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力个性特征的跨文化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创造力论文,跨文化论文,个性特征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研究目的 当今世界的科学技术竞争,实际上就是人才的竞争。一个企业,乃至一个国家的兴旺发达,取决于创造型人才的多少。因此,如果我们在各级各类的学校教育工作中,重视对各民族学生创造力个性特征的激发和培养,造就出大批具有创造能力的学生,那么,对社会的发展就将是一种有力的促进。本研究试图对汉族、维吾尔族和哈萨克族大学生的创造力个性特征进行对比研究,以便对我国各民族大学生创造型人才的培养提供心理学依据。
研究内容和方法 采用美国心理学家R.B.Cattell编制的、 经过辽宁省教育科学研究所修订的《卡特尔16种个性因素(简称16PF)量表》,对汉族、维吾尔族及哈萨克族大学生的创造力个性特征进行对比研究(见表1,创造能力个性因素剖面图)。
研究对象 实验组为西北地区(新疆、甘肃)师范院校文科一、二年级维吾尔族大学生共65名,其中男生29名,女生36名。西北地区(新疆、甘肃)师范院校文科一、二年级哈萨克族大学生,共40名,男女各半。对照组为西北地区(新疆、甘肃)师范院校一、二年级汉族大学生36名,男女各半。
表1 创造力个性因素剖面图
结果分析
(一)创造力个性因素轮廓分析。标准分1——4.5分显示低分特征,6.5——10分显示高分特征,4.5——6.5分为中间型。
表2 3个民族的大学生创造力个性因素比较
表1和表2表明,汉族大学生的A种(乐群性)个性因素、B种(聪慧性)个性因素显示高分特征(6.70分、6.70分),其余8 种个性因素均为中间型。维吾尔族大学生的A种9(乐群性)、Ⅰ种(敏感性)个性因素显示高分特征(6.84分、6.68分),其余8种个性因素均属中间型。哈萨克族大学生的B种个性因素显示低分特征(3.77分),其余9种个性因素均属中间型。T检验结果表明,在创造力个性特征方面, 汉族与维吾尔族大学生之间差异显著(T=2.09,P< 0.05);汉族与哈萨克大学生之间差异非常显著(T=2.97,P< 0.01);维吾尔族与哈萨克族大学生之间差异不显著(T=1.16,P>0.05)。
(二)3个民族的大学生创造力个性因素性别差异分析。
表3 3个民族的男女大学生创造力个性因素比较
表3表明:(1)汉族男生和汉族女生相比,男生的A 种(乐群性)、B种(聪慧性)个性因素显示高分特征(7.08分、6.91分), Q(,2)种(独立性)个性因素显示低分特征(3.05分),其余7 种个性因素均属中间型。女生的B种(聪慧性)个性因素显示高分特征(6.66),M种(幻想性)个性因素显示低分特征(4.27分),其余8 种个性因素均属中间型。T检验结果表明,在创造力个性因素方面, 汉族男女大学生之间的差异均未达到显著水平。(2)维吾尔族男生和女生相比,男生的A种(乐群性)个性因素显示高分特征(6.84分),Q(,2)种(独立性)显示低分特征(4.36分),其余8种个性因素均属中间型。女生A种(乐群性)个性因素显示高分特征(6.75分),B 种(聪慧性)个性因素属低分特征(4.18分),其余8种个性因素均属中间型。T检验结果表明,在创造力个性因素方面,维吾尔族男女大学生之间的差异均未达到显著水平。(3)哈萨克族男女生相比,男生的B种(聪慧性)个性因素显示低分特征(4.18分),其余9种个性因素均属中间型。女生B种个性因素和M 种(幻想性)个性因素显示低分特征(3.14分、4.42分),其余8 种个性因素均属中间型。T检验结果表明,在创造力个性因素方面, 哈萨克族男女大学生之间均未达到显著水平。
讨论
(一)创造与创造力个性特征。创造是指运用个人的创造能力于科学技术、文学创作等各个不同的领域,从而产生出新的、具有个人和社会意义产物的活动过程。创造力是一种高级的能力,也可说是智力的最高体现。在创造活动中,人凭借创造力可产生新颖、独特的、具有个人或社会价值的新观点、新理论、新方法、新产品和新作品等。
创造力发展的水平不但与个体的敏锐的观察力、记忆力、创造性思维能力、创造性想象能力等智力因素有关,还和好奇心、求知欲、责任感、创造意识、进取心、勤奋、献身科学精神以及追求真理的理智感等非智力因素有着十分重要的关系。有关研究表明,青年科技工作者的创造力发展水平与智力发展水平、思维分析能力发展水平、思维综合能力发展水平、思维比较能力发展水平、思维抽象能力发展水平、思维概括能力水平、想象丰富发展水平和操作能力水平等方面的相关达到显著或非常显著水平(R=0.41~0.68,P< 0.05~0.01)。另外,研究还表明,青年科技工作者的创造力发展水平与好奇心发展水平、求知欲发展水平、责任心发展水平、科研热情发展水平、进取心发展水平、勤奋发展水平、献身科学精神发展水平,以及追求真理精神发展水平、创新意识、 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性想象能力发展水平等性格特征都有着高相关(R=0.39~0.70,P< 0.05~0.01)。