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地震是一种危害性较大的自然灾害,为降低地震带来的影响,在土木建筑工程设计中应注重抗震设计,抗震设计可以提升建筑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进而增加建筑物的抗震能力。本文分析了土木建筑工程设计中抗震设计的原则,并介绍了土木建筑工程设计中的抗震设计要点,以供参考。
关键词:土木建筑工程;抗震设计;要点分析
引言:抗震设计是土木建筑工程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建筑的稳定性和实用性,进而增加建筑的使用寿命。因此,设计人员应注重在土木建筑工程设计中融入抗震设计,提升建筑的抗震能力和安全性。
1土木建筑工程设计中抗震设计的原则
1.1结构的形状力求简单
在对土木建筑工程抗震结构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应合理设计建筑的结构,要以保障建筑物的整体结构对称和简单为原则进行设计,建筑物的整体结构对称和简单,可以提升建筑物的抗震能力。并且在土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注重结合相关抗震技术进行施工,可以有效降低地震灾害对建筑物的破坏,进而达到保护人们生命财产安全的目的。
1.2科学合理的进行建筑物设计
在建筑物结构设计过程中,要注重设计的科学性与合理性,设计人员应根据建筑物的实际用途和所在地的地质情况进行科学设计,从而提升建筑物的结构强度,真正发挥出抗震设计的作用,降低地震对建筑物的损害。除此之外,设计人员在进行土木建筑工程设计过程中,要从建筑物的整体结构上考虑问题,确保建筑物中的每个结构连接件的稳定与可靠,进而提升土木建筑工程的刚度,增加建筑物的抗震性。
1.3降低地震对建筑物的影响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使得人们对地震的了解程度不断加深,进而制定了许多的抗震方案。设计人员在进行土木建筑工程设计过程中,应注重对相关抗震方案的应用,提升建筑物的抗震性。在抗震方案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方案是在建筑基础与建筑主体之间设置地震隔离层,或者在建筑物的顶端设置反摆,这种抗震方案可以有效降低地震对建筑物内部的损害。
2土木建筑工程设计中的抗震设计要点
2.1控制土木建筑工程材料的质量
土木建筑工程的抗震性,会受到土木建筑工程施工方案、土木建筑工程的抗震防线以及土木建筑工程体系等因素的影响。除此之外,土木建筑工程的抗震性,也会受到建筑施工材料的影响。通常情况下,土木建筑工程施工材料的强度和刚度对土木建筑工程的抗震性会产生巨大的影响,并且建筑材料的均衡性和连续性也会对土木建筑工程抗震性产生影响。因此,在土木建筑工程施工材料的选择过程中,要严格检测施工材料的刚度和强度等性能,使其符合土木建筑工程的抗震要求。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应用施工材料进行地基施工时,传统的施工方法是在地基的底部填充一层黏土,通过黏土层来缓解地震对建筑物的损害,但这种施工办法的效果并不理想,并不能起到有效的抗震作用。目前,在许多土木建筑工程的地基施工中,选择用沥青来代替黏土,这种施工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抗震效果。在设计建筑物的墙体和围栏时,设计人员应注重使用轻质的材料,进而减轻建筑物的自重,降低地震对建筑物的影响。但需要设计人员高度重视的是,一定要在保障质量和安全的前提下选择使用轻质的材料,这样才能起到提升建筑物质量和抗震性的效果。
2.2土木建筑工程建设场地选择
提升土木建筑工程的抗震性,在其施工之前,要注重土木建筑工程建设场地的选择。相关人员应对施工场地进行现场勘查,充分了解施工场地的地形地貌,确保施工场地没有断裂的地层和凹陷。除此之外,如果某项土木建筑工程无法避开特殊地层,设计人员应提前做好预防措施,对地基进行加固处理,这样才能确保建筑物的抗震性。
2.3建筑平面抗震设计
对建筑平面布置进行设计,首先要注重其均匀对称性,这也是建筑平面布置设计的核心内容。均匀对称的设计不仅可以有效提升建筑物的抗震性,而且可以保障建筑物的空间功能需求。如果设计中的建筑墙体以及钢构件不对称,便会导致在地震灾害发生时,建筑物的受力不均匀,进而产生变形不均匀现象,使建筑物遭受较大的破坏。在设计建筑物单个房间平面的过程中,设计人员要准确确定各个房间的面积,以及房间门窗的位置,要根据实际施工现场情况来合理选择建筑平面组合形式,例如单元式平面组合,这种形式主要用于高层办公楼以及商住楼中。在设计过程中,要尽量将竖向交通设置在平面内,这样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建筑物的整体刚度以及抗扭转能力。另外,针对竖向中心在平面外的情况,设计过程中要尽量避免将门窗设计在转角的地方,防止出现“转角效应”。
2.4轴压比和短柱设计
为了提升建筑物的抗震性,在进行抗震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需要减小柱的轴压比,增大柱的截面尺寸。这样做的目的在于使柱子处于大偏心受压状态,避免出现纵向受力钢筋为达到受拉屈服而混凝土被压碎的情况[1]。因为柱的刚性较高,进而影响了建筑整体结构的延性,这使得地震发生时,建筑物结构不能有效吸收地震能量并及时的将地震能量耗散,进而给建筑带来损害。因此,设计人员在进行高层建筑防震设计过程中,应采用强柱弱梁的设计方法,并且要确保梁具有一定的延性,能够发生适量的变形,这样可以降低柱子进入屈服强度的几率。
结束语:综上所述,随着我国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对建筑物的安全要求越来越高,这就要求在土木建筑工程设计中融入抗震设计,进而提升建筑物的抗震性,确保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设计人员要充分掌握土木建筑工程中的抗震设计要点,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提升建筑物的抗震能力。
参考文献:
[1]陈兵.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A].《建筑科技与管理》组委会.2018 年 4 月建筑科技与管理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建筑科技与管理》组委会,2018:2.
[2]魏秀瑛,张同文.浅析土木建筑工程设计中的抗震设计要点[J].江西建材,2018,No.23712:102-103.
论文作者:黄烨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30
标签:土木论文; 建筑物论文; 建筑论文; 抗震性论文; 建筑工程论文; 工程设计论文; 设计人员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