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育要为学生走向社会奠定坚实基础,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要为论文,坚实论文,走向论文,地理论文,基础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世界各国都在讨论如何应对新世纪的挑战,普遍认为教育是提升国家竞争力和提高国民生活品质的根本之道。我国也不例外,在社会各界对教改的期盼中,教育部提出了相应方案。虽然近十年来各级学校的地理教材持续改革,但是似乎还未能有效改变地理学科长久以来被误解的刻板印象。如何协助社会大众与政策决策者认识地理对于生活教育的价值,并且在新课程中赋予恰当的地位,实施为学生们走向社会奠定坚实基础的地理教育已刻不容缓。
一、正视对地理教育价值的质疑
尽管学校地理教育,能促进学生思想品德健康成长,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能提供丰富的地理知识并发展学生智能;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等,学校地理教育的功能和价值,人们都耳熟能详。但英国学者Graham Butt在《Reflective Teaching of Geography 11-18》一书中尖锐地提出质疑:“地理教育为孩子们走向社会准备了什么?值得一提的是,地理教育能考虑到由‘经济变革、技术革新、国际竞争的趋势、英联邦的就业前景等等’所引发的主要社会变化吗?简而言之,21世纪的地理教育能够为人们提供一份严格精密的日程表吗?”(Warf,1999;Massey,2001)。
在许多与教育专家讨论的场合中,地理工作者常需面对下列的质疑(Kent,1998):什么是地理,它有什么用?地理要如何融入整个课程之中,它对其他学科的冲击是什么?地理存在于学校课程之中的主要论点是什么?或者地理这样一门学科对下列的议题有何贡献?“该如何学习地理?为何学习地理是重要的?学习如何与他人一同工作?学习如何内化社会的共同价值观成为自己的一部分?学习在团体中的生存之道”。因此,要明确地说明地理教育的潜在贡献,并使之存在于所有教授地理或学习地理的人的心中。
姑且不论这些质疑是否尖刻和要求过高,但其“地理教育为孩子们走向社会准备了什么”的质疑是值得我们正视和深思的。这里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地理教育价值未能被正确认识的情形,世界各国皆然,只是程度有别。21世纪地理教育面临新的挑战,地理教育价值值得进一步挖掘。
二、21世纪地理教育面临的新挑战
英国皇家地理学会对于地理学赋予了一个精确的定义,即地理学是关于地球上的地貌、民族、地区及环境的综合研究,是为了生存和生活的一种训练和教育。Graham Butt指出“21世纪教育必然存在大量问题和观念。其中包括一些值得争论和思考的重要问题,比如全球化问题、社会和平问题、人口增长问题和承载力问题、国际间交流、不平等和贫穷问题。将来每科课程都会作为一个角色来教育学生如何尽可能理解和提出问题,并且能够提出独到的见解。同样,地理学也能够在这些问题上提出相当重要的观点。”
英国学者Huckle在1997年指出:“不幸的是,GNC(国家地理课程)目前很少提到地理和社会之间的互动关系。这迫使激进派的地理学者们更加支持‘adjectival’教育,例如环境教育、和平教育、发展教育。这种教育能更有效地让学生去探究这个世界是如何运转、如何变化的”。Huckle相信:学校地理教育改革迫在眉睫。十年之后或者该学科领域中政客们、统治者们的要求和感兴趣的事情普遍发展之后,就该承认本学科已经远离社会的变化,并且远离学术地理和课程理论的发展,然而课程理论是能够使我们更好地达到最终目标的一种理论。我们应该恢复专业性地理教育,反思社会中伴随更大能量和热情的教育挑战。
面对学校地理教育存在的问题,如决策阶层对现代地理的忽视;综合课程计划的改革;对未来地理课的发展研究不够和缺乏对策;高等学校的课程改革计划与基础教育改革不同步;地理科学的新观点和新资料转化成为接受;可实施的课程内容受到限制等等。对此,英国地理界和教育界积极地研究对策,但是“一定程度上学校地理课的前途仍是不确定的”。
英国学校的地理教育面临的新挑战,在世界范围内是具有共性的问题。学校地理教育的兴衰取决于地理教育自身的价值与功能,这既需要地理教育工作者加强宣传的力度,充分展示地理教育的知识教育价值、能力教育价值、思想品德教育价值,也要根据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和环境的变化,革新与充实地理课的教学内容和方式,满足学生将来生活和就业的需要,体现地理科学的应用价值。只有全社会充分认识了地理教育的价值与功能,地理教育才会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光明的前途。
三、地理教育价值的挖掘
地理学科在不断变化,这种变化意味着新知识和新领域不断出现,学科变得相互关联,但是学科的发展离不开空间意识,随着GIS(地理信息系统)和GPS(全球定位系统)的运用,许多东西要增加补充,地理这一自然与文化的桥梁可能会起到统治和支配的作用。地理工作者普遍认为:地理是包含多重训练的学科,能够使那些学习过地理并知道自己周围世界的人更为进步,能够促进他们的文化教养和社交能力。实际上,地理的训练对未来就业的帮助可能还超过大家的想象。如果将来要从事与环境、都市和区域规划、测量与绘图、建筑与景观设计、企管、资讯服务的工作,或者各级政府服务部门,地理训练都有莫大的助益。
