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电力系统在人们生活中的地位愈来愈重要。配电网是电力系统的核心,它对电力供应起到决定性的影响。因此,为了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电力需求,必须构建智能电网。同时,随着科技的发展和进步,智能化成为当前电网发展的重要趋势,而配网调控一体化成为配电管理的全新模式,充分体现出信息技术和自动化技术对电力行业的影响。文章智能电网模式的发展进行讨论,结合配网调控一体化进行分析研究,探索配电管理的创新思路。
关键词:智能电网模式;配电网;调控一体化
近年来,智能电网的发展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成果,但是在配网管理与调度上还存在的一定的不足,需要在电网的运行方式予以改进和提高,实现配网调控一体化,充分发挥智能电网模式的优势,进而保证电力供输工作安全有序的进行,对智能电网的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
一、我国目前的配网管理现状研究
1.1管理模式需要改进
就当前配网模式情况来看主要采用单条馈路混合模式,在运维管理模式方面存在的不足。尤其是在部分城市郊区或者城郊结合处,普遍存在线缆混合的情况。牵涉到电缆和线路运维等多个部门,甚至还会牵涉到部分供电营业所。多部门的参与,加大了管理难度,管理漏洞就可能时有发生,甚至可能会出现管理真空。这样的模式,不利于调度发布指令增加了执行的困难和阻碍。
1.2调控存在局限性
当前在对我国配网实行调控中,如果操作面过大,只是仅仅依靠图纸和资料是很难以作出科学论断的,需要借助一些其他手段才能使调控更加精确;配网调控涉及的电力设备有很多,调控实施难度较大,稍有疏忽就会影响到电网的正常运行。针对这个问题,我国目前也没有准确性资料可以为相关部门和人员提供参考,限制了调控管理的精细化发展。
二、智能电网配网调控一体化的优点
2.1 实时性
基于智能电网模式下的配网调控一体化,充分满足了实时性的要求,厂站端遥测、遥信相关数据的准确性得以提升,数据传输速度得以进一步加快,实时传递和存储至数据库当中,在很大程度上给智能电网运行、调度和管理的工作人员提供便利,工作人员能够实时掌握电网工作情况,获取更加准确的数据信息,使电网运行更具安全性和可靠性。调节优化配电网运行方式,科学有效的进行配网管理,提升电力的调度水平,以智能化发展为目标,在配网调控一体化的作用下,遥控和遥调等控制指令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下达,厂站端能够快速、及时的接受并执行指令,进而保证电网调度工作有条不紊的进行下去。
2.2 开放性
配网调控一体化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以往配电网的框架结构体系,为智能电网的调度创造了一个开放性的环境,有效利用各种硬件平台为电网调度工作所服务。开发支持配网调控一体化的应用软件,接入第三方软件,同时为应用软件提供接口,服务第三方应用,加强信息、数据库、通讯系统之间的联系。在很大程度上拓展了配电自动化系统的服务范围,包括数据库、进程管理以及多机通讯等方面,更好的服务于电力用户。
2.3 系统性
智能电网具有实时监控、智能告警、网络分析和分析及辅助决策等多项功能,在配网调控一体化的作用下,智能电网的系统性得以有效提升。智能电网能够实时掌控动态信息,进而了解电网的运行状态,为电网调度和管理提供重要的参考。全景化监视电网运行状况,掌握电网及二次设备的运行状态。加强对变电站的集中监控,进行远程操作,根据所显示的故障信号,及时处理变电站设备的运行故障。AVC 自动电压控制实现了无线电压设备的优化控制,进一步提升了电压质量,减少网损,增强了智能电网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智能电网系统性的特点还体现在大量信息分类和处理的能力,能够对电网运行异常及时予以告警。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网络分析是智能电网所具备的优势功能,基于电网运行数据,借助相关应用软件,实现状态估计、潮流分析以及安全分析等,进而帮助工作人员在电网调度分析和决策方面提供参考,保证电网运行的安全性。
