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的宝贵精神财富,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国共产党论文,毛泽东思想论文,宝贵论文,精神论文,财富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A84
文献标识码:A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中,高举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伟大旗帜,不断进行理论创新,最终实现了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两次历史性飞跃,形成了两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它们是中国共产党80年来不懈奋斗的历史产物,是我们党最可宝贵的精神财富。
一、毛泽东是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第一位杰出代表,是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断进行理论创新的光辉典范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标志着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开端。但这并不是说,适合中国情况、指导中国革命实践的科学理论就由此产生了;也不是说,一条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就由此形成了。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是一项前无古人的事业,也是一项需要全党进行艰辛探索的事业。毛泽东就是这些艰辛探索者中的杰出代表。
中国是一个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农业大国,农业人口占80%以上。在这样的国家里进行无产阶级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首要的就是解决农民问题。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农民问题乃是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这个问题不仅关系到无产阶级革命的主力军和同盟军,而且关系到无产阶级的领导权,关系到中国民主革命最终的成败与否。在我们党内,毛泽东是较早探索和思考农民问题的领导人之一。1925年,他发表了《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一文,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方法,逐一分析了中国社会各阶级的经济地位,以及由此而决定的政治态度,明确提出农民阶级乃是无产阶级最广大和最忠实的同盟军。这篇文章集中了我党幼年时期的正确主张,总结了共产党人探索中国革命道路的最初成果,在社会上引起了巨大的反响。此后,为了回答党内外对农民运动的怀疑和指责,他又于1927年写出了著名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深刻阐述了农民革命的伟大意义。
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由于我们党还处于幼年阶段,缺乏斗争经验,对中国社会的历史和现状知之不多,对中国革命的特点和规律了解甚少,因此轰轰烈烈的大革命最终走向失败也就势所难免。所幸的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斗争中不失时机地调查和了解中国的国情,对社会各阶级状况进行科学的分析,开始把握了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农民问题,这就为我党在土地革命战争中探索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革命道路,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遇到的又一个问题。面对国民党反动派的血腥屠杀,中国共产党人首先面临的是举什么旗帜、走什么道路的问题。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但打的仍然是国民党的旗子。八七会议旗帜鲜明地清算了大革命后期党内右倾机会主义的错误,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的总方针。毛泽东在这次会议上特别强调:须知政权是从枪杆子中取得的。会后,他领导了湘赣边界的秋收起义,公开打出工农革命军的旗号。在攻打浏阳失利后,果断地决定放弃原定进攻长沙的军事计划,率领起义军向敌人控制比较薄弱的井冈山地区寻求立足之地。
从进攻大城市到向农村进军,这是中国人民革命战争史中具有决定意义的新起点。毛泽东充分发挥他善于从实践中总结经验教训的本领,根据斗争实际决定战略策略,终于开创了向井冈山进军、建立中国农村革命根据地的伟大道路。这条独特的道路,是在党和人民的集体奋斗中开辟出来的,是在经历了严重挫折并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和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的。
然而,毛泽东开辟的道路,一开始并没有被当时的中央所承认,他还因此受到过处分。不过他并没有气馁,而是开始认真总结井冈山斗争的新鲜经验。在1928年10月到1930年1月期间,他先后写出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著作,从理论上初步阐明了中国革命必须实行“工农武装割据”,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中国革命道路思想的初步形成,是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紧密结合,正确揭示出中国革命发展规律的最重要成果,因而也是毛泽东思想初步创立的重要标志。在这一时期,围绕着中国革命道路思想的形成,一些与之相关的重要思想,尤其是党的建设和人民军队建设的思想也开始逐步形成和展开了。
既然中国革命的根据地在农村,斗争的主要形式是无产阶级领导之下的农民土地革命战争,主力军和同盟者是农民阶级,那么摆在中国共产党人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就是在小生产者的汪洋大海里如何建设一个无产阶级的先进政党和人民军队。对这个问题进行深入探索的,还是毛泽东。早在带领秋收起义部队进军井冈山的时候,他就曾经领导了著名的三湾改编,把支部建在连上。这是我党建设无产阶级领导的新型人民军队的重要开端。1929年底召开的中共红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通过毛泽东主持起草的古田会议决议,着重强调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的重要性,要求用无产阶级思想来进行党和军队的建设。这是中国共产党和工农红军建设的纲领性文件。从此往后,党的建设理论逐步走向成熟,与武装斗争、统一战线一起成为中国革命的三大法宝。
