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质量: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对《教育规划纲要》“高等教育”部分的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高等教育论文,规划纲要论文,核心论文,质量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提高质量成为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的背景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本文简称《教育规划纲要》)规定: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任务是“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教育规划纲要》指出:“高等教育承担着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任务。提高质量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基本要求。”①《教育规划纲要》还指出了到2020年高等教育发展的目标:结构更加合理,特色更加鲜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整体水平全面提升,建成一批国际知名、有特色、高水平的高等学校,若干所大学达到或接近世界一流大学水平,高等教育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高等教育发展的任务具体包括四个方面:一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二是提升科学研究水平;三是增强社会服务能力;四是优化结构、办出特色。
《教育规划纲要》将提高质量作为未来十年我国高等教育的核心发展任务,没有将规模扩展作为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任务,甚至在整个《教育规划纲要》中也较少提及规模扩展。这一规定有其特殊的背景。
自1999年起,中国高等教育开始迅速的规模扩展,当年新招收的本、专科人数比1998年增加了47%。从1998年到2009年,我国普通本、专科在校学生数从340.9万人增加到2144.7万人,研究生在校学生数从19.9万人增加到14.5万人,高校在校生总人数从360.8万人增加到2285.2万人。
在1999~2009年的11年间,我国普通本、专科在校学生数增加了5.29倍,研究生在校学生数增加了6.06倍,高校在校生总人数增加了5.33倍。中国高等教育规模扩招的速度,在世界高等教育发展史上也是较为罕见的。
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不到3%,高等教育处于精英阶段,当时的大学生被称为“天之骄子”。20世纪80年代初至1998年,高等教育规模不断扩大,但是基本上是平稳地发展。自1999年以来,在短短的11年间,中国高等教育在校生规模先后超过俄罗斯、印度和美国,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高等教育系统。②2009年中国高等教育在学总规模为2979万人,在校生达2826万人,毛入学率达24.2%。③
在中国高等教育规模迅速扩展的同时,一系列问题随之而生,尤其高等教育质量问题日益凸显。一些学者认为,在大众高等教育时代,不能用精英高等教育阶段的质量观来评价教育质量,而必须用多元的、与大众高等教育阶段相适应的质量观评价教育质量。④事实上,国内没有确凿的证据证明,扩招带来高等教育质量下滑的定量分析。但是,更多的学者,特别是广大高校领导和教师认为,由于短期内迅速扩大高等教育规模,导致生均教育经费逐年下降,办学条件紧张,生师比不断上升,最终导致高等教育质量下降是不可否认的事实。许多高校教师表示,1999年以后入学的本专科学生的生源质量明显不如扩招以前,有的硕士生导师甚至不愿意招收2003年以后毕业的本科毕业生做研究生。
在高等教育质量受到质疑的背景下,政府和高校采取了许多措施来保障和提高教育质量。政府采取的措施包括组织本科教学评估,实施“精品课程”计划,继续推行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评选,要求学校重视教学工作和加大教学投入,要求教授给本科生上基础课,规范民办高校办学行为,加强示范高职院校建设,等等。对政府而言,最重要的一项措施是组织大规模的、全国性的本科教学评估。2004年,教育部高等教育评估中心成立。在随后的五年间,该中心组织对589所公立普通高校进行了本科教学评估。绝大多数其他高校,包括高职院校、民办高校乃至军事院校,也由有关部门参照教育部的本科教学评估指导方针、评估方案和指标体系对它们进行了教学评估。对于本科教学评估,不同的机构和人员态度截然不同,赞成者有之,批评者亦有之。⑤
高等学校参照政府的要求,采取了一系列保障教学质量的措施。例如,高校迎接教育部高等教育评估中心组织的教学评估,贯彻实施教育部关于加强高校教学的政策。在保障教学质量方面,高校普遍采取的另一项重要措施是组织学生评教。⑥通常的做法是,在学期末,由高校教务部门组织修课学生对教师开设的课程进行评价。为了保障科研质量,许多高校对教学科研人员进行科研评估。高校根据学术人员在一年或某个评估周期内发表论文数量、出版专著数量、申请课题数量和级别、科研经费量、所获奖励和等级,进行评估。一般而言,科研评估结果比学生评教结果对教师晋升、奖励或是否续聘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在科研产出评估中,高校特别强调教师在SCI、SSCI、EI期刊发表论文的数量,尤其强调在高影响因子期刊上发表论文的数量。科研评估既有积极影响,也有消极影响。消极影响是高校科研产出数量繁荣,但科研质量并没有得到提升。
《教育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未来十年我国要建设高等教育强国和人力资源强国,并提出了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主要目标和人力资源开发的主要目标:从2009年到2010年,高等教育在学总规模、在校生人数、研究生人数、毛入学率、具有高等教育文化程度的人数、主要劳动人口中受过高等教育者的比例这几项分别从2009年的2979万人、2826万人、140万人、24.2%、9830万人和9.9%达到3550万人、3300万人、200万人、40.0%、19500万人和20.0%。⑦
