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开设邓小平理论课的做法和体会,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邓小平理论论文,北大论文,做法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997年暑期之后,北京大学正式开设了“邓小平理论课”,到目前,在4个课堂近600名学生中完成了两轮教学试点工作,并取得了初步成功。学生上课之踊跃,学习热情之高,课堂气氛之活跃,教学效果之好,在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是多年少见的。邓小平理论课成为深受学生欢迎的一门课程。
北大开设“邓小平理论课”取得初步成功后,李岚清副总理和中宣部、教育部的领导高度重视,及时给予充分肯定,宣传媒体也做了大量报道。1998年4月20日,岚清同志邀请北大从事邓小平理论课教学的 12名教授到中南海座谈,直接听取汇报,并就如何搞好“邓小平理论课”建设做了重要指示,这对我们是巨大的教育和鼓舞。北大开设“邓小平理论课”时间还不长,还处于试点阶段,许多方面有待于改进和完善。
一、充分认识开设邓小平理论课的重要性
1997年上半年,按照原国家教委关于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要“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的要求,学校决定从当年暑期后正式开设邓小平理论课,先行试点,逐步推开。学校党委要求,一定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精益求精的态度,集中力量搞好试点,使邓小平理论课成为全校一门重点课、精品课。
为什么要在大学中开设邓小平理论课,学校党委有这样几点基本认识:第一,党的十四大确定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党的十五大进一步在党章中规定邓小平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并且把“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作为今后一个时期全党工作的主题,号召兴起一个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特别是邓小平理论的新高潮。对于党的十五大做出的这个重要历史性决策,高等学校应当作出积极响应,我们必须站在关心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历史高度,充分认识学习邓小平理论的极端重要性。
第二,北京大学是中国最早研究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基地,早在1920年,李大钊等革命先驱就在北大正式开设了一批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这是我国第一次把马克思主义引入大学课堂,编成教材。在新的历史时期,北大应当继承、发扬研究和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优良传统,在学习、研究和传播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方面做出新的贡献。正如党的十五大报告所指出的:“坚持邓小平理论,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高举邓小平理论的旗帜,就是真正高举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旗帜。”
第三,改革开放20年来,北大有了历史性的大变化、大发展。特别是进入90年代以来,在邓小平南方谈话的指引下,北大出现了过去少有的改革、发展、稳定相互促进的好形势,其根本原因就在于指导思想发生了历史性飞跃,在邓小平理论的旗帜下,广大师生员工团结凝聚了起来。进一步学习贯彻邓小平理论,对巩固发展北大的好形势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也是实现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目标的根本思想保证。
第四,学习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我们培养出的学生,能否担负起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历史重任,能否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关键在于能否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头脑,树立起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奋斗的政治方向和坚定信念。正如李岚清副总理在高等院校邓小平理论课座谈会上所指出的:“只有把学生的思想统一到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上来,才能把他们培养成高素质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同时,我们也希望通过开设好邓小平理论课,推动整个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的改革,把邓小平理论的精髓和巨大活力注入到“两课”中,开创“两课”教学的新局面。