要探索中国革命特殊规律,就不能照搬书本,而必须解放思想,大胆进行理论创新。然而,土地革命战争开始后,党内存在着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决议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的严重错误倾向,连续出现了三次“左”倾机会主义的错误,对中国革命造成了极大的危害。1930年5月,正是为了纠正红军中的教条主义思想倾向,毛泽东写下了《反对本本主义》一文。这篇文章在我们党的历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共产党人从斗争中创造新局面”的思想路线。这是对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最初表述,它表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不仅在实际运用中,而且在理论指导上,都初步解决了如何把马列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这样一个根本原则问题,因而在毛泽东思想发展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地位。
思想路线的初步确立,使得独立自主地解决党的组织路线,成为中国革命更加紧迫的问题。1935年1月召开的遵义会议,在事实上确立了毛泽东对红军和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结束了“左”倾教条主义在党中央的统治,在极端危险的历史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人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政策的会议,是我们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从此,在毛泽东的正确领导下,马列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的结合,开始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即普遍自觉的阶段。
如果说,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注:《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版,第3页。)的自觉探索,从局部和个体而言是开始于土地革命战争前期的话,那么从中国革命的全局和中国共产党的主体而言,则开始于遵义会议。正是这次会议为在全党进一步确立毛泽东开创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长征结束后直到整个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从中国革命实际出发,写下了包括《实践论》、《矛盾论》、《论持久战》、《新民主主义论》、《论联合政府》等一系列重要的理论著述,系统总结了中国革命的经验教训,全面阐述了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毛泽东思想也因此而达到成熟。
经过延安整风运动,全党对于毛泽东思想逐步形成统一的认识。在此基础上,七大一致通过将毛泽东思想作为全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提出“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实践之统一的思想——毛泽东思想,作为自己一切工作的指针”。这是中国共产党人总结建党24年经验作出的历史性决策,是毛泽东思想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至此,马列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实现了第一次飞跃。从此往后,中国人民在毛泽东思想的正确指导下,迅速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赢来了民族的独立和人民的解放,建立了梦寐以求的中华人民共和国。
二、毛泽东思想是马列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经验总结,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理论原则。它以独创性的内容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这个理论具有丰富的内容,其中最具独创性的是关于中国社会性质和革命对象、性质、动力、道路等问题的阐述。它揭示了近代以来的中国社会既不是封建主义的,也不是资本主义的,而是半封建半殖民地性质的社会。在这个社会里,中国革命的首要任务是要推翻三座大山;革命的对象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而不是受它们压制的民族资本主义;革命的性质是无产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反官僚资本主义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而不是由资产阶级领导的旧式民主革命。中国的民主革命必须由无产阶级来领导,而无产阶级的领导又是通过它的先锋队即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来实现的;农民阶级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和同盟军;无产阶级必须和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结成最广泛的统一战线。中国革命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有中国特色的道路,这是已经得到实践证明的正确道路,也是毛泽东思想对马克思主义最具独创性的理论贡献之一。
——关于实现社会主义改造的和平途径。创造性地解决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问题,是毛泽东在社会主义革命时期的一个突出贡献。新中国成立以后,国民经济的迅速恢复,创造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政治经济条件。为此,中国共产党制定了国家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的过渡时期总路线,即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开辟出一条适合中国情况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新道路。具体做法是:通过以国家工业化为主要内容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从农业国向工业国的转变,为社会主义改造奠定物质基础。其中对个体农业,采取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和国家帮助的原则,走从互助组到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再到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这样逐步过渡的道路;对个体手工业的改造,也采取类似的方法;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则采取一系列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的过渡形式,最终达到和平赎买的目的。这条道路,突破了用国有化实现“一举过渡”的传统做法,并使马克思、列宁当年关于取得国家政权的无产阶级可以通过赎买的方法来完成对资产阶级社会主义改造这一设想成为现实,从而在一个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里,完全以和平的方式有秩序地实现了社会主义先驱们的伟大设想,表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巨大的政治智慧和理论创造能力。
