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先队组织文化的内涵、结构与生成机理
李 春,张凌洋
(西南大学 教育学部,重庆 400715)
摘 要: “少先队组织文化”是少先队在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中形成的价值观念、理想信念、制度规范以及符号标识等构成的总体。“少先队组织文化”与“少先队文化”有着内在的联系,它包含了可见的物质成分与抽象的精神成分,其结构可划分为表层的物质文化、行为文化与制度文化、精神文化以及核心假设等四个层次。少先队组织文化在组织内外部环境的交互作用下生成,其形成和演变受到国家文化、民族文化以及其他微观文化的影响,并与少先队自身的历史经历和传统密不可分,且由少先队组织的领导者所创造和决定。
关键词: 少先队;组织文化;生成机理
美国组织行为学家戴维斯(S.M.Davis)于上世纪七十年代率先提出“组织文化”这一概念。此后,“组织文化”逐渐受到学界的广泛关注并得到持续深入的研究,与之相应的组织文化理论随之形成。当前,随着“组织文化”研究的不断拓展和深化,该理论对包括教育在内的多个社会领域产生了重要影响。各类组织、机构不断意识到组织文化的重要性,并着力构建自身的文化系统。2017年2月,共青团中央等部门联合印发《少先队改革方案》,提出“加强少先队组织文化建设……规范发展少先队基本组织文化”。[1]2018年,全国少工委的有关会议上也提出,加强少先队组织文化建设,注重队史教育、仪式教育。由此,少先队组织文化建设成为当前少先队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开展少先队组织文化的相关研究,不仅能为少先队组织文化建设提供重要理论基础,更能为我国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接班人发挥积极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环境是生产力的战略思想,是对人类生产力发展实践的深刻总结,继承创新了生产力的内涵,丰富升华了我们党的生态理念,对指导我们党把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处理好,在更高层次上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具有深远的意义。[6]
一、少先队组织文化的内涵
(一)“组织文化”与“少先队组织文化”
“组织文化”由“组织”与“文化”构成。其中,“组织”是指由多人构成的,为实现共同目标而按一定的方式协调和运作的社会单元。组织不仅指企业,学校、医院、社团、军队、行政部门等社会实体都可称为组织;而“文化”则是一个复杂的整体,它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作为社会成员的人所拥有的所有一切其他能力和习惯。[2]“组织”和“文化”这两个概念内涵丰富、外延广泛,对其的定义不胜枚举。本文将“组织文化”视为一个整体概念进行分析,而不再将其划分为两个概念分别探讨。
西方学者普遍认为,组织文化是组织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价值观念、道德规范、风俗习惯以及与此相关的生产观念。[3]开创组织文化学派的埃德加·沙因(Edgar H.Schein)将组织文化定义为:一个群体在解决其外部适应性问题以及内部整合问题时习得的一种共享的基本假设模式,对于新成员来说,这种假设模式是解决类似问题的一种正确的感知、思考和感受的方式。[4]我国对组织文化的研究稍晚于西方,并多在国外学者的基础上进一步从组织中的物质存在、行为方式、制度规范以及精神现象等方面界定组织文化。例如,组织文化是指组织在长期的生存和发展中形成的,为组织成员所共同遵循的最高目标、基本信念、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5]简言之,组织文化是组织在历史发展过程形成的关于是非、对错、好坏的假设,这些假设是行之有效和一致认可的,它规范着组织成员的行为方式且能够被新成员所接纳。
近年来,诸多实践已证明,最初只限于企业管理的组织文化理论对于其他社会组织同样适用。组织文化本身的普适性和重要性使得我国各类合法群众性组织、非盈利性组织纷纷对此给予重视,并借鉴组织文化理论创建自身的文化系统。与“组织文化”相比,我国特有的“少先队组织文化”产生较晚,且目前尚无正式的定义,但可以肯定的是,将组织行为学中适切的组织文化相关原始理论作为少先队组织文化的建设、研究的依据是科学合理的。在一定程度上,“组织文化”是“少先队组织文化”的上位概念,其业已形成的基础理论可作为少先队组织文化的理论渊薮。
