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科技竞争力评价方法比较
——基于国际典型案例的分析
吴忠谦
(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 100049)
摘要: 国家科技竞争力是一国科技实力的综合体现,是增强一国综合国力的重要因素,因此对于国家科技竞争力的合理评价至关重要。从理论分析中得出相关评价的两种路径,选取4个国际典型的国家科技竞争力相关评价方法,对其发展过程和各个体系现状分别进行分析,并比较几种方法的评价对象、理论基础和具体指标,发现这些评价方法存在理论基础过时、重视排名导向和数据可信度低等问题;在此基础上,对我国国家科技竞争力评价工作提出相应建议。
关键词: 国家竞争力;科技竞争力;比较分析;科技评价
18世纪60年代,牛顿力学的推广使用促成了世界上第一次科技革命,从此科技逐渐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科技作为国家竞争力的核心和关键因素,对于推动国民经济社会发展有重要意义。我国政府已将提高国家科技竞争力摆到战略高度。2012年党的十八大指出,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2017年党的十九大提出要加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从2018年开始,中美贸易摩擦愈演愈烈,带动国际形势不断恶化,大国之间表面上的贸易冲突实际上隐含着国家之间科技竞争力的较量。对国家科技竞争力的合理评价,不仅可以让国民清醒地认识到国家科技水平的国际定位,还为国家未来发展方向提供了明确指引,因此各国政府部门都希望对国家科技层面的竞争优势有一个清晰认识。同时随着全球贸易的发展,各跨国公司考虑自己在世界各国的研发基地合理布局,并在制定进一步战略的时候需要考虑各国的科技环境和竞争因素等。此外,科学学、科技管理学和制度经济学等相关学科早已开始对国家和地区等层面的科技竞争力展开评价研究。随着理论基础和国际形势的发展,全球各政府组织和学术机构都展开了一系列国家科技竞争力评价的实践,随着科技统计数据逐渐丰富,统计分析方法和技术不断发展,衡量国家科技竞争力的相关评价方法也日渐成熟。本文将从国家科技竞争力评价的理论基础分析出发,总结出相关评价的两条基本路径,再按这两条路径将相关评价方法进行分类,在每一类型中各选取两个典型案例进行比较,重点分析两种评价方法的评价对象和具体指标,发现它们之间的共性与不同,总结其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应用两种评价方法的排名结果对科技先进国家的竞争力因素进行分析,最后得出研究的启示与建议。
1 相关理论分析
德国经济学家李斯特[1]于19世纪上半叶提出了“国家生产力”的概念,认为综合国力是由国家的科技水平、公民素质、政治制度、社会情况、自然资源以及物质生产资料与条件等因素一起构成的,这是有关国家竞争力最早的评价方式之一,也把科技水平放在了国家竞争力的重要位置。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波特[2]提出了国家竞争优势理论,认为生产要素、需求因素、相关和支持产业因素以及企业战略与竞争构成国家竞争优势,其中生产要素被划分为初级和高级两类,自然资源、气候条件、地理位置、非技术工人和资金等构成初级生产要素,高级生产要素则包括现代通信条件、信息的获取与使用、交通基础设施、高等教育人才、科技研究机构等,并指出高级生产要素的地位将会越来越重要,科技水平将逐渐主导国家竞争力的发展。
综上所述,电教多媒体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可以有效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但在应用过程中必须遵循合理、适度的原则,将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相结合,最大限度激发学生的潜能。
