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力学原理在羽毛球运动中的应用论文_孟丽君

浅析力学原理在羽毛球运动中的应用论文_孟丽君

孟丽君(天津体育学院 天津 301617)

摘要:羽毛球运动中常用技术动作如:高远球、杀球、吊球以及搓球等是羽毛球比赛过程中使用率较高的技术动作。本论文运用文献资料法、数理分析法、归纳演绎法和逻辑分析法,对羽毛球主要技术动作进行了运动学研究,本研究结果对羽毛球教学、训练和比赛等实践活动具有指导意义。通过对羽毛球运动员运用频率较高的技术动作进行运动学分析,得出技术的量化数据,并分析找出羽毛球运动员此技术的常见问题,分析症结所在,使其克服运用该技术的难点,掌握科学合理的动作要领,预防运动损伤,提高运动成绩。

本文希望借鉴现有羽毛球文献资料,进一步完善羽毛球运动员各技术动作的生物力学理论,并对不同层次羽毛球运动员的训练、比赛进行理论上的补充。

关键词:羽毛球;关键技术动作;运动生物力

中图分类号:G647.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257-2826(2018)07-016-01

1.研究综述

1.1羽毛球运动的起源和发展

羽毛球运动是一项深受广大群众喜爱的体育运动,它是全面锻炼身体、增强身体机能的良好手段,也是培养良好的道德风尚、陶冶情操的有效方法,通过锻炼和比赛,可以培养顽强的拼搏精神和优良的意志品质,还能提高参与者的身体素质,培养他们健康、积极向上心理素质。

现代羽毛球运动发源于英国的一个村庄里的游戏。传说在 1860 年,英国格那斯哥郡的伯明顿镇,一位公爵在自己的庄园中招呼朋友,后下雨朋友们随即退回屋中,有人提出一种可以在室内进行的游戏叫做“毽子板”,这种游戏吸引了大家的兴致,他们把它带回自己的城市并传播开来,后这种游戏被称为“伯明顿(badminton)”。1886 年英国出现了世界上第一部正规完整的羽毛球比赛规则,世界上第一个羽毛球协会与 1893 年在英国成立,而首届羽毛球比赛----全英羽毛球锦标赛于 1899 年也是在英国举办的,这个赛事延续至今,影响广泛。因此,国际上普遍认为现代羽毛球运动发源于英国。

1.2羽毛球的力学研究

1.2.1关键技术动作—高远球的力学分析

把球打得既高又远,使球飞行至对方场地的端线上空后,垂直下落到端线附近场区内的一种击球方式叫高远球[1]。高远球技术也是杀球技术和吊球技术的基础,从一般的教学顺序上讲,初学者们在刚刚开始接触羽毛球运动时往往都是从高远球技术开始学习的,可见高远球技术在羽毛球后场技术中的重要性[2]。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关于高远球技术的研究也有所涉及,但大多是与杀球、吊球相结合,主要针对的是击球瞬间时身体某部分的变化,以期达到动作的一致性,如:Tsai,C.L.,ang,C.,Lin,D.C.&Chang,S.S.(2000).在Biomechanical analysis of the upper extremity in three different badminton overhead st; roke中,利用生物力学的分析手段对运动员在击打高远球、吊球和杀球时上肢动作的变化进行解析,为如何保持后场头顶击球动作的一致性提供了理论帮助。

1.2.2关键技术动作—搓球的力学分析

搓球属于一种小球技术,主要是靠手腕手指等小肌群发力,才能很好的控制回球质量。王禾、李秀莲[3]在《搓球技术的生物力学分析》中认为,研究了球与球拍的冲击速度与反弹力的控制问题。同时还指出搓球技术动作质量的重点是球拍拍面与球托底部的搓击方向及控制与球抽的夹角是30一60“为最佳。利用三维高速摄影图像解析技术,运用生物力学原理和方法,对羽毛球网前搓球技术进行测试和对比分析,寻求网前搓球技术动作各环节运动的规律和特征,得出网前搓球技术的具体运动参数和量化指标,并在此基础上再进行解剖学、生理学和力学原理综合分析,对受试者动作技术做出诊断、分析与评价,丰富羽毛球教学理论,补充和完善网前搓球技术的生物力学研究,旨在为羽毛球网前搓球技术评价、教学与训练提供理论参考,促进我国羽毛球技术水平提高和羽毛球运动的发展。

1.2.3关键技术动作—吊球的力学分析

吊球具有较大的威胁性和隐蔽性,是调动对方、打乱对方攻防节奏、为自己创造进攻机会的一种击球技术。比赛过程中,运动员充分发挥吊球的威胁性和隐蔽性,综合运用后场击球技术,能有效的贯彻现代羽毛球技术风格发展中“活”这一指导思想。2004年刘卉在体育科学上发表《上肢鞭打动作技术原理的生物力学研究》通过对鞭打类项目的技术进行分析,在一定简化的基础上建立了人体上肢3环节7自由度的环节链多刚体模型。另外还有吴鸿春发表在贵州体育科技的《人体鞭打动作的生物力学分析》(1958)。羽毛球运动相关的生物力学研究,主要集中在器材、场馆的研究;对羽毛球技术的生物力学研究主要集中在杀球这一技术上,对吊球技术的生物力学研究基本没有。鉴于此,借鉴后场杀球技术的生物力学研究的研究基础,展开对后场正手吊球技术的生物力学研究,揭示吊球技术中下肢、躯干、上肢的空间运动规律与特征,以期为以后吊球技术的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2.个人见解

综观上述,通过国内外众多学者对羽毛球技术、理论进行相关研究,发现国内外研究成果较多,而且理论研究的成果较为深入,对羽毛球运动能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而能够应用到羽毛球运动的具体训练与实践过程中,国内外学者对羽毛球运动的发展趋势、技战术体系分析较为明确,尤其是从实验性角度对实验数据进行专业分析,同时对一些技术动作的运动环节原理做出了特征分析,然而对于羽毛球各个技术的生物力学原理还不够明晰,对不同技术的不同时间维度产生的关节角度、力量速度变化的研究又少之又少,略显单薄。因此本文希望借鉴现有羽毛球文献资料,进一步完善羽毛球运动员各技术动作的生物力学理论,并对不同层次羽毛球运动员的训练、比赛进行理论上的补充。

参考文献

[1]张搏,邵年.羽毛球.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7.13

[2]王禾,李秀莲.羽毛球后场单脚蹬跳步技术分析[J].福建体育科技,1990,7:39-42

[3]许艺红.我国优秀羽毛球运动员网前搓球技术生物力学分析[D].湖南师范大学,2011

论文作者:孟丽君

论文发表刊物:《基础教育课程》2018年7月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6/14

标签:;  ;  ;  ;  ;  ;  ;  ;  

浅析力学原理在羽毛球运动中的应用论文_孟丽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