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工程混凝土施工的质量管理论文_梁文生

水利工程混凝土施工的质量管理论文_梁文生

贺州市荣盛工程建筑公司 广西贺州 542899

摘要:混凝土施工技术在水利水电施工过程中的应用比较广泛,研究混凝土施工技术可促进我国水利水电工程的发展。基于此,本文分析了混凝土施工技术在水利水电施工中的应用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混凝土;施工技术;水利水电

引言:混凝土施工技术是我国各类工程建筑主要使用的技术之一,企业与技术研究人员纷纷加大了技术研发的力度。随着技术的开发,这项技术运用的范围也更加广泛,包括城市内的高层建筑、水利水电工程等,都得到了好的应用效果,也让建筑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更加明确。

1水利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

1.1裂缝防治技术

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是多样的,一般来说混凝土会受施工环境、拌合材料、施工组织等的影响,因此在施工时控制好这几个方面的问题,能有效预防混凝土裂缝的产生。对于大体积的混凝土应从低处向高处浇筑,且还应沿着长边由一边向另一边依次进行。混凝土浇筑最好是一次性完成,需要预留施工缝时在两个施工段的混凝土初凝后再采取加固措施。填充后浇带时可采用膨胀式混凝土,且强度要高于原来的混凝土,这样才能保证混凝土的整体性并有效预防后期出现裂缝问题。

1.2混凝土搅拌技术

混凝土工程基本上都以机器搅拌为主,机器搅拌速度快、质地均匀。工作人员在搅拌混凝土前应严格把关混凝土原料,坚决杜绝不合格的材料。在实际的搅拌中应按比例严格配比,尽可能将误差降到最低,使用外加剂后要保存好剩余部分。混凝土搅拌与集中原料混合搅拌并不同,搅拌材料的先后顺序也有讲究,但这一点通常容易被工作人员忽略。搅拌的顺序主要有两种:没有外加剂时的顺序为石子、水泥、砂;有外加剂时的顺序为石子、水泥、外加剂与砂。在搅拌的过程中,工作人员切不可私自改变其调和比例,对于不合格的混凝土坚决不能浇筑,一旦浇筑了不合格的混凝土可能会引发不可估量的危险。搅拌时要安排专人监管,防止杂质混入其中,一旦发现杂质应及时清除。搅拌好的混凝土应及时浇筑,并用塑料薄膜盖住,避免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需要注意的是浇筑后的混凝土不能进行暴晒,搅拌后的混凝土长时间不用也会发生硬化,因此坚决不能使用。

1.3混凝土浇筑技术

混凝土的施工技术与浇筑质量会影响水利水电施工的效率和质量,在浇筑混凝土之前应清洗模板内的油污与杂物,将模板的缝隙与空洞堵严,并用清水湿润木模板,确保混凝土的浇筑质量。施工前应校对模板的尺寸与标高,保证钢筋的安装与绑扎能顺利完成,确保钢筋的配置、数量与保护层的厚度设置正确无误。在浇筑混凝土时应按照从低处向高处浇筑的原则来进行,并按照设计的需要处理每层混凝土的厚度,确保其符合配筋设计与振捣要求。浇筑时对留置施工缝有严格要求,这就需要在浇筑之前设置好施工缝的位置。

2水利工程中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具体应用

2.1材料配比

在混凝土施工技术中,材料的配比是按照一定的比例,把所需的材料混合,且实际配比中,需结合工程的基本情况,对比例进行充分研究后,找到最佳比例,以确保混凝土的质量。混凝土水热化的情况,施工技术的特定要求等,都会影响材料的配比,所以要保证混凝土符合质量要求,优化混凝土的使用效果。具体要求如下:控制强度。保证混凝土有基本强度后,决定材料的比例,可控制水热化的发生;根据特有的工艺展开针对性研究,保证施工工艺全面使用,预防因材料问题引发的不足;控制混凝土配比的时间,如果配比的时间较长或不足,材料的质量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影响施工效果。