(二)“少先队文化”与“少先队组织文化”的内在统一性
在当前少先队理论与实践的相关研究中,较早出现的“少先队文化”得到了更多的关注,而作为新兴概念的“少先队组织文化”并不多见。这两个相似概念的并存引发了人们的思考:“少先队文化”是否等同于“少先队组织文化”,抑或“少先队组织文化”是否属于“少先队文化”的组成部分。对这一问题,本文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其一,从内涵来看,“少先队文化”与“少先队组织文化”具有同质性,且一定程度上可以等同。少先队文化主要是由少先队员和少先队辅导员创造的,反映少先队性质和任务的文化[6];少先队组织文化则是以队员为主体、以辅导员为主导,为少先队内部成员所认同的价值取向、信念、行为规范、制度体系等文化形态[7]。由此可以看出,“少先队文化”与“少先队组织文化”的定义与描述基本一致,只是后者更为具体详细地指出了文化的具体形态,而这些形态也是少先队文化所具有的,二者均充分体现了少先队的性质、目的与任务。我们据此还可以进一步认为,少先队文化就是一种特殊的组织文化。[8]
组织文化为满足组织内外部环境的需要而产生,其形成、发展和演变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这些影响因素不仅来自于组织本身,同时也来自于组织外部。一个组织若要持续发展与高效运行,就必须通过整合、改善内部条件来适应外部环境并与之保持和谐。少先队组织文化同样生成于组织内外部环境的交互作用之下,并与少先队的发展历史、重要人物以及组织外部的环境因素息息相关。组织的领导者立足于时代背景所构建的既符合社会发展趋势,又能满足少先队员需要的组织运行机制,经过不断的筛选、演变、进化与传承,最终形成了少先队组织文化的概貌。
其二,从内容来看,“少先队组织文化”是“少先队文化”的具体化。在人类社会现有的各类文化中,“文化”前面常被冠以各种名词用于表达某一特定人群所创造的具有一定价值和意义的精神文明或物质文明成果,如“企业文化”“校园文化”“网络文化”等。“少先队文化”与“少先队组织文化”的产生与此并无二致,二者均是表达了少先队领导者、管理者以及成员共同的价值观与思想信念。需要指出的是,“少先队文化”可以向上追溯到“文化”,而“少先队组织文化”向上追溯是“组织文化”,进而才是“文化”。因此,“少先队组织文化”是将“少先队文化”进一步具体化和精准化,并更多地从组织或群体的角度出发,去统领和集结少先队组织中的众多文化因子。由此我们可以认为,“少先队组织文化”与“少先队文化”不仅在内涵上具有一致性,而且在具体内容上也存在紧密关联。
(三)少先队组织文化内涵的诠释
少先队组织的精神文化与其物质文化、制度—行为文化相比,更具内隐性,也更为深刻。一般而言,组织的精神文化是指组织的核心价值观、组织使命、组织伦理道德等精神层面的内容,是组织物质文化、制度—行为文化形成的缘由和基础。其中,组织核心价值观扎根于组织内部,不会随着组织目标和外部境况的流变而轻易妥协和改变。[10]在我国,少先队的创立者和领导者是中国共产党,因此,党的最高理想和价值取向始终引领着少先队组织的建设与发展。特别是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以来,党和国家对少先队的建设与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少先队应将这些要求作为未来更长时间内坚定不移的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南,并以此从组织的使命、价值取向、道德要求等方面构建自身特有的精神文化。少先队组织的精神文化不仅能有助于少先队员树立正确的思想理念,指引少先队员的行为方式,更能全方位指引少先队员的健康成长。
二、少先队组织文化的结构
坐进车内,奥迪R8 RWS的座椅表现得还算令人满意,置身其上,一种沉静之感立即感染了我的全身。车载娱乐系统将德国式的设计风格展现得淋漓尽致:只有德国人严谨的思维才能创造出如此严谨的操作逻辑和出众的显示效果。
图1 少先队组织文化结构图
(一)少先队组织文化的第一层次:物质文化
