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通过探讨乳腺小管癌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与鉴别诊断要点。得出结论:乳腺小管癌是一种高分化小管结构乳腺癌,其预后良好。
【关键词】乳腺 小管癌 病理诊断 鉴别诊断
【中图分类号】R7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01-0102-01
乳腺小管癌是指由分化好,内衬单层上皮细胞的腺管构成的浸润性乳腺癌,是病理诊断中容易出现误诊的肿瘤之一,本文报告2例并结合文献复习,探讨其组织形态学特征及鉴别诊断的要点
1 材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例乳腺小管癌来自楚雄州人民医院病理科2000-2010年间外检病例。年龄均为42岁,2例肿瘤均位于左乳,1例位于外上,1例位于内下,大小为2.5×1.5cm,3×3cm,边界不清,活动可,质稍硬,无触痛,2例术中冰冻检查报恶性后均行乳腺癌根治术。
1.2 方法 标本经4% 甲醛固定,常规脱水,石蜡包埋,3-5 m 厚切片,常规HE染色及光镜观察,并做免疫组化染色(SP法),所用抗体CK、SMA、P63、ck5/6及试剂盒均购自福州迈新生物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2 结果
2.1 巨检 例1术中冰冻灰白组织一块2.5×2×2cm。质硬、脆、无边界。术后送带乳头的全切乳腺一块14×9×3cm,距乳头1cm处见一手术切口,缝线5针,左腋窝淋巴结18枚0.3-1.2cm。例2术中冰冻黄白色组织一块,5×4.5×3cm,质韧,界限不清。术后送乳腺15×12×3cm,距乳头2.5cm见手术切口,缝线8针,左腋下淋巴结15枚0.3-0.2m。
2.2 镜检 2例肿瘤组织镜下所见基本一致,肿瘤几乎全为癌性腺管无规律地浸润于纤维间、质内,多为圆形或卵圆形,形态温和,与正常乳腺小管相似,但其大小不甚一致,多数带有棱角,有僵直感。小管由单层柱状或立方形癌细胞构成,癌细胞大小比较一致,胞浆较少,均匀红染,胞浆顶部常见大汗脉样顶浆突起。核大小一致,圆或卵圆形,受色深,位于细胞的中央或基底部。核仁多明显,核分裂象少见,小管管腔扩张,含有嗜酸性分泌物,小管周围玻璃样变的纤维包绕。
免疫组织:肿瘤性腺管CK(+)、P63(一)、SMA(一)、CK5/6(一)
病理诊断:乳腺小管癌
3 讨论
乳腺小管癌是从浸润性导管癌中分离的一种乳腺癌,发病率低,占乳腺癌0.59%,10年生存率高达100%[1]。
3.1 诊断
3.1.1 临床特点:此型癌少见,发生率在乳腺癌中<2%[2]年龄23-87岁,平均50岁,多发生在乳房的外上象限,多为单侧,也可为双侧。乳腺X线病变呈针状,边界不清,缺乏钙化。
3.1.2 肉眼所见,大多数肿块小于2cm,个别大者可达12cm[2],肿瘤质实硬,边界不清,常呈放射状,切面肿瘤呈灰白色或黄白色,质地坚硬,刀切时可有砂砾感。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1.3 镜检:镜下肿瘤由小的腺管组成,杂乱无章分布,常呈圆形、卵圆形,管径大小相对一致,也可见形状不规则形成棱角或拉大的腺管,腺腔开放,腔内分泌物少。腺管周围缺乏肌上皮细胞和基膜。腺管由单层上皮细胞构成,上皮细胞温和,形态相对一致,呈立方状或低柱状。细胞核呈圆形、卵圆形。深染,没有明显异型性或仅有轻度的异型性,核分裂象罕见。胞质常呈嗜酸性,偶尔呈透明状,约1/3病例细胞腔缘可见顶浆分泌胞突。间质富于成纤维细胞,也可出现致密的胶原纤维素,丰富的弹力纤维或粘液样改变,小管癌的另一个重要特征是,伴随小管结构的富于细胞性纤维增生性问质。在浸润性小管或问质中有时可见钙化,此外在小管癌内或癌周常常伴有导管内癌或小叶癌样实性条索的浸润。有时也与其他类型浸润癌或纤维脉瘤相并存。目前,对于诊断小管癌所要求小管结构所占的比例尚缺乏统一标准,但WHO(2003)乳腺肿瘤分类中建议,小管结构达90%应为诊断标准,如在肿瘤组织中有50%-90%的小管生长方式与其他类型生长方式相伴存,应归类为癌的混合型[3]。