2.2水闸施工

水闸是水利水电工程的基本环节,如果其施工出现失误,可能延长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的时间。水闸的类型有两类:涵洞式,开闭式。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这2类水闸的施工都较为复杂,特别是地基的处理环节,需考虑多个因素,并要求注意细节,避免由于细节的失误给整个工程的质量带来影响。其施工包括底板、闸墩,使用的技术如下。底板的施工由浇筑完成,过程是开始浇筑前确定软土地基的位置,在地基上加入混凝土层,厚度在9cm左右,以便浇筑中在地基上找平,在周围的位置上,也要放置侧面模板,并把模板固定,以免底板在浇筑期间因承受的压力的过大,发生形变,更需注意的是,混凝土的土层与浇筑部分应保持强度相同,以此形成摩擦。待浇筑的部分冷却后,可在混凝土中确定安装钢筋的位置,并加以固定,以免其变形。对于闸墩的施工,会设置水闸的门槽,槽内大量钢筋分布,闸墩需要大量的预埋件,这些都增加了混凝土施工的困难[1]。所以,混凝土的施工,是完成浇筑的过程中,控制误差,它来自于闸墩的厚度与垂直度为第2次浇筑留下空间。闸墩、底板之间也需用混凝土连接,防止沉降后两者分离。

2.3水坝施工分缝分块技术

运用这项技术的原因是,大坝的面积较大,一次浇筑完成很难实现,基于这一情况,会使用分缝分块技术,按照一定的方式,把大面积的砖块按规律分开,再完成混凝土的浇筑,分块的方式是错缝与纵缝分块、通仓分块。错缝分块是参照大坝的高度与走向,依次错开,即使温度变化,也不会带来质量问题,纵缝分块需控制温度变化,且也需要控制外部因素,通仓分块的进行,无需预先埋设冷却管,用其他方式即可完成温度控制,但因为所需的时间较长,如果温度控制失误,混凝土可能因为温差较大出现裂缝[2]。所以,这3种方式的选择,由大坝的基本情况决定。接缝灌浆管理系统布置技术。它有多个灌浆的方式,包括盒式、骑缝式等,其中,盒式是较为常用的方式之一,而骑缝式使用中,可让灌浆顺利流出,不会出现管道堵塞的情况,两者均符合实际灌浆的要求。但灌浆操作中,要求有适当的压力,不可超过0.2MPa,用这一方式处理后,无需处理灌浆口,也可控制灌浆成本的投入,而灌浆进行中,需保证压力与速度的协调,形成比例,只有如此,才能保证灌浆后质量符合标准。接缝灌浆技术。它主要用于隐蔽性工程的施工,影响整体施工的质量,所以,这项技术使用中,必须按照顺序操作,每块水泥结石受力均等后,再进行灌浆[3]。也要注意接缝处的实际情况,遵照原则完成施工。

3提高水利水电施工水平的措施

3.1注重水利水电施工管理工作

工作人员在进行水利水电施工时,严格的管理是保证水利水电施工质量的前提。在水利水电施工过程中,应重视施工管理,这样才能有效确保每项工作顺利开展,从而提高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质量。

3.2强化水利水电施工设计

强化水利水电施工设计是提高水利水电施工水平的重要举措,只有合理的设计水利水电施工,才能促进水利水电工程更加顺利的进行[4]。强化施工设计主要是确保各个施工步骤不存在矛盾与冲突,确保施工流程顺畅。

3.3提高施工人员的综合素质

施工人员的素质与水利水电工程的发展有着直接联系,提高施工人员的水平与素质是促进水利水电工程发展的重要基础。应加强对施工人员进行技能培训,提高其综合素质。

结语:

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具体应用,是根据水利水电施工的基本情况,选择相应的技术,以保证技术合理应用为前提,科学运用,保证施工质量,让水利水电工程顺利完工。

参考文献:

[1]侯玉民.水利混凝土工程建设施工的技术要点及其管理[J].现代物业(中旬刊),2018(02):160.

[2]倪景辉.关于水利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及应用的探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7(09):263-264.

[3]李轶.水利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及其质量控制策略[J].黑龙江水利科技,2015,43(04):174-176.

[4]何财胜,毛碧芸.水利工程中混凝土检测试验及生产质量控制[J].低碳世界,2014(01):88-89.

论文作者:梁文生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9

标签:;  ;  ;  ;  ;  ;  ;  ;  

水利工程混凝土施工的质量管理论文_梁文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