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改革的新思路
任建霞 季士强
文/广东科贸职业学院 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一、引言
党的十九大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判断,吹响了实现民族复兴伟大梦想的集结号。在这个奋进的新时代,教育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思想政治工作对于学校教育的重要意义越发突显。2019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再一次强调:“我们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就是要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开好思政课,就是要致力于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生的有用人才。”这些意见和要求给高校思政课教学提供了根本遵循。
新时代的高职院校承担着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的教育使命,也承担着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政治使命。但是,对标新时代人才培养的新要求,高职院校仍然存在着两个比较突出的矛盾:一是在相对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注重综合素质培养还是偏重专业技能训练的教学理念之间的矛盾;二是在思政课教学中,学生用新思想指导新实践的美好学习需要和思政课教学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要解决这些矛盾,就要求学校教育工作者抓紧抓好教学改革(包括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改革),推进教育教学的“供给侧改革”。要推进高职院校思政课改革,我们首先需要研究的是:在新时代,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面临着什么样的新机遇和新挑战?澄清这一问题将使思政课教学改革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新时代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面临的新机遇
新时代的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面临新的发展机遇,主要表现在“四力并发”:成功实践的说服力、科学理论的解释力、新技术的吸引力、新政策的支持力。
再论知识产权的性质——一种权利结构的视角 .................邓志红 余 翔 02.03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实践给新时代思政课提供了强大的说服力
新一代高职学生的成长历程就是伴随着互联网和移动智能设备的日渐普及而走过的,他们对于新技术新设备的喜爱和熟练程度甚至超过了很多老师。“在政治说服体系里,‘制造权力认知的权力’直接依赖于‘通过展示宣传讲解权力的工具的效能’。”这就要求思政课教师尽快学会运用新技术手段、改进教学方法,因为“占据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必须和大众广泛使用的媒体技术相结合,才能占据并巩固其主流地位。”对于文科出身的思政课教师来说,这也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理论体系赋予了新时代思政课强大的解释力
(2)研究表明,针对七钼酸铵制取工艺过程,考察了氨溶温度、氨溶时间、溶液钼浓度、氨钼比(摩尔比)、搅拌速度、机械球磨、结晶pH值等因素对七钼酸铵直收率与物理性能(表面形貌、粒度)的影响,原料经机械球磨后,确定最优条件为:反应温度为80℃、反应时间为60min、溶液钼浓度为223.20g/L、氨钼比为 0.906 即原料 (g)∶水 (mL)∶氨水 (mL)为 1.00∶2.10∶0.40、搅拌速度为 100r/min、冷却结晶pH值保持7~7.5。
“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扎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热土,建基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厚土,深入探索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共产党执政规律,正是抓住了在中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根本。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聚焦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怎样走下去”的历史追问,积极回应和科学解答新的时代课题,系统阐述了民族复兴的深刻内涵、历史方位、实现路径和战略步骤,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理论高度、实践宽度和以人民为中心的情感温度,当然具有无可争议的强大解释力。
3.新技术的广泛运用增强了新时代思政课教学的吸引力
进入新世纪以来,各种样态的自由主义、拜金主义、利己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等西方意识形态纷至沓来,冲击和消解我们所倡导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拒斥宏大叙事、关注个体生活,碎片化、娱乐化、去中心化等后现代主义思潮渐行其道,逐渐改变了并将继续改变着青年学生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对这些“理论的力量”必须要用我们“思想政治理论的力量”来斗争。广东作为改革开放的先行地,也是意识形态斗争的前沿地,广东地区的高校尤其需要关注这一挑战。
4.党和政府对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高度重视给予新时代思政课建设强大的支持力
面对新时代的新形势,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也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在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方面理清改革思路。这是一场思政课教学的“供给侧改革”,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思政课建设的“八个统一”,以增强思政课教学的思想性、理论性与针对性、亲和力为重点,创新驱动,稳步推进。
测试时,用白纸作为背景,黑色电线模拟电缆.当没有电缆时,按下S1键,将此时的图像作为背景图像数据,同时存储背景图像.背景图像数据处理不正确时,LED灯D1将会点亮,直到数据正确时才会熄灭.背景图像数据处理正确后,将电缆置于白纸前,并上下移动,此时按下S2键,采集当前图像,后续图像开始做背景差分法的处理,并寻找电缆的中心点位置,该中心点即为电缆的位置,DA转换模块将得到的包含电缆实时位置信息的数字信号转换为相对应的模拟电信号,其结果如图6所示.