英国经济学家Freeman等[3]在李斯特观点的基础上明确提出国家创新体系(national innovation system,NIS);Lundvall[4]等人的研究让国家创新体系作为一种分析方法和研究框架正式流行起来。在国家创新体系这一理论中,技术创新能力是国家竞争力的关键源泉,科技行为不仅仅是科学家、研究机构或大学的专属行为,而是能够通过国家行为进行实施并服务于国家整体,因此科技竞争力开始具有了国家层面的意义。在国家创新体系的基础上,有学者进一步开发出“创新生态系统”的概念,认为国家层面的科技创新活动是在政策环境和基础设施的基础上,投入知识、人才、资金和设备等供给要素,以满足知识、专利和技术等需求要素,由此有关国家层面科技竞争力的评价可以从环境、投入、过程和产出几个方面展开。国内学者童晓明等[5]进一步将科技竞争力分解成科技的潜在能力、发展能力、产出能力和贡献能力。
ResNet(深度残差网络)是为解决网络层加深训练集准确率下降甚至难以训练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全新的网络。ResNet由残差块构建,通过将这些残差块堆积在一起,允许网络层数尽可能的加深。残差块的信号传播方式如式(5)所示。当使用恒等映射作为跳跃连接及信号加合后的激活函数时,前向、反向传播的信号能直接从一个残差块传递到其它任意一个残差块。
在以上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我们可以总结出国家科技竞争力评价的两条路径:一是从国家竞争力评价出发,综合考虑影响国家竞争力的所有因素,分析其中科技因素的重要性,从而得出科技竞争力的水平;二是从科技创新能力评价出发,综合考虑影响科技创新活动的所有相关因素 ,从而对国家科技竞争力进行整体评价。
2 案例选取与介绍
2.1 从国家竞争力出发的评价方法
研究选取全球竞争力指数(Global Competitiveness Index,GCI)、《世界竞争力年鉴》(World Competitiveness Yearbook, WCY)、人类发展指数(HDI)等综合评价一国综合实力的国际主流评价方法,汇总如表1所示,并对全球竞争力指数GCI和WCY两种最主流方法进行细致考察。
表1 从国家竞争力出发的国家科技竞争力评价方法汇总
GCI评价方法尤其强调科技进步的重要性,认为国家创造出新技术,从而刺激并增进国家的竞争能力,所以对科技准备程度的考察是目前全球竞争力评估的重点。GCI第3个指标层面为科技准备度指标,虽然这一部分包含的具体指数项目最少,只有科技环境的商务成熟性和科技创新活动两项,但是这两项指标权重占总指数的比例最高,几乎是其他10个具体指数重要性的2倍甚至4倍。其中,创新指数考察一国(地区)的科学研究机构的质量、企业在R&D上的投入、产学研在R&D上的合作、政府采购先进技术产品、科学家和工程师的数量、专利申请等指标。该方法提出者认为:高质量的科研机构的存在可以产生建立新技术所需的基本知识;大学与行业之间在研究和技术发展方面的广泛合作以及对知识产权的保护也有助于科技竞争力的提升。除此之外,其他指数中如基础设施、技术设备等,也同样包含对国家(地区)科技竞争力的测度,其中第9个指数考察技术设备,包括技术使用——最新技术的可用性、企业对技术的吸收和FDI和技术转移;ICT使用——互联网用户的比例、宽带互联网接入的比例、网络带宽和移动互联网接入的比例。由此可见,GCI尽管名义上是对国家整体竞争力进行评价的一种方法,但是随着其指标体系的改革变迁,正在逐渐成为以科技竞争力为主导的国家竞争力评价方法。
从评价对象来看,上文具体分析的4种评价方法普遍存在评价对象全面但代表性不强的问题。GCI选取了全球约140个国家(地区),GII则评价了126个国家或地区,WCY也评价了60个国家(地区),3种方法的评价对象覆盖范围非常广泛,但是其中很多国家的体量较小,比如新加坡、卢森堡、新西兰等,这些国家的排名甚至高过了中国,但是从直观角度分析,它们的竞争力显然不如中国,这样选取评价对象确实意义不大。这些人口规模小、国土面积小、国民生产总值相对较小的国家的排名可能更高,例如在排名前20位的国家中包括荷兰、芬兰、瑞典、新加坡、以色列和卢森堡等,令人怀疑存在“小国优势”,值得思考与商榷。相比之下,EIS-IUS的评价对象选取比较科学,它首先评价了全体欧盟成员国,这有利于辨识欧盟内部各成员国科技竞争力的高低,从而得知哪些国家在欧盟内部属于科技落后国家;再选择评价非欧盟国家的中国、俄罗斯、加拿大、日本、韩国、澳大利亚、巴西和美国等国家,这些国家或是与欧盟整体体量近似,如对欧盟整体形成威胁与竞争的中美俄,或是与欧盟代表性成员国德国、英国和法国体量近似,如对其具有对标意义的日韩澳等国家。
2.1.2 《世界竞争力年鉴》(WCY)
