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寧”道“宁”论文

说“寧”道“宁”

单雪琳,曾文斌

(温州大学 人文学院,浙江 温州 325035)

摘 要: 本文从历时角度,讨论“寧”与“寍”、“宁”与“貯”两组字的古今演变。“寧”的本义是“安宁”,并非借“寍”之义,后“寧”字通行而取代“寍”字。“寧”的简化字“宁”与甲骨文“宁”(zh ù,本义是贮积),虽形同但并无关系。至迟在春秋时期“貯”取代本字“宁”,表“贮藏”义。

关键词: 寧与寍;宁与貯;古今演变

简化字大致来源于偏旁或笔画省简、从俗字古字、草书楷化、仅保留原字的特征部分等途径。《汉字简化方案》用保留轮廓和原有特征的办法,以“宁”为“寧”的简化字,然“寧”和“宁”二者均在甲骨文时期就已产生,“寧”的简化字与甲骨时期就出现的“宁”(zh ù) 相混① 《汉字简化方案》以“宁”为“寧”的简体字,为避免此两字的简化字混淆,甲骨文的“宁”在现代汉语中简化为“”。《简化字总表》 (1986年第二表)脚注提道:“宁”,做门屏之间解的“宁”,古字罕用读zhù,为避免此“宁”字与寧的简化字混淆,原读“宁”的字作“”,由此类推简化了一系列含义符“宁”的字,如:简化“貯、佇、苧、紵”为“贮、伫、苎、纻”。 ,“寧”多表“安宁”之义。“寧”与“寍”有何关系?又如何产生“安宁”义?另表示“贮藏”义的“宁”又被“貯”替代。“宁”与“貯”是如何演变的?这种文字之间的关系相对来说更加错综复杂,需要我们去进行相应的整理与研究。而关于这几者的演变关系,学界对“寧”和“寍”的看法大多沿袭清儒的结论,认为“寧”是借“寍”的本义“安宁”,有待商榷。另外,未见学者对二者的历时演变做出详细的说明,本文拟对此进行探讨。同时,我们希望在前贤研究基础上对表示“安宁”义的“寧”和“寍”以及表“贮藏”义的“宁”和“貯”进行探究,重点论述其使用情况、演变原因及其关系问题,以期就正于方家。

高校教学资源库平台在实际的建设和管理过程中,需要满足系统管理、资源管理、学生培养计划管理、访问用户的权限管理等多个方面的功能性需求。系统需要根据用户的等级,对其访问的权限进行规划和限定,从而确保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高校教学资源库平台在对资源进行管理的过程中,主要是对系统内部的教师授课计划、课程信息、课程标准、教学课件、微课视频等多项信息和资源进行管理。并以此为基础,为学生们制定出更为科学和具有针对性的培养管理计划,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一、“寧”与“寍”

(一)“寧”与“寍”字的出现

“寧”字在汉字中出现的时期非常早,甲骨文“寧”最初作,《甲骨文字典》[1]503:“卜,鼎(贞),今夕亡(忧)”。另有写作,这一时期“寧”的字形并无本质变化。《殷周金文集成》② 文中所用语料均来自中国基本古籍库、汉籍全文检索(第四版)和北京大学中国语言学研究中心CCL语料库、国学大师(网络版)。除例句之外,文中未做参考文献标注的例证、字形均来自 《汉语大字典》 《汉语大词典》。 (寧母父丁方鼎)写作。到西周早期,在一些青铜器上出现的金文“寧”始有变。如《寧盖》作:“寧肁諆乍乙考。其用各百神用妥多福。世孙子宝。其用各百神用妥多福。世孙子宝。”《盂爵》作。也就是说,西周早期“寧”字在早期字形加上“心”字。《古文字诂林》[2]:“古人以心为形之意,心安则形静,故金文增心为义符。”《说文·丂部》[3]251的小篆写作,与后来楷化后的繁体字基本一致。

关于“寍”字,《甲骨文字典》[1]496(京津5355),像房中有器皿之形,古人认为有吃的、住的则可以安定,这是其本义。另《甲骨文合集》(36478董组) 中曾作,此形体与“寧”字早期甲骨一致。也就是说,“寍”字形体的最早变化在甲骨时期产生,加义符。后金文时期在其上加上义符“心”,并将之形符去掉,突出内心的安定与平静。如西周中期的器物上,可以发现《史墙盘》作,《金文编·毛公鼎》作,《说文解字》作

