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子长县人民医院心内科心内科 陕西延安 717300)
【摘要】目的:分析瑞替普酶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4年1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48例为观察组,收集同期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45例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予心电监护、吸氧、对症支持等常规治疗。采用瑞替普酶静脉溶栓。溶栓前,对照组患者予普通肝素,观察组予低分子肝素腹壁皮下注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再通、血管再通情况及4周内牙龈、口腔、消化道等出血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临床再通率和血管再通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4周内牙龈、口腔、消化道等出血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替普酶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在保证疗效的同时可有效减少出血并发症。
【关键词】瑞替普酶;低分子肝素钙;急性心肌梗死
【中图分类号】R54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13-0097-02
2014年1月—2017年12月我院采用瑞替普酶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48例,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4年1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48例为观察组,其中男28例,女20例,年龄70岁,平均55±6.4岁;收集同期我院收治的性心肌梗死患者45例为对照组,其中男25例,女20例,年龄68岁,平均52±6.3岁。所有患者均符合急性心肌梗死诊断标准,发病12~24h,无溶栓禁忌症。排除肝、肾功能严重损害,合并近期脑血管事件、活动性内脏出血及外科大手术史患者。两组基线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予心电监护、吸氧、对症支持等常规治疗。采用注射用瑞替普酶18mg溶于10m注射用生理盐水,缓慢静脉注射,时间2min以上,30min后重复用药1次。溶栓前,对照组患者予普通肝素,首次剂量5000u静注,之后1000u/h或每4小时100u/kg静滴,静脉使用不超72h,改为腹壁皮下注射,每12h用药1次,监测凝血时间,每2~4h 1次,根据测定结果调整普通肝素用量,稳定后每6小时监测1次,连续给药7d;观察组患者予低分子肝素100u/kg,腹壁皮下注射,每12h用药1次,连续给药7d。溶栓前后予口服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治疗。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临床再通、血管再通情况及4周内牙龈、口腔、消化道等出血并发症发生情况等。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者临床再通率和血管再通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4周内牙龈、口腔、消化道等出血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3.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发病急危、病情进展迅速、死亡率高。其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为早期紧急开通闭塞血管,恢复心肌血流灌注,缩小梗死面积[1]。对于一些不具备开展急诊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条件的基层医院,药物溶栓仍然是首选。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酶衍生物即瑞替普酶为第3代溶栓药物,是一种特异性纤溶酶原激活剂,选择性高,在循环系统中只与纤维蛋白结合才具有出活性,不影响机体的生理性凝血机制,出血并发症少。加上其缺乏与肝脏结合的受体,在肝脏代谢的特异性降低,因此,半衰期延长,适宜静脉注射[2,3]。
在溶栓治疗后,通常需应用普通肝素进行抗凝治疗,普通肝素具有抗血小板和抗凝血酶的双重作用,但具有需监测凝血时间、易致出血等缺点[4]。低分子肝素分子量小,生物利用度高,抗凝血酶活性能力比普通肝素强,不改变凝血酶原时间和凝血酶原消耗时间,不会对血管壁和血小板产生不利影响,因此,造成出血的可能性很小,安全性高[5]。
本文结果显示,两组患者临床再通率和血管再通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4周内牙龈、口腔、消化道等出血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瑞替普酶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在保证疗效的同时可有效减少出血并发症。
【参考文献】
[1]张新梅,胡允兆,陈样新,等.急性心肌梗死住院死亡危险因素分析[J].广东医学,2013,34(2):260-263.
[2]曹茂荣,庄秋红,孙大炜,等.瑞替普酶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35例[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8):1894-1895.
[3]田野,张陈匀,吴曼,等.瑞替普酶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溶栓治疗中的疗效与安全性[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5,36(9):2535-2536.
[4]张弓,程国杰,胡硕强,等.标准化肝素抗凝治疗方案在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导刊,2016,18(4):385-386.
[5]李婷婷,郝应禄,李燕萍,等.低分子肝素在阿替普酶溶栓治疗中的应用[J].昆明医科大学学报,2016,37(5):93-96.
论文作者:高金祥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8年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30
标签:肝素论文; 心肌梗死论文; 患者论文; 统计学论文; 并发症论文; 分子论文; 溶栓论文; 《心理医生》2018年1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