2.1.1 全球竞争力指数(GCI)
GCI从三大层面评估宏观经济环境的优劣、国家(地区)政府公共部门的素质以及科技的准备程度,以及这三大层面下的12个具体指数项目构成,综合考虑了一国(地区)的各方面实力。GCI自从2004年首次使用开始,三大层面的12个具体指数项目框架基本保持稳定,没有大的改变,只对每个指数项目内的具体指标进行过修改。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在每个指数项目的权重比例赋值上,该评价方法一直进行动态调整和针对性赋值。GCI的计算方法不是各个指数指标的简单平均,各个层面的实际权重需参考经济体的具体经济概况,根据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设置门槛划分国家(地区)不同发展阶段,从而确定不同指标的权重;另外对矿产资源高度依赖的经济体,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又不是确定发展阶段的唯一标,在3个最主要层面内部的各个指标的权重是基本平均分配。
由瑞士国际管理发展学院(International Institute For Management Development,IMD)每年发布的《世界竞争力年鉴》是全球范围内影响力最广的国家竞争力评价报告之一,在中国也被称作《洛桑报告》。该报告自1989年起每年发布,我国于1994年起被正式纳入报告的评价范围,并随着我国科技竞争力和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成为WCY最为重点关注的国家之一。报告采用的评价方法是建立完备的评价指标体系,使用统计数据和问卷结果对世界范围内主要国家和经济体的综合竞争力进行评价和排序。近30年来,IMD通过对管理学、经济学的相关理论不断研究,并融合了国际投资、国际贸易、科学技术、人力资本和政策制度等方面的竞争现状研究成果,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独特的国家竞争力评价理论。WCY中认为,国家(地区)竞争力体现出国家(地区)创造并且维护国家(地区)环境的能力,而这种国家(地区)环境能够使企业创造出更多有价值的商品和服务,使得一国(地区)人民拥有更多的财富;同时指出这种国家(地区)环境不仅是国家(地区)长久以来的传统历史文化与价值体系变化的结果,也是国家(地区)长期的社会文化和经济政治共同发展的产物[7]。在最新一期的WCY报告中,IMD[8]将国家竞争力的定义精炼为一句话:国家竞争力就是一国创造并维护和保持企业竞争力环境的能力。
通过分析WCY报告多年以来的评价体系演变过程,可以总结这种评价方法的核心思想变迁。如表2所示,WCY报告评价体系从成立到现在主要划分为3个发展阶段,每个阶段的评价基本要素数量逐渐减少,要素的集中性越来越强。在最初的九大要素中,科技没有出现在一级指标中,而是隐含在经济推动力等要素的评价之中。在第二阶段,评价要素重新整合,“科学技术”要素正式成为八大要素中的一个独立要素。值得一提的是,在第二阶段WCY报告还根据“科学技术”要素的评价结果推出了著名的“国家科技竞争力排名”。然而在目前的第三阶段中,WCY报告又将评价要素整合精简成四大要素,“科学技术”要素也被包含在第四要素“基础设施”当中,具体指标分为技术基础和科学基础两部分。而从第三阶段起,WCY也不再单独发布国家(地区)科技竞争力的排名。
表2 《世界竞争力年鉴》报告评价体系演变过程
目前WCY的评价方法中,对科技的评价集中于基础设施要素中的技术和科学两项。其中,技术二级指标包含20个三级指标,主要针对国家的互联网、通信、电信等信息技术发展及应用的评价,并以人均及相对指标为主,技术层面的三级指标数量在整体指标体系中占比达到8.4%;科学二级指标中包含22个三级指标,从科研人力和资金投入、论文和专利数量等方面进行评价,也有环境对科研支持和促进指标等,这些三级指标中既有绝对指标如研发支出总额,也有人均指标如人均研发支出,也有相对指标如研发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科学层面的三级指标数量在整体指标体系中占比达到9.2%。总体来看,科技整体的相关指标数量只占17.6%,这也说明目前WCY评价方法对于科技方面的重视程度并不算高。
