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环境社会学与自然资源社会学的区别与整合_社会学论文

西方环境社会学与自然资源社会学的区别与整合_社会学论文

西方环境社会学与自然资源社会学的分野与融合,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社会学论文,分野论文,自然资源论文,环境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人类对于自身与自然环境关系的探索由来已久。社会与环境相互关系的研究在西方(特别是美国)学术界分为环境社会学(Environmental Sociology)和自然资源社会学(Sociology of Natural Resources)两个截然不同的学科。环境社会学在国际学术界拥有较大的学术影响力,它也经常被许多环境社会学家认为是涵盖自然资源社会学的范畴。然而,环境社会学和自然资源社会学在近几十年的研究中基本上处于分离的状态。在2000年于美国贝灵汉举行的“社会与资源管理国际研讨会”上,学界长期以来对于这两个学科关系的研究兴趣促成了一场意义深远的大讨论。关于环境与社会研究的国际权威期刊《社会与自然资源》(Society & Natural Resources)随后在2002年的一期特刊上发表了此次研讨会的有关论文。这场友好而又富有思想性的辩论集中围绕两个主题:环境社会学和自然资源社会学是否存在实质的学科差别;关于这两个学科的关系的讨论对今后的研究有何启示。这样一场建设性的环境社会学和自然资源社会学间的对话能够帮助我们理解这两个学科在研究上的相似和不同之处,同时也为我们指明了学科融合和集中的发展方向。更为重要的是,它对正在积极发展社会与环境方面研究的其他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具有极大的学术借鉴意义。

两个不同的学科

环境社会学与自然资源社会学都具有悠久的学术传统和历史。关于二者关系的公开讨论主要是由弗雷德里克·巴特尔(Frederick Buttel)在1996年发表于《农村社会学》(Rural Sociology)杂志上的题为《环境与自然资源社会学:理论问题和融合的机会》一文而引起的。虽然这篇文章的题目意味着这两个学科存在区别,但巴特尔却认为自然资源社会学是当代环境社会学的主要渊源之一。然而由于这两个学科之间的显著差异,他在随后发表的一系列文章中又重新论述了这一问题并系统地分析了环境社会学与自然资源社会学在学科历史和研究发展中的具体不同之处。

虽然环境社会学和自然资源社会学都可以被一般地定义为关于社会与环境关系的社会学研究,但这两个学科在组织起源、研究主题、理论倾向、分析单位和层次等方面均存在着明显的差别。环境社会学通常强调以都市为中心的宏观层次上的环境污染、退化和风险,并趋向于高度的理论化甚至是超理论化。与此相反,自然资源社会学研究多是关注非都市化的社区和地区层面上的资源使用及管理问题,从而显示出了更为强烈的实证倾向。另外,自然资源社会学与自然科学研究者和当地的利益相关者有着更为紧密的联系,它也更趋向于将生物物理变量纳入对环境问题的界定和测量之中,并形成了一种改善资源管理和公共政策的实用性传统。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虽然环境社会学与自然资源社会学存在着种种不同,但这些差别应被看做是大有前途的学科融合的机会而不是障碍。

为实现环境社会学与自然资源社会学的实质性融合,超越这两个学科的范围来探讨就显得尤为重要。现代的环境问题和自然资源问题的动态性与复杂性使我们不能单靠这两个学科的力量来解决问题,一个新的研究社会和自然系统的“生命科学”需要环境社会学、自然资源社会学与其他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学科的进一步融合。自然资源社会学比环境社会学更具有多学科的特性,环境与自然资源社会学的长久发展需要一种跨学科的方法。“多学科”、“交叉学科”和“跨学科”是三个相互联系却又存在区别的概念。多学科研究是指不同领域的研究者使用具有各自学科特色的理论和方法来合作分析一个特定的研究问题;交叉学科研究比多学科研究包含着不同领域研究者间更紧密和更频繁的协作;而在跨学科研究中,来自于不同领域的研究者在整合和超越各自学科视野的共通的概念框架中研究共同的问题。此外,近期关于跨学科研究的观点不仅着眼于其在方法论上的特性,同时也开始强调学术界和非学术界间合作致力于发现、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自然资源与环境问题是如此紧密地相互联结在一起,以至于几乎不可能在它们中间划分一条清晰的界线。环境社会学和自然资源社会学有望融合为一个更为广泛的领域——环境与资源社会学。环境与资源社会学可以被宽泛地定义为运用社会学的视角来全方位地研究复杂的环境与人类之间互动关系的科学。

