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文化自信看专有名词“黄帝”的英译
马东敏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外国语学院,河南 郑州 450046)
摘 要: 文化自信就是文化主体对自身文化价值及其生命力的确信、肯定、认可和依赖的稳定性心理特征。这种稳定性特征表现为文化主体对自身文化的充分肯定和情感依托,在与外来文化进行比较和选择时,也依然保持对自身文化的高度坚持与信赖。文化自信是增强文化软实力的发动机,是应对异质文化的防火墙,也是实现民族强大的定心丸。“黄帝”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文明初祖和华夏初祖。在翻译实践中,需要以文化自信为指导,在文化翻译理论的框架内,对“黄帝”所承载的文化有充分的肯定和传递,在译语中以不损原语文化本真的基础上予以呈现。目前“黄帝”的英译版本存在着很大问题,需要进行及时纠正。
关键词: 文化自信;黄帝;文化承载词;文化翻译
随着综合国力的飞速提升,中国的GDP在2009年跻身世界第二。英国经济与商业研究中心曾预测,到2025年,中国将取代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经济体。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快速提升的综合国力将中国推进了世界舞台的中央,步入聚光灯下,成为世界瞩目的焦点。新中国成立以后,为向世界介绍中国璀璨的历史文化,中国翻译界众多专家学者孜孜矻矻、持之以恒,源源不断地将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译成不同的外国语言,走近国外读者,拉近彼此距离。有时,为了引起国外读者的兴趣,甚至委曲求全,不惜牺牲中国文化的原汁原味,向西方的主流文化靠拢。但实事求是地讲,收效甚微。中国随着其世界影响力的快速增强,世界话语权不断提升,进入新时代后,已然成为世界焦点。国外的读者开始积极主动地走近中国的传统文化。同时,随着翻译理论研究的深入和新形势下翻译态势的变化,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翻译应该在更加与时俱进的理论,特别是文化自信理论的指导下进行。
文化自信是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在带领全国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逐步发展、不断深化拓展的重大理论成果。理论上讲,文化自信就是文化主体,即一个自然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及一个政党,通过对其所处的文化进行对象性的认知、比较、批判、反思及认同等系列过程后,所形成的对自身文化价值及其生命力的确信、肯定、认可和依赖的稳定性心理特征。这种稳定性特征具体表现为文化主体对自身文化生命力及其价值的充分肯定、坚定信念和情感依托,在与外来文化进行比较和选择时,也依然保持对自身文化的高度坚持与信赖。文化自信是增强文化软实力的发动机,是应对异质文化的防火墙,也是实现民族强大的定心丸。
文化自信如何指导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英译呢?专有名词“黄帝”的英译颇为典型。
一、“黄帝”之文化内涵探析
(一)“黄帝”之形象
“黄帝”是学界的研究热点,研究重点广泛、角度各异。通过中国知网检索发现,在“黄帝”形象的研究上,钱国旗、李传军在梳理《列子·黄帝篇》等史料后认为,“黄帝”的形象先后经过了功业显赫的圣王、感天应人的神王、垂裳而治的仙王等儒家、道家、谶纬经学等不同的角色塑造[1]。“黄帝”的形象由圣到神、由神到仙,经历了一个多元化的角色塑造过程。李凭认为“黄帝”的形象是向神仙偶像与历史人物两个方向发展的[2]。在作为历史人物出现之前,“黄帝”是以神仙偶像的形象存在。许兆昌、杨龙在研究《史记·五帝本纪》后认为,司马迁所塑造的“黄帝”形象包括三个方面:政治上,“黄帝”实现并巩固了统一;经济上,“黄帝”重视发展种植业和家畜养殖并推动农业科技的发展;宗教上,“黄帝”是具有突出的神巫特征并能集宗教神权和政治权力于一身的远古帝王[3]。司马迁广泛走访考证,撰写《史记·五帝本纪》证实“黄帝”为中华正史第一人物,进而尊崇为帝王样板,并供奉为华夏始祖。北齐时期,史家魏收将“黄帝”推广成北朝各族的共同祖先。“黄帝”历史形象最终发展成为海内外广泛公认的华夏人文初祖。