习近平总书记近期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充分肯定了我国民营经济的重要地位和作用,重申了“两个毫不动摇”“三个没有变”的一贯立场,提出“四个重要”的新论断,作出“自己人”的新表述,明确支持民营经济发展6个方面的政策举措,表达了党中央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民营经济发展的坚定决心和鲜明态度,为民营企业发展注入强大的信心和动力。当前,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把认识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对经济形势的判断和各项决策部署上来,为民营经济发展创造更好条件,引领民营经济走向又一个发展的春天。

关于,《说文·丂部》[3]307:“丂,气欲舒出,上碍于一也”。段玉裁《说文解字注》[4]811:“者,气欲呼出之象。”也就是呼出之气,因气呼出而致顺畅。

甲骨文的“宁”除了还有另一种写法,是在中间部位添加“贝”字,也就是“貯”字的出现,随后便逐渐代替“宁”成为常用字。也就是说,初文是作,后在其初文上加义符“貝”,代表财物,意思仍为“贮藏”。

“宁”字出现较早,甲骨文“宁”写作,上下及两旁有柱子,中间空大,“象可贮物之形”,故为贮积物体之义。金文基本延续了“宁”的甲骨文写法的字形[10]。当然,“宁”也有其他的形体,《啟宁父戊爵》中的“宁”写为,《剌宁鼎》 (金) 西周早期“宁”鼎作。《六书正譌》作,《经典文字辨证书》作,《古今正俗字詁》作,我们发现它的基本形体未变。而《说文》中的小篆则写作,这些都是将原来的中间部分改作曲笔。隶变之后“改曲为直”,上半部分改为“宀”,下半部分改作“丁”。

(二)“寧”与“寍”的意义

《说文·丂部》[3]171:“寧,愿詞也。从丂寍声。”《广韵》[8]:“奴丁切,平青泥,耕部。”《说文》认为“寧”本义为“愿词”,相关例子也有很多。如《国语·晋语三》:“必报仇,吾寧事齐·楚。”《史记》中相如曰:“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曲在赵;赵予璧而秦不予赵城,曲在秦。均之二策,寧许以负秦曲。”上述例子的“寧”均表“宁可、宁愿”之义。

学界据《说文解字》等判断“寧”借“寍”的本义。如段玉裁《说文解字注》[4]1354:“寍,安也。此安‘寧’正字。今則‘寧’行而‘寍’廢矣。伪古文,万邦咸寧。音义曰,寍,安也。说文安寧字如此。寧,愿词也,语甚分明。自卫包改正文。李昉、陈鄂改释文,令人不可读矣。”② 卫包,(唐) 京兆(今西安) 人。天宝三载(744) 奉诏改古文《尚书》从今文。 段玉裁《说文解字注》[4]1354引例“万邦咸寧”为“万邦咸寍”。据此,部分学者认为“寍”字当为“寧”之正字,“寧”借“寍”字本义,之后“寧”字得到大众认可后便逐渐取代“寍”字,实误。

关于“寍”字,《说文解字》:“寍,安也。从宀,心在皿上。人之饮食器,所以安人”。《说文系传》:“徐锴曰:‘风雨有时,饮食无虞,人所以安也。’”这是说“寍”之本义为“安宁”。

