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五”期间我国纺织投资述评及建议_投资论文

“九五”我国纺织投资评析及若干建议,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建议论文,我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九五”是我国纺织工业发展历程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五年。纺织工业的压锭、分流、扭亏为盈三大任务均顺利

完成。纺织工业初步完成了结构调整,这一成果的取得,同我国纺织工业的投资力度及合理控制密切相关。

一、“九五”我国纺织的投资总量

从分管理渠道看,“九五”期间纺织工业的基本建设投资为261.66亿元,占全国基本建设总投资的0.46%,更新改造投资572.39亿元,占全国更新改造总投资的2.64%。实际需要总投资2728.02亿元,各年总计完成投资仅955.43亿元,占实际总需求的36.49%(见表1),说明我国纺织“九五”投资的重点为更新改造,且投入不足,各年投资呈高—低—高不均衡发展态势(见图1)其中以2000年投入最多,实际总投入为309.3亿元。而1998年实际总投入99.5亿元,比上年同期下降31.33%,为投入最少年[1]。

表1 “九五”期间纺织总投资情况[1]

┌─────────────────┬────────────────┐

│项目

合 计 │项目 合 计 │

├─────────────────┼────────────────┤

│ 计划总投资/亿元 2871.19│ 各年施工项目总计/个10470 │

│实际需要总投资/亿元2728.02│ 各年投产项目总计/个 6895 │

│各年总计完成投资/亿元 955.43 ││

└─────────────────┴────────────────┘

图1 “九五”期间纺织各年投资情况[1]

按照国家纺织工业局统计中心出版的《中国纺织工业统计年报》数据,各种经济类型的投资额在纺织投资总量中所占比例(见图2)表明:虽然国有经济仍占较大份额(39.7%),但其他各种经济类型的投资几乎均在10%左右,可见纺织行业的经济类型结构呈现以国有为主,多种经济形式并存的态势[2]。

图2 “九五”期间我国投资分布比例

“九五”时期,国家为纺织业投入了三期国债项目,其投资金额分别为44.94亿元、46.54亿元和34.52亿元,在纺织工业的技改项目资金来源方面起了重大作用,促进了纺织业的技术进步。

二、“九五”我国纺织的投资结构

(一)“九五”期间我国纺织投资的行业分布

我国纺织各行业投资见图3。在基本建设投资中,基本纺织业95.57亿元,占纺织全行业基本建设总投资的36.5%;服装及其他纤维制造业31.96亿元,占总投资的12.2%;化纤制造业投资110.8亿元,占纺织全行业总投资的42.3%;化纤专用设备制造业0.8亿元,占0.3%;纺织、服装、皮革工业专用设备制造业6.8亿元,占2.6%;纺织行业中其他投资15.8亿元,占6.0%。更新改造投资中,基本纺织业投资357.6亿元,为投资最大行业部门,占纺织全行业更新改造总投资的62.5%;服装及其他纤维制造业投资41.08亿元,占总投资的7.2%;化纤制造业投资145.4亿元,占纺织全行业总投资的25.4%;化纤专用设备制造业0.4亿元,占0.1%;纺织、服装、皮革工业专用设备制造业14.0亿元,占2.4%;纺织行业中其他投资13.8亿元,占2.4%。表明我国纺织各行业中,基本纺织业仍是投资重点,其投资量明显大于服装及化纤等行业[2]。

图3 “九五”纺织各行业投资比例

按经济类型划分(见表2),基本建设投资中,国有经济123.16亿元,居第一位。外商经济为50.31亿元,居第二。港澳台经济、股份制经济、其他经济和集体经济分列第三、四、五和第六,投资额分别为29.44亿元、28.18亿元、23.24亿元和7.31亿元。更新改造投资中,按经济类型投资额排序为国有经济293.35亿元、股份制经济99.75亿元、其他经济56.79亿元、港澳台经济49.86亿元、外商经济40.97亿元和集体经济31.66亿元。表明由于我国纺织业的投资主体仍为国有经济。就行业而言,基本建设投资中,服装及其他纤维制造业外商投资居首位,化纤设备制造业以其他经济投资为主,而基本纺织业、化纤制造业、纺织设备制造业及其他行业则均以国有经济为主。更新改造投资中,国有经济均为投资首位。

