,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但不是它的全部内容,更不是它的唯一内容,它只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外在表现。因为通过谈、拉、说、唱等各种文化体育娱乐活动,以这些寓教于文、寓教于乐的形式,可以陶冶职工的情操,培养职工的集体主义精神,还可以通过这些活动,用文化活动颂扬企业的信誉和形象,增强企业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当然这些有益于企业文化建设。
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企业群体的价值观。它是职工对企业生存发展和自己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有效性的认识。它包含着职工为人处事的哲理。我国有名的中华自行车股份有限公司从培养“中华人”出发,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价值观体系,即卓越观、职责观、绩效观、品质观、创意观、实务观。由于这些观念是企业活动中日复一日、一再重复的警句和格言,它能为职工所接受,成为职工的座右铭,并给他们以心理上的约束和行为上的规范。
因此,企业文化是以企业群体价值观为核心的,包含与价值观体系相适应的文化体育娱乐活动。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内在本质,而文化体育娱乐活动只是企业文化的外在表现。
四、把企业文化视为洋货,没有必要和不好学习
我们在企业调查,经常有人提出,我国企业素有培养企业精神的优良传统,我们和其他国家社会制度不同,生产科学技术可以学习,而企业文化不可以吸纳借鉴。由于他们持这种认识,因而在文化建设中,往往困扰在原来传统的认识和作法上,思路不开阔,效果不显著,对企业文化建设缺乏信心和勇气。
我们认为,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强化,各国的企业都面临国际化的经营时代,无论企业的物质生产,还是精神生产,都具有世界性,并日益国际化,马克思和恩格斯早在140 多年前就指出,“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过去那种地方的和民族的自给自足的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来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赖所代替了。物质的生产是如此,精神的生产也是如此。各民族的精神产品成了公共的财产。”〔2〕这就是说,尽管各国社会制度、经济体制、历史文化等等不同, 相互之间不只需要进行物质生产的交流,也需要进行精神生产的交流,以求得在世界大文化环境下共同发展。正如许多企业说的,建设企业文化,不只是企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和建设社会主义新文化的需要,而且是企业进入国际市场和利用国际资源的通行证。这也是为什么许多合资企业特别注重文化建设的原由之一。因为通过文化的交流和认同,无形中缩短了各国职工之间的距离,使各国企业在一些问题上比较容易取得共识。
从上可知,我国企业要挤身于世界经济,在向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等领域开拓的过程中,积极吸收世界国际文化的精华和国外企业建设文化的经验,而借用企业文化的概念,以发展自己的精神文化,促进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共同发展,不仅无可非议,而且应当积极提倡。
五、认为企业文化和思想政治工作的关系,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从企业文化提出的初始,如何处理好它与思想政治工作的关系,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热点和难点问题。曾经有人认为,这两者工作的对象都是企业的职工。内容上有重合之处,彼此可以相互替代。后来有人提出,二者在对象、内容、目的上都是一样的,完全可以等同,或者融合。甚至还有人认为,企业文化来自外国,企业精神是中国的,两者不是一回事,是对立的。由于认识上的差别,在运作中的效果相差甚远。
从总体上论析,企业文化特别是企业精神,与思想政治工作都属于以人为中心的管理,其工作的对象都是人。其内容都是提高人的认识和激励他们的积极性与创造性。但是,从科学理论上看,企业文化的概念和内涵比思想政治工作要广泛丰富得多,二者还是有区别的。
一是内容范围不同。广义的企业文化内涵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两个方面,思想政治工作是结合物质文化建设,以精神文化建设为主,主要作用于职工的精神生活领域。