近年来,我们一直把用科学理论武装人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首要任务。以学习和贯彻邓小平理论为重点,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教学改革。党校、团校把学习邓小平理论作为主要培训内容。学生社团邓小平理论与实践研究会也非常活跃,即将汇编出版近30万字的学生研究邓小平理论的专集。1993年,学校建立了跨学科的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中心,成为组织理论骨干、推动邓小平理论研究的一个基地。学校坚持每年召开一次全校性的邓小平理论研讨会,每两年出版一本研究邓小平理论的论文集。教师撰写出版的研究邓小平理论的专著已有十几部,发表的论文有300多篇, 并且涌现了一批在校内外都有一定影响的研究邓小平理论的知名专家。这些,都为开设邓小平理论课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二、充分发挥北大多学科的优势, 精心选聘高水平教师,这是邓小平理论课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
邓小平理论是一个涉及众多学科的博大体系,有许多理论上的突破和创新,作为一门课程来讲授,还处于探索和初创阶段,仅靠一个院系或某个教师,难以胜任教学任务。在筹划开设邓小平理论课时,我们强调一定要发挥北大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和其它哲学社会科学学科方面的综合优势,在全校范围内选聘知名教授,组成阵容强大的专家教学组。这个专家教学组,由前校长、教育部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著名经济学家吴树青教授任首席专家,共有12名教授组成。他们来自6个不同的院系和单位,专业背景包括哲学、政治经济学、 科学社会主义、中共党史、经济学、思想政治教育、高等教育管理等。这些教授对邓小平理论有着坚定的信念,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在邓小平理论研究方面又有突出成果,近年来在校内外作过学习邓小平理论的辅导报告且效果良好。他们既通晓邓小平理论体系,又在某一方面有专深的研究,或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如肖蔚云教授曾任香港基本法起草委员会委员,现任澳门基本法起草委员会委员,在“一国两制”方面是有权威的法律专家。沙健孙教授曾任北大副校长、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现任教育部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是著名的中国革命史和中共党史专家,等等。从全校选聘教师、配置如此强大的教师阵容,而且多位知名教授共同讲授一门课程,这是前所未有的。学校党委也希望通过这门课程的建设,把全校马克思主义理论骨干队伍进一步组织起来,以老带新,逐步扩大,进而通过优才优用、优才优遇等措施,加大对这支队伍的扶植力度,逐步建设起一支政治强、业务精、学风好、教学和科研能力都比较过硬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师队伍。
尽管教学组的成员都是知名专家,每人只承担一讲,但他们对担负邓小平理论课教学的试点任务都十分重视,怀有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对教学工作一丝不苟,精益求精。许多教授反复阅读《邓小平文选》,他们说,要说服学生首先要说服自己,真正弄通弄懂邓小平理论。肖蔚云教授已是74岁高龄了,在盛夏七月,他把《邓小平文选》又通览了三遍,认真地写出了讲稿。张德修教授说,自己虽然只有两小时的讲课任务,但要力求把多年学术研究的心得、把一个学期课程中最精华的内容,提炼到这两小时的教学中。许多教授都不厌其烦、几易其稿,最终形成了比较满意的教材。梁柱教授说,我们要使学生“不惟明字句,而且得精神”,不仅要告诉学生“是什么”,而且要使他们懂得“为什么”。
许多学生反映,在一门课程中能够听到这么多的知名教授讲学,非常难得。他们不仅为教师们雄厚的理论功底、对重大问题的深刻思考和风格迥异的讲课艺术所叹服,而且为老师们对邓小平理论真教、真信、真干的人格力量所感染。
三、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改进教学方式和方法,努力使邓小平理论课的教学生动活泼,别开生面
在邓小平理论课的备课中我们一直强调,邓小平理论是生机勃勃、富有活力的理论,我们千万不能用教条式的说教和呆板的方法,窒息了邓小平理论的活力,降低了邓小平理论的声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我们必须把这个精髓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邓小平理论的最大说服力存在于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广大师生都是改革开放的实践者,是邓小平理论的见证人,只有紧密联系实际,才能使学生有一种亲切感,调动起学生学习钻研的热情。