地理教育作为一项社会实践活动,随着地理科学的形成而诞生发展,到了现代已逐步形成为一个开放的、结构复杂的系统。为了培养千百万合格的公民,学校地理教育担负着别的学科无法替代的特有的功能。面对新技术革命和市场经济的挑战,面对素质教育,培养21世纪合格人才的需要,地理教育要进一步转变思想,克服不同程度存在的脱离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倾向,进一步挖掘地理教育的价值。高等院校地理系应拓宽专业设置,加强素质和能力的培养,强调竞争意识;教学方式、方法要多样化,努力提高教学质量,不断为国家输送高质量的合格人才。中学地理教育要转变观念,变升学目标教育为素质教育,变封闭型教育为开放教育,变单纯传授知识为传授地理知识与能力,加强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变重教为教与学并重,变单一目标为多层次目标,努力提高教学质量,为祖国的现代化建设,培养千百万优秀的接班人而努力。
在这个智力资源时代,地理教育除了需要具有灵活性以外,其核心则是创新性。知识的发展呈现两大趋势,一是突破,二是融合。突破能产生新知识,融合也能产生新知识,而无论是突破还是融合,都离不开创新。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是人才素质的重要标志。因此,目前地理教育的核心应是创新性,即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同时,利用现代教学技术,设计具有创新意义的教学方案,并改革课堂教学,培养知识经济所需的创新人才。知识经济时代为地理教学改革提供了物质基础,我们只有乘势而上,实施创新教育,才能使地理教育登上一个新的台阶。
四、地理教育要为学生走向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地理探讨的主题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地理教育更是培养新世纪公民不可或缺的一环。对一线的地理教育工作者而言,能够重新思考地理教育的意义,同时积极转变大众(包括对学生、家长、其他科目老师、校长、教育决策者、企业主、一般社会群众)对地理的刻板印象,那么也会为地理教育价值的体现提供契机。
知识经济为我们未来地理教育教学展示了美好的前景,接下来的任务就是观念的转变和更新。我们处在知识爆炸的时代,对于我们教育特别是地理教育的目标不再是单纯的传授知识,而是教会学生运用知识、创新知识的能力。这也是从一种现象中引起多种思考方式,从宏观上综合看待、发现问题,并通过思考和创造性发挥解决问题的能力。21世纪是社会、经济高度发达的知识经济时代,人类将面临许多新问题,如人口、资源、环境、城市化、自然灾害、种族歧视等,其中有许多问题都有很强的地理成分。正如《地理教育国际宪章》中指出的:“深信地理教育为今日和未来世界培养活跃而又负责的公民所必需”,“意识到地理在各个不同级别的教育中都可以成为有活力、有作用和有兴趣的科目,并有助于终生欣赏和认识这个世界”,地理教育在学生综合教育中起到重要作用。这些问题是人类社会生活中的重要问题,我们地理教育虽不可能完全解决,但应结合这些实际问题,给人以思考、认识、判断、处理地理问题的意识、方法与能力,使地理教育切实有用。另外,教师已经转化为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者,他的注意力应更多地集中于解决问题而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应注重知识的提炼;他应负责设计、编排各种教学活动,给学生创造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机会,做好学生自主学习的领路人。特别是通过运用电化教育、多媒体等多种教学手段,重视学生参与,重视实践活动,课内外结合,着力培养学生自己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和实践能力。
地理学不是单独存在的,它与其他相关学科处于一个共同的网络体系中,并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因此,任何一种割裂地理学与其他相关学科之间联系的做法都是应该批判的。而且,地理学主要是研究关于地表的知识,它研究区域自然的、人文的状况,这就决定了地理学研究的本质特征——综合性和区域性。它关联到许多别的学科,因为每一事实,既可以成为地理学的对象,也可以成为相关联的系统科学的对象。所以,强调学科之间的渗透、交叉和综合是21世纪地理教育的重点之一。地理教育的目的,应该是为学生提供坚实的科学基础和培养学生形成综合、多角度考虑问题的思维品质。
知识经济的发展使我们地理教育者大有用武之地,同时对地理教育的环境、方式、目的又是严峻的挑战。怎样使地理教育走出低谷与高科技时代接轨,怎样提高全民的地理素质,可持续地发展我们的经济,怎样把我国由“教育大国”变成“教育强国”,这些问题不是一朝一夕,也不是个别教师或学校就能解决的。地理教育是全社会的公共事业,需要全社会的认可,更需要政府的支持。21世纪是可持续发展的时代,需要有地理素质的综合人才;21世纪的公民应具有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知识和观念。因此,重视地理教育势在必行,地理教育要为学生们走向社会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