其他学者的研究不一一列举。但总体而言,虽然众多学者对“黄帝”是否真有其人、具体形象如何难以形成一致意见,但就“黄帝”是中国的人文初祖、文明初祖和华夏初祖的结论是没有异议、能够形成一致意见的。
(二)“黄帝”“黄”之内涵
对于“黄帝”的释义,可暂将两字分开解析。“帝”字,在学界没有异议,其本义是花蒂,借指最高统治者,一国之君,亦可指德合天地之人,即道德修养与天地齐,并能与天地贯通和谐者。根据《史记·集解》说:“黄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孙,名曰轩辕。”徐广的《集解》说:“黄帝号有熊氏,号有熊者,以其本是黄帝国君之子故也,亦是轩辕氏。”“黄帝”的姓、名或号等在字面上均与“黄”字相去甚远,“黄”字到底是什么意思呢?学界对此也有比较深入的研究。通过文献检索、总结归纳后,大致可以分为以下6种:
第一,“黄”即黄色。党晴梵等认为黄即黄色。“黄帝”带领人们在今西北一带开疆拓土,繁衍生息。西北黄土肥沃,黄土、黄水和丰收时黄色的农作物让人们对土地、植物的崇拜自然延伸到对黄色的推崇,因此得名“黄帝”[4]294。
不管“黄帝”的“黄”字属于哪一种释义,在史料中都有依据,彼此难以互相说服。但是有一点可以确定,就是“黄帝”的“黄”字含义很丰富,与《现代汉语大词典》中所说的“随着层累的古史的不断发展,对黄帝名号的阐释便愈来愈多,愈来愈复杂”相符合。
第三,“黄”即黄河。姜蕴刚等认为黄帝在黄水附近战胜炎帝、蚩尤,声震天下,当因沿黄河而来得名,黄、皇、惶相通,因而得名“黄帝”[6]。
第四,“黄”即黄土高原。萧兵等认为在西北发源的部族将黄土人格化,继而神格化,黄帝即为“黄地之神”,黄帝由西东下,来到黄土高原一带,成为黄土高原一带的统治者,因而得名[7]418。
大家一起哭泣起来——是伤心的哭,还是解脱后的哭?我说不清楚。我身旁的某个人啜泣道:“结束了,终于结束了。”
第五,“黄”即皇。郭沫若等认为,黄、皇古本通用,上古之君称为“黄帝”,“黄帝”即皇帝[8]134。
第六,“黄”无意。刘薇在梳理一系列记载“黄帝”的早期文献后认为,“黄帝”仅单纯以一个英勇善战的上古帝王形象存在,其带领族人统一中原,在人们心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引起了后人的无限猜想[9]。
第二,“黄”即黄土。五行创始人,战国末期邹衍的五德终始说认为黄帝属土德,唐司马贞在《索隐》中指出黄帝“有土德之瑞,土色黄,故称黄帝”。所以,陈习刚等认为“黄”即五行中的黄土[5]13。
二、“黄帝”一词英译存在的问题及英译建议
(一)翻译工具中“黄帝”英译版本
对于“黄帝”的翻译,现在能够使用的工具大致可以分成如下两类:一是线下的纸质词典;二是线上的翻译平台及词典。
转述引语是新闻语篇报道模式中的主要手段,它可以使新闻报道显得更加真实、客观,增强了新闻报道的科学性。费尔克拉夫将转述引语分为三类:直接引语(direct discourse)、间接引语(indirect discourse)和非直接引语(direct discourse slipping)。直接引语通常用引号括起来,一字不漏的直接引用他人的原话;间接引语是用自己的话转述他人的话;而非直接引语则介于两者之间,用直接引语的形式通过改变人称来转述他人的话。
第一,线下的纸质词典。现在使用最多的汉英词典是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的《新世纪汉英大辞典》,其给出的译文是:
目前语料库的建设成果丰硕,其中“NOW语料库”主要收集2010年至今的网络新闻和杂志,目前容量为56亿,地域跨度约20个国家,每日新增收集约十万篇文献,提供词频量和使用国家的对比,并允许查看词条语境。因此,能充分显示“yellow”一词现在的使用情况。
c. adj. cowardly; not brave. [11]
根据以上两类工具提供的翻译,很容易发现,虽然有些翻译在“Yellow Emperor”后面加了“a legendary ruler”或者“[2697—2589B.C.]”作注解。但总体而言,这些工具都不约而同地使用了“yellow”来表示“黄帝”的“黄”字。
⑩Gibson,C.B.,& Birkinshaw,J.,“The antecedents,consequences,and mediating role of organizational ambidexterity”,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2004,47(2),pp.209 ~226.
