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兰州市三十四中学 730030
2016版的《初中历史课程标准》,对初中历史教学提出了全方位的要求,除了掌握历史基础知识、学习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外,还有历史兴趣培养、正确三观的形成和爱国情操养成以及开拓观察视野等课程目标,旨在为塑造具有良好综合素质的公民奠定基础。与之相适应,新课程改革正在逐步深入,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进行创新教育已成为一种必然趋势。如何落实呢?笔者从教多年,从理论联系实际的角度出发,提出以下建议:
一、教师首先要树立创新的教学理念
教师首先要树立创新的教学理念,紧紧围绕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把创新教育贯穿于教学之中,要把握教学的方向,把历史学科作为综合学科进行教学,注重教学中历史学科与其他学科的结合。注重新教学理念的渗透,注重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必须要打破以往单一的教学方式,以学生为本,以课本为本,尊重学生的想法,引导学生的学习思路,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以提高教学效率,创建高效课堂,最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教学过程中必须注重培养的两个素养
1.理解史料的素养。
历史要研究人类过去发生的事,要了解过去,必须接触原始材料。但在过去这些内容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学生更是忽视甚至懒于对它的学习和进一步理解,结果导致学生对史料的感知、分析和理解能力低下,相应的此类试题的成绩必然普遍较差。这种偏差必须彻底纠正!近年来,历史学界对史料越来越重视,新课标也提出了培养学生理解多种历史呈现方式,初步学会从多种渠道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要求,史料在历史课堂中的重要地位再也不能忽视。因此,史料教学也越来越受重视,历史课本中引入了大量的图片、文字史料及相关的练习题,能帮助学生拓展知识面,弥补教材限于篇幅不能详细叙述的不足。由于搜集史料的过程就是在搜集历史证据的过程,借此还能培养学生的证据意识和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使其能自主地利用历史证据对史实进行论证,利于学生准确把握历史、掌握历史思维方法,逐步地形成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思想观念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健康情感的素养。
初中历史教学中蕴含着丰富的情感教育素材,情感因素对历史学习的效果影响很大。表现在三个方面:其一可以全面贯彻教书育人的原则。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的成长正面临着各种各样的考验,尤其是在物质条件极大丰富,各种信息渠道便捷通畅的今天,挖掘历史教材中的情感因素对学生进行思想引导,可以帮助学生增强抵制不良思潮的定力,特别是增强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理念,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其二可以营造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历史教学的氛围对教学效果影响较为明显,挖掘其中的情感因素,并以现代教学手段加以呈现,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增加历史课的吸引力。学生在充满情感的氛围中进行学习,带着情感深入到教材内容之中,对加深理解和准确把握学习内容的积极作用毋庸置疑。我选择这两个切入点培养情感素养:
(1)深入了解中华文明的辉煌成果,真切感悟劳动人民智慧,树立民族自豪感。我国古代文明成就灿若星河,而且在世界范围内保持了五千年的文明史绵延不断的唯一记录,这是每位中华儿女值得骄傲的华章。教师可以借助于现代教育技术提前搜集整合资料,补充互动环节、专题分析等形式实现这一目标。比如七年级上册第五课《青铜器与甲骨文》的教学中,用多媒体展示以四羊方尊、司母戊鼎等为代表的青铜器之精美,呈现其或做工精湛、构思奇特、惟妙惟肖或规模宏大、工艺高超的特点,让学生对我国青铜文明由衷赞美的同时,也完成了一次思想教育的过程。类似的内容还有很多,教师要想方设法引导学生多感悟多体会。有了这样的情感基础,学生对历史学习才会更感兴趣,其思维分析能力也会得到增强,教师的任务是考虑如何灵活运用它为教学服务。
(2)坚持以史为鉴,强化爱国主义教育。中国的近代史是一部充满血泪和屈辱的历史。初中历史教师在教学中要体现以史为鉴的教育目的,不回避这一段苦难的历程,但不能以受害者思维仅限于罗列侵略者的罪恶倒苦水说苦难,更要引导学生直面近代中国自身的社会问题,认真分析中国遭受民族创伤的根源,让学生进一步深刻理解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只有让自己的民族和国家强大起来,才能保证祖国领土和主权的完整;明白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华民族才摆脱了被欺侮的屈辱命运,国家走向繁荣富强,人民得以安居乐业,进而理解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道理。
总之,创新教学是教师主导的一个持续探索过程,学生则是不可或缺的学习主体;而调动并培养学生理解史料的积极性和健康情感素养,既能助力教学创新,也是达到新课标要求的必经之路。但考虑到初中历史教学的课时限制和学生其他学业负担较重的现状,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几点:一要立足教材不偏题,无论补充的教学资源多么丰富和精彩,最基本的一条就是不偏离教学主题。二要合理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既要能够发挥其促进教学效果提升的作用,同时也要控制好使用的频率和节奏,保证教学工作始终以师生互动为重点。三要重视教学效果的反馈。相信很多教师都有过这种困惑,课堂上师生互动气氛活跃,学生兴趣高昂,最后教师带着成就感下课,但检测成绩往往不尽如人意,甚至让人大跌眼镜。究其原因,在于没有及时巩固和监督检查。因为缺乏学习的主动性是学生中较为普遍的现象,何况学生还有其他学习任务。教师必须精心设计复习巩固的方式,让好的课堂效果延续转化成学生较为扎实的知识与能力。
论文作者:张瑞华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8月总第30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5
标签:历史论文; 学生论文; 史料论文; 教师论文; 情感论文; 素养论文; 能力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9年8月总第30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