在现有研究中,核心假设或核心价值观常被视为组织文化的本质。组织的核心假设是指组织成员观察、思考和感知各类事物的方式,主要包含对现实、真理、人性、时间、空间等的认识和看法。[11]当组织中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有效并被反复使用时,就会发展为组织中无意识的、心照不宣的信念和价值观。少先队组织文化中的核心假设是少先队物质文化、制度文化、价值观等形成的根本原因,可用来解释少先队组织与其他组织的区别。进入新时代以来,随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少先队组织新的文化内核。当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方方面面,少先队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群众性组织,必须将其作为自身建设与发展的内在要求,全面而深刻地凸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本精神。如,全员入队的加入方式、少先队队礼的寓意等,均是少先队组织文化核心假设的重要体现。其目的在于引导少先队员坚决拥护党的领导,坚信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真理,爱国、诚信、友善、奋斗,不断成长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合格接班人。
矿区基本是以褶皱为基础,北北东向和南北向断裂为主。西部为临沧花岗岩基,东部发育三叠纪中酸性-基性火山岩。火山岩主要为中三叠世忙怀组流纹岩及晚三叠世小定西组英安岩。二者为不整合接触,并被中侏罗统花开左组平行不整合所覆盖,尚不见侵入岩。
(二)少先队组织文化的第二层次:行为文化与制度文化
2.制度文化。制度是一个组织制定的维持组织内部秩序的行为规范。制度本身并不能成为文化,只有当制度对组织的运行发挥作用并被组织成员所认可和遵循时,才逐渐成为组织中的一种文化现象。组织制度在作用于组织成员行为的基础上,影响组织行为文化的形态与构成。如,少先队中的代表大会制度、工作委员会制度、入队离队制度、组建制度以及奖惩制度等,均对少先队组织的有序运行及规范管理发挥着积极作用。少先队组织的管理者根据成员的身心特点、组织发展规律以及历史和现实情况制定并不断完善少先队组织的各类规章制度,并通过这些制度调节全体成员的思想、行为和习惯。少先队组织的制度为少先队组织物质文化、行为文化的形成提供了保障,并通过对组织机构、组织职责、组织目标、组织活动方式等各方面的规定,充分体现和表达少先队组织的整体思想理念和价值追求。
1.行为文化。组织中的行为文化是指组织成员通过遵守共同的规范或准则,在人与人、人与物的互动中逐渐形成的、较稳定的外在表现模式。行为文化能够直接反映出组织成员的思想素质以及组织的整体形象和风貌,少先队组织的行为文化也是如此,如少先队中的主题队日活动、榜样学习活动以及升旗仪式、入队仪式等,都较为充分地展现了少先队组织的风采和形象。这些丰富多彩的活动和庄严肃穆的仪式不仅蕴含着极为丰富的精神价值,而且队员们在这些活动中的举止表现构成了少先队行为文化的具体形态。此外,少先队领导者、管理者、榜样人物等的行为和少先队员的行为也共同铸就了少先队组织文化中的行为文化。这种文化不仅外显,而且是少先队价值观念、理想信念的折射。
(三)少先队组织文化的第三层次:精神文化
通过前文的解读与分析,可以看出,“少先队文化”与“少先队组织文化”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因此,本文将“少先队组织文化”定义为:少先队在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中,在内外部环境的交互作用下形成的组织成员共享的价值观念、理想信念、制度规范、符号标识等构成的总体。其本质是少先队中理所当然的假设以及奏效的行为方式。从构成要素来看,少先队组织文化的构成要素包括少先队的理想目标、价值标准、仪式、历史、制度、行为方式以及标识呼号等精神成分和物质成分。少先队组织文化从少先队诞生的那一刻便开始孕育,它是由少先队的创立者、领导者以及其他成员所共同创造,是少先队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的积淀。少先队的性质和组织特殊性决定了少先队组织文化自身的特色,以及独特的教育价值。
(四)少先队组织文化的第四层次:核心假设
组织中的物质文化通常指组织中各种有形的、具体的实物所表现出来的器物文化,主要体现在组织的名称、标志、建筑、内部装饰等有形的物质要素上,并往往反映一个组织的价值观。少先队组织的物质文化是通过各式各样的物质载体呈现出来,并体现出少先队组织的价值追求。具体而言,少先队的红领巾、队旗、队徽、鼓号队以及队刊、队报等一系列能观察到的有形物体都属于少先队组织物质文化的组成,并被赋予了特殊的象征意义。如红领巾不仅是“红旗的一角”,代表着革命的胜利,它也代表着一股具有蓬勃朝气的鲜活生命力量,并被赋予了强烈的神圣性和荣誉感。[9]因此,少先队组织的物质文化虽然处于少先队组织文化的表层,但其与少先队组织的价值观念、理想信念等息息相关,是少先队组织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程度的不断提高,我国市场呈现半管制、半开放的不良状态。该状态导致短期资本的迂回绕路,最终导致隐性国际资本流动规模的不断扩大。综上所述我国应稳步推进资本账户对方开放,减少隐性资本数量。同时加强对资本账户的监管力量。优化监管措施和方法。降低资本账户的开放速度。循序渐进发展。最后逐步取消外汇、资本等方面的管制。