表2 我国纺织工业分行业按经济类型划分投资情况[2]万元

基本建设

国有经济 集体经济 股份制经济 港澳台经济 外商经济 其他经济

纺织业49949367129 41144

93910

17339580643

服装及其他纤维制造 52442 5194 58 833 62986

88108 52075

化纤制造 547231 458

177413 94014 200125 88367

化纤设备制造

1702

0 0

0 1994 4168

纺织设备制造

51657 148439725345003 4110

其 他 79109 153 040967

34465 3009

更新改造

国有经济 集体经济 股份制经济 港澳台经济 外商经济 其他经济

纺织业2090579

234607 499701

188832 193792368588

服装及其他纤维制造 12677229451 7482952669 70407 56685

化纤制造

57543234517 382936

215954 127241118094

化纤设备制造2350 10 0

184 0

1176

纺织设备制造

7048017669 339472956

7452 7906

其 他 67861 305 607538003 10767 15412

就国债投资而言,“九五”期间第一批国债投资的投资重点为棉纺业的压锭工作和技改升级等。第二批国债的投资的重点行业为化学纤维制造业,其占了80%以上的份额。第三批国债对化纤行业投资明显下降,显示了由于1998年开始出现化纤行业产能过剩情况,国家开始有针对性地进行宏观调控。

(二)“九五”期间我国纺织投资的地区分布

“九五”期间,我国纺织行业投资数额中,总量居于前八位的地区为江苏、山东、广东浙江、河北、福建、湖北、上海。各地区的投资实施情况和基本建设及更新改造投资情况见图4[2]。

从中可看出由于我国纺织总体水平落后,各省更新改造投资额都高于基本建设投资额。江苏、山东这两个传统的纺织强省,在投资完成数额上大大领先,但各省也都存在较大的投资缺口。

图4 “九五”期间纺织投资地区分布

“九五”期间三批国债项目投资的地区分布为:第一批国债主要投资于几个传统的纺织大省,其中江苏及山东占了近44%的份额,成为国家的投资重点。第二批国债投资的地区分布则呈现较大的均匀性,显示了国家投资重点突出,同时也兼顾了地区发展的平衡。第三批国债投资的地区分布中,几个传统纺织强省仍然占了投资的重点,全部三批国债投资的地区结构,按投资多少前十位依次排序为:江苏、辽宁、山东、河北、上海、湖北、浙江、河南、吉林、广东,其中第一位的江苏占总投资的17.37%,第二位的辽宁占总投资的9.54%,第三位的山东占总投资的8.52%。

(三)“九五”期间我国纺织投资的资金来源结构

“九五”时期,我国纺织投资共计1049.6亿元,其中实际完成投资955.43亿元,各种资金来源分布见图5[2]。从中可以看出,自筹资金占有相当大的比例(41.1%),加上国家预算内资金(10.6%)和国内贷款(25.2%),三项共占总资金的四分之三强。而不仅可以解决资金来源问题,同时也可更有效地引进先进技术及国外的先进管理模式的外资利用率。

图5 “九五”我国纺织投资资金来源分布

三、“九五”我国纺织投资的主要问题

“九五”时期,纺织业作为突破口成效显著。纺织投资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全行业均实现了利润的较大增长,建成了一批高档纺、织、染项目和聚酯及化纤抽丝项目,技术改造投资实施了结构调整专项、双加专项、出口专项、双高一优专项,使行业技术、设备水平、行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等均得到优化和改善。以服装面料为突破口,以顶替进口、扩大出口为目标的国债专项,极大地推动了行业结构调整,使行业生产能力进一步提高,每年可顶替进口面料14×10[8]m,节汇9.3亿美元。但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也应看到,“九五”期间,我国纺织投资仍存在诸多不足,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

(1)投资总量不足,投资尚存在较大缺口。如前所述,“九五”期间,纺织工业计划总投资为2871.2亿元,累计已完成投资1888.9亿元,还需投资982.3亿元。其次,基本建设投资仅占全国基本建设总投资的0.46%,更新改造投资仅占全国总投资的2.64%。纺织工业作为我国的传统工业在入世后,由于配额等限制的取消,必会获得较大发展空间,可见目前其投资与发展是不相适应的,投资缺口还较大,必将影响纺织业的升级和发展。

(2)投资区域结构不够合理。从“九五”总的投资情况及三批国债投资的地区分布可以看出,仅江苏一省就占到三批国债投资的16.1%,几个传统纺织强省占到纺织行业投资的近一半,投资区域过于集中,这与国家提出的“东棉西移”等区域布局战略及有效利用投资促进区域合理布局,充分发挥中西部地区的原材料优势、劳动力优势的总体原则是不相协调的。

(3)投资行业结构不够合理。“九五”期间,我国纺织投资多集中于基本纺织业,基本纺织业投资又主要集中于淘汰棉纺业的落后生产设备,更新设备,优化产品结构。对化纤业的投入主要用于提高产能。根据纺织业发展趋势,国家采取优先发展上下游产业,强化中间产业的政策。即加强对纺织原材料(主要是化纤)和服装业的投入和建设。“九五”期间对服装这一利润增长点显然投入不够,而且作为纺织产业先进产品的骨干支撑部分——纺机设计与制造,我国明显滞后于世界先进水平,“九五”期间投入也不够。