因此,人们通过大量的研究认为, 一个人究竟能否在不同的活动领域中作出创造,关键看其创造个性特征发展水平如何。我国学者认为,善于创造的人所具有的个性特征是敏于观察,独立思考,不畏风险,非从众性以及坚韧不拔的精神。美国心理学家卡特尔认为,创造力的个性特征应从10个因素去评估(见表1)。 创造个性的低分特征和创造个性的高分特征是不同的,不同的创造个性特征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着或预示着一个人的创造力发展水平或创造性。
(二)创造个性特征差异与民族。根据我国国情,创造力个性因素的得分(标准分)在7分以上为创造力强者。由表2可看出:(1)初入学的各民族大学生的创造力发展水平一般均属中等或中等偏低水平(汉族X=4.90,S=3.83)。其中,汉族大学生创造力强者占13.33%, 维吾尔族大学生创造力强者占4.85%,哈萨克族大学生占8.55%。(2)汉族大学生和维吾尔族大学生之间相比,创造力个性特征发展水平差异显著(T=2.09,P< 0.05)。(3)汉族大学生和哈萨克族大学生相比,创造力个性特征发展水平差异非常显著(T=2.97,P< 0.01)。(4)维吾尔族大学生和哈萨克族大学生相比,创造力个性特征发展水平差异不显著(T=1.16,P>0.05)。其差异主要受以下几种创造力个性因素的影响。一是B因素(聪慧性);二是M因素(幻想性);三是Q 因素(独立性)。其中,在B因素方面,汉族大学生显示高分特征(X=6.70),维吾尔大学生属中间型(X=4.79),哈萨克大学生显示低分特征(X=3.77),B因素显示高分特征的人智力水平较高,聪明有才识, 抽象思维能力强。通常表现为学习能力强,思维敏捷、正确,社会能力强。B因素显示低分特征的人,智力水平较低,抽象思维能力弱, 认识能力较差。通常表现为理解能力差,不能举一反三,社会能力弱。这是影响创造力个性特征发展水平差异的主要因素。在M因素方面,3个民族的大学生均属中间型偏低(汉族X=4.86,维吾尔族X=4.88,哈萨克族X =4.61)。M因素显示高分特征的人幻想、多思虑,自我为中心。 通常表现为忽视生活细节,行动常以自身的动机、兴趣为出发点,可能富有创造力。M因素显示低分特征的人考虑现实条件后再决定取舍, 重视现实,胆小怕事,照常规办事,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性想象能力较差,这可能是影响3 个民族的大学生创造力个性特征发展水平低下的共同因素之一。在Q(,2)因素方面,3个民族的大学生均属中间型偏低(汉族X=4.80,维吾尔族X=4.84,哈萨克族X=4.59)。Q(,2)因素显示高分特征的人,自强自立,当机立断。通常表现为能自作主张,有独立见解,独立完成计划,不迷信权威,不依赖别人,自我满足。Q(,2)因素显示低分特征的人依赖、随和。通常表现为愿与人共同工作,不愿独立行动,主意不定,附合众议,需要团体的支持以维护自信心,依赖附合社会的要求,这也是影响3个民族的大学生创造力个性特征发展水平低下的共同因素之一。 可以说,其它8种属于中间型的创造力个性因素, 均对创造力发展的影响无足轻重。
创造力个性的10个因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其中,如果某一、二种因素发展水平高,其它因素发展水平低,人的创造力的发展仍然会受到阻碍。例如,汉族大学生的B因素虽然属于高分特征, 但其它因素属中间型偏低特征,因此,其创造力(均值)发展水平仍未达到所要求的标准(标准7分)。由以上可看出, 无论哪一个民族的大学生,其创造力个性特征均未得到高水平的发展(少数人除外)。这说明,造成3 个民族的大学生创造力个性特征差异或低下的主要客观原因是受地理位置、政治、经济、文化传统、风俗习惯、语言等方面的影响,特别是与环境的薰陶和教育对人的培养有关,而与民族无关。
(三)心理健康与创造力个性特征。心理健康与创造力发展的关系十分密切。有研究表明,创造者的心理健康与智力在创造活动中的作用存在着直线线性相关,而且相关显著(R=0.23,P< 0.05)。这说明,提高创造者的心理健康水平,发挥积极情绪情感的效应,有助于增强创造者的观察积极性,提高记忆品质,丰富想象力,思路灵活敏捷,促进创造性思维的发挥,从而提高创造的效率。由此可知,要使各民族大学生成为跨世纪的创造型人才,在发展其创造力个性特征的同时还必须重视心理健康水平的调控。我国心理工作者一般将心理健康指标规定为六大类:智力正常、健全的情绪感、统一协调的人格、正确的自我观念、反应适度及人际关系适应。卡特尔主张心理健康水平应从4 个因素上去评估:F因素(兴奋性)、O因素(忧虑性)和Q(,4)因素(紧张性)、C 因素(稳定性)。其中,C (稳定性)是指情绪激动(低分特征)或情绪稳定(高分特征);O(忧虑性)是指安详沉着, 有自信心或忧虑自扰;Q(,4)(紧张性)是指心平气和或紧张困扰。心理健康因素发展水平不同,其个性特征也不同。一般认为心理健康总分在4~40分之间, 平均分为22分,低于12分者为心理健康欠佳,约占10%。初入大学的3 个民族的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比较见表4。