三、少先队组织文化的生成机理
目前,CAE技术被广泛应用,CAE软件中Moldflow由于独特的求解技术和精确的分析结果,被广泛应用于航天航空、汽车、材料、通讯、电器等行业[1]。Moldflow可以帮助工程技术人员优化产品结构,指导模具设计,缩短设计周期,降低生产成本[2]。开关按钮既是外观件,同时也是产品的功能件,因此对塑料的成型要求较高。通过数值仿真分析,可以先期验证产品结构,找出产品设计中的不足,优化结构设计。
当前,关于组织文化结构层次的划分有多种类型,其中以沙因(Schein)的“组织文化三层次说”最具代表性。[4]沙因的组织文化三层次主要包括:(1)人工成分。人工成分是组织文化的第一层次,是组织中容易观察到、感觉到但难于解释的现象。(2)信念和价值观。信念和价值观为第二层次,是组织成员所共享的理想目标、意识形态、价值观念等。(3)潜在的基本假设。潜在的基本假设为第三层次,是组织中无意识的信念和价值观,也是组织文化的核心。沙因的这一组织文化层次模式得到了广泛的认可。目前,少先队组织文化的结构或层次尚未在理论上得以明确,相关研究中对其作出的划分也较为缺乏统一性和科学性。本文借鉴沙因的组织文化层次模式,并依据少先队自身特点,将少先队组织文化划分为四个层次(见图1)。
(一)源于组织外部的生成
1.少先队组织文化植根于国家文化与民族文化。从某种程度上而言,组织是国家文化的产物。组织文化必然根植、成长于国家文化与民族文化的精神土壤之中;组织文化也必定含有其国家文化与民族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如果一个组织的核心价值观与国家文化、民族文化相违背,那么它便失去了存在的理由与价值。一方面,国家文化中所蕴含的价值观决定了人们实践和行动的意义;另一方面,传统的民族文化是一个国家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积累而成的,其具有强大的渗透力,组织文化的理念、价值观、行为规范等无不打上民族文化的烙印。[12]那么,少先队组织文化生长于我国特有的文化环境之中,其不可避免地受到国家文化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熏陶和感染。少先队组织的价值观念、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正是在这种影响之下得以形成。如,中华民族所倡导的勤劳、勇敢、自强等优良品质长时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少先队员,使他们始终保持正确的价值标准与道德信念;少先队组织当前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行动指南等等。不仅如此,在少先队实践工作中,各类富含民族传统文化和地方特色文化的教育活动,也深刻体现了国家文化和民族文化在少先队组织文化中的渗透与融合。
2.少先队组织文化受到其他组织文化与微观文化的影响。在全球化时代,组织文化不可避免地存在于一种或多种宏观文化中。少先队组织虽然不同于其他社会团体以及非营利组织,其组织文化有极强的稳定性,但同样有可能受到全球宏观文化或其他儿童组织的影响。如近年来少先队广泛开展的雏鹰争章活动,正是在参考与借鉴他国少年儿童组织工作经验的基础上融合自身特色而形成的一种少先队品牌活动,且目前已成为少先队素质教育的有效载体。事实上,在全球化、信息化时代,少先队作为一个分布全国、数量庞大的儿童组织,受到本组织以外其他微观文化的影响已是必然。但值得注意的是,在与其他文化或儿童组织的交流与碰撞中,如何有效吸纳其他文化或组织的有益经验并保持自身的特性,是少先队组织文化建设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
(二)源于组织内部的生成
1.少先队的历史和传统是组织文化生成的重要基础。每个组织都有自己独特的经历、际遇和生长环境,因此就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意识形态、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于是每种组织也都具有自己特定的文化。[13]少先队在独特的历史环境中成立与发展,其特有的组织文化于少先队的早期发展中便已经扎根,并在少先队近百年的成长中保持了长期的稳定性与继承性。少先队发展历程中的爱国、奉献、艰苦奋斗等优良传统,以及早期的革命战争经历作为独特的文化基因,既促进了少先队组织文化的生成,也在少先队组织中得到了长久的传承。因此,少先队组织文化的生成受到少先队自身历史经历和优良传统的重要影响。