单独考察该评价方法中科技指标相关评价,发现该方法中科技竞争力评价着重从科技经费及人员的投入和科技成果的产出方面评价科技竞争力,不过该方法只考虑了科技的直接产出,未考虑科技发展对社会经济的影响;此外,该方法突出了企业在增加国家科技层面竞争力中的作用,还强调了知识产权在科技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及作用。
在指标选取数量上看,上文具体分析的4种评价方法中,GCI和WCY的整体指标数量都在100个左右,不过其中科技相关指标都只有27~30个,占比相对较低,但是GCI正在逐渐修改指标体系,增加科技指标的数量和比例,而WCY则相反,不仅把之前独立的科技评价指标分散到其他评价指标之中,还降低了科技指标的比例;EIS-IUS最新指标体系的数量为27个,与上述两种方法的指标数量相差不多;而GII共使用了84项指标,是4种方法中指标数量最多的,指标范围广泛且其中使用了很多新兴媒体渠道的指标,但存在较多国家(地区)数据缺失的情况,因此造成数据的质量存在较大问题,比如其中很多数据来源于各国家或组织的内部数据,不具有可比性。进一步分析可以发现,对国家(地区)科技竞争力的许多评价方法使用了较多指标的本质原因可能在于平衡部分数据缺陷的指标对总排名的影响,说明评价具有明显的排名利益导向;另外,很多评价方法还使用了与西方发达国家(地区)利益相关的指标,比如国家政治的稳定程度、书籍报刊的出版自由度、Youtube网站上传视频数量和维基百科访问密度等指标,这些指标用于评价非西方国家(地区)的科技竞争力显然不尽科学。
2.2 从科技创新能力出发的评价方法
第二天,天空依旧阴雨连绵。夏霖到了学校,一进教室就看见吴琮一个人坐在座位上低头看着课本。夏霖抢过吴琮手里的书:“你不老实交代,我就揭发你,让大家都知道是你在装神弄鬼。”
表3 从科技创新能力出发的国家科技竞争力评价方法汇总
2.2.1 全球创新指数(GII)
本研究选取全球创新指数(Global Innovation Index,GII)、欧洲创新计分牌(European Innovation Scoreboard,EIS)、国家创新指数、主要科技指标(MSTI)、技术成就指标(TAI)、科技能力指标(STCI)、工业发展记分板(IDS)等评价一国科技创新能力的国际主流评价方法,汇总如表3所示,并对GII和EIS两种最主流的方法进行细致考察。
欧洲工商管理学院在2007年首次发起了全球创新指数评价项目,旨在寻找更好的衡量国家层面科技创新能力的方法。GII评价方法现在已经成为衡量国家或地区的科技创新表现的重要工具,已为国家政策制定者、企业高管和其他相关人士所广泛使用。GII的评价方法和框架比较稳定,每年的评价体系整体变化很小。最初两版报告中的指标被分为八大类,从2009年的第3版开始,指标就一直采用七大类的分类方法。最近3年中,2015年GII以七大类共79项指标衡量全球141个国家或地区的科技竞争力;2016年基本沿用2015年的指标体系,仍以七大类进行统计评价,但是指标数量增加到82项;2017年的《全球创新指数报告》GII的第10版,七大类指标仍没有变化,具体指标数量修改为81项。
目前,GII评价方法以科技创新投入和科技创新产出这两个次级指数的平均值计算。科技创新投入指数由科技创新机构、人力资本与研究、科技创新基础设施、市场成熟度和企业成熟度5个三级指数构成,科技创新产出指数考察科技创新的实际成果,包括知识与技术产出和创意产出两个三级指数;7个三级指数下又分为3个小类指标,共计21个小类指标,每个小类中又有若干具体指标。其中,科技创新投入次级指数(占总指数的50%)通过5个投入指数来衡量国家(地区)科技活动的重要要素,每个指数各占总指数权重的10%,每个指数的3个部分占有相同的权重;科技创新产出次级指数(占总指数的50%)考察国家(地区)科技创新活动结果,虽然只包括2个三级指数,但在计算GII总得分时与投入次级指数有着相同的权重,即2个产出指数各占总指数的25%,因此可以说明产出次级指标具有更重要的地位。科技创新效率比是产出次级指数与投入次级指数之比,它表明了某一国家(地区)的投入获得了多少创新产出。GII总得分是投入和产出次级指数的简单平均数。由此可见,GII评价方法追求的就是利用稳定的评价体系和简单的计算方式实现对国家(地区)科技创新能力水平的直观测度。
2.2.2 欧盟创新记分牌(EIS)