二是工作方法不同。企业文化建设需要贯穿到企业整个生产经营过程中,把企业的经营理念,管理哲学,道德规范,行为准则、企业形象理论化为具有本企业特性的语言文字和制度规范,以提高职工的认识和引导他们的行为。思想政治工作当然也有这方面的功能,而它主要是解决职工的思想认识问题,以促进企业文化的发展和创新。
三是责任承担者不同。企业文化建设应当由企业党组织领导、规划、但它不只是企业政工部门的事,需要各级经营领导者和全体职工共同塑造。从企业文化的提出、设计、升华和贯彻,都要以企业的生产经营实践为依托,以全体职工为主力。但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导责任,主要是在企业党组织。尤其是职工的思想认识问题,是不能单靠制度规范来治服的,必须通过正确的疏通引导和说服教育来解决。
狭义的企业文化当然属于精神文化,它与思想政治工作的关系更为密切。企业大量的实践表明,建设良好的企业文化,可以使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更丰富,目标进一步具体化。例如,可以使思想政治工作强烈的政治色彩与生产技术经营活动紧密相结合,解决它们之间长期存在的“两张皮”现象,可以使思想政治工作进一步纳入企业经营管理的轨道,成为企业管理工作中一个必不可缺的体系。因此,我们说,建设企业文化,只能加强而不会削弱思想政治工作。
六、使不同企业的企业文化在内容提炼上的雷同化,缺乏自身的个性
不同社会制度、不同性质的企业文化,既有其共同性,也应当具有自己的个体特征。如果千百万个企业的文化都是一个面目或一个模式,那么五彩缤纷的企业文化,就会显得苍白无力。
我们在调查时发现,一些企业在文化热的引导下,不是在总结继承自己优良文化和管理经验的基础上,再结合时代的需要和环境的变化,进行文化创新,突出自己文化的个性,而是盲目效法照搬其他企业文化的内容。一些企业的文化多为团结、求实、求是、严实、严细、务实、进取、开拓、创新、奋发、奉献等不同内容的组合。至于以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振兴中华、互助合作等为内容的企业文化,更是比比皆是。
企业文化建设要做到在共性中突出个性,一是应考虑行业特点。作为高技术产业、知识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产业,与劳动密集型产业的企业文化,就有很大的不同。高技术产业常以技术求精,质量求高为特色,而交通运输服务产业,则以安全第一,文明服务为上策。二是产品的性质。作为生产资料和作为生活消费品的企业文化,也应当有所区别。一些生产机器设备的企业在自己文化的建设中,提出24小时服务到厂,一些生产药品的企业,注意到好药治病、坏药致命的特点,把产品质量精益求精、百分之百正确,作为建设自己文化的出发点。这些都是突出文化个性的表现。三是管理的传统风格与习惯。考虑到这些,就有利于职工对企业文化从服从、认知到内化为自觉的意识与行动。
实践还证明,就是同行业、同性质产品的企业,其文化的内容也是能够有所区别的。都是商业企业,王府井百货大楼文化的核心是有名的“一团火”精神;蓝岛大厦则以“情义取胜”赢得了经营的成功;长安商场的“以诚对待顾客”而闻名京城。因此,在企业文化建设中,注重突出自己的个性,使人们一看一听就能知道本企业与其他企业的不同,这样的企业文化,才会有强大的生命力。
七、企业文化运作上的形式主义,只注重外包装的一哄而起
企业文化是一个内隐含义和外显形式相统一的综合体。企业文化的内隐,是指对职工和企业行为发生作用的经营宗旨、价值观体系、道德行为规范,为广大职工所认同和接受,并深深扎根在职工的心灵深处,这是企业文化的本质所在,企业文化的外显,是体现企业文化本质的外在活动或映象。
现在我们有些企业在建设自己的文化时,往往只注重广告、厂区文明等外表形象,而不注重内在本质的建设。也有的企业看到领导提倡建设企业文化,人们着重企业文化,一些检查评比少不了企业文化,也就一哄而起大搞文化建设,他们的这些作法,早就有职工说,它是秀才写在纸上,领导说在嘴上,干部贴在墙上,风一吹掉在地上,其作用多大,实在很难说。
我们认为,企业文化建设如果只是注重在形式上提几句口号、几条标语,而没有实实在在的内容,并加以精心的培育和做艰苦细致的工作,它就会失去真正存在的价值。
除上面所说的各种误区以外,还有一些企业在文化行为的规范上,重职工轻领导。只强调企业的经营宗旨、价值观念、道德行为准则对职工的规范和约束,而不重视企业各级领导率先垂范、以身示教的作用,从而给人们造成一种印象,好象企业文化就是对职工而不是对领导者要求的,这样的文化建设也不会长久和有生命力的。
现今,人们分别从文化学、社会学、经济学、哲学、美学和管理学等不同角度进行企业文化研究,还有人从思想政治工作学和宣传教育科学的意义上来论析企业文化。不可否认,企业文化与这些科学都有其密切的联系,它们之间有相互交叉之处。而从企业文化理论的提出和发展来考察。它的实质是从文化的深层面来研究企业经营成功之道的,是管理科学不断深化和发展的结果。只有这样理解企业文化,才会使文化建设更贴近职工,更贴切企业的发展。
注释:
〔1〕贾春峰:《企业文化是什么?》,载《经济日报》,1994 年7月15日。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第254~25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