在邓小平理论课的教学过程中,我们采取自学、讲授和研讨相结合的办法,讲授要力求少而精,给学生留有较大的自学和研讨的空间。在讲授上,采取专题讲座、重点深入的办法,在完整把握邓小平理论体系的基础上,确定了12个专题。这些专题基本涵盖了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既有一以贯之的一条主线索,又抓住了重点和难点。这些专题以教师深厚的专项研究作后盾,进行理论深化,从不同角度阐释邓小平理论。这种专题讲座方式,有利于贯彻“少而精”的原则,有利于讲出特色,讲出理论深度,从而增加了邓小平理论的吸引力和说服力。同时,我们还把课堂讲授、形势报告、收看影像、社会实践、参观访问等结合起来,组织学生参观改革开放成就展览,收看有关邓小平同志和宣传改革开放的电视片,这些都很受学生欢迎。
李岚清副总理指出:“北京大学的经验和各地成功做法的最重要一点,就是切实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学以致用。”在备课阶段,学校把近年来“两课”教学和思想政治工作中学生提出的疑点、难点和关注的热点,梳理成100多个问题,提供给任课老师, 以便有针对性地给予解答。在教学过程中,始终紧密联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联系国内外形势的新发展,注意研究新情况、新问题、新经验和中央的新精神,力求从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上来说明问题,使教学内容既有稳定性,又不断充实新鲜的材料。在每一讲的授课中都留出一点时间,让学生提问题,当场予以解答。我们还尝试用“记者招待会”的方式,举行专场答疑。由几位任课老师出面,对学生关注的各种问题进行回答,师生有来有往,有问有答,互相切磋,教学相长,气氛非常轻松、活跃。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都不回避,敢于表明自己的观点,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这种民主教学、自由讨论的方式,学生也非常乐于接受。
四、学校党政领导对邓小平理论课高度重视, 党委直接领导,多方支持,提供保证
学校的党政领导对邓小平理论课一直给予高度重视,从多方面给予指导和支持,下决心把这门课建设成一门有影响力的精品课程。首先,由党委书记牵头,主管宣传工作的副书记参加,直接领导和组织这门课程,学校有关党政职能部门负责协调,由马克思主义学院负责实施。在师资力量的配备上,也是由党委面向全校选聘高水平的教授组成专家小组。党委的领导同专家组一起三次集体备课,共同商定教学的指导思想、课程体系的设置,专题讲授的内容,联系实际的重点等。学校和院系的党政领导干部带头上台授课,在专家组12名教授中,现任或离任的校级党政领导有5 人,现任或离任的院系党政领导有4人。 学校党委积极为邓小平理论课的开设提供后勤保证,设立专项基金支持课程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同时,学校党委还注意不断总结试点经验,以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五、下一步的打算
1.认真贯彻落实中宣部、教育部关于普通高校开设“邓小平理论概论”课的通知精神,进一步改进完善我校邓小平理论课的教学。从本学期起,邓小平理论课的授课范围已扩展到17个课题,2000多名学生。目前,学校编著的邓小平理论课教材已经出版,同时要尽快建设起邓小平理论课教学的资料信息库,精心选择一批音像教材,形成完整的教学体系。在师资队伍建设上,一方面要加强培训,以老带新,把现有12名专家一分为二,分别带领一些年轻教师承担起教学任务;同时,还要从社会上聘请一些对邓小平理论造诣较深的专家学者担任兼职教师,以带动师资水平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2.认真借鉴开设邓小平理论课的经验,推动“两课”的改革,并逐步开设一批旨在提高学生全面素质的精品讲座。我们在开设邓小平理论课中的一些做法,如党委直接领导,党政齐抓共管;跨学科组织队伍,选配知名教授上讲台;理论联系实际,不断改进教学方式;在把握体系的前提下进行专题讲授等,这些,对“两课”的改革都有借鉴意义。学校已经决定,迅速建立党委领导、党政共管的“两课”改革指导委员会,按照教育部提出的新的课程设置方案和实施意见,统一领导和协调“两课”的改革。从下学期开始,学校将聘请两院院士和知名学术带头人,为师生开设“当代自然科学技术前沿系列讲座”。聘请季羡林、侯仁之、袁行霈、田余庆、叶朗、汤一介等名师大家,开设“中国传统文化系列讲座”。同时,学校还将从社会上聘请音乐、美术、书法、戏剧、舞蹈、影视等方面的著名专家,为学生开设“美学系列讲座”。
3.下学期,我们将以学习江泽民总书记在北大建校一百周年庆祝大会的重要讲话和《邓小平教育理论学习纲要》为主要内容,围绕着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主题和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密切结合学校改革发展的实际,在干部和师生员工中开展一场大学习、大讨论,在对北大百年来的优良传统、科教兴国的历史责任、面向21世纪教育改革发展的方向、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任务、青年学生健康成长的方向等问题上形成统一的认识,从而加快学校的改革发展,开创一个人才培养、知识创新的生机勃勃的新局面,使学校真正成为科教兴国的强大生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