三、新时代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新挑战
作为社会主义性质的高校,不管是专业课、思政课还是通识课,都必须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凝心聚力、同向同行,培养一批又一批“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就要与曾经喧嚣一时的教育观点如培养“现代社会合格公民”“世界公民”等言论划清界限。这些所谓“合格公民”“世界公民”的培养目标只能是融入和助力“时代新人”与“社会主义接班人”的根本目标之中,而不是替代和消解这一根本目标。对于思政课教学来说,明确这一根本目标尤为重要,因为在引导学生“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思政课的作用不可替代。
课堂教学的容量并不是越大越好,过度填塞知识反而不利于“消化吸收”.一整节数学课如果都是教师在讲授,学生很容易觉得枯燥乏味,注意力不容易集中.适当留白,包括安排小组合作、探究性学习活动等,则可以调节教学的节奏,避免紧张、沉闷的课堂气氛,使教学节奏松弛有度,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积极性与参与度.
1.改革开放以来出现的许多新问题,特别是西方各种思潮的侵入,给思政课教学带来了新的压力
在这个新技术层出不穷并改变一切的新时代,基于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的各种新媒体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之中。其中,广为人知的主要有:“互联网+教育”所催生的大规模开放的在线课程(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音译为慕课);由清华大学在线教育办公室与学堂在线共同研发的智慧教学工具——“雨课堂”;由复旦大学开发的移动互联教学平台——“对分易”;建基于移动互联技术的微课(Micro-lecture),以及突显学生学习主动性的翻转课堂(Inverted Classroom),等等。这些新技术新理念给高职院校的思政课建设提供了可资利用的教学平台和工具,对于新生代大学生来说颇具吸引力。
2.新一代高职学生的思想困惑与理论疑难多元、多变,给思政课教学带来了更大压力
当前,高职学生基本都是“00”后的新生代,在他们的思想成长中既带有这个新时代的积极乐观、开放包容,也带有这个新世界所制造的各种疑难与困惑。他们大多在衣食无忧中成长,常常缺乏忧患意识;他们视野比较宽广,但知识又呈碎片化、娱乐化;他们思想意识多元而多变,并带有明显的个人主义和功利主义倾向。因此,他们常常好高骛远、却眼高手低,难以担当起民族复兴的大任,迫切需要学校、教师的思想教育和理论引导。这就要求思政课教师必须不断加强自身的理论学习,能够用自己的坚定信仰和深厚学养来帮助学生解疑答惑。
3.新媒体新技术在高职院校教学中的运用也给思政课教师带来了变革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压力
对于一门理论课来说,其说服力的重要来源并不在于其理论自身的内在逻辑,而在于这个理论对人们是否具有关照现实并指导未来的实践意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实践使得中国社会生产力、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芝麻开花节节高”,也赢得了世界各国人民的普遍赞誉。这是一个谁也不能否定的客观事实,它赋予了思想政治理论强大的真理性力量,因为“事实是真理的依据,实干是成就事业的必由之路。”我们的思政课要讲好中国故事,就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实践来增强思想政治理论的说服力,增强学生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四、新时代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新思路
建国以来,党和政府始终重视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更是把学校思想政治工作放在了一个极其重要的地位,强调高校的“立校之本”就是立德树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学校教育要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因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对于青少年这个正处于人生“拔节孕穗期”的特别重要群体,尤其需要新时代新思想的精心引导和栽培。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要建立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协同配合的工作格局,共同办好思政课。这一系列新论述和新要求,给予了思政课教学前所未有的强大支持力。
1.在教学目标上,坚持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指针
挑战总是与机遇并存。新时代的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既有一些尚未解决的传统性难题,如“理论教学‘大而全’、实践教学‘少而虚’、案例教学‘故事化’”等问题;又有不断凸显的新挑战,如意识形态领域的尖锐斗争,新生代高职生的思想多元化和娱乐化倾向,以及新技术带来的教学手段变革压力。
2.在教学内容上,坚持政治性、学理性和时代性相统一,讲好中国故事
