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表外授信、存款结构与风险对冲,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存款论文,对冲论文,授信论文,风险论文,结构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引言 贷款承诺是国际商业银行一项重要的表外授信业务,美联储2014年1月9日发布的“Survey of Terms of Business Lending”数据显示:2013年11月4日到8日,美国国内商业银行在贷款承诺项下发放的贷款金额占工商业贷款总额的92.5%①。虽然我国贷款承诺业务没有美国商业银行那么发达,但是最近几年随着我国银行业的改革和发展,各家银行贷款承诺业务量正在逐年上升。根据上市银行的定期报告,目前国内大部分商业银行披露的贷款承诺包括信用卡项的透支额度,以及向企业提供的不可撤销的贷款承诺。鉴于贷款承诺可能会对商业银行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造成重大影响,我国证监会2008年9月制定并于2014年1月修订的《商业银行信息披露特别规定》中明确要求商业银行对贷款承诺的具体情况进行披露。在我国金融市场对外开放、利率市场化趋势加快的背景下,国内信贷市场利率波动会加剧,商业银行和企业对运用贷款承诺规避利率风险的需求也会随之逐渐增强。另外,随着我国商业票据市场的发展,银行可以利用贷款承诺应对该市场对传统贷款业务的冲击。贷款承诺可以视为银行对企业提供的一种现金流服务,何自云(2013)认为贷款承诺的推行有助于企业提前做出现金流计划,降低资金链断裂的风险。综合来看,在表外业务成为我国商业银行未来发展方向的趋势下,贷款承诺在新的金融环境下将成为银行业应对脱媒现象、维护银企关系的一个重要选择;也是企业维护现金流稳定,增加自身商业信用的一个关键金融工具。 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使得大部分国家的监管当局认识到,银行过度依赖批发市场资金是促进危机升级的一个重要因素,核心存款和股权融资是更稳定的资金来源,合理的负债结构有利于商业银行稳定健康发展。目前,我国互联网金融的兴起改变了商业银行传统的融资格局,银行存款增速放缓,融资稳定性受到冲击。因此,研究我国商业银行存款结构与表外授信业务之间的联系可以为银行优化融资结构指明方向,也有利于银行根据自身存款结构的变化特点调整和改善表外业务结构。 流动性创造是商业银行存在的一个重要原因,Diamond等(1983)认为商业银行通过吸收存款、发放贷款的形式为社会提供流动性;而Berger等(2009)则强调商业银行表外业务在创造流动性方面的重要性,指出美国银行部门创造的流动性大约有一半源自表外业务。考虑到表外业务在流动性创造过程中的重要性,商业银行应该综合分析表内外业务之间的内在关联,从而提高自身正确管理流动性风险的能力。 鉴于不可撤销的贷款承诺和活期存款具有类似的特性——均要求商业银行根据客户的需求随时提供流动性,本文试图分析我国商业银行这两项业务之间是否会产生风险对冲效应,在此基础上研究这种效应在大型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以及城市商业银行之间是否存在差异。这既可以为探讨我国商业银行存款结构对表外授信业务的作用提供一定的参考,也有利于我国商业银行合理发展贷款承诺业务、管理表内外流动性风险。 二、文献综述 吸收存款和发放贷款是商业银行两大传统业务,体现商业银行的一个主要职能:根据客户需要提供流动性。目前,国外已有很多文献对商业银行负债结构和银行授信之间关系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探讨两大传统业务的开展情况。Kashyap等(2002)运用理论模型和实证检验证明了活期存款和贷款承诺之间存在协同效应,即如果存款人的取款需求和借款人通过贷款承诺获取流动性需求之间非完全相关,那么银行用来满足这两类客户需求的现金或流动资产的持有量可以降低;银行活期存款的增加会导致流动性资产持有量以及贷款承诺业务量的增加。Gatev等(2006)指出,当商业票据市场流动性不足时,投资者资金会流入银行从而使银行在不影响自身流动性储备的情况下满足借款人的贷款需求。