《玉篇》[5]343大广益会玉篇卷第十一:“寍,奴庭切。安也。今作寧。”《集韵·青韵》:“寍,通作寧。”再如《续编经部·附释文互注礼部韵略》卷二·下平声·十五青:“寍,安也。通作寧。”《六书本义》:“寍,囊丁切。安也。从心在宀下而有饮食之皿,安寍意,亦作甯俗,混寧。”《六书故》:“寍,囊丁切。《说文·宀部》[3]261曰:‘安也。从宀从心在皿上人之飲食器所以安。’又,願辭也。定息也。按:寍寧寕三字必相因而为声义,许氏之说皆牵合,而甚无理。书传之用其义有二,其一安也。其一愿辞择于不得已,寕若为此也。语曰:礼与其奢也,寧俭。”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寍,经传皆以寧为之。”《甲骨文字典》:“寧,卜辞中皆为安义,与说文‘寍’字义同,实为‘寍’字初文,从皿在宀下,故会室家之安,《说文》以寧为愿词专字,与寍遂分为二字。”《古文字诂林》[4]3157引用《甲骨文编》:(京津5355),“卜辞用寧为寍”,“《尚书》盖有寍字”。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提到陆氏於《大禹谟》曰:“寍,安也,说文安寍字如此。”段玉裁《古文尚书撰异》:“玉裁按偽《大禹謨》,万邦咸寍《釋文》:寍,安也。《說文》安寧字,如此寧愿辞也。此未改音義也。开宝中因卫包已改經文之‘寍’爲‘寧’,遂改释文大书‘寍’字为‘寧’,改小字曰安也。说文安寧如此,愿辞也。使学者劳精竭神而不能护,曾谓李昉陈鄂辈之不通,一至于此,宜孙宣公之急,請以原本与新定本并行也。今所存虞夏书绝无‘寧’字,至商书般庚此句始见,盖《尚书》通体,卫包吕前皆作‘寍’,以后皆作‘寧’,今仍‘寧’不改者彼此容有参差,且他经皆作‘寧’,学者知《说文》之说则善矣,不在纷更字形也。”《尚书》成书于战国时期,也就是在战国时期,“寍”可表“安宁”之义。

我们通过查阅相关材料,可以推断“寧”字本义即为“安宁”,而非《说文解字》所说的“愿词”。事实上,“寧”表“安宁”义最早可见于甲骨占卜中。《甲骨文字典》:“从(丂) 从(皿)从(宀),与《说文》寧字篆文略同,惟不从心,或省。卜辞中皆为安义。”又《甲骨文合集》:“丁巳卜,貞:今夕(师) 亡祸?(忧),。”再如“今夕亡畎,。”又《周易》“寧”:“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云行雨施,品物流形。大明终始,六位时成,时乘六龙以御天。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大和,乃利贞。首出庶物,万国咸寧。”再如孔传:“贤才在位,天下安寧。”再如《尚书》:“五福,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寧,四曰攸好徳,五曰考终命。”《诗经·小雅·常棣》:“丧乱既平,既安且寧。”上述例子中,“万国咸寧”是说国家天下太平,万方都得到了安宁;“康寧”则是说健康安宁也是一种福气;“既安且寧”中“安”与“寧”相对,正是表达“安宁”之义。这些“寧”均表“安宁”之义。

综上我们基本可以推断,“寧”在西周初期增从“心”表现心理活动的意义,随后有省去的形式,这也就是“寍”字产生的原因,“寧”实为“寍”之初文。而“寍”在西周中期也加义符“心”,到秦汉之后,尤其在唐代之后,表“安宁”义基本写为“寧”。关于其表达“安宁”之义,因“寍”表示住在屋里,并且含有饭吃就安心了的意思,也是表示“安宁”的会意字。也就是说,“寍”在西周时期便也可以用来表“安宁”义,在春秋战国时代乃至秦汉两者义项共同使用,二者表意相同,可以同用。在许慎《说文》之后,因其注解“寍”为“安宁”,而“寧”表“愿词”,皆以为是“寧”借“寍”表“安宁”义[9]。后由于“寍”字表“安宁”义少用,于是被“寧”字替代。最终“寧”字通行而“寍”字废,“寧”取代了“寍”字。

二、“宁”与“貯”

(一)“宁”与“貯”字的出现

我住了好些日子,一事无成。每天下班,李耕老师跟我随意聊几句,就去写诗,从来不问我写作的事。我的心情日益沉重,越来越不能忍受心里的歉疚,只能找理由离开。他没有挽留。他不想给我哪怕是最小的一点压力。

罗振玉《增订殷虚书契考释》[14]“甲骨文貯字作,正象内贝于宁中形。或贝在宁下。与许书作贮。贝在宁旁意同。又宁貯古为一字。《说文解字》于宁训辨积物,贮训积,初亦非有二谊也。”此处的“貯”字形为。《说文·貝部》[3]226:“貯,积也。从贝,宁声。”段玉裁[4]1122注:“此与宁音义皆同,今字专用貯矣。”罗振玉“宁貯古为一字”当从。“宁”的古今字“貯”在文献中出现的时间也比较早,如《管子》卷一中提道:“预貯水也”,意思是说“提前存储、贮存一些水”。在西汉时期,贾谊作《论积貯疏》时,用“貯”。李孝定《甲骨文集释》[15]:“以貯字契文作证之,象宁中形貯贝之形。”