3.1.4 免疫组化特点 本文2例CK(+)、SMA(一)、P63(一)在小管癌鉴别诊断中有重要意义,E-ca属钙离子依赖的粘附分子家族其介导的细胞粘附系统是上皮细胞建立和保持正常极性及与同型细胞间紧密连接的分子基础。表达缺失同肿瘤的低分化相关。并且同淋巴结转移和预后不好相关,而本文中E-ca阳性,印证了小管癌为一种分化,预后相对较好的乳腺癌。
3.1.5 电镜 可见分化较好的腺管,但缺乏肌上皮细胞和基底膜。癌细胞腔面见有密集的微绒毛,呈扇形分布。相当于光镜下细胞的顶浆突起。有些细胞顶浆膜内陷,有时可深达胞核附近,在横断面上即为细胞内腔或胞浆内微囊。在近小管腔处可见桥柱和上皮栏的形成,显示癌细胞分化较好。
3.2 鉴别诊断
3.2.1 硬化性脉病,硬化性腺病的导管腺泡可呈假浸润性增生,故容易与小管癌相混淆,二者的鉴别点是,硬化性腺病的导管常呈簇状或小叶状,小管多呈分叶状或芽蕾状,高倍镜下,硬化性脉病是由致密的、螺旋状的、挤压拉长的腺体构成,伴有交织状的棱形肌上皮细胞,肌上皮细胞常有不同程度的增生,而小管癌缺乏这种特点。另外laminin和IV型胶原染色可以显示硬化性腺病腺体周围的基膜,而小管癌基膜不连续或缺乏,再有可以选用P63这种抗体来鉴别。
3.2.2 微腺腺病 其腺管小,圆而规则,弥漫浸润性地生长,可出现斑片普遍存在的腺体聚集,上皮细胞没有异型性,缺乏胞突,腔内常有胶质样分泌物,有基膜,间质细胞成分少,免疫组化S-100蛋白弥漫强阳性,EMA和AE1/AE3阳性。
3.2.3 放射状瘢痕 为硬化性脉病的一种类型,由于其中心部常有放射状纤维组织增生,其中有小导管增生受压闭塞,故需与小管癌相鉴别。不同的是,放射状瘢痕中增生的导管均有肌上皮细胞,导管也不向脂肪组织内浸润,周围组织内无导管内癌或其他型浸润癌并存。
3.2.4 高分化腺癌 腺管型浸润性导管癌的腺管比较大,大小形状更不规则,常被覆两屋或多层细胞,核较小管癌高,异型性更明显,核分裂多。
3.3 预后 在乳腺癌的预后判断中,公认的重要因素是组织学分级和有无淋巴结转移。无论从那一方面看,乳腺小管癌都属于高分化的范畴;而且小管癌淋巴结转移率低,受累及的淋巴结很少超过一个。该两例患者腋下找到淋巴结15枚及18枚,但是均无转移。枚决定了小管癌的预后良好。一些研究证明其生存期与实验年龄相配的正常女性相同[4]。
参考文献
[1]傅西林.乳腺肿瘤病理诊断图谱.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3,73.
[2.5]武忠弼,杨光化.中华外科病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658-1659.
[3]龚西騟,丁华野.乳腺病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324.
[4]Liu GF,YangQ,Haffty BG etal clinical-pachologic features and long-term outcomes of tubular carcirnma of the breast compared with mvasive duetal carcinoma treated with breast conservation therapy Int J Radiat Oncol Biolphys. 2009, 75(5):1304-8.
论文作者:赵一,张也频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4年第1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4-3
标签:小管论文; 乳腺论文; 导管论文; 肿瘤论文; 淋巴结论文; 乳腺癌论文; 细胞论文; 《医药前沿》2014年第1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