——关于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如何根据本国的实际情况,走出一条中国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这是确立社会主义制度以后中国共产党人长期奋斗、不断摸索的目标。毛泽东曾经说过,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任何国家的共产党人,任何国家的无产阶级思想家,都要创造新理论,写出新著作。在艰辛探索中,他写出了《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等科学著作,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进行了初步的总结,以其独特的思想内容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这些内容主要包括:在经济建设方面,坚持发展工业和发展农业同时并举的方针,走中国式的工业化道路;坚持“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的发展国民经济总方针,把农业放在经济建设的首位;按照“统筹兼顾、适当安排”的原则,处理好一系列复杂的矛盾关系,搞好国民经济的综合平衡;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为建设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服务。在政治建设方面,强调正确区分和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扩大国家的民主生活,加强民主集中制和人民民主法制,克服官僚主义;实行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巩固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在思想文化建设方面,强调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提倡发展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推行“双百方针”,重视知识分子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的作用;积极开展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教育,牢固树立无产阶级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在国际交往方面,倡导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提出关于“三个世界”划分的思想,努力维护世界和平,为国内建设创造和平的外部环境。
需要指出的是,由于是要探索一条有别于外国、有别于他人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需要付出的代价也就格外沉重。上述许多宝贵的思想在当时还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有的在实践中甚至还出现了反复和失误。但其深刻的思想内涵,已成为新时期继续探索的指南和借鉴,为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思想基础。
——关于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中国革命的显著特点是武装斗争。在战争年代,毛泽东始终以极大的精力领导军队,研究军事,指挥作战。新中国成立后,他又以较大的精力领导了国防现代化建设。他以中国革命战争的具体实践和经验总结,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军事理论。第一,关于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特殊道路理论,对世界各国无产阶级革命中前所未遇的新问题,作出了创造性的回答。第二,关于军事辩证法的思想,应用了唯物主义辩证法,开辟了新的研究领域。第三,关于人民战争的理论,把古今中外农民战争、工人起义中蕴含的人民战争思想的萌芽,发展成为完整、系统的思想体系。第四,关于武装斗争的战略战术思想,使恩格斯关于无产阶级的解放在军事上也应该有自己的表现的预言,在中国革命战争实践中得到了生动的体现。第五,关于建设新型人民军队的理论,解决了如何把以农民为主要成分的军队建设成为无产阶级性质的人民军队的问题,对世界各国无产阶级革命中没能完全解决或解决得很不理想的问题,作出了成功的回答。第六,关于国防现代化建设的思想,回答了帝国主义、霸权主义的武装挑衅,为维护世界和平和稳定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关于党的建设理论。邓小平曾经说过:“把列宁的建党学说发展得最完备的是毛泽东同志。”(注:《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44页。)事实确实如此。毛泽东成功地解决了在农民和其他小资产阶级占人口大多数的中国,如何建设马克思主义的无产阶级政党的问题;首创了党的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形成了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的三大作风;始终把思想建设放在党的建设的首位,开展积极的思想斗争,对犯错误的同志采取“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达到既弄清思想又团结同志的目的;在战争年代的生死考验中,强调了高度的革命组织性和纪律性;在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的和平时期,提倡艰苦奋斗的作风,反对官僚主义和各种腐败现象,发展了无产阶级执政党建设的思想理论;在激烈复杂的国际斗争中,阐明了防止“和平演变”的重要性。
——关于政策和策略思想。政策和策略关系到革命事业的兴衰成败。马克思和列宁都曾经向无产阶级政党提出了认真研究政策和策略的任务。毛泽东充分总结了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前进与后退、顺利与挫折、成功与失败的经验教训,形成了一系列重要的政策和策略思想,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在对敌斗争中,强调要在战略上藐视敌人,在战术上重视敌人;要掌握斗争的大方向,不要四面出击;要利用矛盾,争取多数,反对少数,各个击破。在统一战线中,强调要牢牢掌握政治领导权,实行既联合又斗争,以斗争求团结的政策,采取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的策略路线。在国际战略和对外交往方面,强调坚持独立自主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中国外交政策的基石;维护世界和平,为国内建设创造和平的外部环境,是我们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中国不在任何地方谋求霸权,也反对任何形式的大国沙文主义和霸权主义;既保持原则的坚定性,又注意策略的灵活性,用革命的两手对付帝国主义的两手,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维护世界的和平。