三、基于智能电网模式下的配网调控一体化应用
3.1 标准化的配网管理
配电调控一体化让智能电网更加开放化和系统化,配电调控一体化系统通过无源光网、光纤自愈以及无线等通信方式为配电自动化远方控制终端、配电变压器监测终端、数据传输单元和变电站传输信息和下达指令,智能台区则负责将电量数据送至用电信息采集系统,进而形成一个系统的电网工程。标准化和统一化是配网管理的基本要求,明确其参考标准,促进人机交互,全面提升电网运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保证变电设施和输电电缆的良好运行,确保其运行安全,这就需要标准化的配网管理,为智能电网的配网调控提供重要的参考。
3.2 GIS 系统的应用
配网调控一体化实现了智能电网系统的升级,其功能更加丰富,作用范围更为广泛,基于配电调度和监控隔离,进而形成远程监控配网线路,实现在线实时监控。随着GIS 系统的应用,非自动化设施线路同样可以进行自动化调管和信息接入,实现配网调控一体化。基于GIS 平台,利用电子地图,能够对配网线路配网设备以及相关地理位置予以明确,层次化、可视化管理,GIS 系统是配网管理的重要工具。在线维护班组,有效解决和处理盲调现象。
3.3 GIS 与SCADA 系统之间的互联与融合
加强GIS 与SCADA 系统之间的互联,促进主网建设,在线分析监控,提升其可操作性。基于智能电网模式下的配网调控一体化,在GIS 系统当中实现实时数据的接入,进而支持自动化设备的运行。确保信息数据的准确录入,并予以有效维护,对电网设备的静态数据和等动态数据导入系统当中,充分体现出,配网调控一体化的实时性。在SCADA 系统和GIS系统,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作用,提升系统的效率。实现了图像化信息展示,让电网设备运行工况和开关变位更加直观、形象,为调控工作人员提供了相当大的便利。配网调控一体化的实现,提升了配网调度的管理能力。
GIS 与SCADA 系统之间的互联与融合,利用功能互补。GIS电网平台和用电营销、生产管理由于数据交换而形成统一的整体,消除道路走径和地理位置的影响,实现科学集成。利用GIS 平台进行虚拟绘图,进而对电网建设和调度予以规划设计。在电网GIS 平台主要服务于营销管理、生产管理、调度管理、应急指挥、电网规划、通信资源管理以及车俩调度等多个方面,GIS 平台能够满足各个系统的功能需求,进而为智能电网的运行创造良好的条件。科学有效的进行配网管理,提升电力的调度水平,以智能化发展为目标,对于智能电网模式下的配网调控一体化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四、结语
基于智能电网模式下的配网调控一体化,实现了更为科学、合理的配网管理与电力调度,改进和完善智能电网的运行方式,促进标准化的配网管理,安全、经济的电网调度,促进GIS 与SCADA 系统之间的互联与融合,从整体上提升配网管理的水平,对智能电网的可持续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提升供电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以更好的为社会生产生活服务。
参考文献:
[1] 李露露.智能电网模式的配网调控一体化探讨[J].工程技术研究.2017(02)
[2] 陈丽君,张涛.智能电网环境下配网调控一体化研究[J].科技与企业.2014(01)
[3] 陈仕鋆,卢超.基于智能电网模式的配网调控一体化分析[J].科技风.2013(24)
[4] Felix F.Wu,Pravin P.Varaiya,Ron S.Y.Hui.含智能周边的智能电网:能源互联网的一个架构[J].Engineering.2015(04)
[5] 刘艳丽,李晓君,齐文瑾,曾沅,黄瀚,刘林.基于TRL的智能电网技术成熟度评估[J].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2017(03)
论文作者:杨悦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7/13
标签:电网论文; 智能论文; 系统论文; 网管论文; 模式论文; 数据论文; 实时论文; 《基层建设》2017年第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