甲骨文“寧”最初作,这也就是后来写作,即“寧”的初文。在西周初期就有加上形符“心”的形式,后楷化为“寧”。同时西周中期另有去掉义符之形式即,作“寍”。实际上,“寧”在发展过程中产生了很多异体字和俗字① “寧”字形体在发展变化中产生了较多的异体字和俗字,这些字不仅给我们提供了一些材料,而且能更好地帮助我们理解“寍”和“寧”之源流关系。下面列举一些异体字和俗字,如:《六书正譌》作;《隶辨》 《碑別字新編·十四畫·寧字》引《隋茍夫人宋玉艷墓志》为;《宋元以來俗字譜·部》引《古今雜劇》;《碑別字新編·十四畫·寧字》引《魏傅母王遺女墓志》;《敦煌俗字譜·部·寧字》;《魏杜岡寺造象記》碑文为;《曹全碑》。 。根据两字出现的时代以及后形体变化,我们初步推断,是“寧”的最初写法,后形体也可演化出“寍”字。也就是说,“寧”实为“寍”之初文。《玉篇》[5]208:“寍,古文寧字。”《古文字诂林》:“‘寧’为‘寍’之初文。”《字源》[6]:“秦汉之后的基本形式是‘寧’。”《中华大字典》[7]:“寍,囊丁切,音寧,青韵……旧以寍为寧,古文误。”可作旁证。

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11]:“宁,与貯略同。”段玉裁《说文解字注》[4]2948:“‘宁’与‘貯’盖古今字。《周礼》注宁作。《史记》作‘积著’。”刘心源《父丁斝》:“宁即贮之最初字。”林义光《文源卷一》:“宁,与貯略同。”唐代刊正字样系列《正名要录》:“‘貯’从‘宁’。”唐玄应《一切经音义》卷十四引用《说文》:“貯,所以盛貯者也。”马叙伦《说文解字六书疏证》[12]卷二十八:“宁,为积贮之古字,‘借为当宁既久,乃加贝别之耳。宁为贮物之器,袋之初文,贮为积物,宁是名词,贮是动词’。”叶玉森《殷墟书契前编集释》[13]卷四:“宁,貯或官名。”也就是说,“宁”是我们现在所用的“貯”(简化为“贮”)的本字,后来给“宁”加上形符“貝”成为“貯”。即“宁”为古字,“貯”为今字,两者是古今字的关系。

(二)“貯”表“贮藏”之义

《说文·宁部》[3]504:“宁,辨积物也。象形。凡宁之属皆从宁。”段玉裁《说文解字注》[4]2948里对“宁”的注解为:“辨今俗字作辦,音蒲苋切。古无二字二音也。周礼,以辨民器。辨,具也。分别而具之,故其字从刀。积者,聚也。”由上文可知,“宁”本义是“贮物”。如《子华子·卷上》:“冕旒清晨位宁以听,惄焉以古人自耦,君之心则泰矣。夫其谁而顾,肯以其一介之鄙,试尝君之嗜好,而以干其不测之祸?”

因此,“宁”和“貯”乃古今字,早在春秋时期它的今字“貯”便已经出现,随后逐渐代替“宁”成为常用字。

后来表贮藏义的“宁”还产生了其他义项。《诗·齐风》:“俟我于宁乎而。今作著。”段玉裁《说文解字注》[4]2948:“宁,《毛诗》传云:‘宁立,久立也。’然则凡云宁立者,正积物之义之引申。”俗字作佇,作竚,皆非是。以其可宁立也,故谓之宁齐风作著,象形,其旁有御,其下有阯,其上有颠。《正字通》:“宁,道吕切,音柱。《尔雅》:‘门屏之间谓之宁’曲礼天子当宁而注门内屏外人,君视朝所宁处,又鱼韵音,除或读若杵,义同。说文宁独部,宁,辨积物也。贝部,貯积也。正讹,宁训同说文:‘丈吕切’转‘展吕切’门屏之间别作貯,非按二说,皆与尔雅正义相背,或以貯混宁。”《尔雅·释宫》:“门屏之间曰宁。”郭璞:“人君视朝所宁立处。”《释名》卷五:“宁,佇也。将见君所佇立定气之处也。”也就是说,“宁”可表人久立,又造字为“佇”,同时“宁”引申出“大门与屏风之间”,但此义罕用。