毛泽东思想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独创性贡献还有很多,这里不可能一一列举。这些独特贡献的取得,关键在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能够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正确运用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形成了一系列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这就是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和独立自主的思想原则。这些立场、观点和方法,贯穿在毛泽东思想的各个方面,成为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它们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毛泽东思想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独特贡献。
三、毛泽东思想是我们党的宝贵的精神财富。坚持毛泽东思想,把握它的活的灵魂,对我们党在新世纪不断进行理论创新,具有长远的指导意义
毛泽东逝世后,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进程并没有就此中断。客观形势的发展迫切要求把毛泽东开创的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理论创新道路继续推向前进。这就必须首先回答:如何看待毛泽东的晚年错误?如何正确评价毛泽东的历史地位和毛泽东思想?第一个对这些问题做出科学回答的是邓小平。他旗帜鲜明地指出:“两个凡是”不行,不符合马克思主义。“我们要对毛主席一生的功过作客观的评价。我们将肯定毛主席的功绩是第一位的,他的错误是第二位的。我们要实事求是地讲毛主席后期的错误。我们还要继续坚持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是毛主席一生中正确的部分。”(注:《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347,148-149页。)
率先突破“两个凡是”思想禁锢的,是邓小平;毫不动摇地维护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历史地位的,也是邓小平。他深有感触地指出:“回想在一九二七年革命失败以后,如果没有毛泽东同志的卓越领导,中国革命有极大的可能到现在还没有胜利,那样,中国各族人民就还处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之下,我们党就还在黑暗中苦斗。所以说没有毛主席就没有新中国,这丝毫不是什么夸张。”同样的道理,“没有毛泽东思想,就没有今天的中国共产党,这也丝毫不是什么夸张。”“毛泽东思想培育了我们整整一代人。我们在座的同志,可以说都是毛泽东思想教导出来的。”至此,他得出了一个科学结论:“毛泽东思想永远是我们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的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注:《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347,148-149页。)
正是为了正确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邓小平主持制定了我们党的第二个历史决议。在1980年10月中旬开始的党内四千人大讨论中,出现了一些错误的言论,贬低或损毁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对此,邓小平明确指出:“毛泽东思想这个旗帜丢不得。丢掉了这个旗帜,实际上就否定了我们党的光辉历史。”他认为,在历史决议里“如果不写或写不好这个部分,整个决议都不如不做”;“不写或不坚持毛泽东思想,我们要犯历史性的大错误”。(注:《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298、299~303页。)
1981年6月27日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历史决议,最核心的内容就是对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作出了科学的评价,指出它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被实践证明了的科学成果,“是我们党的宝贵的精神财富”(注:《三中全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782页。)。决议纠正了当时党内外存在的“左”的和右的两种错误倾向,统一了全党的思想,维护了人民的团结,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根本的保证。
历史决议发表至今已经20年了。20年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具体实际表明,决议的基本结论是完全能够站得住脚的。在这20年里,我们党始终坚持历史决议的立场,并以历史决议为武器,同各种否定我们党的历史、否定毛泽东思想、否定毛泽东历史功绩的错误思潮进行了长期的斗争。1986年9月,邓小平在回答美国记者的提问时指出:“现在毛泽东思想还是我们的指导思想。我们有一个《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解答了这些问题。”(注:《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74,284页。)1989年2月,针对当时社会上出现的一些错误思潮,他再次强调:“对毛泽东同志晚年错误的批评不能过分,不能出格,因为否定这样一个伟大的历史人物,意味着否定我们国家的一段重要历史。这就会造成思想混乱,导致政治的不稳定。”(注:《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74,284页。)后来的事实再一次印证了邓小平的高瞻远瞩。
维护毛泽东的历史地位,肯定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作用,强调毛泽东思想是我们党的最可宝贵的精神财富,这是邓小平的重大历史贡献。江泽民对这一贡献给予了高度评价,指出:“邓小平同志领导我们党总结建国以来的历史经验,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理论勇气,坚持科学地评价毛泽东同志的历史地位和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根本否定了‘文化大革命’的错误实践和理论,同时坚决顶住否定毛泽东同志和毛泽东思想的错误思潮。随着国内局势的发展和国际局势的变化,越来越显示出这个重大决策的魄力和远见。”(注:《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册,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2321页。)1993年,在毛泽东诞辰10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中,江泽民再次明确指出:“毛泽东思想永远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理论宝库和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永远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行动指南。”(注:《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册,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610页。)
