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围绕价值波动规律的均衡描述及启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启示论文,规律论文,价值论文,价格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本文试图运用西方经济学中的均衡价格论来描述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即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的规律,以期既克服价值规律表现形式分析中的不足,又克服均衡价格论无法说明价值决定的缺陷。
一、传统的价格围绕价值波动规律描述中的不足与均衡价格论的缺陷
价格围绕价值波动的规律是指在商品价值量与货币价值量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受供求关系影响,作为价值的表现形式的价格围绕价值这个中心上下波动的规律。它是价值规律在价值实现中的表现形式。价值规律作为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其内容是:某种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这种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商品交换依据商品的价值来进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有两种含义。第一种含义是指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时间。商品价值量的决定就是由第一种含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第二种含义是指,表现为商品的价值的只能是按社会需要应该投到该商品生产上的劳动时间,也就是说,商品要按照第一种含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价值进行交换,就必须使社会生产这种商品所耗费的劳动总量时间,与根据社会需要应当使用的必要劳动时间相适应,即表现在市场上对该种商品的总供给量和总需求量大体一致。价值规律与价格围绕价值波动的规律的关系是本质与现象的关系。不过,价格围绕价值波动的规律相对于价值规律尽管属于现象层次,但由于它揭示了供求、价格与价值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因此,也可以把它看作第二层次的规律,价值规律是第一层次的规律。
价格围绕价值波动的规律表明:在商品的价值量和货币价值量不变的情况下,商品的价格水平与商品的供求关系紧密相关。在供求一致的情况下,则价格水平和价值保持一致,供求关系对价格水平不会发生影响。但是,在实际的市场交换中,供求一致的情况是极少的,绝大多数情况下并不一致,或者供大于求,或者供不应求,这种供求关系就必然会影响价格水平的变动,产生价格与价值的背离。当供大于求时,商品的价格会低于其价值;当供不应求时,商品的价格会高于其价值。但是,反过来,当商品价格上升时,会引起供给增加需求减少,当商品价格下降时,会引起供给减少需求增加,从而引起供求关系向着相反的方向变化。正是价格变动对供求关系的这种反作用,使价格的偏离始终以价值为基础,即围绕价值这个中心上下波动。一般可用下图加以说明:
在左图中,横轴代表价值,纵轴代表价格。弧线ABCDE 代表商品价格的波动。A、C、E点为价格与价值相交的点,代表供求一致, 商品的价格等于价值。显然,这种情况较少出现。更多的情况是价格高于价值或低于价值。具体说,在A点,供求一致,价格等于价值。现在, 由于出现供不应求,且幅度不断扩大,它象“离心力”一样使价格越来越高于其价值,表现为A点到B点的运动,另一方面,由于价格高于价值,引起供给增加,需求减少,价格偏离价值的力量到了最高点之后最终被使价格靠近价值的“向心力”(即价格对供求的反作用)取代,B点转向C点运行,表明供不应求的幅度缩小,并最终在C点又出现供求一致, 价格与价值相等。图中由C点经D点到E 点的运行表明供过于求价格低于价值的情况,其运行机理与前相似。
