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使我国各行业发展迅速的同时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发展迈入高质量发展阶段,智慧社会建设蕴藏着供给创新和需求扩大的巨大空间,有助于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智慧城市建设;面临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引言
城市建设是我国基础建设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随着我国社会不断的进步和发展,城市化建设也在朝着更加智能化的方向发展。但是结合当前我国城市建设发展现有的情况来看,虽然人们在思想上对智慧城市建设有足够的重视,但是在实际的建设过程中依旧暴露出了很多的问题需要解决和处理,这样才能够更好的进行智慧城市建设,进而有效的达成建设的任务目标。
1智慧城市的特征
智慧城市是建立在信息通讯技术上的一个复杂系统,联结政府、社区(公司)、市民,将物联网与互联网结合起来,让系统中的各个组成部门更高效、更灵活的进行交互。具有信息化、网格化和智能化的基本特征。①信息化。智慧城市是通过信息数据联结在一起的,交通、医疗、教育等等,信息化已经成为智慧城市的基本特征。智慧城市利用计算机、互联网等实现城市管理开放透明、便捷高效,提高信息传递效率,提升市民生活品质。②网格化。智慧城市区别于传统城市模式,是利用物联网与互联网的结合,将城市各个组成部分连接和融合在一起,各个领域通过高效的信息传递进行交互,不再是孤立的部分。③智能化。在已有的智慧产业相关基础设施的基础上,无论是个人还是企业或是政府都可以进行更加便捷的交互操作。这种多元化的协作方式能够更好的汇集各方资源,及时迅速且有效的推进城市的全方位发展。
2智慧城市建设中面临的问题分析
2.1没有对项目的使用价值等功能进行开发
政府部门机构在实际的智慧化城市建设过程中往往会投入很多的资金和人才力量,通常用于购买较为基础的设备和引进人才方面,希望可以有效的满足人们个性化智慧化城市的建设需求,保证城市建设的智慧化。但是,在实际的建设过程中所使用的技术和人们的实际需求之间有着一定的矛盾,那些较为先进的技术和设备也往往成为了摆设,很难将其应有的价值和作用进行发挥,这也导致了智慧化城市建设脚步的缓慢。
2.2自主研发能力不足,核心技术受制于人
物联网、云计算等新技术是智慧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很多关键技术仍然垄断在国际发达国家手中。智慧技术的研发具有资金投入大、研发周期长、企业承担风险高等现实制约。并且,由于智慧产业本身对经营者具有一定的技术约束,因此我国进入智慧产业领域的仍以中小型企业居多,这些企业相对传统大型企业并不具备资金优势。诸多原因之下,模仿抄袭就成为一些企业的技术发展路线。模仿抄袭可能带来一时的暴利,但是,这并不利于自主创新氛围的培育,也不是企业发展的长久之道。最重要的是,技术和产品没有掌握在自己的手里,这极其容易留下安全漏洞,使信息安全面临极大挑战。
2.3技术发展迅猛
智慧城市建设的技术基础是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信息安全、空间地理信息集成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无所不在的网络。这些领域的技术处在动态发展过程中,并不断被智慧城市建设快速应用。智慧城市建设需要顶层设计,标准体系是智慧城市顶层设计的重要内容。基于迅速动态发展的技术基础和实践经验形成指导智慧城市建设的前瞻性实用化标准体系难度增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智慧城市建设中面临的问题的解决方法
3.1要将项目建设的应用功能价值进行合理的突出
在实际的智慧化城市建设的过程之中,需要科学的将智慧化的项目进行引入,在整个过程中政府的相关部门还需要将项目的应用功能价值进行突出。简而言之就是在针对智慧化项目选择的时候需要将人们的实际生活需求作为基础,要更加的关注于城市居民日常生活中的多种便利需求,这样才能够保证提供的服务可以更好的被大众所接受和认可。智慧化项目在建设的过程中可以从很多的方面进行入手,比如可以从智能化交通工具、医疗、学习、健身等入手,构建更加全面化和科学化的智慧城市,便利人们的日常生活学习。针对此,智慧化城市建设的相关部分机构可以借助微信公众号问卷等多种方式深入了解大众生活中的需求等,结合实际的信息反馈来构建智慧化的城市。
3.2加强试点示范和宣传推广
鼓励开展智慧城市标准化试点、积极开展标准宣贯和推广,提升相关管理和从业人员的标准化意识和业务水平。推动智慧城市领域团体标准发展,激发市场主体制标准、用标准的活力,发挥市场机制和企业主体作用,增加智慧城市先进标准有效供给。定期发布智慧城市标准化白皮书,开展智慧城市标准应用示范案例、标准技术法规汇编。向社会宣传推广智慧城市标准,引导企业、市民等积极使用智慧城市各种应用,以用促建。
3.3城市规划的预见性
所谓的城市规划预见性,指得是以满足城市内部居住者需求为中心。它往往需要一定的系统的方法和工具进行大量数据的采集。通过大数据的多方显示比,最终让公共权力和市场资本能够满足城市居民所需要的所有需求,甚至城市在此基础上还可以满足周边小城镇的一些对应需求。
3.4实现关键技术上的突破,保障信息系统安全
自主防控、信息自主、可信、可控是智慧城市建设的安全基础。可以通过自主创新、民众参与、相关立法等方式,切实提高智慧城市信息系统的容灾能力和防控能力,保障市民的基本权利。依法加强信息保护,制定数据使用、存储等环节的安全保护措施,明确责任主体和具体要求,防止信息泄露,保护市民信息。另外,还可以通过开展智慧城市能耗和环保等方面的技术研究,对电子垃圾、电磁辐射等污染问题,及早建立相应的应对机制,规避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出现的生态风险。
3.5保证资源的高效率使用
要想构建更加高质量的智慧化城市,就要对城市之中的资源进行合理的使用,而且也要保证信息的可靠和有效,将那些分布散漫的多种资源合理的整合,提升资源的使用效率和质量。第一点,需要结合实际的智慧化城市建设的多种需求,构建更加健全和完善的信息系统,保证信息的可靠性和合理性,提升资源和信息共享的效率等。与此同时,为了更好的加速信息跨系统目标的实现,政府机构部门也要投入足够的人力和物力,做好基础的技术开发和提升工作,而且在不断的运行实践过程之中提升技术的各项指标,保证资源整合的高效和安全。第二点,为了更好的实现资源的有效整合,需要对各个部门采取统一的标准进行管理,切实的保证参与智慧化城市建设的多个部门机构之间工作的协调和配合。第三点,要对不同的部门机构之间的权益进行有效的协调,保证资源发挥出更加高效的作用价值。智慧化城市的构建需要将资源开发作为基础,所以需要结合多个方面的建设需求来对多种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终达成提升资源使用效率的目标,推动智慧化城市的建设。
结语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政府和国家越来越重视城市的智能化,人性化。如何在现代城市建设发展当中杀出一条属于中国的血路,建立起一个完善的、独特的智慧城市体系,是当今中国的城市建设的主要趋势。
参考文献
[1]李宁.智慧城市标准化建设理论与实践[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7:10-106.
[2]王波,甄峰,卢佩莹.美国《科技与未来城市报告》对中国智慧城市建设的启示[J].科技导报,2018,36(18):30-38.
[3]ISO/IEC30182-2017SmartcityconceptmodelGuidanceforestablishingamodelfordatainteroperability[S].
论文作者:马龙1,王莹2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8
标签:智慧论文; 城市论文; 城市建设论文; 需求论文; 标准论文; 资源论文; 过程中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1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