2.少先队组织的领导者、管理者与成员是组织文化生成的决定性因素。从管理学的角度而言,文化以人为载体,人是文化生成与承载的第一要素。[14]组织的领导者和组织中其他重要成员的思维方式、科学人文素质以及价值观念等对组织文化的形成产生决定性的作用。一方面,组织文化在一定程度上是由组织的创立者和领导者所创造、设计和嵌入,并由领导者所主导。领导者的思想、目标追求和价值理念等将对组织文化的形成产生重大影响。对于少先队组织而言,共青团受中国共产党的委托直接领导少先队组织,这决定了其组织文化必然体现党、团的思想与价值理念,具有较强的政治性;另一方面,少先队组织文化也在少先队工作者和广大少年儿童的配合下得以形成,并得以进一步发展。因此,少先队组织的文化系统由少先队领导者与管理者基于少年儿童的身心特点和组织外部环境而创建,并在多方力量的综合作用下最终形成独具特色的组织文化。
配合饲料和血液饲养对菲牛蛭碱性磷酸酶(AKP)的影响见图2。配合饲料组肠道AKP活力显著高于血液组(P<0.05),AKP活力分别为(148.317±8.144)U/mg prot.和(18.664±1.627)U/mg prot.;配合饲料组嗉囔AKP活性稍高于血液组,差异性不显著(P>0.05),AKP活力分别为(14.333±1.154)U/mg prot.和(6.333±0.577)U/mg prot.。
参考文献:
[1]共青团中央,教育部,全国少工委.少先队改革方案[Z].2017-02-22.
[2]泰勒.原始文化[M].蔡江浓,译.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8:1.
[3]李成彦.组织文化——基于组织效能的视角[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26.
[4]埃德加·沙因.组织文化与领导力[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16.
[5]张德.组织行为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249.
[6]张先翱.少先队文化试析[J].辅导员,2007(2):20.
[7]陶旺仔.小学少先队组织文化建设研究——以福州市F小学为例[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17.
[8]史能兴.政治社会化视角下的少先队文化建设研究[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17.
[9]张放.中国少先队荣誉文化形成的历史考察(1949—1955)[J].中共党史研究,2014(11):31.
[10]杜增杰.我国组织文化构建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08.
[11]李成彦.组织文化对组织效能影响的实证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5.
[12]石伟.组织文化(第二版)[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0:179.
[13]赵应文.组织行为学概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207.
[14]谭黎阳,王绮.管理学原理[M].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13:95.
中图分类号: D432.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9303(2019)03-0074-06
收稿日期: 2019-03-12
基金项目: 四川少年儿童组织与思想意识教育研究中心重点研究项目“少年儿童思想意识教育协同创新模式研究”(18SZSJYZ-02)
作者简介:
李春(1993—),女,四川达州人,西南大学教育学部2017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少年儿童思想意识教育。
张凌洋(1977—),男,重庆人,西南大学教育学部、教师教育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德育、教师教育。
(责任编辑:沈建良)
标签:少先队论文; 组织文化论文; 生成机理论文; 西南大学教育学部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