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流通业中小城镇是出路,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出路论文,城镇论文,医药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根据中国“入世”承诺,2003年,我国逐步开放药品分销服务领域,有条件地允许外国批发商和零售商进入中国市场。同时,国家先后推出了医药零售企业中外合资、跨区域经营、网上药店试点等政策,打破了医药零售业的区域壁垒。在宏观大环境的影响下,医药零售业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投资热潮。然而对于零售企业来说,要想在中外并存、群雄并起的医药零售市场上闯出一方天地,选准突破点是关键。
中小城镇孕育大商机
大中医药企业都正忙着在大中城市跑马圈地,无暇顾及中小城市,并且认为中小城市市场小,利润相对也小,不值得开发,但仔细算来事实并非如此。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人口近9亿人, 占总人口数的72%左右,1997年以来,全国农村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9020亿元,手中持有现金7200多亿元,两项合计为16,220亿元,预计今后几年将以10%左右的速度递增。从农村消费结构来看,衣、食、住支出占总支出比例将逐年下降,文化娱乐、医疗保健支出将明显增加。1998年的医疗保健消费额比1978年增长了9倍,近两年呈继续增长的良好势头。 在城乡药品消费总量中,占人口总数72%的农村人口,药品消费仅占全国药品消费的53%,而占人口总数28%的城市人口,却占47%。近年来农村经济发展虽然较快,但医疗条件和用药水平与城市相比,差距较大,目前农村人均药品消费仅相当于城市的七分之一,因此,农村市场消费潜力相当大。目前农村药品消费年人均为12元左右,预计到2005年将达到年人均25元左右。 “十五”末期人均药品消费水平将比“九五”期末增长1倍以上,消费总量增加110亿元。
另一方面,在中小城市和城镇市场中,医药公司的规模都不大,管理很不规范,处在原始的小摊小贩状态,很容易整合。而且,由于消费水平较低,各项费用很少,成本较低,故资金风险也较小。
定位在中小城市及城镇也可避免直接与外资企业正面竞争。当前中国入世,外资医药大举进入,其首先选择的目标必然是大中城市,激烈的竞争将无法避免。如果企业以中小城市和城镇为阵地,不仅能避免与外资企业的直接竞争,还可以抓紧时间进行自我发展及调整壮大,打好基础,做大做强。
另外,从行业发展的角度看,这是必经之路。由于中国医疗制度改革开放较晚,正处在高利润向低利润过渡的转型时期。当大家把大中城市市场瓜分完毕时,发现几轮激烈竞争已没有多少利润时,自会转向中小城市市场。而且,在行业渠道变革时期,谁先迈出第一步,谁便是最大的受益者,这也是营销学中所说的“先入原则”。
规避风险谨记三条
一、该市场的开发对人才的要求很高,一点也不亚于大中城市对人才的要求。诸如三级营销管理中心,其实集品牌经理负责制、风险创业基金制及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之精华于一体,才能保证市场的高效运作。并且,与高素质人才相适应的工作环境以及相配套的制度,目前三级市场的企业,极少有公司能够提供。
二、该市场分散且管理落后,关系比较复杂,不像大中城市那样规范,有时遭遇地方保护主义,会受到地方的打击和排挤。
三、在初期由于市场消费能力较弱,产品价格较低,利润会低于大中城市同类产品,投资回收期相对较长。
许多企业担心没有经营低端市场的经验,没有成功的信心。其实,只要充分的研究城镇市场的市场特性、了解低端消费者的真正需求,并制定相应的营销策略,建立有效的销售网络,在这个市场还是大有可为的。武汉红桃K集团以生产、销售红桃K生血剂(有效成分卟啉铁)著称。成功的营销策略是红桃K口服液在众多的保健品中脱颖而出的关键。在红桃K集团公司的总营销额中,有70%的份额在农村市场, 他们数年的营销事实表明:只要有适应农村特点的营销策略,并能坚持、适时地进行调整、实施,农村市场做好并不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