这一图形分析的优点在于比较直观地反映了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的规律性。但它也有明显的局限性:第一,价格围绕价值波动的规律实际涉及供求、价格与价值三者之间的关系,但图例中看不到供求关系,供求关系只能靠文字说明。第二,上图描述的价格围绕价值波动轨迹容易使人产生错觉,似乎价格波动只有供不应求价格高于价值,然后供过于求价格低于价值,再然后又出现供不应求价格高于价值这样一种波动趋势。第三,价格围绕价值轴心波动还容易造成价值始终不变的错觉。实际上,由于劳动生产率总在变化,商品的价值量也在变化,价格波动的中心价值不是一成不变的。
均衡价格论是西方微观经济学的基础和核心。它主要是研究市场上的需求和供给通过相互作用形成价格,价格又反过来调节需求和供给的理论。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提出均衡价格论的初衷是以之与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对抗。马克思认为,价值是抽象劳动创造的,以此为中心建立了科学的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剥削的实质。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曾用许多价值论来取代劳动价值论,其中最有影响的就是均衡价格论,或称供求价值论。这种理论的根本错误在于以价格取代价值,以供求分析取代价值本质分析,缺少价格变化的客观基础,不能说明价值与价格的关系。正如马克思指出的,“供给和需求只调节着市场价格一时的变动。供给和需求可以说明为什么一种商品的市场价格会涨到它的价值以上或降到它的价值以下,但决不能说明这个价值本身。”〔1〕“商品按它们的价值来交换或出售是理所当然的,是商品平衡的自然规律。应当从这个规律出发来说明偏离,而不是反过来,从偏离出发来说明规律本身。”〔2〕因此, 只有根据劳动价值论科学地说明了价值的决定,进而才能说明价格的决定及其变化规律,这是一方面。但是,另一方面,均衡价格论也有其可取之处,即在于它较直观地描述了供求与价格之间的内在联系,这一点是前述价格围绕价值波动规律图形中所欠缺的。那么,能否在均衡价格论中再加入价值范畴,使本来只研究供求与价格二者关系的均衡价格论变成涉及供求、价格与价值三者关系的分析工具,笔者试图作些探索。
二、价格围绕价值波动规律的均衡描述
要运用西方经济学中的均衡价格论来描述价格围绕价值波动的规律,必须对需求和供给作些简要说明。
在西方经济学中,商品的需求是指消费者在某一市场上,某一时期内,在各种价格水平时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商品数量。影响商品需求变动的因素主要有消费者的收入水平,消费者的偏好,相关商品的价格,人口数量与结构的变化等因素,在上述因素不变情况下,消费者对某商品的需求量与其价格呈现负相关,即价格越高,需求量越少;价格越低,需求量越多。一般用需求曲线表示,商品的需求是市场上影响商品价格的一个重要力量。影响商品价格的另一个重要力量是商品的供给,它是指厂商在某一市场上,某一时期内,在各种可能价格水平时愿意而且能够生产和销售的商品数量。影响商品供给的因素主要有行业中厂商的增减、生产技术水平、生产要素价格等。在这些因素不变情况下,商品的供给量与其价格呈正相关,即价格越低,供给量越少;价格越高,供给量越多。一般用供给曲线表示。与西方经济学观点不同,笔者认为,在供给曲线上,必然有一点所对应的价格正好等于该行业产品的由第一种含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价值。如图示:
在左图中,横轴代表供给量,纵轴代表价格,S代表供给曲线。S曲线上的E点所对应的价格p[,0]正好等于商品的价值, 可称之为“价格与价值重合点”。供给曲线在行业中厂商发生增减,生产技术水平、生产要素价格等因素发生变动情况下,会发生移动,可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在生产技术和生产要素价格等不变,实质上即劳动生产率不变因而商品价值量也不变情况下,由于行业中厂商的加入或退出,引起供给的增加或减少,供给曲线的移动是左右平行移动,“价格与价值重合点”仍然保持在原有价格水平不变,如下图所示:
在左图中,供给曲线从S移至S[,1]和S[,2], “价格与价值重合点”也移至E[,1]和E[,2],但E[,1]和E[,2]所对应的价格均为P[,0]。表示商品价值在供给增加或减少情况下不发生变化。