(二)涉及“黄帝”之文献的英译版本
另外,《新英汉词典》对yellow词条提供了如下两个解释:
另外,近期在网上有一部关于河南的题为“Amazing Henan — Where China Began”的英语配音记录片,非常火爆。这部纪录片在推出时间不久,点击率就快速攀升。通过百度搜索,可以发现有近3.9万个搜索结果,仅腾讯视频就显示有1.3亿次播放。这个纪录片在介绍“黄帝”时,也使用的是“Yellow Emperor”。那么中文“黄”和英文“yellow”是不是完全对应呢?
(三)“Yellow”之语义探析
对于“yellow”一词的释义有三个来源:一是对公众的语言使用起匡正作用的工具书;二是对公众起潜移默化作用的文学作品;三是在真实场景中公众使用的真实语料。
在工具书方面,《英汉双解剑桥国际英语词典》对“yellow”词条提供了如下三个解释:
在NOW语料库中输入“yellow”一词,并设定“collocates”(搭配)功能模块中的“右一”后进行检索,找出被yellow修饰的最常用的前100个单词。在对这100个单词进行统计分析后发现:
b. adj. [not gradable] belonging to a race that has pale yellowish brown skin. This is generally considered offensive.
第二,线上的翻译平台及词典。在“有道翻译”(http://fanyi.youdao.com/)等九个在线翻译平台上,“黄帝”的翻译均是“Yellow Emperor”;在“有道词典”等六个在线词典上,英文翻译是“Yellow Emperor, a legendary ruler”,或者是“Yellow Emperor [2697—2589B.C.]”。
在CNKI的文献库中,以“黄帝”为关键词检索到90条研究文献。经过对这90篇文献逐一核对统计后发现,有49篇提供了英文关键词,其中将“黄帝”这一关键词译为“Yellow Emperor”的有21篇,占总数的42.86%。另有“Huangdi”“Huang Di”和“Emperor Huang”等翻译版本。
在当今社会,创新是教学发展的重要环节,并且经过多年的教学经验,大多数教师也明白了创新教学的重要性,他们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不断改变和创新自己的教学方式,尝试对当前出现的教学行为做出反思,力图寻求开拓更好的教学方法。开展教学反思不仅是对当前的教学模式产生影响,对于教师教学方法的创新也具有促进作用。通过教学反思,找出当前教学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提升小学语文教学的质量。因此,教师要积极发展对教学方法的反思,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a. 黄(色)的;黄皮肤的;(因病等)发黄的;(因陈旧)泛黄的;(报刊等)采用耸人听闻手法的,做低级渲染的;(口)胆怯的;卑鄙的;靠不住的;(脸色、心情等)妒忌的,猜疑的;
n. 黄(色);黄色颜料(或染料);蛋黄;黄种人;(口)胆怯;(古)妒忌。[12]
从以上两本常用词典所提供的释义来看,“yellow”一词可以用作名词和形容词。其中,从单个单词的语义来说,用作名词时,可以指一种颜色或者带有该色彩的物质,呈中性;用作形容词时,指某种状态时语义可以呈中性,但更多的义项表达的是一种不积极,甚至负面的意思,其语义贬化严重。