建设高等教育强国和人力资源强国必须以一定的高等教育规模作为基础,特别是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和劳动人口中受过高等教育者的比例要达到较高的程度。根据《教育规划纲要》的规划,从2009到2020年,中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和主要劳动人口中受过高等教育者的比例都将有较大幅度的提高,增加约一倍。当然,实现这一任务并不难。这是因为,我国18~22岁高等教育适龄人口将从现在的1.23亿人下降到8700万人,因此即使维持目前在校生规模不变,毛入学率也会自然提高到34%。⑧根据规划,高等教育在学总规模和在校生人数增加幅度不大,从2009年到2020年分别只需要增加551万人和474万人,各增长18%和16%。
在中国高等教育经历了十余年快速的规模扩展、高等教育入学率和总规模达到了一定的水平的背景下,高等教育的发展任务重点从规模扩展转向了质量提高。对于这一点,并不存在多少认识上的分歧。实际上,在《教育规划纲要》研究制定过程中,高等教育专题组在2009年初研究报告中提出的高等教育入学率的发展目标和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工作任务,都得到了采纳。主要差别是,高等教育专题组预测2020年的18~22岁高等教育适龄人口为8350万人,高等教育在学总规模为3360万人,⑨而一年半后的《教育规划纲要》规划的高等教育在学总规模为3550万人(增加了190万人),并且进一步明确地将提高质量作为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
二、中国高等教育质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及相关观点
《教育规划纲要》明确将质量提高作为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还与中国同发达国家相比在高等教育质量上存在较大的差距有关。实事求是地说,除了在扩招初期许多高校的本专科教育质量和部分高校的硕士生培养质量受到了一定的影响,我国高等教育的质量在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还是不断得到了提高。但是,即便如此,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高等教育在质量上仍存在一定的差距。高等教育质量上的差距,不但表现在人才培养、科研水平、社会服务水平方面,而且表现在我国缺乏世界一流大学、缺乏世界级学术人才方面。
国际著名咨询公司麦肯锡(McKinsey & Company)在2005年的调查报告《应对中国隐现的人才短缺》中指出:2005年中国有310万名高校毕业生,是美国的两倍多,但是其中只有不到10%的毕业生能够满足跨国公司的要求,主要原因在于缺乏应用实践技能和糟糕的英语水平;未来十年,中国将需要7.5万名具备一些国际经验的管理人员,但目前(2005年)只有5000多名:中国高等教育注重理论训练和书本教育,无法提供实践技能和团队工作能力;中国每年有60万名新工程师“诞生”,比美国高出9倍,但仅有1.6万名新毕业的工程师具备了在外国公司工作的实践技能和语言能力。⑩麦肯锡公司这项调查的结论不一定准确,但是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高校在人才培养质量上存在的问题,说明人才培养质量还有待大力提高。
著名科学家、“中国航天之父”钱学森先生生前多次提出一个问题:“为什么现在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他为此感到忧心忡忡,曾当面向温家宝总理提出这个问题。温家宝总理在2009年9月4日的《教育大计,教师为本》讲话中特地引用钱学森先生的这一困惑时指出:“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在形势很好的时候,还要制定《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原因。”(11)目前,我国的科技人员数量居世界第二位,仅次于美国。但是,在庞大的科技人员队伍中,大师级科学家和高层次科技领军人才十分匮乏。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同样存在这个问题,具有世界前沿水平的大师级学者微乎其微。我国科技人员每年发表的科技论文数量已经超过德国、英国和日本,仅落后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但是,在中国大陆科技人员中,高被引研究人员相当少,远远低于美国、英国、德国、日本和法国,其中高校的高被引研究人员与这些发达国家相比差距更大(表1)。
1998年开始,政府启动“985工程”,旨在建设若干所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批国际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迄今为止,已有39所高校进入“985”高校的行列,并得到中央财政的巨大投入或中央—地方的大量共建经费。有的高校如清华大学,在其90周年校庆时曾提出到其建校100周年(2011年)时建成世界一流大学的宏伟目标。有的高校如浙江大学,经过四所高校“强强合并”和十余年的建设,到2008年,以该校教师和学生作为第一作者发表的SCI论文数量达4000余篇,超过哈佛大学的3700余篇,发表的SCI论文数量在全球高校中位居第一。