Mester等(2007)发现活期存款账户反映出来的私有信息可以增强商业银行在贷款方面的优势,有利于银行掌握借款人的行为。Gatev等(2009)认为活期存款可以帮助商业银行降低源自贷款承诺的流动性风险,并指出这种协同效应在市场流动性紧缩时更加显著。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之后,部分文献考察了危机期间商业银行融资结构与贷款业务之间的关系。Ivashina等(2010)指出,在2007年到2009年金融危机期间,在获取存款负债方面存在优势的商业银行的贷款增速降低相对缓慢。Cornett等(2011)也对商业银行在危机期间的行为进行了实证分析,认为对核心存款和股权融资依赖程度更高的商业银行可以继续进行贷款业务,表外流动性风险会转化为真实的表内风险并限制了银行信贷发放能力。Allen等(2011)运用加拿大银行和公司的数据分析得到,在危机期间银行对批发市场资金的依赖程度越高,贷款增量就越低。 国内关于商业银行授信的研究大多围绕授信风险的管理展开,王立军(2003)、金子财(2005)、章彰(2013)等对商业银行授信风险的管理机制、审批模式等进行了探讨。陈及等(2008)解析了银行授信业务中信用风险限额的结构和层次,并提出了相应的构建方法。陈勇俊(2012)基于大数定律,从商业银行角度出发探讨了小微企业授信模式的选择和贷款利率的确定问题。另外,也有部分文献关注商业银行授信对企业经营产生的影响,罗党论等(2012)分析了银行授信对公司过度投资的影响,发现银行授信对国有企业过度投资有显著影响,而对民营企业的影响不显著。应千伟等(2012)的研究表明,银行授信确有缓解企业融资约束的作用,但在代理成本较高的企业中也有可能引起过度投资和投资效率的扭曲。常亮(2012)分析了银行授信对企业资本结构调整速度的影响。 通过对国内文献的梳理,可以看出从银行角度分析银行负债结构与表外授信业务之间关系的研究几乎为空白。 三、模型构建与变量构造 (一)模型构建 不可撤销的贷款承诺要求商业银行随时准备应借款人的要求提供资金,活期存款账户也赋予账户持有者随时取现的权利。虽然它们分别属于表外承诺业务和表内负债业务,但是均要求商业银行储备一定的现金以应对未来一段时间内客户随时提出的流动性需求。如果这两种来源不同的流动性需求之间不是完全相关的,那么商业银行在不影响这两种业务正常运行的情况下可以相对减少流动资产持有量。基于这一想法,笔者认为我国商业银行活期存款可以对冲源自不可撤销贷款承诺的流动性风险。为了验证这一风险对冲效应,本文使用的基本实证模型如下: 其中,表示第i家商业银行在t时期的风险;LC由贷款承诺除以贷款与贷款承诺之和得到;DB是活期存款占总存款的比例。由于活期存款和贷款承诺都可能导致银行未来一段时间面临流动性风险,因此模型选择滞后一期的LC和DB对风险对冲效应进行分析,如果这一效应存在,那么交叉项LC*DB的系数应该显著为负。控制变量主要包括用来衡量银行特征的资产规模、现金等价物占总资产的比例以及权益资产比,分别用lnAsset、Cashratio和EOA表示。为避免内生性问题,控制变量都采用滞后一期的数据。 另外,我国16家上市银行可以分为国有控股商业银行、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以及城市商业银行。为了考察不同类型银行这两项业务产生的对冲效应,在基本模型中加入衡量银行属性的哑变量。具体来讲,哑变量Gob为1时,表示上市银行为国有银行,否则取值为0;哑变量Ccb为1时,表示上市银行为城市商业银行,否则取值为0;哑变量Cb为1时,表示上市银行为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否则取值为0。在实证分析中,本文将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作为对照组,将国有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分别与之进行比较。 