在文学作品方面,英国伟大的戏剧家威廉·莎士比亚笔下阴谋家麦克白斯,因为被自己丧失人性的行为和女巫的诅咒折磨得夜不能寐而感慨道:“My way of life is fallen into the sea,the yellow leaf。”[13]187英国著名诗人爱德华·菲茨杰拉德在其“Old Song”中写道:“When winter winds /Set the yellow wood sighing: Sighing,O sighing!”[14]126英国著名诗人珀西·比希·雪莱在其《西风颂》中把黄叶称为“dead leaves”。由此可见,在英美文化中,“yellow”象征秋天的萧瑟,使人联想到死亡、衰败和哀伤。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圣经》对整个西方文化影响最为深远,其中记载了叛徒犹大为了金钱出卖了耶稣,犹大总是穿着黄色的衣服,黄色因此常被用来形容胆小、懦弱、卑鄙的小人。如: He has a yellow streak in him.(他生性懦弱)。由yellow与身体的部位组成的合成词yellow-bellied和yellow-livered均可表示“胆小的”。
(名)Yellow Emperor [a legendary ruler of remote antiquity and ancestor of the Chinese nation].[10]
a. n. (of) a colour like that of a lemon or gold or the sun.
风俗画作品不论是在中国还是西方,都在展现其审美价值的同时提供着超出审美意义本身的丰富的艺术价值。而对于中、西方风俗画作品来讲,在某种意义上,他们也都具有提供特定社会阶层生活细节的价值。
“yellow”用作贬义词的有27个,如:yellow dog(卑鄙的人),yellow journalism(夸张或耸人听闻的报道),yellow peril(黄祸,尤指来自中国的对西方白人霸权的威胁)等;用作褒义词的仅有Yellow Jersey(黄色领骑衫)和Yellow Ribbon(黄丝带)。
对于代孕,世间有着各种看法:保守主义者认为,这是在玩弄生命的奇迹;而女权主义者则将代孕母亲比作妓女,认为她们是在出租自己的身体。
(四)存在问题分析
从语言层面来说,词义会一直不断变化,如词义扬升或降格等。语言学家们通过对词汇语义嬗变过程的梳理发现,多数词的语义变化过程是一个逐步贬化的过程。人类在认识客观世界时,为对所认识的对象进行描述,会约定俗成地选定或者创造一个特定的词。被选定或者创造的词起初为中性,并无褒贬之分,但随着社会发展,人类对客观世界认识的深入,特别是随着与这个词相关的某些特定事件的发生,就会快速带动该词的贬化或褒化。“yellow”也概莫能外,且其语义贬化更早、更彻底。早期,为了描述所认识到的这个颜色,人们约定使用“yellow”一词,并无褒贬之分。《圣经》被称为西方文化的两大主要来源之一,其对西方文化有着基础性和支配性影响。在《圣经》中记载有穿着“yellow”衣服的犹大出卖了耶稣,这导致“yellow”语义瞬间崩塌。在《圣经》巨大的影响力下,“yellow”贬化的速度、程度和范围可想而知。鸦片战争后,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积贫积弱,人们流离失所。整个西方视黄种人为祸害,唯恐避之不及,于是就有了“yellow peril(黄祸)”。所以,如果用一个在西方文明之初就被贬化的词“yellow”来翻译我们的人文初祖、文明初祖和华夏初祖“黄帝”,显然极不合适。
方干一生经历了科场失意、社会动荡、贫病交迫等诸种苦难,虽然外在形式上是一名隐居镜湖的隐士,然而隐逸的生活并不能让方干摆脱生存的困境,只有寻求心灵的解脱和安宁,才能使方干得到片刻的慰藉。在内外因的共同作用下使得方干在诗歌创作中将佛道出尘的心态和江南古刹清幽秀丽的风景相结合,从而形成“清丽”的诗风。佛道思想中超脱世俗的心境和镜湖秀美山水得以在方干的诗歌中相遇,原本枯燥的教义变得生动,而镜湖上的风景更变得旷达空灵。在方干多数诗歌中,并非直接进行禅理的阐发,而是将情怀融入于山水林泉之中。同时也使笔下的山水显得清丽生动,就如齐已诗中说方干“云门几回去,偏题好林泉”。