与清华大学的宏伟目标和浙江大学的SCI论文数量排名世界第一形成对照的是,2010年4月12日,北京大学原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许智宏在华中科技大学“科学精神与实践”讲座中直言:“中国目前没有世界一流大学。”(13)这无疑揭示了中国研究型大学的真实状况,也道出了建设中国世界一流大学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在《泰晤士报高等教育副刊》(Times Higher Education Supplement)世界大学排行中,北京大学在2010年排名第37(这一排名在中国大陆高校居第一),但在同年的上海交通大学世界大学学术排名中,北京大学排在第151-200位之间。(14)在许智宏院士看来,世界一流大学主要有三个标准:一是有从事一流研究工作的国际知名教授;二是有一大批影响人类文明和社会经济发展的成果;三是培养出一大批为人类文明作出很大贡献的优秀学生。只有满足这三个条件才能称之为世界一流大学,但是目前中国的大学还不具备这个条件。许智宏院士认为,中国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有些功利、急于求成,大学的经费投入、硬件建设和论文发表量与世界一流大学相比差距在不断缩小,但是软环境建设还是“很差”,而软环境建设与资金投入同样重要,乃至更加重要。
2010年9月初,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在教育部直属高校工作咨询委员会第二十次全体会议上强调指出,与世界一流水平相比,我国的高等教育质量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刘延东指出,当前中国有2600多所高校,学生总规模达2980万人,每年毕业生600多万,是世界上最大规模的高等教育体系,这样的成绩是有目共睹、举世瞩目的,我们必须充分肯定;但是,也要看到,与世界高等教育强国相比、与世界一流大学相比,我们的教育质量还存在较大差距。(15)
总之,在中国高等教育质量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较大的差距这一点上,并不存在认识上的分歧。这种质量差距可以说全方位的差距,体现在多个方面。正因为此,《教育规划纲要》明确指出,要“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全面提高”表现为:高等教育结构更加合理,特色更加鲜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整体水平全面提升。在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过程中要突出重点,也就是“建成一批国际知名、有特色、高水平的高等学校,若干所大学达到或接近世界一流大学水平”,最终的发展任务是“高等教育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16)
2004年至2009年五年间,教育部侧重通过本科教学评估来保障和提高教育质量,将保障和提高本科教学质量作为突破口。这是一种“以点带面”的教育质量保障方式。与之不同的是,《教育规划纲要》强调要全面提高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的整体水平,并不是强调其中的一个方面或某一方面中的一个部分。《教育规划纲要》还体现了一种新的立场:建设高等教育强国和人力资源强国,不能仅仅依靠建设几所或少数世界一流大学,而是要建设一个强有力的高等教育系统;在重点大学之外,地方高校、高职院校和民办高校都必须得到大力发展和不断提高,“在不同层次、不同领域办出特色,争创一流”。(17)
三、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战略举措
为了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中共中央、国务院在《教育规划纲要》中提出了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一系列措施,其中包括三大战略举措。
(一)组织实施“提升高等教育质量”重大项目
“提升高等教育质量”重大项目是在2010~2012年将组织实施的十个重大教育项目之一。这一重大项目围绕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战略目标,致力于提高教育质量,增强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并且以加强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为重点。
“提升高等教育质量”重大项目具体包括以下项目:实施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实施东部高校对口支援西部高校计划:支持建设一批高等学校产学研基地;实施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和卓越工程师、医师等人才教育培养计划;继续实施“985工程”和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继续实施“211工程”和启动特色重点学科项目;继续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高等学校高层次创新人才计划”。教育行政部门和高等学校组织实施这一系列项目,一方面是为了切实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向政府特别是中央政府争取更多的专项经费。
高等职业院校目前已经占我国普通高校数量的一半,招收的本专科学生也占高校全体本专科学生的一半,占据了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提升高等教育质量”重大项目没有涉及高职院校建设,高等职业教育示范建设被纳入到“职业教育能力建设”这个重大项目之中。实际上,为了提高高职教育的质量,教育部和财政部2006年启动了“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重点建设100所办学水平高的示范性高职院校,并为此投入了大量的经费。这个项目俗称“小211工程”。
(二)加快建设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
加快建设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实际上是“提升高等教育质量”重大项目的一项重要内容。《教育规划纲要》明确要求,到2020年,要“建成一批国际知名、有特色、高水平的高等学校,若干所大学达到或接近世界一流大学水平”。《教育规划纲要》还要求,要加快创建的步伐,目的在于培养一批拔尖创新人才,形成一批世界一流学科,产生一批国际领先的原创性成果,最终为提升我国综合国力贡献力量。