(4)投资资金来源不够合理。我国“九五”纺织行业投资也存在结构性缺陷,国内贷款、国家预算内资金、自筹资金三个资金来源就占了全行业投资资金来源的四分之三强。对债券等合理融资工具,企业明显缺乏应用经验,投资资金来源中债券仅占到0.2%,可见发展空间尚很大。而且未充分利用外资,外资占投资资金来源的15.4%,我国纺织业正处在发展时期,而国内金融资产又比较缺乏,纺织投资应充分利用发达国家的产业转移机会,充分利用外资。而且投资增长过度依赖国债的发行,其他投资尚未有效带动。过分倚重于国债投资,必会使投资后续力度不强,无法支撑纺织工业的持续发展。

(5)投资配套政策不到位,投资效益较低。由于历史原因,我国尚未形成有效的国家投资跟踪监督机制。现阶段纺织业投资仍是单纯的发放式投资,资金一旦发放,不能有效跟踪,是否能取得预定的投资效果,完全依赖于企业的经营能力。“九五”期间,纺织行业投资经济效益不高,投资第一位的棉纺业经济效益逐年下滑,各年纺织投资的施工项目数总计为10470个,可各年投产项目数总计为6895个,仅占总施工项目数的65.9%,可见项目快速产生效益能力还较差。

四、搞好“十五”投资的若干建议

(一)国家政策支持和调控

(1)坚持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大对西部企业的投资力度,增发的国债主要用于加快已有国债投资项目的竣工投产,用于增加技改贴息,更好地发挥财政资金对发展现代纺织的作用。

(2)规范政府投资行为,建立公平的投资分配机制。对行业和企业实施“区别对待、择优扶持的原则”对效益高、资信好、投资回报率高的企业和项目相应增大容资额度。对资信差、效益不好的企业,应从严要求投资比例。

(3)对国家投资的实施实行层层责任制,加大督查和指导的力度,规避重复建设和盲目建设,确保投资效果及对企业该项投资效果的评价和奖惩的公正性和合理性。

(4)建立投资效果评价和奖惩机制,促进企业诸方面能量的充分释放,引导企业将企业目标统一于行业和国家的整体目标,从而促进企业目标与行业和国家目标的共同实现。根据投资效果的评价结果,对超额完成者,可按超额比例给予追加贷款、延长还贷期限、现金奖励、无息贷款等激励措施,对投资效果不好者,则应追究企业负责人特别是投资专项负责人的责任,并按照构成不良效果的原因和程度给予企业和有关人员必要的惩罚。

(二)行业的配套措施

(1)行业应根据国家“十五”发展规划和纺织行业“十五”期间的国际和国内市场发展需要,制定科学合理、前瞻的纺织投资规划和导向性项目规划,在努力争取政府投入的同时,应积极引导社会资金,特别要吸引更多的外商投资,加大对染整业、纺织机械制造业和服装业的投入,加大对中西部的投资力度,使全行业投资总量与各行业投资比例、基础建设投资与更新改造投资比例、技术改造与上新项目比例及投资地区分布更为合理,投资保持适度的年增长速度,从而提高全行业投资的整体经济效益。

(2)充分发挥协会、银行和高等院校的专业特长,为企业提供全方位的咨询指导,包括:投资基本知识、融资运作程序和技巧、纺织业投资特点、典型案例、投资风险防范的方法、与投资有关的法律、法规和惯例及相关知识等,最大限度地帮助企业选好投资项目、规避投资风险,取得最佳的投资效果。

(3)行业应建立“十五”投资的督察指导组,实施企业、协会专人负责责任制。对每一国家投资项目实施“大手册”管理方式,定期、定项的追踪检查、指导,协助企业确保专款专用,专项账户,专项管理,从而提高投资的使用率。

(三)企业应有的对策

(1)企业应尽快转变观念,构筑企业融资的新体系。企业可采用多渠道融资方式,如对上可向国家、银行贷款,用足用好国债投资和财政债卷贴息,对下应加大企业内部筹资,对外则应充分利用我国“入世”对纺织业的良好影响,加大吸引外资和社会投资的力度,以夯实企业技术创新资金的基础,解决长期制约纺织工业发展的瓶颈问题和技术水平落后问题。

(2)及时准确地了解原材料市场、技术、设备市场、劳动力市场、产品市场和金融、货币等市场信息,并能依据这些信息,综合、准确地对投资项目进行可行性分析,确定最佳的投资方案。

(3)不断采取积极措施正确揭示和合理规避投资风险,对投资全过程实行动态管理,并善于做好与投资活动有关的方方面面的工作,使“借鸡生蛋”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4)提高投资的技术含量,确保投资效益。企业加大技改投资力度,把技术开发和技术引进密切结合起来,切实提高投资的技术含量,做到在开发的基础上引进,在引进的基础上创新,真正用高新技术来改造纺织业。

标签:;  ;  ;  ;  ;  ;  ;  ;  

“九五”期间我国纺织投资述评及建议_投资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