为了对不同类型银行的整体风险进行比较分析,我们在模型(1)中加入哑变量Gob和Ccb,得到模型(2): 为了研究不同类型银行活期存款与贷款承诺之间对冲效应的差异,在模型(2)中引入交叉项,得到模型(3): 这样,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活期存款和贷款承诺之间的对冲效应就由表示,大型国有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之间的对冲效应则分别用衡量。 (二)变量构造 从上述模型可以看出,需要一个用以衡量商业银行整体风险的代理变量。已有文献中常用的银行风险测度指标包括不良贷款率、Z值以及预期违约概率等。本文选取Z值来衡量银行风险,参照和Sinkey(2006)以及孔爱国和卢嘉圆(2010)提供的处理方法,具体定义如下: 其中,i、t分别表示i家银行和时期t,E表示期望,σ是标准差,ROA是银行总资产回报率,EOA表示权益资产比。从式(4)可以看出,商业银行权益资产越多、资产回报率越高、回报率波动越低,其Z值越小。即Z值越小则表明商业银行风险越低。 四、数据与实证分析 (一)数据来源与模型检验 本文选择在沪深A股市场上市的16家商业银行为研究对象,数据分别来自Bankscope数据库和Csmar数据库,并结合各家银行披露的定期报告进行了补充和整理。考虑到数据可得性和统计口径的一致性,本文使用半年度数据进行分析,时间跨度为2003年6月到2013年6月,最终样本为非平衡面板数据。 由表1可知,B-P检验拒绝“不存在个体随机效应”的原假设,即横截面混合回归不适合前述三个模型。在此基础上,利用Hausman检验来确定是固定效应还是随机效应,结果表明不能拒绝随机效应假设。因此,本文用随机效应估计各个模型。 (二)描述性统计 图1 活期存款比例与贷款承诺比例的时间趋势 图1显示的是16家商业银行活期存款比例DB以及贷款承诺比例LC的均值随时间变化的趋势图。由图可以看到,随着商业银行改革的逐步深化、经营环境的变化,上市商业银行贷款承诺占比逐步上升。另外,商业银行的活期存款占比有下降趋势,这与利率市场化进程以及互联网金融的兴起相一致。Kashyap等(2002)指出商业银行活期存款比例增加会导致贷款承诺比例的增加②,但图1并不完全符合这一结论,这在一定程度上证明了我国上市商业银行开展贷款承诺业务的水平存在提升空间,当然,这与该业务在我国的发展进程相对缓慢存在一定关系。 表2展示了三类上市银行活期存款以及贷款承诺的相关情况。可以看到,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活期存款占比最低,均值为43.3%;国有银行的活期存款占比最高,均值为49.5%;城市商业银行居中,均值为46.5%。值得注意的是,贷款承诺比例与活期存款比例存在对应关系,即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的贷款承诺比例最低,均值为4.8%;国有银行贷款承诺比例最高,均值为11.5%;城市商业银行居中,均值为6.2%。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三类商业银行整体上可以根据自身的负债特点开展贷款承诺业务。 (三)实证结果及分析 根据表2给出的三个模型的回归结果,可以看到贷款承诺比例LC的系数在0.01的置信水平上显著为正,而交叉项LC*DB的系数在0.01的置信水平上显著为负。这表明贷款承诺业务比重的增加会加大我国上市商业银行面临的风险,但是风险会随着活期存款比例的上升得到一定的缓解,证明上市银行活期存款和不可撤销贷款承诺项下的流动性要求并非完全相关,这两项业务活动可以共同承担持有流动性资产的成本,从而提高资金利用率,增强盈利能力。具体来看,当商业银行需要拓展表外贷款承诺业务时,应当适当拓展活期存款的来源,增加活期存款在全部存款中的比重。同样,当商业银行存款负债中的活期存款比例上升时,应当合理增加贷款承诺业务的规模。商业银行结合自身存款结构的变化特点提供适量的期限匹配的贷款承诺,可以得到活期存款和贷款承诺两者的最优组合,从而提高资金运用效率,促进银行更加细致地管理流动性风险。 模型中的控制变量资产规模lnAsset和权益资产比EOA的系数均显著为负,说明银行规模和所有者权益的增加有助于降低银行的风险。另外,现金等价物占总资产的比例Cashatio的系数也为负但是不显著,现金等价物主要用来维持日常支付能力,所以其抵抗银行整体风险的能力有限。 