另一种情况是在生产技术和生产要素价格等因素变化情况下,也就是劳动生产率发生变化从而生产商品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商品的价值量发生变化的情况下,随着商品供给的增加或减少,供给曲线上的“价格与价值重合点”也会发生移动。具体来说,在劳动生产率提高的情况下,一方面,供给曲线将向右下方移动;另一方面,生产商品时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减少了,价值下降了,商品的“价格与价值重合点”也会下移。在劳动生产率降低情况下,供给曲线将向左上方移动,这时,商品的“价格与价值重合点”会向上移动。如下图所示:
在图中,在劳动生产率提高情况下,供给曲线从S增加至S[,1], “价格与价值重合点”也从E下移至E[,1],对应的价格为P[,1]。 在劳动生产率降低情况下,供给曲线从S减少至S[,2],“价格与价值重合点”从E上移至E[,2],对应价格为P[,2]。
介绍完需求与供给,特别是在供给曲线上确定了“价格与价值重合点”之后,现在,我们可以分析,供求是如何影响价格围绕价值波动的了。可分两种情况进行分析。
(一)在需求先变动导致供求不一致情况下,价格围绕价值的波动。如图示:
在左图中,E为供给曲线S上“价格与价值重合点”,对应价格为P[,0],当需求曲线为D时,正好与S曲线E点相交,在E点,市场上该商品的总供给量与总需求量一致,都为OQ[,0],价格与价值相等,为P[,0]。当需求D 增至D[,1]时,在价格P[,0]下,需求量增至OQ[,1],相对于供给量OQ[,0],出现供不应求(需求量OQ[,1]〉供给量OQ[,0]),引起价格升至P[,A](D[,1]与S的交点A对应的价格为P[,A]),高于商品的价值P[,0]。价格高于价值后,在短期内(指厂商来不及调整生产规模,其它厂商也不能进入或退出该行业的时期),行业中厂商会在既定规模下增加供给量至OQ[,A],并在A点实现短期均衡, 供给量=OQ[,A]=需求量。但从长期看(长期意味着厂商可以扩大或缩小生产规模,其它厂商也可进入或退出该行业),由于价格高于价值,会引起供给增加,供给曲线S向右移动,假定“价格与价值重合点”不变,S增至S[,1]时,S[,1]在与D[,1]的交点处实现供求一致,供给量=需求量=OQ[,1],价格=P[,0]=价值,价格与价值恢复一致。当需求D减至D[,2]时,在价格P[,0]下, 需求量减至OQ[,2],相对于供给量OQ[,0],出现供过于求(供给量OQ[,0]〉需求量OQ[,2],引起价格降至P[,B](D[,2]与S的交点B对应价格为P[,B]),低于商品价值P[,0]。这在短期内会引起市场供给量减少至OQ[,B],并在B点实现短期均衡。但从长期看,由于价格低于价值,会引起供给减少,供给曲线从S 减少至S[,2]时,S[,2]在与D[,2]的交点处实现供求一致,供给量=需求量=OQ[,2],价格=B[,0]=价值,价格与价值又恢复了一致。
这样,由于需求的增或减,导致供求不一致,均引起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二)在供给先变动导致供求不一致情况下,价格围绕价值的波动。又可分为两种情况:
1.在供给变动,“价格与价值重合点”不变情况下,价格围绕价值的波动。如图示:
在左图中,E为S曲线上“价格与价值重合点”,当S移至S[,1]和S[,2] 时,S[,1]和S[,2]上“价格与价值重合点”E[,1]和E[,2]对应价格仍为P[,0],表示供给增加或减少不影响商品价值的变化。D与S交于E,这时, 市场上该种商品的总供给量与总需求量一致,都为OQ[,0],价格与价值相等,为P[,0]。当S 增加至S[,1]时,在价格P[,0]下,供给量增至OQ[,1],相对于需求量OQ[,0],出现供过于求(供给量OQ[,1]〉需求量OQ[,0]),引起价格下降至P[,A](S[,1]与D的交点A对应的价格),低于商品自身的价值P[,0],这会引起需求量增加,并在A 点实现短期均衡,供给量=OQ[,A]=需求量。但从长期看,由于价格低于价值,行业中厂商会减少供给,引起供给曲线左移,当S[,1]移至S时, 供求一致,价格与价值恢复平衡。当S减少至S[,2]时,在价格P[,0]下, 供给量减少至OQ[,2],相对于需求量OQ[,0],出现供不应求(OQ[,0]〉OQ[,2]),引起价格上涨至P[,B](S[,2]与D的交点B对应的价格),高于商品的价值P[,0]。这会引起需求量减少至OQ[,B],并在B点实现短期均衡,供给量=OQ[,B]=需求量。 但从长期看,由于价格高于价值,行业中厂商会增加供给,引起供给曲线右移,当S[,2]移至S时,供求平衡,价格与价值又恢复一致。
