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炎平联合常规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疗效分析论文_赵艳斌,,徐叶,赵旋

(贵州省威宁县人民医院药剂科;贵州威宁553100)

【摘要】目的:分析喜炎平联合常规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疗效。方法:回顾选取2015年6月1日-2016年6月1日至我院接受医治的109例手足口病患儿临床资料,依据医治方式的不同,分设研究组(61例)与对照组(48例),两组均予以常规对症医治,对照组单独使用利巴韦林注射液,研究组加用喜炎平注射液,比、对两组细胞因子改变情况以及相关疗效指标。结果:研究组细胞因子改变情况以及相关疗效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手足口病患儿行喜炎平联合常规对症医治可改善细胞因子水平,并缩短精神症状缓解、疱疹消退、退热以及痊愈的时间,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与研究价值。

【关键词】喜炎平;利巴韦林;小儿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致病因素较多,常见于儿童群体,多由肠道感染病毒引起,可出现厌食以及发热症状,患儿口腔、足部及手掌部位是出现溃疡、疱疹的敏感地带[1]。目前多对手足口病患儿施行喜炎平联合常规对症医治,为明确喜炎平联合常规对症医治的效果,研究就我院收治的109例手足口病患儿临床资料分析,现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选取2015年6月1日-2016年6月1日至我院接受医治的109例手足口病患儿临床资料,依据医治方式的不同,分设研究组(61例)与对照组(48例),前者女30例,男31例,年龄10个月-5岁,平均(3.67±1.18)岁;后者女25例,男23例,年龄11个月-5岁,平均(2.98±1.39)岁。两组患儿具诊断明确,研究排除疱疹咽峡炎、麻疹、风疹以及水痘。比对两组基线资料无显著性差别(P>0.05),具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均予以抗感染、补液以及物理降温医治,当患儿体温>38.5℃时给予5-10mg/kg布洛芬混悬液口服。对照组加用利巴韦林,用利巴韦林注射液10mg/kg用5%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100毫升稀释静脉滴注(每日一次),医治疗程为一周。研究组加用喜炎平注射液(江西青峰药业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Z20026249,批号:2015122603),静脉滴注喜炎平注射液5-10mg/kg用5% 葡萄糖氯化钠100毫升稀释静脉滴注(每日一次),医治疗程为一周。

1.3观察指标

两组细胞因子改变情况,取患儿肘静脉血,应用ELISA 法检测α(TNF-α)肿瘤坏死因子、(INF-γ)γ干扰素、10(IL-10)白介素、6(IL-6)白介素。两组相关疗效指标,包括精神症状缓解的时间、疱疹消退时间、退热时间以及痊愈时间。

1.4统计学处理

数据用SPSS22.0软件分析,正态计量资料用( ±s)表示,两组正态计量数据组间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计数资料组间率比较用 检验,两组差异比较具统计学意义时P<0.05 。

2.结果

2.1两组细胞因子改变情况

研究组细胞因子水平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详见表1。

3.讨论

小儿手足口病为常见性儿科疾病,该病具自限性,患普通型手足口病者大多可自愈,而部分患儿可出现相关性并发症,临床上无有效的医治方法[2-3]。目前多对手足口病患儿施行喜炎平联合常规对症医治,为探讨喜炎平联合常规对症医治的效果,本研究针对我院收治的109例手足口病患儿临床资料予以分析。

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细胞因子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提示患儿行喜炎平联合常规对症医治可改善细胞因子水平。原因可能是:INF-γ由临床细胞以及单核细胞产生,能刺激体内细胞因子生成抗病毒性蛋白,继而防止病毒复制,同时还能调节患儿免疫功能,致使细胞迅速生长[4]。用ELISA 法检测的正常细胞水平是1.21-5.51ug/L,但研究显示对照组患儿的INF-γ水平高于研究组,提示病毒感染之后,可刺激临床细胞以及单核细胞,增加INF-γ的生成,继而起到抑制病毒感染的作用[5]。IL-6由成纤维细胞以及T细胞生成,能促进B细胞形成抗体,刺激原始性骨髓内原细胞快速生长,同时IL-6与疾病严重程度具较大关联,患儿血清 IL-6 的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儿童,而医治后研究组患儿的IL-6水平显著下降直至正常[6]。因此使用喜炎平联合常规对症医治其效果良好。

同时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相关疗效指标优于对照组,提示患儿行喜炎平联合常规对症医治能有效缩短精神症状缓解、疱疹消退、退热及痊愈的时间。原因分析可能是:利巴韦林为抗病毒类药物,能较好地抑制住RNA以及DNA病毒,目前多用于医治呼吸道病毒感染疾病以及手足口病,该药物具较强的抗病毒功能,而且价格实惠,但是服用该药后可致使体内白细胞数量显著减少,并出现胆红素显著升高、皮疹、腹泻以及贫血多种不良反应[7]。喜炎平属于中药制剂,为广谱抗炎抗病毒类药物。具快速退热、提高免疫力、抗炎及抗病毒多种功效,能提高患儿身体免疫力,可灭活体内多种病毒。用于医治手足口病其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少以及医治疗效好,能有效预防疱疹溃烂以后产生的细菌感染,并缓解患儿咳嗽、腹泻症状,致使炎症反应降低,以增强其身体免疫力[8]。关于个别文献报道的不良反应情况,只要使用喜炎平注射液时医嘱提示护理人员单独分组输液或者施行间隔洗脱法,可大大降低及较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综上所述,手足口病患儿行喜炎平联合常规对症医治不仅能改善细胞因子水平,而且还能缩短精神症状缓解、疱疹消退、退热及痊愈的时间,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吴立成.利巴韦林联合喜炎平治疗儿童重症手足口病并发病毒性脑炎的疗效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2014,7(11):58-59.

[2]景海燕.喜炎平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小儿重症手足口病的疗效[J].中国实用医药,2015,10(36):141-142.

[3]赵淑艳.喜炎平联合利巴韦林注射液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疗效观察[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3,26(16):2200-2201.

[4]曾伶俐,杜艳玲.喜炎平联合山蜡梅叶颗粒治疗小儿手足口病(普通型)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科学,2014,4(8):66-68.

[5]李碧清.喜炎平联合利巴韦林、黄芪注射液在小儿手足口病治疗方面的应用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13,15(7):113-114.

[6]王红芹,许丽娟,贾艳敏,等.喜炎平联合阿昔洛韦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疗效及对细胞因子的影响[J].河北医药,2015,37(22):3480-3481.

[7]林克武.喜炎平注射液联合利巴韦林气雾剂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疗效观察[J]. 现代实用医学,2013,25(11):1227-1228.

[8]叶秀春.喜炎平辅助常规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疗效观察[J].临床医药文献杂志,2016,3(10):1982.

论文作者:赵艳斌,,徐叶,赵旋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6年8月第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0/25

标签:;  ;  ;  ;  ;  ;  ;  ;  

喜炎平联合常规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疗效分析论文_赵艳斌,,徐叶,赵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