要坚持毛泽东思想,就必须继承和发展毛泽东思想。继承和创新总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实际上,早在邓小平系统阐述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的同时,就已经奠定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创新的生长点。众所周知,第二个历史决议通过对建国以来正反两个方面经验教训的历史总结,得出的十条基本经验,正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雏形。由此可见,尊重历史,尊重前人,珍视前人探索的思想成果,这是我们党的三代领导集体在理论创新中体现出来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共同点。
在新的世纪,中国共产党还需要继续进行理论创新。江泽民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注:江泽民《论科学技术》,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第199页。)不进行理论创新,党就没有了活力,就没有生机。但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一定不能丢,丢了就会丧失根本。理论创新和不能丧失根本,这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
党的三代领导集体在不断进行理论创新的时候,有一个共同的方法论基础,这就是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实际上,对“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毛泽东生前并没有作出这样的概括。邓小平主持制定的历史决议在我们党的历史上首次提出了这个科学的概念,并把它的内容概括为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这样三个方面。这是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对毛泽东思想进行科学概括得出的重大理论成果,同时也是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对毛泽东思想的科学继承和发展的三个重要方面。
正是根据毛泽东思想“三个活的灵魂”的指导,党的十二大开始提出:“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我们的立足点”。(注:《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文献选编》,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第12页。)无论是从文字上还是从内容上,都可以看出,历史决议总结的“毛泽东思想的三个活的灵魂”,已经溶入了新时期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之中,开始成为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精髓。
1992年,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在党的十四大报告中,充分总结了改革开放以来的理论和实践,从九个方面对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作了系统的论述,其中头一条就是:“在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问题上,强调走自己的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在这个概括中,“实事求是”、“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走自己的路”,实际上就是历史决议总结的“三个活的灵魂”在新时期的应用和发展。
党的十五大报告把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在新的实践基础上继承前人又突破陈规,看作是邓小平理论之所以能够成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新阶段的首要原因,不仅进一步说明了邓小平理论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继承和发展的内在联系,而且也深刻说明了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已经充分掌握了这一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精髓。这是我们党不断进行理论创新的思想方法论。对此,江泽民指出:“把握了这个精髓,也就把握了马克思主义最本质的东西,也就把握了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历史联系和它的统一科学思想体系。”(注:1998年2月19日《人民日报》。)把握了这个精髓,我们党在新的世纪就一定能够紧跟时代发展的潮流,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形成新理论,开辟新境界。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至今已经走过了80年光辉的历程。继毛泽东思想之后,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道路上又实现了一次新的飞跃,产生了作为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党的十五大以后,江泽民同志又提出了“三个代表”等重要论述,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党的指导思想。历史证明,中国共产党是一个有能力不断进行理论创新的无产阶级先进政党,是一个具有在国内外复杂形势下驾驭局势、战胜各种艰难险阻的成熟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在她的身上,肩负着中华民族全面振兴的希望!
标签:毛泽东思想论文; 邓小平理论论文; 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论文; 毛泽东论文; 邓小平文选论文; 无产阶级政党论文; 中国近代史论文; 领导理论论文; 社会主义革命论文; 国家社会主义论文; 马克思主义论文; 历史主义论文; 邓小平论文; 武装论文; 理论创新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