欧盟的国家科技竞争力评价面向欧盟成员国和世界其他国家(地区),从2001年开始制定实施。2001年欧盟首次正式发布EIS并制定了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方法是由4个要素下的18个具体评价指标组成,运用该方法对当时欧盟15个成员国进行了分析与评价,同时把美国、日本也作为评价对象进行对比分析[9]。目前最新一期的EIS报告中评价体系仍保持4个要素,但是具体内容有了很大变动,而且比较对象已经增加到中国、俄罗斯、加拿大、日本、韩国、澳大利亚、巴西、印度、南非和美国10 个比较对象[10]。
欧盟科技评价方法最大的特点是动态调整评价指标,科技评价体系的变动较大,几乎每年都对评价体系进行修改(如表4)。首先在命名上,2010—2015年EIS曾改名为欧洲创新联盟记分牌(Innovation Union Scoreboard,IUS);其次在指标层级和数量上,也从二级指标演变为三级指标,具体指标数量更是每年都有增加和删减;最后从考察维度上看,评价也越来越考虑科技创新活动的过程,从简单的投入-产出维度逐渐完善成科技环境-资源投入-科技活动-科技影响共4个维度的考察体系。
1.3 观察指标 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β-内啡肽、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N端脑钠肽前体、和肽素水平,脑水肿体积,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Barthel指数[9],以及治疗有效率。治疗有效率评价标准[10]:基本痊愈,CT检查显示无血肿,肢体功能恢复,日常生活基本可自理;显效,CT检查显示血肿大部分消失,肢体、语言功能明显改善,日常生活轻度依赖;有效,CT检查显示血肿较治疗前有所缩小,但肢体、语言功能仍有一定障碍,日常生活中度依赖;无效,血肿较治疗前无明显变化,肢体、语言功能存在明显障碍,日常生活重度依赖,甚至病情加重。
表4 欧盟科技评价体系演化过程
EIS评价方法历年使用的评价数据主要来源于欧盟创新调查及欧盟成员国或其他国际组织的统计资料,这不仅降低了评价过程中收集数据的成本,也能比较客观地反映实际情况中科技创新的现状,有利于进行科技竞争力的国际间比较,以分析不同国家(地区)科技竞争力的具体情况。EIS-IUS评价方法一直把科技人才基础、科技研发投入、国家的专利产出和高科技产品出口等指标作为关键指标,这些指标的评价结果也成为欧盟制定和调整科技相关政策的主要依据。EIS的演变不仅充分考虑了科技创新活动的发展特征,还考虑了国际科技层面最新发展及科技领域具体环境等因素的变化,充分考虑了原有指标的合理性,从而不断调整具体指标和整体评价体系。欧盟在分析过去评价中的不足、数据获取的可能性、调查过程中的新发现和最新相关理论基础等因素后,每年都会对具体评价体系进行修改调整,形成了合理成熟的评价方法修订机制,使得EIS方法的评价体系具有动态性,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评价结果的科学客观性。
3 评价方法比较分析与应用
3.1 评价理论基础比较
熊彼特[11]认为经济发展是通过经济体系内部的创新来实现的,提出外生科技进步的新古典增长理论确立了科技进步决定经济增长的观点;而201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罗默[12]提出的内生增长理论则进一步把技术进步内生化,认为经济能够不依赖外力推动实现持续增长,内生的技术进步是保证经济持续增长的决定因素。GCI和WCY采用的都是与经济增长相关的理论基础,但是侧重点各有所不同。GCI侧重判断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以及解释为什么一些国家(地区)在提升收入水平、就业机会创造方面能有出色表现,通过提供在国家(地区)层面经济条件详细的评估,得出其中科技因素的重要性; WCY则把影响国家(地区)竞争力的因素总结为4对力量:即吸引与扩张、本土化与全球化、资源与过程、冒险主义和社会凝聚力,显然忽略了科技影响的重要性,与主流的经济学观点相悖,存在主观臆断的成分。
GII和EIS-IUS则均基于瓦尔拉斯的一般均衡理论进行投入-产出分析,并都基本沿用了国家创新体系和创新生态系统的理论[13],由此可见这两种评价方法追求的就是利用稳定的评价体系和简单的计算方式实现对国家(地区)科技创新能力水平的直观测度。其中,GII采用最简单的投入-产出分析,把所有指标分为投入类和产出类两部分,并且将得分简单平均,显然没有正确应用瓦尔拉斯的一般均衡理论,投入-产出分析应该测量主体的投入产出效率而不是投入产出表现; EIS-IUS虽然又加入了资源基础理论和过程因素,旨在全面考虑投入产出的环境并打开投入产出的“黑箱”,但是最后计算指数仍采用加权平均的方法仍不尽合理,没有能够真正测量出在考虑环境控制变量情况下的科技投入与产出效率。
