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大方县第二小学 551600
摘 要:“培优扶差”是当今小学数学教学中提出的一个重要的工作环节,是一种根据每个学生不同的学习质量差异和素质等因素,实施因材施教的一个有效的提高整体效率的方法,是一种上课的补充形式,但又不是上课的继续和简单的重复,通过教师有效的组织和培训让学习好的学生学习成绩进一步得到提高,然后再通过这些优生的带动,让其他一些成绩比较差的学生也能够不断进行感染,从而不断提高差生的成绩,进行班级整体的提高。那么如何在“培优扶差”中发挥优生的指导作用呢?以下便是我提出的几点方法。
关键词:小学数学 培优扶差 优生的导学作用
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都有各自的特点和差异,每个人的生长环境是不同的,所以所具有的能力和素质也都不一样。教师要正确认识到每一个个体的不同,在教学中对于一些优等生应该进行不断的引导和激励,从而让他们更加优秀;然而对一些较差的学生不能有放弃的情绪表现,而要通过对于这些学生单独的指导以及在优生的带动作用下,让这些差生也能不断受到熏陶和激励,从而更加有效地提高数学学习的整体成绩,为社会培养更多的人才。
一、教师要学会放手,让优生们在合作学习中发挥作用
小学时期的学生可能对于教师的教法不是很理解,他们可能更适合在一些合作学习中通过同年龄孩子之间的相互交流和讨论来进行一些难题的解决。如果教师一味地关注学习成绩好的同学,看班级内差不多的人都懂了,然后就进行下一阶段的教学,那么只会让好的学生越来越好,而对于一些比较差的学生只能越来越落后,从而导致班级内的两极分化越来越严重。作为教师要想让班级内每一个学生都有所提高就要适当放手,发挥一些优生的指导和带领作用,不要只是一味地自己讲而忽略了学生们的主体作用,要在教学中不断地给学生们相互讨论和相互交流的机会。这样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就能非常有效的发挥优生的引导作用,让其他同学在优生的带领下进行积极的思考和不断的提高。我在教学过程中就经常放手让学生们自己在小组中进行交流讨论,我将班级分成几个小组,每一个小组分配一个到两个优等生,将其他的学生也按数学学习成绩和综合能力进行了平均的分组,然后经常的举行一些值得讨论的问题。比如在小数点乘法的教学过程中,我让学生们小组合作交流学习,讨论小数乘法的规律,然后小组内积极地讨论起来,但是学生们感觉无从下手。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这时一个小组内学习比较好的学生提出可以用计算器来帮助找规律,然后大家都开始积极地运算起来。这样在小组交流合作讨论中便很好地发挥了优生的作用,让其他学生在优生的带领下也不断得到了提高。
二、经常给优生一些表现的舞台从而起到熏陶其他学生的作用
班级内优生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班级内出现两极分化现象的一个原因就是很多学生对于学习数学没有较大的兴趣,还没有看到学习数学解决难题后的成就感和趣味性,所以在学习的过程中一直是以一种玩儿的情绪在对待数学这门学科。但是那些成绩优秀的学生在成功后得到成功的喜悦,那么就会不断地对自己的学习方法进行探索,让自己能够达到更好的水平。所以作为教师要适当地给优生一些表现的机会,让他们在其他同学的面前进行良好的发挥,从而让大家都看到积极努力学习从而获得的成就感。教师可以经常转化角色,成立一个“小老师课堂”。当然,每一个学生都有体验的机会。在每一个学生不同的表现中,讲得好的自然会起到带头作用,这样就可以很好地达到优生的引导和带领作用,让其他同学都向这些表现好的同学学习。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教学中我便将这个方法付诸行动,让每一个学生自愿上台当小老师,讲一讲自己对于正方形和长方形的理解。每一个学生都非常的积极,有很多学生在表达自己的认识的时候懂得用生活中的实物进行展示然后让大家理解。通过实物的展示不仅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还很好地调动了学生们的积极性。这些比较有效的学习方法可能就是一些学生比较优秀的原因,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给这些学生一个良好的表现机会有利于很好地在“培优扶差”中发挥优生的作用。
三、合理的期望对于发挥优生的引导作用是关键环节
期望对于很多人表现自己来说都是一个比较重要的因素,合理的期望在平时的学习中能有效地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让学生们对自己的能力更有自信。心理学家曾经做过测试,告诉任课老师,说一说某些人非常聪明或是他特别有潜力,日后这些人肯定会有一定的进步,然后便在日后的学习中特别关注这几位学生,不断地给他们鼓励。这几位学生果然在日后的学习中更加努力、更加有兴趣,从而取得了很大的进步。这种现象被称为“皮格马利翁效应”。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这是一种符合青年人心理特点的方法,所以在“培优扶差”的实施过程中教师便可以很好地利用这一效应对优生予以合理的期望,相信他们能够很好地在学习过程中对其他的同学起到很好的带动和引导作用。这样对他们进行不断的鼓励的话,他们就会很好地在自己学习的过程中也同样注意到其他人的学习,为了达到教师的期望,也会很好地对其他学生进行带动。通过这样对优生进行合理期望,真正实现了“培优扶差”。
参考文献
[1]许碧欣 《探讨小学高年级数学培优扶差对策》.学术期刊,2015年第25期。
[2]乔鑫娟 《小学数学高效课堂下的培优扶差》.学术期刊,2016年第5期。
论文作者:张忠云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8年8月总第27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10
标签:学生论文; 很好论文; 学生们论文; 作用论文; 教师论文; 班级论文; 过程中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8年8月总第27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