合二为一:环境与资源社会学

自然资源与环境问题如此紧密地相互联结在一起,以至于几乎不可能在它们中间划分一条清晰的界线。环境社会学和自然资源社会学有望融合为一个更为广泛的领域——环境与资源社会学。环境与资源社会学可以被宽泛地定义为运用社会学的视角来全方位地研究复杂的环境与人类之间互动关系的科学。环境与资源社会学由于太过多样化而不能仅仅被限制为社会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对于自然界的更为全面和准确的理解需要一个跨越传统学科界线的实质性学术融合。跨学科的研究模式为来自不同学科领域的社会和自然科学研究者合作研究社会与环境互动关系这个共同的问题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一些发展成熟的交叉学科领域,如政治生态学、以社区为基础的自然资源管理和可持续生计研究,可为共通的概念和分析框架的建立提供参考。

未来环境社会学和自然资源社会学学科融合的努力应集中于拓宽对环境的概念定义,建立基于多重分析单位和层次的分析框架,及应用最为适当的理论与方法研究实际环境问题,这具体可以从环境的定义、研究分析的层次和单位以及总体的研究问题这三个方面来展开。首先,环境社会学趋向于将环境单一地定义为一个不断受到破坏和污染的实体,而自然资源社会学对于环境的理解则着重于地方或区域的生态和地形动态。将宏观层次上的整体趋势和地区层次上的多样性结合在一起能够为环境提供一个更为全面和准确的定义。其次,环境社会学和自然资源社会学的融合需要建立一个基于多重分析单位和层次的构思框架,在研究中应将自然资源社会学强调的具体的社区和区域层面与环境社会学关注的宏观的国家或全球层面相结合,综合地分析这两个层次上环境和资源问越的相互影响。最后,一些交叉性的研究问题也可以起到衔接这两个分支学科的作用。例如,关于环境公平和正义的研究既可以关注环境质量和社会运动进程等环境社会学的典型问题,又可以同时分析具体社区背景中具体人群的环境福利情况、社会影响评价和社区共同行动等通常属于自然资源社会学的问题。

由于以上关于环境社会学和自然资源社会学的讨论主要是在美国的学科发展背景下进行的,我们有必要将其延伸到更为广泛的国际学术界。环境社会学和自然资源社会学的分离似乎是一个依具体情形而定的特殊现象。例如,这两个领域的不同之处在美国就远比在欧洲更为明显。另外,在学科设置和学术传统都与西方国家有很大不同的发展中国家,我们可能更难发现这样的学科差别。托马斯·鲁得尔(Thomas Rudel)声称在发展中国家自然资源社会学比环境社会学更为适用,虽然其文章的题目意指关于整个发展中国家的研究,然而他的讨论总体上仅限于拉丁美洲的范围之内,并且他也过于强调国外研究资助机构在环境和资源社会学研究的学科建构中的重要性。因此,在更为广泛的国际背景中进行环境社会学与自然资源社会学的对话将更好地体现这两个分支学科的适用性和融合机会。

中国:从起点开始融合

环境社会学从20世纪90年代初期开始逐步在中国成为一门新的社会学分支学科,现在正处于快速发展的学科建设阶段。总体看来,中国环境社会学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受西方主流环境社会学(特别是美国环境社会学)的影响较大。相比起来,自然资源社会学在中国学术界还是一个新兴的术语,近期学者们在对国外相关研究文献的述评中也常常忽略了环境社会学与自然资源社会学的不同之处。虽然环境社会学与自然资源社会学在美国可能还会在一段时间内共存下去,但建构中的中国环境社会学可以从发展初期就以一种跨学科的视角来涵盖环境社会学和自然资源社会学这两个核心领域,从而建设一门更具广泛意义的环境与资源社会学。

标签:;  ;  ;  ;  ;  ;  

西方环境社会学与自然资源社会学的区别与整合_社会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