南通通剧即童子戏,虽脱胎于古代中原的傩戏,带有敬奉鬼神、信奉因果报应等内容,但也有劝人为善、彼此互助等在今天仍值得提倡的方面。因而可以从非超自然的角度对一些题材进行重新编排,让观众领会到人间自有真情在,个人的付出终究会得到回报的特定主题。我们可以截取其中特定选段,应用特定章节来进行再展示,而其中部分情节进行玄幻设计也能更好表达特定主题。
3.2 评价对象比较
从1979年起,总部设在瑞士日内瓦的世界经济论坛开始对世界主要国家(地区)的竞争力进行综合考评,每年发布一次《全球竞争力报告》。目前该报告主要基于全球竞争力指数(GCI)这一评价方法。该方法主要用于衡量国家(地区)在中长期持续取得经济增长的能力。最新一期发布的《全球竞争力报告》认为,国家(地区)的主要政策、相关制度和各种影响因素决定了国家生产力水平[6]。
3.3 评价指标比较
在计算机网络中,存在着大量的不安全因素,包括自然因素、人为因素以及偶发因素,其中人为因素对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影响最大。许多不法之徒会利用计算机网络漏洞,盗用计算机系统资源,非法获取数据,垃圾邮件、间谍邮件等都在侵犯着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网络的不安全因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从图2可以看出,API_SA和CPI_SA(SA表示季节调整后的序列)序列呈波浪状且围绕一个平均值波动,因此不存在趋势项,但未经过原点则说明存在截距项。在Eviews软件中共有6种单位根的检验方法,其中ADF检验最为广泛。
从指标属性上看,4种方法普遍采用了主观指标与客观指标相结合的评价方法,但是基本都以客观指标为主,包括绝对量指标和相对量指标,如论文发表数量、R&D投入等,客观指标由于数据获取的便利性和对评价具有良好的代表性而入选;而主观指标比重仍较小,且多以调查问卷中的满意度评价的方式出现。其中,WCY报告在科学基础设施子要素中,有约25%的指标为主观指标,且都是通过对企业的高管人员进行问卷调查获取的。由于几种方法都默认问卷调查的结果都是真实的,因此实际调查中样本的选择方法、获取样本量的多少和被调查者对于调查问卷的实际态度对评价结果都具有直接的重要影响;而且一些评价方法使用问卷调查的被访对象绝对数量特别小,样本量过小以及被调查者的个人偏好都给评价结果带来了不可避免的系统误差,还会造成评价结果在不同年度之间产生大的波动,其评价效果令人怀疑。
3.4 案例应用
经过以上比较分析,本文研究认为GCI整体上比较合理,不过无法直观地辨识国家(地区)竞争力中科技竞争力的具体情况,适宜作为国家(地区)竞争力的评价方法;GII虽然存在一定问题,但作为针对国家(地区)科技创新的专门评价方式具有重要意义,适宜作为科技竞争力的评价方法。接下来本文选取以上两种方法在2018年公布的2017年度排名中都比较靠前的16个代表国家或地区,通过建立二维坐标,可以直观地看到两种方法下不同国家(地区)在两种排名的位置。如图1所示,可见大部分国家(地区)围绕回归趋势线分布。
图1 2017年主要国家(地区)GCI和CII排名分布
本文再将图1分为4个象限进一步分析,GII排名高即为科技竞争力较强,GCI排名高即为国家竞争力较强,研究发现恰好4个象限中有3个象限都有国家(地区)分布。如表5所示,可见国家竞争力强且科技竞争力强的多数为欧美发达国家;国家竞争力强但科技竞争力弱的多分布于亚洲和大洋洲;国家竞争力弱且科技竞争力弱的国家(地区)无地域特征,但其未来具有一定潜力。排名靠前的国家(地区)中暂不存在“国家竞争力弱、科技竞争力强”类别的国家(地区),说明在国际一流水平的国家(地区)中,提升科技竞争力就可以提升国家(地区)整体竞争力水平,凸显了科技的重要地位。
表5 主要国家和地区的竞争力分类
4 研究结论与建议