形与色是绘画表现的形式,但它却是每一位画家对物象的不同理解。对物与理缺少感悟与理解,作品则一定是呆板的,或者是他人程式化的复制品。我对大漠山水的最深体悟是,山、水、树、环境与人均是包容性很强的一个内容,而且是一个非常和谐一致的统一体。因此,在我的画面里既是人与大漠山水的结合,也是生命与自然的较量,更是自然与生命的和谐之美,夸张中有一种久经风雨后的沧桑感。我常常告诉自己:用心去耕种每一寸土地,有多少耕耘就有多少收获。
从文化翻译层面来说,翻译学家们从大量的翻译理论和翻译实践中发现,文化承载词是一个民族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习俗文化在其语言词汇系统上的积淀。从孤立的角度讲,文化承载词是指那些在其概念意义或原始意义之上,还蕴含着丰富文化信息的词汇;从联系的角度讲,文化承载词又可称为词汇空缺,即原语词所蕴含的文化信息在译语中的空缺。这种空缺可能是由于原语词汇的文化信息具有唯一性,在译语中不存在对应词汇;也可能是在译语词汇中有貌似对应的词汇,但实质上其联想意义大相径庭甚至截然相反。文化翻译理论的奠基人苏珊·巴斯奈特提出,翻译是一个交流的行为,在不同历史时期应有不同的原则和规范。在翻译时,应以文化为翻译单位,注重文本在译语文化里功能的等值[15]360-369。“黄帝”作为我们人文初祖、文明初祖和华夏初祖,是中国特有的文化,在英语中不存在文化意义对等的词汇,具有唯一性。所以,在翻译的时候只有将“黄帝”一词作为一个完整的翻译单位,并且注重其在译语中的文化功能对等,才能将本真的文化信息交流出去。
通过图3与图4可以看出,辛烯基琥珀酸酯化淀粉3412/cm之间出现较强的-OH伸缩振动吸收峰,在1647/cm处是烯醇式的C-O键伸缩振动吸收峰,1168/cm、1029/cm、1023/cm处是非对称的C-O-C伸缩振动、C-O伸缩和骨架振动和吸收峰。同时2种样品微胶囊中具有同样的吸收峰。在复方精油微胶囊的红外光谱上未发现不存在于复方精油、辛烯基琥珀酸酯化淀粉中的特殊峰值,这说明了2种样品中没有新的化学键生成,进一步证实了辛烯基琥珀酸酯化淀粉指示增加水包油型悬浮液体系的粘度而使体系稳定,而芯材不会和微胶囊壁材间发生其他化学反应,这有利于保证芯材组分的完整性。
(五)英译建议
根据史料记载,“黄帝”有名、有姓、有号。英语中称谓一个受人尊敬的国君时,一般都用“职务+名”。所以,将“黄帝”一词翻译成“Emperor Xuanyuan”可谓一举多得,恰到好处。首先,能避免寻找一个兼具“黄”字诸多内涵意义的上义词来传递这一文化承载词的丰富内涵;其次,能避免英语词汇“yellow”到底是褒义词,还是贬义词,抑或中性词之争;第三,能实现文化接受,即将专有名词“黄帝”作为一个完整的翻译单位,非常符合西方的语言和文化习惯,便于译语读者快速辨识和接受我们的文明初祖,而不至于产生不良联想。
式中R、Ls为电机的等效电阻和等效电感,电流的PI调节器用ci表示,当电机控制选择电流闭环控制策略时,电机-逆变器的闭环阻抗Zic如式(9):
三、结语
在向国外读者介绍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时,译者应该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有一个肯定的、正确的理解和认识。在实际翻译的过程中,要认清我们目前已经处在新时代这一根本时代现实,在文化自信的指导下,认真考察文化承载词在原语中的丰富文化内涵,以文化为单位,在译语中精准地选择词汇,将文化内涵再现到译语中去。
参考文献:
[1] 钱国旗,李传军. 黄帝形象的历史塑造及其文化意义[J]. 社会科学辑刊,2008(3):141-144.