在新时代,高职院校要培养担当民族复兴的时代新人,就要给思政课重新定位:着重培养学生运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正确分析各种新问题新举措,学会分析“为什么、怎么办”,突显思政课的“时代特色”;注重思政教学和职业需求相结合,培养学生担当复兴大任所需的职业理想、职业道德和价值观,突显思政课的“职业特色”。这就要把思政理论和思政实践结合起来、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结合起来、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既要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又要善于联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实践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以能力为本”的高职学生素质培养中始终贯穿“以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着力增强学生的“四个自信”。
工作时,地轮通过传动系统驱动栽植轮转动,悬杯始终与地面保持垂直,并随栽植轮转动;当悬杯转到上面时,由人工将钵苗投入悬杯中,当栽植轮转到预定位置时,凸轮也随之转到回程位置,连杆受到弹簧的拉力向后推动悬杯,悬杯水平打开,向后推动钵苗至开沟器开出的沟内;然后覆土、镇压,完成栽植过程。悬杯离开钵苗后,在凸轮的作用下慢慢闭合,等待下一次喂苗。
3.在教学方法上,坚持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传授和启发相结合,构建学习共同体
教学是“教”与“学”的统一,教师要以学生为中心、为育人而教学。因此,把课堂还给学生,用新的教学方法来组织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构建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的学习共同体,这应该是当前思政课教学改革的努力方向。这就要求思政课教师的思维要新、方法要新,教师要想方设法创造新的学习氛围和学习体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学会正确的思维方法。翻转课堂、对分课堂等都在致力于这样的改革探索,思政课教学也要在这样的改革中凸显价值、增进影响力。
4.在教学手段上,积极推动新媒体的技术优势与思想政治工作的传统优势相融合
回望过去,我们的思想政治工作历史悠久,有许多经验可资借鉴。立足当前,新时代的新技术日新月异,有许多新工具可以拿来为思政课教学服务。如学堂在线与清华大学共同研发的智慧教学工具——“雨课堂”,能够联结师生智能学习终端,顺应了当代大学生习惯使用手机的学习需要;由复旦大学开发的移动互联教学平台——“对分易”,较好地调动了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微信、直播等APP可以实现跨情境互联,广泛引进社会教育资源,把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紧密结合起来。
五、结语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完善职业教育,在全社会崇尚劳动、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因此,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必须加强并不断改进,充分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又特别强调:“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非常必要,是培养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保障。”“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高职院校的思政课教师也要不辱使命,积极探索思政课教学新模式,着力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与亲和力、针对性,努力培养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参考文献:
[1]本书编写组.党的十九大报告辅导读本[C].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45.
[2]习近平: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EB/OL].人民网,2019-03-19,http://cpc.people.com.cn/n1/2019/0319/c64094-30982234.html.
[3]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2018:7.
[4]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9:11.
[5]中共中央宣传部理论局.新时代面对面[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8:53.
[6]任建霞,季士强.新时代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新模式探析[J].吉林教育,2019(1):84-85.
[7]罗杰·夏蒂埃.法国大革命的文化起源[M].洪庆明译,江苏:译林出版社,2015:123.
[8]任建霞、季士强.“微时代”让大学生集体意识教育“活起来”[J].文教资料,2018(7):93-94.
[9]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A01).
[基金项目: 本文系广东省高职教育研究会课题“新时代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挑战与改革研究”(GDGZ18Y072)、广东科贸职业学院课题“对标乡村振兴人才需求的涉农类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改革研究”(GDKM2019-24)的研究成果。]
责任编辑何丽华
标签:思政课教学论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论文; 教学改革论文; 高职院校论文; 思想政治理论课论文; 中国共产党领导论文; 学校教育论文; 思想政治工作论文; 文论文; 广东科贸职业学院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