本文经过对比分析,发现目前4种典型的国家(地区)科技竞争力评价方法虽然被广泛使用,但是仍存在着诸多问题。从评价理论基础看,部分方法没有很好地运用经济学等相关学科最新的理论发展,还在沿用之前的理论体系,这也是导致评价结果遭受质疑的主要原因;从评价对象来看,部分方法没有明确科技竞争力评价的意义,盲目地把几十甚至上百个国家(地区)直接相互比较,甚至统一排名,导致发布的报告具有明显的利益导向;从评价指标来看,虽然部分方法已经将主观指标与客观指标结合,但是由于指标选取不当,普遍存在数据缺失、指标偏向、可信度低的问题。尽管如此,研究国际典型的科技竞争力评价方法对认识和评价我国科技竞争力提供了帮助,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据此本文提出以下建议:
方干有七律《题宝林山禅院》、七绝《题宝林寺禅者壁》。据《雍正浙江通志》越州宝林寺条载:“唐元徽元年,法师惠基于宝林山下建,唐会昌中废,乾符元年(874)重建,改名应天寺。”[5]6421同时,方干有七律《题应天寺上方兼呈谦上人》,应写于乾符元年方干65岁之后,从其中诗句“势横绿野苍茫外,影落平湖潋滟间”来看,应天寺即宝林山禅院就在镜湖岸边,方干在归隐镜湖前后对应天寺即宝林山禅院进行过多次造访。
本文针对基于数据一致性原理的传统方法校正刚体平移运动伪影效果差的问题,提出一种新的CT系统参数标定及平移运动伪影处理算法。该算法基于物体质心与其投影质心关系定理,采用Hough变换提取刚体运动轨迹后,对投影信息重排并校正其运动伪影。成像仿真分析结果表明,该算法可以有效校正各种复杂运动轨迹所形成的运动伪影。下一步将针对锥束CT投影的刚体平移运动伪影问题进行校正算法的研究。
(1)在理论基础上结合实际。首先,要重视对国家科技竞争力的基础理论研究,任何评价方法都应该建立在相关理论研究的基础之上,发现和理解国家科技竞争力变化的客观规律,为建立国家科技竞争力评价方法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持,必须认识到科技与经济结合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的重要特征,科技竞争力对经济社会的推动作用更加明显。其次,要注重结合我国社会经济和科技创新发展的实际情况。我们需要认识到,我国经济社会和科技创新发展,相比于西方发达国家所处的阶段和发展道路有所不同,国际评价方法更多地结合了目前发达国家的发展特点,没有考虑我国的适用性。最后,要对科技竞争力评价方法进行不断完善。根据相关基础理论的进展和实际情况的变化而相应地完善评价方法是必要的,我国国情和国际形势都处于快速发展和变革的过程中,评价方法同样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完善。
(2)明确科技竞争力评价目的。我们必须明确科技竞争力评价目的在于促进发展,最终目的是为国家科技竞争力的建设而服务,绝不在于追求排名上的领先。目前国际上主流的科技竞争力评价方法普遍重视排名,而且国人在关注这些评价结果时也往往最看重我国的排名位置,而忽视了导致排名的具体原因,况且单纯从排名状况也并不能对一国科技竞争力的发展状况进行全面和正确的解读。在看评价结果时,我们不能完全相信国际流行的评价方法;在做评价时,我们也切忌盲目追随国际潮流、大搞排名之风。我们必须认识到科技竞争力影响着国家经济增长率、核心竞争力、就业水平和人民生活等各个方面,采用适当的方法、选定合适的比较对象评价各个国家(地区)之间科技竞争力水平的不同,分析自身优劣,进而为我国制定促进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的政策,这才是科技竞争力评价的主旨。
(3)具体指标结合聚焦科技前沿。目前国际主流科技竞争力评价采用的指标都面向国家(地区)科技发展的整体情况,没有针对科技发展的具体领域展开评价。在设置评价指标时,除了设置国家(地区)整体层面的科技情况指标外,必须对科技前沿领域设置专门的考察指标。当前世界的科技发展普遍聚焦在信息技术、能源、生物、航空航天、新材料、先进制造、人工智能等重点领域,对这些关键技术领域的科技竞争力进行评价时,选取的具体指标必须突破传统简单的专利和论文导向分析模式,要关注具体技术领域成果的表现形式,尤其是科技成果产业化的水平,这样的评价方法对科技发展实际才具有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李斯特.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M].邱伟立,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13.