表4 3个民族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比较
表4表明,3个民族的大学生测试的均值已接近或超过常模(常模为22分)。说明初入学的各民族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均属正常,低于12分者没有。T检验结果表明,在心理健康因素方面,3个民族的大学生之间无显著性差异。这种心理健康水平状况无疑是造就创造型人才的有利条件。高教工作者应在以后的教育工作中,特别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这将有助于他们创造个性的形成和发展。
建议 创造力人人有之,不分民族,不分性别。但创造力不是天生的,重在人们有意识地去开发。根据青少年儿童的不同年龄特征,通过日常生活、游戏、教学、学习等活动去培养,使其创造个性特征逐步得到全面发展,为创造力的发展创造有利条件。怎样才能使各民族大学生的创造力得到高水平的发展,成为跨世纪的人才、为祖国四化建设做出贡献?笔者认为,应从各级教育着手,包括早期教育、幼儿教育、中小学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当前在实际生活和教育工作中,重抚养轻教育、重知识轻能力培养的现象比较普遍存在,特别是对培养创造型人才的意识更加缺乏。因此,在发展少数民族教育的过程中,特别要重视提高各民族教师创造性教学的素质。要求在大学教学过程中采用启发式,运用创造性教学方法,吸取国内外的先进经验培养大学生的创造能力,具体方法如下:
(一)激发学生创造意识。创造意识是指创造的愿望和动机,要激发创造意识就必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好奇心和求知欲。为此,我们可采用“潜科学教学法”和“社会探究法”。所谓潜科学教学法是指教师在课堂上向学生展示自己讨论的疑难问题或尚未定论的问题,使学生看到教师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性想象活动的过程,从而使学生获得各种有益的启发,激发其学习兴趣、求知欲望、产生创造的愿望和动机。“社会探究法”是指教师提出社会中的某个问题,由学生开展调查,提出假设,搜集证据,最后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概括得出结论。通过社会探究法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意识,而且还能提高其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系统化、具体化思维能力。
(二)加强思维训练。各种领域的创造力都以创造性思维为前提,在创造性思维活动中发散思维虽占主导地位,但又包括集中思维,二者之间有机地结合,构成各种水平的创造性思维。为此,我们可采用“内容不完全教学法”、“发展问题教学法”和“多角度教学法”。所谓内容不完全教学法是指教师在课堂上将所讲授的内容制造一定的空白地带,让学生自己去推测可能的结果。“发展问题教学法”是指教师在给学生解答了某一问题后并不终止解题的活动,而是要求学生对所解出的问题适当加以变化和发展,并编出发展题,然后教师和学生一道共同解答发展题。“多角度教学法”是指教师在指导学生解决问题时,要尽可能地从各个不同角度来启迪引导学生,推动他们创造性的解决问题。通过这些方法,既可培养学生的集中思维又可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总之,可促进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三)锻炼创造意志。创造活动本身就是一种高度复杂的意志过程。所谓“一举成功”、“一鸣惊人”的壮举,都是长期进行艰苦劳动的结果。如果没有一个坚强的意志和克服困难的决心,就不可能有任何成功。因此,要培养大学生的创造才能,就必须培养其良好的意志品质(即自觉性、坚韧性、果断性和自创性等品质)。
以上方法在培养大学生创造力方面是值得参考的,但要注意单纯采用创造力测量结果评估人体的创造力水平是不够的,为了正确、全面地评估学生,在个体创造力评估上,还可参考来自其它方面的材料,包括通过观察、谈话、作品分析等研究方法获得的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