[2] 李凭. 黄帝历史形象的塑造[J]. 中国社会科学,2012(3):149-208.
[3] 许兆昌,杨龙. 《史记·五帝本纪》中黄帝形象的知识考古[J]. 史学集刊,2012(9):5-12.
[4] 党晴梵. 先秦思想史化论[M]. 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59.
[5] 陈习刚. 郑州与黄帝文化[M]. 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08.
[6] 姜蕴刚. 黄帝及其时代[J]. 东方杂志,1946,42(3):40-41.
[7] 萧兵. 楚辞与神话[M]. 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87.
[8] 郭沫若. 十批判书[M]. 北京:科学出版社,1966.
[9] 刘薇. 黄帝研究[D]. 济南:山东大学,2017.
[10] 惠宇. 新世纪汉英大辞典[Z].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691.
[11] 普洛克特. 新世纪汉英大辞典[Z].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691.
[12] 新英汉词典编写组. 新英汉词典[Z]. 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5:1641.
[13] 黄兆杰. 莎士比亚戏剧精选一百段:英汉对照[M].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89.
[14] 黄杲炘. 英语爱情诗一百首(英汉对照)[M].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3.
[15] 许钧. 当代英国翻译理论[M].2版.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
On the English Translation of the Proper Noun “黄帝”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ultural Confidence
MA Dongmin
(School of Foreign Studies, North China University of Water Resources and Electric Power, Zhengzhou 450046, China)
Abstract : Cultural confidence can be defined as the stable psyc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ultural subject's assurance, affirmation, recognition and dependence of its own culture’s value and vitality. The stable psyc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can be shown as the cultural subject’s fully affirmation and emotional attachment to its own culture, and also as the strong perseverance and trust of its own culture when comparing with and choosing from a foreign culture. Cultural confidence can act as the engine to enhance the cultural soft power, the firewall to fight against the colonizing of a different culture, and the assurance to fully develop a nation’s strength. “黄帝” is the first ancestor and the earliest civilizational beginning of the Chinese nation, and is also the engine, the firewall and the assurance of Chinese culture. When it comes to the practice of translating “黄帝” into a second language, guided by the concept of cultural confidence and cultural translation theory, the translator should fully affirm and depend on the cultural elements deeply loaded in “黄帝”, and try all efforts to present fully the original image in the target language. So far, there has been a severe problem with the present several English versions of “黄帝” which needs to be corrected timely.
Key words : cultural confidence; Emperor Xuanyuan; culture loaded word; cultural translation
中图分类号: H05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4444( 2019) 03-0102-05
收稿日期: 2019-02-21
作者简介: 马东敏(1974—),女,河南南阳人,讲师,研究方向为文学翻译。
DOI: 10.13790/ j.ncwu.sk.2019.059
投稿网址: http://www.slsb.cbpt.cnki.net
引用格式: 马东敏.从文化自信看专有名词“黄帝”的英译[J].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35(3):102-106.
(责任编辑:李翔)
标签:文化自信论文; 黄帝论文; 文化承载词论文; 文化翻译论文;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外国语学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