[2]波特.国家竞争优势[M].李明轩,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07.
[3]FREEMAN C, SOETE L. The economics of industrial innovation[J].Social Science Electronic Publishing, 1997,7(2):215-219.
[4]LUNDVALL B. National business systems and national systems of innovation[J].Technology Analysis & Strategic Management,1999,29(2):60-77.
[5]童晓明, 周丽平.中国科技竞争力现状分析及对策[J].统计科学与实践,2005(5):10-11.
[6]WORLD ECONOMIC FORUM. The global competitiveness report 2017-2018[EB/OL].(2017-09-22)[2017-09-22].https://cn.weforum.org/reports/global-competitiveness-index-2017-2018.
[7]魏海燕.《世界竞争力年鉴》评价体系研究及其思考[J].科技管理研究,2013,33(5):58-61.
[8]INTERNATIONAL INSTITUTE FOR MANAGEMENT DEVELOPMENT. World competitiveness yearbook 2018[EB/OL].(2018-05-12)[2018-10-12].https://www.imd.org/research-knowledge/books/world-competitiveness-yearbook-2018/.
[9]曹清泉,刘明广.欧盟EIS与IUS的指标体系演化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 2017,37(2):62-67.
[10]EUROPEAN COMMISSION. European innovation scoreboard 2018[EB/OL].(2018-06-22)[2018-12-11].https://ec.europa.eu/growth/industry/innovation/facts-figures/scoreboards_en.
[11]SCHUMPETER J A. The theory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an inquiry into profits, capital, credit, interest, and the business cycle[M].Cambridge: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11.
[12]ROMER P M. Two strategies for economic development: using ideas and producing ideas[M]//KLEIN D A. Strategic management of intellectual capital.Oxford: Butterworth-Heinemann Elsevier Ltd, 1997.
[13]樊纲.瓦尔拉斯一般均衡理论研究[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1985(5):23-30.
Comparative Study of Nation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mpetitiveness Evaluation Methods:Based on Analysis of International Typical Cases
Wu Zhongqian
(University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Beijing 100049, China)
Abstract: Nation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mpetitiveness is a comprehensive manifestation of national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strength and an important factor in enhancing overall national strength. Therefore, it is very important to evaluate the competitiveness of nation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easonably. This paper draws two paths of relevant evaluation from the theoretical analysis, and selects four internationally typical national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competitiveness related evaluation methods, analyzes its development process and the status quo of each system separately, compares the evaluation objects of several methods. The theoretical basis and specific indicators have found that these evaluation methods have problems such as outdated theoretical basis, attention to ranking guidance and low data credibility. On this basis, some suggestions are put forward for the evaluation of national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competitiveness in China.
Key words: 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competitiveness; comparative analysis; technology evaluation
中图分类号: G301;F204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0-7695(2019)19-0050-07
doi: 10.3969/j.issn.1000-7695.2019.19.007
收稿日期: 2018-11-19,修回日期:2019-02-25
作者简介: 吴忠谦(1995—),男,辽宁营口人,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创新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