模型(2)中加入了表示银行属性的哑变量,对照组为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实证结果表明,和股份制银行相比,大型国有银行的整体风险更高,城市商业银行的整体风险更低。在我国,国有银行的股权相对集中,有国家信用担保,风险控制意识不强;另外,大型国有银行在决策时可能会考虑社会和经济发展要求,而不是单纯从自身利益出发,从而降低了安全性。对于3家上市的城市商业银行来说,能在众多城市商业银行中脱颖而出并成功上市,说明安全性受到监管机构认可;而且城市商业银行一般会得到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从而保证其稳健经营。 模型(3)比较了我国三类商业银行活期存款和贷款承诺业务之间对冲效应存在的区别,由交叉项Gob(LC*DB)和Ccb(LC*DB)的系数可以看出:大型国有银行的对冲效应显著低于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而城市商业银行与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对冲效应之间的差异不明显。在我国,大型国有银行长期处于垄断地位,具有一定的政策优势和隐性保护。其他商业银行在与大型国有银行竞争时,自然就需要走差异化和特色化的道路。因此,非国有银行进行业务创新和发展模式改革的压力相对较大,这也是导致很多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具有自己发展特色的原因之一。例如,民生银行的事业部制改革以产品、地区或顾客为依据,实行以产品单元、业务线为流程的管理制度,专业化的营销、管理和评审有效地控制了业务风险,提高了收益。2014年半年报显示,国有大型银行的表外业务收入增速平稳,而很多股份制银行增速迅猛,说明股份制银行业务多元化效果更加显著。另外,国有商业银行在网点分布和客户认可度等方面存在优势,这也是国有银行在存款市场所占份额相对较高的原因之一。但是这可能会导致其在某一地区活期存款来源丰富,而贷款承诺需求不旺的局面,反之亦然,从而造成对冲效应显著低于股份制银行。 五、结论 本文利用16家上市银行的定期报告数据,对我国商业银行活期存款和不可撤销贷款承诺之间的对冲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从银行的角度综合考察了商业银行负债结构对银行表外授信业务产生的作用,结果发现:我国商业银行活期存款可以有效对冲源自不可撤销贷款承诺的流动性风险,而且这种对冲效应在非国有商业银行中更加明显。这一结论有助于我国商业银行根据自身活期存款的变动特点顺利开展贷款承诺业务,持有适量流动性资产,从而提高资金运用效率,降低经营成本。 具体来看,我国商业银行的整体规模是决定其客户类型的主要因素之一。一般来说,规模较小的银行很难得到大型国有企业的青睐,其服务对象主要是一些对银行依赖性较高的小企业,而小企业相对于大型国有企业很难获取充足的贷款承诺额度。这会导致部分银行拥有充裕的低成本活期存款,却没有提供适量的贷款承诺额度去支持企业发展。鉴于本文所论证的对冲效应的显著性,商业银行在开展贷款承诺业务时,应该通过综合分析自身所处地理位置的人口分布特点、银行所占的市场份额、客户的理财偏好等信息,掌握银行活期存款的变动规律和成本状况,并将其作为银行授信决策的影响因素之一,这有可能使部分银行在提高表外授信额度的同时又不增加自身的风险。大型国有商业银行应该摒弃传统的经营理念,重新审视负债结构与表外授信业务之间的最优组合问题,提高自身精细化管理水平。 随着金融全球化、利率市场化趋势的加快以及互联网金融的兴起,我国商业银行面临诸多挑战。存款稳定性降低除了要求银行通过扩大客户基础、提升金融服务水平增加存款来源之外,还要求银行提高根据存款结构及时调整表外业务布局、降低流动性风险的能力。 注释: ①根据美联储以前发布的该数据,可以看到贷款承诺是美国商业银行贷款发放的主要途径。 ②Kashyap等(2002)活期存款比例和贷款承诺比例的构造方法与本文一样。标签:银行论文; 国有银行论文; 活期存款论文; 商业银行论文; 风险对冲论文; 银行授信论文; 银行风险论文; 贷款承诺论文; 流动性风险论文; 流动性资产论文; 银行上市论文; 城市商业银行论文; 风险模型论文; 风险管理论文; 流动性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