这样,在供给变动,“价格与价值重合点”不变情况下,价格仍然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2.在供给变动,“价格与价值重合点”也变动情况下,价格围绕价值的波动。如图示:
E为S曲线上“价格与价值重合点”。随着供给增加或减少,S 曲线移至S[,1]或S[,2],“价格与价值重合点”发生下移或上升,在这种情况下,供求不一致所形成的价格不再围绕原来的“价格与价值重合点”E 点所对应的价格P[,0]波动,而是围绕变动的“价格与价值重合点”而波动。如图中S增加至S[,1]时,“价格与价值重合点”假定移至E[,1],D与D[,1]正好交于E[,1],这时供求一致,价格=P[,1]=价值,当需求增加D移至D[,1]时, 引起供不应求,D[,1]与S[,1]的交点A决定的价格高于价值P[,1]。当需求减少D移至D[,2]时,引起供过于求,D[,2]与S[,1]的交点B决定的价格低于价值P[,1]。 无论是供过于求价格低于价值还是供不应求价格高于价值,均会引起供求关系的调整、平衡,并导致价格与价值一致。在“价格与价值重合点”移至E[,1]情况下,市场供求关系决定的价格围绕E[,1]所对应的价值P[,1]上下波动。 当S减少至S[,2]时,“价格与价值重合点”假定移至E[,2],这时需求曲线与S[,2]的交点决定的价格则围绕E[,2]对应的价值P[,2]上下波动。
可见,在供给变动,“价格与价值重合点”也变动情况下,价格仍然围绕价值波动,只不过是围绕变动的价值上下波动了。
上述假定市场上只有供给与需求一方变动引起供求不一致,来研究价格围绕价值的波动,只是为了理论研究的方便。在实际市场中,供求的变动是很复杂的,往往供求同时发生变动,或者同时增加,同时减少,或者一方增加,一方减少,由此引起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的情况十分复杂,限于篇幅,我们不可能再过多描述。
三、几点启示
第一,对供求一致与供求不一致的理解,在马克思和西方经济学那里是不相同的。马克思说过:“真正的困难在于确定,供求一致究竟是指什么。”〔3〕在西方经济学那里,供求一致时,价格不再变动, 处于均衡状态。供过于求时,价格会下降,供不应求时,价格会上升,处于非均衡状态。可见,西方经济学对供求一致与不一致的理解,是一种价格是暂时均衡还是非均衡的状态,与价值无关。而在马克思那里,供求一致时,商品的价格与价值相等。供过于求时,价格低于价值,供不应求时,价格高于价值。因此,马克思对供求一致与不一致的理解,是以价格与价值的关系为基础的,供求一致与不一致是一种价格与价值相符与不相符的状态。
第二,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并非围绕不变的价值波动。随着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生产商品时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减少了,价值会下降,供求关系必然随着价值的变动而不断调整,在新的价值基础上即在价值趋于下降的基础上围绕新的价值上下波动。这也证明了马克思所说的:“供求关系并不说明市场价值,而相反,市场价值说明供求的变动”〔4〕的科学性。
第三,价格围绕价值波动趋势可从短期与长期来看。从短期看,只有一种趋势,即无论是供过于求还是供不应求,都将趋于供求一致,价格与价值相符。从长期看,具有三种趋势:(1)供过于求价格低于价值平衡后再度供过于求价格低于价值,如西方国家大部分商品市场上反复出现的滞销现象。(2)供不应求价格高于价值平衡后再度供不应求价格高于价值,如近年来我国商品市场上反复出现的对某些商品的购销热(3)供不应求价格高于价值平衡后出现供过于求价格低于价值之后又出现供不应求价格高于价值地反复。如蛛网理论描述的农产品市场价格与供求关系的波动。
注释: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167页。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第209页。
〔3〕〔4〕《资本论》第3卷第211、214页。
标签:供给曲线论文; 供给和需求论文; 供求关系论文; 商品价值论文; 均衡生产论文; 供求理论论文; 市场均衡论文; 市场规律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