加快建设也就是要缩短若干所大学达到或接近世界一流大学水平、若干学科达到或接近世界一流大学科水平的时间,这意味着政府加大对建设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财政支持力度。实际上,“985工程”第三期项目已经启动,该期项目的经费比前两期有了大幅的增长。
与以往的“985工程建设项目”相比,新一期“985工程建设项目”有四个新的特点:一是不但建设若干所达到或接近世界一流水平的大学,还支持建设一批高水平大学;二是不但建设一流大学,还建设一流学科,并且对“985工程”高校和“211工程”高校的建设都以重点学科建设为基础;三是改进管理模式,引入竞争机制,实行绩效评估,进行动态管理;四是鼓励高校的优势学科面向世界,支持高水平大学和重点学科的科研国际化。
(三)组织开展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改革试点
胡锦涛总书记在2010年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两院院士大会上特别指出,要“大力培养造就具有世界科研前沿水平的高级专家、高层次领军科技人才,注重培养一线创新人才和青年科技人才”。(18)
我国要实现从人力资源大国、高等教育大国向人才强国、人力资源强国和高等教育强国的转变,实现从“世界工厂”向创新型国家的转变,就需要培养和造就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在培养和造就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的过程中,高等教育负有重大的使命。根据《教育规划纲要》,国家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成立,研究部署、指导实施教育体制改革工作,选择部分地区和学校开展重大改革试点。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改革试点成为十大教育改革试点之一。对高等教育而言,这种试点包括:探索创新人才培养途径,如支持学生参与科学研究、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加强创业教育等;鼓励高校联合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政府支持大学与科研院所合作开展创新人才培养研究和试验,建立创新人才培养基地。在这个过程中,国内高校之间、国内高校与境外高校之间、高校与科研院所之间、高校与企业之间合作培养创新人才十分重要。
注释:
①(16)(17)《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R].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28,28,31.
②王建国.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若干思考[J].中国高等教育,2008,(2):15-19.
③⑦《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R].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19.由于采用了不同的统计口径,教育部在不同时期公布的对同一年份高等教育的数据略有差异。另外,高等教育在学总规模大于在校学生数。
④潘懋元.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教育质量观[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0,21(1):11.
⑤Kai Jiang.Guest Editor's Introduction to Chinese Evaluation of Undergraduate Teaching.Chinese Education and Society,2009,42(2):3-6.
⑥别敦荣,孟凡.论学生评教及高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改善[J].高等教育研究,2007,28(12):77.
⑧(11)(18)《教育规划纲要》工作小组办公室.教育规划纲要学习辅导百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0:94,96,96.
⑨高等教育专题组.“高等教育发展战略研究”专题研究报告[R].2009-02-27.
⑩Diana Farrell,Andrew Grant.2009."Confronting Emerging Talents Shortage in China" [EB/OL].http://www.docin.com/p-23917993.html,2009-11-06.
(12)刘宝存.创新型国家建设与中国高等教育改革[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130.
(13)朱建华.北大原校长许智宏:中国目前没有世界一流大学[EB/OL].http://pic.people.com.cn/GB/159992/159994/113777 60.html,2010-04-15.
(14)北京大学.北大位居《泰晤士报高等教育》2010世界大学排名第37,为中国内地高校第一[EB/OL].http://pkunews.pku.edu.cn/xwzh/2010-09/19/content_183710.htm,2009-09-19;American Ranking of World Universiies.上海交通大学世界大学学术排名(2010)[EB/OL].http://www.arwu.org/Chinese/ARWU2010_2.jsp,2011-03-16.
(15)新华网.刘延东:中国教育质量与世界一流相比存较大差距[EB/OL].http://news.xinhuanet.com/edu/2010-09/13/c_125 48488_2.htm,2010-09-13.
标签:大学教育论文; 大学论文; 人才培养机制论文; 人才培养方案论文; 学科评估论文; 中国大学论文; 985工程论文; 中国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