在校友工作中,《河北工业大学天津校友会章程》中对业务范围的规定包括:“(四)为校友事业提供指导,为校友企业提供人才储备、培训工作;(五)推动校企合作,为校友企业提供业务代理、项目引进及相关咨询服务;(六)为校友及校友企业的发展,为促进教育、科技、文化、学术等方面的交流,为促进社会发展,提供其他相关服务工作”,该校校友会将“与校友企业合作,为校友企业提供服务”写入校友会章程之中。

首先需要解释的是弗雷格系统中水平线“—”的涵义。水平函数是这样的一种函数:—x在x等于真时为真,在x不等于真时为假。[5]68根据这个定义,如果水平线后面连接的是自然语言中常见的那些单独词项,得到的表达式一律都指称假,例如“—柏拉图”、“—纽约”的指称都是假。如果水平线后连接的是真值表达式,那么得到的表达式和原表达式的指称是一样的,例如,真值表达式“2+2=4”指称真,添加水平线后得到的新的真值表达式“—2+2=4”也指称真;相反,真值表达式“2+2=5”和“—2+2=5”都指称假。

综上,“宁”早已有之,本义为贮积,后又引申为古代宫室门屏之间之义,此义项甲骨文已有,因其本义长期不用或者较少用,至迟在战国时期为“貯”所取代。简化后的“宁”兼有原繁体字“寧”的诸多义项,如:安宁;宁可、宁愿;岂、难道;姓;探望、省视父母;地区的简称;等等。“寧”字的简化主要是省去字形的一部分,作“宁”,省去其中间的繁化。由此,古汉语中的“宁”与现代汉语的“宁”是完全不同且没有任何联系的。为避免混乱,简化汉字时将“宁”字的原有义项并到“贮”字,而字形“寧”则成为表示“安宁”等义的专用字。这样区分开来后,以“宁”为部首的字便不会再和“寧”的意义发生混淆,也更有利于辨字。

参考文献:

[1]徐中舒.甲骨文字典[M].成都:四川辞书出版社,2003.

[2]古文字诂林编撰委员会.古文字诂林[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3157.

[3]许慎.说文解字[M].北京:中华书局,1963.

[4]段玉裁.说文解字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

[5]顾野王.玉篇.[M].中华书店,1983.

[6]约斋.字源[M].上海:上海书店,1986:656.

[7]陆费逵,欧阳溥存,等.中华大字典[M].北京:中华书局,1978:352.

[8]陈彭年.广韵[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197.

[9]徐山.古文字考释四题[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10(4):62-65.

[10]孙海波.甲骨文编[M].北京:中华书局,1965:539.

[11]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M].北京:中华书局,1984:195.

[12]马叙伦.说文解字六书疏证[M].上海:上海书店,1985:782.

[13]叶玉森.殷墟书契前编集释[M].上海:大东书局,1934:632.

[14]罗振玉.增订殷墟书契考释卷[M].台北:艺文印书馆,1975:516.

[15]李孝定.甲骨文集释[M].台北:“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2014:210.

On the Deduction of“Ning” (寧) and“Zhu” (宁)

SHANXuelin,ZENGWenbin
(College of Humanities, Wenzhou University, Wenzhou 325035, Zhejiang, China)

Abstract: 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evolution of the two groups of “Ning” (寧) and “Ning” (寍), “Zhu” (宁) and “Zhu”(貯)from a diachronic perspective.It is pointed out that the original meaning of“Ning” (寧)is peace and is not from the meaning of“Ning” (寍), then “Ning” (寧) replace the word “Ning” (寍) .The simplified Chinese character for“Ning” (寧) is similar but not related to oracle's “Zhu” (宁) .At the latest in the Spring and Autumn period, “Zhu” (貯) replaced the word“Zhu” (宁) and meaned storage.

Key words: Ning (寧) and Ning (寍); Zhu (宁) and Zhu (貯); ancient and modern evolution

中图分类号: H1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092(2019)01-0094-04

DOI: 10.16858/j.issn.1674-0092.2019.01.020

收稿日期: 2018-05-26

作者简介: 单雪琳,女,江苏徐州人,温州大学人文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词汇与训诂学研究。

【责任编校 李 婷】

标签:;  ;  ;  ;  

说“寧”道“宁”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